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梓晗,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工人,住黑龍江省克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薛丹丹,黑龍江光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克東縣。
被告:劉某艷,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克東縣。
被告:楊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克東縣。
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榮,黑龍江陳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梓晗與被告楊某某、劉某艷、楊志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梓晗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薛丹丹,被告楊某某、劉某艷、楊志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梓晗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三被告給付借款本金210,000.00元;2、請求判令三被告給付2017年1月26日至2018年5月10日的利息1,624.00元;3、請求判令三被告從起訴日起按月利率6%給付利息至借款全部還清止;4、三被告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5、三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被告楊某某于2017年1月26日向原告張梓晗借款21萬元,當時雙方約定半年后還款,被告楊某某并給原告張梓晗出具借據一份。楊某某的父母楊志與劉某艷二人承諾楊某某的債務由其二人負責償還。此款經原告多次向三被告催要,三被告以各種理由拒絕給付借款。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三被告給付借款本金及利息,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被告楊某某辯稱,1、張梓晗起訴我要求償還借款21萬元及利息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能證明雙方之間有真實的借貸關系,我沒有向張梓晗借過錢,張梓晗起訴屬于虛假訴訟,請求法院駁回張梓晗的訴訟請求。2、該借條不是楊某某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是雙方感情破裂后,張梓晗以跳樓相威脅,要求與其結婚,要么給分手費,用于償還其信用卡及網絡貸款,楊某某是為了安撫張梓晗才被迫出具的借條,雙方之間沒有事實上的借貸關系,要求張梓晗提供借款的相關證據和資金來源。欠條中記載的信用卡、貸款共計16萬元,與事實不符。該16萬元是雙方交往期間共同消費和共同經營公司的欠款總額,并不是我個人向張梓晗借的現金。在出條日期之前,我們已經共同還清了信用卡里的欠款,網絡貸款也大部分還清,尚欠4萬元左右。我已按約償還網絡貸款至2017年11月份國家整頓網絡貸款平臺,網絡貸款平臺現已全部關閉。3、涉案的21萬元是原告以死相逼,以及我們共同消費所欠貸款的名義向我索要的分手費、青春損失費和部分未還清的網絡貸款。分手費和青春損失費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我不同意給付。網絡貸款是張梓晗自己借的,我倆一起花的,我在與張梓晗分手時已償還10多萬元,剩余4萬元左右。在2017年6月份張梓晗以欺騙手段,趁我外出務工不在家期間,從我父母處以我們共同所欠貸款急需償還為由,騙走8萬元,其中現金5.5萬元,有證人為證。4、此筆借款與我父母無關,我已成年,獨立生活。望法院駁回張梓晗的訴訟請求。
被告楊志的答辯意見同楊某某的意見一致。
被告劉某艷的答辯意見同楊某某的意見一致。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1、張梓晗與楊某某于2015年7月份相識,二人為男女朋友關系。楊某某于2016年8月29日以個人獨資名義開辦“克東縣炎焱投資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楊某某為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及經理,張梓晗為該公司監(jiān)事。楊某某未向法庭提供出該公司經營收入的相關憑證、稅務繳稅憑證、該公司的賬目流水。