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石首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石首市繡林大道141號。
法定代表人:秦姣,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仁棟,男,該公司員工。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住所地石首市太平坊大道88號。
法定代表人:張志文,該局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呂龍,男,該局法規(guī)股股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蔡修明,湖北子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鄂南公司)、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石首市工商局)勞動爭議一案,不服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法院(2015)鄂石首民初字第0136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9月2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某某、被上訴人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的訴訟代理人陸仁棟、被上訴人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訴訟代理人呂龍、蔡修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2、改判被上訴人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及加付賠償金14220元、同工同酬工資差額部分及加付賠償金42000元、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賠償金14220元;3、改判被上訴人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其支付同工同酬工資差額部分及加付賠償金105000元、克扣的獎金、績效工資、福利44300元、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13228元(按每年5天計算)、經濟補償金及加付賠償金14220元、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139830元。事實和理由:1、一審認定上訴人與鄂南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有效錯誤;2、一審認定上訴人與石首工商局簽訂勞動合同屬事實認定錯誤;3、一審認為上訴人并非公務員身份,對上訴人主張的同工同酬不予支持屬適用法律錯誤;4、一審對于帶薪年休假舉證責任分配錯誤;5、一審認定2011年6月鄂南公司解除與上訴人的勞動關系合法屬適用法律錯誤。
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辯稱,1、上訴人主張與石首市工商局公務員同工同酬沒有法律依據;2、2015年元月勞動合同到期后,上訴人拒絕續(xù)簽合同,隨后上訴人申請仲裁,我公司同意支付經濟補償金6435元,因上訴人一直訴訟,造成該款至今未付,不存在支付加付賠償金的問題;3、我公司從未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辯稱,1、上訴人系聘用人員,主張與公務員同工同酬沒有依據;2、上訴人主張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沒有事實依據,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
張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鄂南公司向原告支付:同工同酬差額部分并賠償金、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并賠償金、支付繳納2008年社會保險費用,合計56220元;2、判令工商局向原告支付:同工同酬差額部分并賠償金、拖欠績效工資并賠償金、拖欠獎金并賠償金、傳統節(jié)假日福利、年休假未休工資報酬,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并賠償金、未簽訂有效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部分,合計316578元。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石首市工商局與鄂南公司2008年1月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原告張某某于2008年7月8日與鄂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由鄂南公司派遣到石首市工商局從事駕駛員工作,合同期限為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30日,勞動合同中約定每月基本工資為420元,績效獎金按用工單位的規(guī)定,根據用工單位的績效結算結果發(fā)放,2010年6月又補充約定,工資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2011年6月,因石首市工商局與鄂南公司派遣協議到期終止,原告與鄂南公司勞動關系解除。但原告繼續(xù)留用石首市工商局,便與石首市工商局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為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31日。合同中未約定工資標準。原告自2008年7月起在石首市工商局工作期間每月領取基本工資600元,出車補助420元。2013年、2014年原告領取了電話費、保險、安全獎、半年和全年獎金及其他獎勵工資,全年收入分別為28037元、25737元。2014年月平均收入為2145元。2015年石首市工商局與鄂南公司再次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原告與石首市工商局勞動合同到期后,石首市工商局與鄂南公司多次電話通知原告與鄂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并到石首市工商局工作,原告以多年工資未增且福利待遇下降、實際收入下降為由,不愿再與鄂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再派遣到石首市工商局工作,于2015年6月離開石首市工商局。鄂南公司與石首市工商局分別為原告繳納了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的社會保險費。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一、張某某與鄂南公司、石首市工商局是否有有效的書面勞動合同;二、原告是否應當與其他用工方式的人員同工同酬;三、石首市工商局是否拖欠原告績效工資、獎金、節(jié)假日福利、年休未休加班工資;四、鄂南公司、石首市工商局是否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關于勞動合同的效力問題。原告與鄂南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且原告實際領取的工資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其合同條款和行為均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該勞動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從2008年7月至2014年12月分別與鄂南公司、石首市工商局簽訂了勞動合同,原告要求石首市工商局支付未簽訂有效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部分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關于同工同酬的問題。