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任辛耘,上海滬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琳,上海滬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鋼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楊剛,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桂鵬,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優(yōu),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鋼楊運輸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牡丹江路XXX號3B-188。
法定代表人:張捍軍,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桂鵬,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優(yōu),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上海鋼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人上海鋼楊運輸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任辛耘、被告上海鋼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三人上海鋼楊運輸有限公司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桂鵬、林優(yōu)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原告保證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85,000元;2、判令被告返還原告安全基金6,000元;3、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工資差額44,068元;4、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延時加班工資33,145元;5、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延時加班工資100,553元;6、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差額17,876元;7、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購車款68,471元。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7年10月1日進入第三人處,從事駕駛員工作。2018年4月起原告的勞動關系被轉移到被告處。原、被告雙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曾與第三人另簽有一份期限自2017年12月1日起為期四年的駕駛員績效考評合同。績效考評合同約定,原告使用被告所有的車輛,承包第三人的運輸業(yè)務,原告的工資為營收提成扣除各種成本等費用。被告收取了原告一次性保證金85,000元和車輛使用費(實際為購車款)6,847.09元/月。由于該績效考評合同的條款嚴重不合理,原告在簽訂績效考評合同后,工資不增反降。根據績效考評合同的約定,原告不再享受底薪,只領取提成工資,且還要承擔被告應承擔的所有成本,就連用人單位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都全部由原告自己繳納。還約定被告有權單方調整運價和提成比例,這違反平等自由原則。且原告還必須服從被告安排,如果不服從,被告就要停原告的車,停止給原告派單。原告從未拿到過被告每月扣除費用清單,對于扣除了哪些費用并不清楚。故雙方之間并非內部承包關系,而只存在勞動關系。被告應當支付原告自2017年12月簽訂績效合同起與簽訂績效勞動合同之前平均工資9,000元/月之間的差額。被告自2017年12月起將原告及另一名駕駛員1,440元/月的社保費用單位繳納部分在原告的總承包費用中進行扣除,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當予以返還。被告收取原告保證金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該條款無效,被告應當返還。由于原告系個人,根據規(guī)定個人無法登記為系爭車輛所有人,個人不可能取得車輛所有權。原、被告雙方最初約定原告每月交付使用費,到一定期限后車輛歸原告所有,現被告未將車輛所有權交給原告,故被告將應購車款68,471元予以返還。被告強制收取原告安全基金,違反法律規(guī)定,也應當予以返還。工作期間,原告從事車輛運輸工作,做24小時休24小時,原告存在大量延時加班和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但被告并未足額支付加班工資。故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鋼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辯稱,第三人系被告全資子公司,雙方系關聯企業(yè)。原、被告在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也簽訂了駕駛員績效考評合同,雙方存在內部承包關系,績效考評制度在被告處存在已久,一般情況下承包駕駛員的收入是代辦駕駛員的兩倍,但是承包駕駛員收入會隨著綜合因素的變化有波動,某些月份可能稍微低一些。該績效考評合同系雙方自愿簽訂,被告無需支付原告工資差額。原告所稱的車輛保證金是承包費,而車輛使用費也是原告根據約定自愿履行的。原告實際只繳納了安全基金2,400元,且安全基金系員工互助基金,并非單位強制收取的費用,是為了防止駕駛員承包的車輛發(fā)生貨損時無法得到理賠,為降低個人風險,由員工提議成立的,該費用系駕駛員自愿繳納,??顚S茫⒎枪舅?,被告無需返還。被告及第三人處采用的是不定時工作制及綜合工時制,且原告工作時間靈活,多勞多得,被告對原告不強制考勤,原告不存在加班。故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被告亦不服仲裁裁決,要求判令被告無需返還原告保證金85,000元。
第三人上海鋼楊運輸有限公司述稱,與被告意見一致。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第三人系被告全資子公司,雙方確認系關聯企業(yè)。原告于2017年10月1日進入第三人處,在駕駛員崗位工作。2018年4月起原告的勞動關系被轉移至被告處,雙方簽有期限自2018年4月21日起至2019年4月20日止的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工作部門為“鋼楊車隊”,具體崗位是長途運輸駕駛員,實行每周工作四十小時、每天工作八小時或執(zhí)行被告經主管部門批準的綜合工時工作、不定時工作制。