2、張梓晗于2016年2月份,以自己名義先后在互聯網貸款平臺辦理網絡貸款八筆,網絡貸款公司分別為宜信普惠、平安普惠貸款、拍拍貸、現金貸款公司、現金巴士、2345貸款王、如期貸、新易貸。張梓晗用自己名下的信用卡透支四筆,信用卡發(fā)卡行分別為交通銀行、浦發(fā)銀行、廣發(fā)銀行、交通銀行旗下好享貸。3、楊某某于2017年1月26日給張梓晗出具借條一份,借款金額為21萬元,借條中載明“信用卡、貸款共計16萬元整。按月分期部分還款,確保按時聯系張梓晗,借款按月減少?!睏钅衬吃诖朔萁钘l中簽名捺印。同日,楊某某給張梓晗出具“保證書”一份,其主要內容為楊某某對張梓晗情感方面的保證,允許張梓晗去楊某某家索要欠款。4、張梓晗于2018年3月21日向克東縣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隊報案,稱其有8萬元被楊某某騙走。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中,張梓晗稱除報案的8萬元外,與楊某某還有21萬的債務糾紛。楊某某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中稱,2015年10月份,在網上做游戲代練,向張梓晗借款1.2萬元,用于購買游戲裝備,不長時間之后就把此筆借款償還給張梓晗。2015年12月份楊某某準備報考公務員,向張梓晗借款2萬多元,2016年5月份楊某某與張梓晗使用張梓晗的信用卡透支購買了二部蘋果手機,楊某某與張梓晗每人一部。之后又去過幾次齊齊哈爾市,都是用張梓晗的信用卡進行的消費,至2016年1月份時,就把張梓晗卡里的八萬元錢花沒了。之后楊某某在網絡上搜索到齊齊哈爾市一家網絡貸款公司,公司名稱為“易信普惠小額貸款公司”,楊某某讓張梓晗準備貸款相關材料(張梓晗的身份證、工作證明及工資流水),二人去該公司辦理了小額貸款,借款金額為5萬元。此后二人用張梓晗的手機,陸續(xù)在網絡貸款平臺上貸款,金額為3萬多元。楊某某稱一共花了張梓晗十三、四萬元,但償還給張梓晗近十萬元,尚欠4萬元。5、楊某某未向本院提供收入的相關證據,張梓晗向本院提交了其在飛鶴乳業(yè)公司工作的工資流水。6、證人趙某出庭作證,證實2017年6月份,楊志分兩次向其借款5.5萬元,楊志在借完錢后,將錢交給了張梓晗的事實。7、被告劉某艷、楊志作為楊某某的父母,二人并未在借條中簽名,既不是借款的債務人,也不是保證人,未對借款作出承擔還款責任的承諾。
本院認為,張梓晗訴楊某某、劉某艷、楊志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本案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為此筆借款是否真實發(fā)生、借條是否合法有效、楊某某是否償還過借款、楊志給付張梓晗借款數額的認定、劉某艷、楊志是否應承擔還款責任。
楊某某與張梓晗于2015年7月份經他人介紹認識后,二人為男女朋友關系。張梓晗要求楊某某償還借款21萬元,提供了借條、保證書、通話錄音、微信截圖等證據,借條中除載明借款人為楊某某,借款金額為21萬元的內容外,還標注有“其中信用卡、貸款共計16萬元”的內容。張梓晗同時向本院提交的微信截圖、貸款憑證、通話錄音,均能證實張梓晗以自己名義在互聯網上通過網絡貸款公司進行貸款,同時又用自己的信用卡進行透支,結合楊某某與張梓晗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及庭審調查,楊某某以自認購買游戲裝備、報考公務員、購買蘋果手機等名義,向張梓晗借款,同時以張梓晗的名義向網絡貸款平臺公司進行貸款,也用張梓晗的信用卡進行透支消費。也就是說明借條中載明的“其中信用卡、貸款共計16萬元”的內容,與張梓晗所述用自己名義在網絡平臺上貸款的事實是相互印證的,可以證明此筆借款中部分借款的資金來源及出處,同時可以認定二人之間發(fā)生過多筆借貸關系及資金往來。
對于借條的形成過程中是否存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法定合同不成立的情形,張梓晗與楊某某二人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楊某某稱是在遭到張梓晗以死相逼的情況下,才給出具的借條,本院對楊某某進行了詢問,楊某某稱出具借條時本人身體、精神狀況都正常,只是害怕張梓晗從其家樓上跳下去,為了安撫張梓晗,才被迫出具了借據。張梓晗稱借條的出具地點為楊某某開辦的公司,而楊某某稱出具借條的地點為其所居住的六樓,如果本案中存在脅迫行為,那么張梓晗也不能在楊某某的家里對其進行脅迫。如果是在楊某某開辦的公司內出具的借據,雖然只有二人在場,但如果張梓晗作出了脅迫、威逼等行為,在簽完借條之后,楊某某應當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以證實出具借據不是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但楊某某事后未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在公安機關的筆錄中,楊某某未說明出具借條的事實經過,也未說明出具借條時是否有其他因素強迫自己,才違背自己真實意愿而出具的借條。