石首市工商局屬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屬公務員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其責權利由《公務員法》調整。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zhí)行”,原告與石首市工商局建立了勞動關系,屬勞動合同制工人,受《勞動合同法》調整,其工資待遇由雙方約定?!秳趧雍贤ā返诹龡l規(guī)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方法”,被告石首市工商局對原告和與原告相同崗位的勞動者吳赟支付了相同的勞動報酬,符合法律規(guī)定。根據《公務員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不受《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原告要求與石首市工商局相同崗位的公務員或參公人員同工同酬沒有法律依據。且原告與二被告訂立的勞動合同均未約定原告與石首市工商局公務員同工同酬。對原告要求二被告支付同工同酬工資差額及賠償金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關于績效工資、獎金、節(jié)假日福利、年休未休加班工資的問題。原告訴稱石首市工商局拖欠其績效工資、獎金、節(jié)假日福利。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既無合同制勞動者與公務員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勞動合同中也未約定與本單位公務員同工同酬,未約定節(jié)假日福利發(fā)放標準,原告亦未提供石首市工商局拖欠原告應發(fā)績效工資、獎金、節(jié)假日福利的證據。原告要求被告石首市工商局支付拖欠績效工資及賠償金、獎金及賠償金、節(jié)假日福利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的規(guī)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原告未提供年休假未休加班的證據,且原告未提供證據證明石首市工商局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因此,原告要求被告石首市工商局支付年休假未休工資報酬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關于解除勞動合同的問題。鄂南公司與原告2008年7月8日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合同在2012年6月30日到期,該勞動合同到期前,鄂南公司同意原告與石首市工商局于2011年6月8日簽訂勞動合同,原告與鄂南公司解除了勞動關系,鄂南公司同意支付原告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之間的經濟補償金6435元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2014年12月石首市工商局與原告勞動合同到期后,原告因認為待遇低而離開單位,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石首市工商局應支付原告終止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補償時間為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共計8580元。因此,原告要求被告鄂南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要求被告石首市工商局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支持。2014年勞動合同終止后,原告不愿再與鄂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主動離開石首市工商局工作,二被告沒有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因此,原告要求二被告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第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四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1、被告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經濟補償金6435元,被告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支付張某某經濟補償金8580元;2、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上訴人張某某提交員工解除勞動關系有關待遇測算表一份,擬證明吳赟與其參加工作的時間不同。鄂南公司質證認為吳赟與張某某是同時與工商局簽訂的勞動合同,石首市工商局質證認為該證據未加蓋任何公章,來源不明。本院認為,上訴人舉證系為了證明吳赟參加工作的時間,該事實與本案無關。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一致,二審另查明,張某某2008年7月4日填寫的派遣員工申請登記表顯示其參加工作時間為1981年。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上訴人張某某主張的同工同酬工資、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經濟補償金及加付賠償金、雙倍工資、克扣的獎金及福利、未休年休假工資有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關于張某某主張與石首市工商局同崗位公務員同工同酬的問題,張某某在石首市工商局從事司機工作期間,先后與鄂南公司、石首市工商局建立勞動關系,其薪資依據工作內容、工作崗位確定。而石首市工商局的公務員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在身份上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其薪資依據相應職級確定,與所在工作崗位無關。上訴人主張與公務員同工同酬不具有事實基礎,也沒有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張某某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八十二條、《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法院(2015)鄂石首民初字第01363號民事判決的第一項,即被告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經濟補償金6435元,被告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支付張某某經濟補償金8580元,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二、撤銷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法院(2015)鄂石首民初字第01363號民事判決的第二項,即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三、被上訴人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向上訴人張某某支付雙倍工資10725元、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13228元;
四、駁回上訴人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上訴人石首市鄂南人力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石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上訴人張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范昌文 審判員 王同軍 審判員 曾凡玉
書記員:黃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