2018年1月5日原告與第三人另簽訂了一份駕駛員績效考評合同,該合同約定:原告使用被告提供的車輛(滬EDXXXX、滬AGXXX掛)承包其運輸業(yè)務,承包期限自2017年12月1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止,合同第一條第3項約定原告自愿繳納保證金8.5萬元,于合同簽訂后五個工作日內一次性支付至被告指定賬戶,合同終止雙方結清所有費用后五個工作日內被告一次性無息返還原告;合同第一條第4項約定原告應繳納承包費8.5萬元,為支持原告業(yè)務開展,提高原告積極性,被告同意原告可最晚于合同終止前繳納完畢,如屆時仍未繳納的,被告有權從應付原告的承包收入或保證金中扣除;合同第二條約定,原告當月個人收入=當月車輛營收(不含稅)*提成比例-車輛運營成本及費用,原告同意被告有權調整運價及提成比例,對被告公布的運價表及提成比例如有異議應提出書面意見,否則視為同意,車輛運營成本及費用包含每月6,847.09元車輛使用費、車輛保險費、車船稅、維修費用、油耗費用、年檢費用、各類罰款、代班駕駛員工資等,并約定合同到期后,待合同期內車輛所有交通事故及違法違規(guī)事項(如有)處理且代班駕駛員的勞動合同終止后,承包車輛歸原告所有,被告協助原告辦理車輛過戶手續(xù);合同第四條約定,合同履行出現約定違約情形的,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人民幣4萬元,且守約方有權解除本合同(駕駛員績效考評合同),如違約金不足以彌補守約方損失的,違約方還應賠償守約方全部損失;該條還約定原告的行為符合被告規(guī)章制度及相關考核條例中的解約條款,根據規(guī)定應予辭退的,屬違約。合同履行期間,原告向被告共繳納車輛保證金8.5萬元。2018年4月起被告繼續(xù)使用績效考評合同對原告進行管理。審理中,雙方確認勞動關系已經解除。另在(2018)滬0113民初22564號鐘斌起訴被告和第三人的案件中,法院查明第三人處運輸駕駛員崗位自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間實行不定時工作制,被告處長途運輸駕駛員崗位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被告處運輸駕駛員崗位2018年5月1日起實行以季為周期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又經查,原告于2018年9月28日申請仲裁,要求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工資差額44,068元,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延時加班工資33,145元,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延時加班工資100,553元,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差額17,876元,購車款68,471元,返還保證金85,000元、安全基金6,000元。仲裁裁決:一、被告返還原告保證金85,000元;二、對原告的其余申訴請求不予支持。原、被告均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
審理中,原告向本院提供了如下證據:1、銀行交易明細,證明原告的收入情況;2、鋼聯物流APP截圖,顯示原告的工資流水情況,證明被告假借簽訂績效考評合同,達到變相克扣原告工資的目的;3、作業(yè)考勤記錄,證明原告存在加班,被告未向原告支付加班工資,且原告并非自主經營,而是由被告派單,受被告管理;4、鋼楊車隊群聊天截圖,證明原告有每天有APP打卡時間,接單和請假都要通過APP操作,被告要求原告6:30之前接單,原告做24小時休24小時。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1真實性認可,但表示不能證明原告的訴請;對證據2真實性無法確認,系原告自行制作,但APP員工確實有使用;對證據3真實性無法確認,以被告提交的考勤表為準;對證據4其中“鋼楊車隊群”認可,但認為登陸APP不代表開車運貨,只是進行綁車操作,被告對駕駛員工作時間無硬性規(guī)定,是否愿意接單由駕駛員自己決定,從常理看駕駛員也不可能24小時都在開車。
審理中,被告向法院提供了下列證據:1、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工資單,證明原告的工資已足額發(fā)放;2、工時制決定書,決定書載明被告處運輸駕駛員崗位2018年5月1日起實行以季為周期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證明原告所在崗位在2018年5月之前施行不定時工作制,在2018年5月之后屬綜合工時制;3、考勤表,證明原告的工作時間沒有超過法定標準,且考勤顯示的時間也僅是綁定APP的時間,原告有業(yè)務就做,被告對原告的工作時間無強制要求,原告不存在加班;4、田小江事故理賠申請和龐仁貴承諾書,證明員工自愿參加安全基金互助,并從中收益。原告對證據1認為實得工資數額無異議,但認為該工資發(fā)放明顯不合理;對證據2認為適用綜合工時制應有員工名單,原告并非長途運輸駕駛員,原告實際系短駁運輸駕駛員,原告不應適用綜合工時制;對證據3認為無論是人工考勤還是APP考勤都應經過原告確認,被告提供的考勤表沒有經過原告確認,真實性不予認可;對證據4認為系其他人的,與原告無關。第三人對被告提交的證據均予認可。
本院認為,雙方勞動關系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關于原告主張返還保證金85,000元。根據駕駛員績效考評合同的約定及收據的收款事由,該款項系原告向被告交付的合同所約定的保證金。依合同約定,合同終止雙方結清所有費用后五個工作日內被告應將保證金一次性無息返還原告,現合同解除,按照合同的約定,原告的月收入中已扣除了車輛使用費、車輛保險費、車船稅、維修費用、油耗費用、年檢費用、各類罰款、代班駕駛員工資等車輛運營成本和費用,被告提交的工資單顯示已支付原告工資,且被告并未提交證據證明存在有其他尚未結清的費用,故原告要求被告返還85,000元,本院予以支持。被告要求判令無需返還原告保證金,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主張返還安全基金6,000元,根據被告提供的證據可見該安全基金系員工自愿上繳,且該安全基金的設置目的系為了分擔風險,原告雖對此有異議,然未能提供證據予以反駁,故對原告的該項訴請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主張的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工資差額98,200元,被告系按照雙方合同約定向原告支付報酬,原告主張績效考評合同簽訂前后的工資差額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主張被告返還購車款68,471元,本院認為,此款項系雙方合同約定的每月車輛使用費,屬于車輛使用的運營成本和費用,原告主張返還于理無據,故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延時加班工資和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24日期間的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被告、第三人曾對原告工作崗位申請并經批準適用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制,且原告的工作性質比較靈活,原告提交的證據并不足以證明其存在加班,故對原告主張該期間延時加班工資和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鋼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張某某保證金85,000元;
二、對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各減半收取為5元,由原告張某某、被告上海鋼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各自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明霞
書記員:龍夢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