張梓晗用借據證明借款事實成立,那么楊某某則應舉出相反的證據,證實借條的虛假性,否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關于“保證書”的認定,保證書載明的書寫時間為2017年1月16日,在“1月”處有涂改,楊某某稱此“保證書”的書寫時間與借條形成是同一天,張梓晗對月份進行了涂改,改為“2月”,目的是證明“借條”與“保證書”不是同一天書寫,從而證明其債權的真實性、合法性。但楊某某稱此“保證書”恰恰與“借條”相互印證,從而證明是為了防止張梓晗跳樓,對其進行安撫,而出具的借條。此“保證書”從其內容看,是楊某某對張梓晗關于感情方面所作的保證,但也記載了“允許張梓晗去我家?guī)е钘l去我家要賬”的內容,“借條”與“保證書”不論是不是同一天書寫,基本的法律關系都應以是否有過真實的借貸關系發(fā)生為前提,在二人相處期間,如上所述,楊某某多次向張梓晗借款,期間雖然摻雜著二人的感情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因此否認二人之間發(fā)生過借貸關系,雖然“借條”與“保證書”之間存在關聯性,但“保證書”不能單獨作為證據而否認借條的真實性。故對楊某某的此項抗辯意見不予采信。
對于楊某某欠張梓晗欠款都已基本還清,只剩余4萬元欠款的問題,楊某某稱一共欠張梓晗十三、四萬元,償還了近10萬元,楊某某除開辦“克東縣炎焱投資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外,并未從事其他職業(yè)。楊某某未向本院提供所開辦公司的納稅憑證及相應賬目流水,只是陳述公司開辦期間盈利數十萬元,用以證明自己償還欠款的資金來源。也未提供出償還張梓晗欠款的相關憑證,而在二人的微信聊天截圖中,張梓晗數次通過轉賬轉給楊某某數額不等的金錢,在微信聊天截圖及錄音中,楊某某也未提及償還過張梓晗多少數額的欠款,只是表示對張梓晗欠款一定償還。說明楊某某承認欠張梓晗借款的事實,但未能提供相應的還款證據,故對楊某某此項抗辯意見不予采信。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認定楊某某與張梓晗發(fā)生過多筆經濟往來,張梓晗以自己的名義在網絡貸款平臺上辦理了多筆貸款業(yè)務及用自己的信用卡進行透支,將上述借款借給楊某某,楊某某并給張梓晗出具一份借據,并在借據中標明了部分借款的資金來源,故本院對楊某某向張梓晗借款的事實予以確認。楊某某借款后,應在債權人向其主張債權后,按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其逾期還款系違約行為,其應承擔給付借款本金的民事責任。
關于楊志交付給張梓晗5.5萬元的事實及法律關系上的認定問題,楊志與劉某艷為夫妻關系,系楊某某的父母,二人并未與張梓晗有過經濟往來。楊志稱其與趙某在2017年6月份分兩次給付張梓晗5.5萬元,而張梓晗稱是三次給付5.5萬元,雙方只是對交易時間有不同意見,對給付的金額雙方并無異議,并且結合證人證言,可以認定楊志給付張梓晗5.5萬元的事實成立。楊志稱將5.5萬元交付給張梓晗的時間為2017年6月份,而張梓晗稱給付的時間最早為2017年3月份,雖然雙方表述的時間不一致,但雙方所述的時間均在楊某某給張梓晗出具“借條”及“保證書”之后。楊志給付張梓晗5.5萬元,應當認定為楊志代楊某某償還張梓晗借款5.5萬元,此筆還款應在欠款總額中予以扣除。
關于楊志、劉某艷是否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問題,因二人并未與張梓晗發(fā)生過經濟往來,也未在借條中予以簽名,也未有相關證據證明二人對此筆借款提供保證擔保,故對張梓晗要求楊志、劉某艷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利息部分的訴訟請求,因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對于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故對張梓晗的此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對于張梓晗主張楊某某給付借款本金的訴訟請求,應在扣除相應還款數額后予以支持。對于張梓晗的其他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楊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張梓晗借款本金155,000.00元;
駁回張梓晗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474.36元,由楊某某負擔3,301.81元,張梓晗負擔1,172.55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丁懷東
審判員 王潤濤
人民陪審員 李和文
書記員: 李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