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工人,現(xiàn)住陽原縣。原告:張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學生,現(xiàn)住陽原縣。委托代理人:王志剛,河北冀北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告宋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工人,現(xiàn)住陽原縣。委托代理人:孫志祥,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職工,現(xiàn)住陽原縣。系原告宋某兒子。被告:孫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學生,現(xiàn)住陽原縣。委托代理人:趙建斌,河北啟扉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某1、張某2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孫志英在2016年5月4日所寫遺囑有效,并確認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樓××室住宅樓歸原告張某1所有。2、請求法院判令所有繼承人依法分割孫志英死亡撫恤金(由社保部門確定后予以計算)并共同承擔因孫志英死亡的各項喪葬費用46517元,生前債務20000元。3、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張某1與孫志英于××××年××月××日登記結婚,因雙方系再婚,原告張某1與孫志英結婚共同撫養(yǎng)原告張某1與前夫之子張某2,婚后三人開始共同生活,并且原告張某2和孫志英形成了繼父子關系。原告張某1丈夫孫志英于2016年5月24日去世,孫志英喪葬事宜所有的支出均由原告張某1一人負擔。孫志英生前將與原告張某1共同所有的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樓××單元××室住宅樓屬于其部分贈與原告張某1。另外孫志英去世后社保部門將發(fā)放職工死亡撫恤金,所有繼承人依法均享有繼承權。被告作為孫志英的兒子,拒絕對遺產進行分割,現(xiàn)請求法院依法進行分割。孫某1辯稱:一、原告張某2并未與孫志英形成撫養(yǎng)關系,不是孫志英的法定繼承人。1、原告張某1與孫志英結婚時,雙方約定不得帶子女.結婚一年后,張某1將張某2帶回家,孫志英堅決反對,拒絕與其一起生活。張某1只好將孩子領到自己開的麻將館生活,有時也將孩子送到張家口,總之,張某2根本沒有與孫志英一起生活,孫志英也沒有撫養(yǎng)過張某2。2、張某2有母親、也有父親,父母誰是他的監(jiān)護人,應有相關的法律文件,原告張某1應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她是張某2的法定監(jiān)護人,否則,她無權主張任何其他人與張某2形成了有撫養(yǎng)關系。二、孫志英于2016年5月4日所立遺囑無效。該遺囑在遺囑的形式、內容、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諸方面均存在嚴重問題,是無效遺囑。三、本案應參與繼承和分配的事項。孫志英有以下遺產:1、位于麗景新城31號樓3單元102室住宅樓,該樓系張某1與孫志英的共同財產,其中的一半屬于孫志英遺留的遺產;2、孫志英病重期間,原告張某1轉移的5萬元存款;3、孫志英的其它存款;4、被張某1擅自取走的孫志英的公積金;5、孫志英病重時,單位的捐款,該款由張某1持有。四、原告訴稱的辦理喪葬事宜費用46517元問題,為孫志英辦理喪葬,親朋好友祭奠收到的禮款由張某1持有,且和喪葬費用基本持平,不存在共同承擔問題。所謂的生前債務20000元,是張某1的個人賭債,不是孫志英生前的債務,無需繼承人承擔。孫志英繼承人對單位給付的撫恤金及喪葬費,應按法院判決確定的繼承人數(shù)平均分配。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5月24日孫志英患病去世。張某1與孫志英于××××年××月××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張某1是被繼承人的妻子,孫嘉瑋是被繼承人的兒子,宋某是被繼承人的母親,2014年3月19日購買陽原縣西城鎮(zhèn)××樓××單元××室住宅樓一套,屬夫妻雙方共同財產。該房屋建筑面積107.49平方米,首付143593元,銀行按揭貸款254000元,截止至孫志英死亡時房屋尚有銀行按揭貸款228873.85元未還清。孫志英死亡撫恤金為169790元,喪葬費為3100元,公積金賬戶余額為2124.32元。對于上述事實原、被告雙方沒有爭議,本院予以確認。對于雙方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依法組織原、被告進行了舉證、質證:一、針對遺囑是否有效問題。張某1提供2016年5月4日由孫志英親筆書寫遺囑一份。主張孫志英身前將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樓××單元××室住宅樓屬自己部分贈予張某1,工資贈予張某1。被告孫嘉瑋認為遺囑并非孫志英親筆所寫,并于2016年12月23日向本院申請對遺囑的真實性進行鑒定,經北京明正司法鑒定中心京正[2017]文鑒字第70號鑒定司法鑒定意見為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不是同一人所書寫。張某1的質證意見為對6份檢材不予認可,且未提交其認可的檢材,對鑒定意見不認可。經本院向遺囑見證人張某3,當時是張某1要求張鑫在遺囑上簽的字,張鑫本人并沒有看到這份遺囑由誰書寫。本院認為,經過鑒定該遺囑并非孫志英本人親筆所寫,也不符合代書遺囑的條件,故依法認定該遺囑無效。二、針對張某2是否為繼承人問題。原告張某1主張張某2與孫志英形成了繼父子關系,張某2一直隨孫志英一起生活。提供張某1與張某2的戶口本一份;陽原縣第二實驗小學出具的張某2在校就讀情況證明兩份。被告的質證意見為對原告提供的張某1與張某2的戶口本沒有異議,但認為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不能證實張某2與孫志英共同生活過,戶口本不能證實張某2與孫志英具有撫養(yǎng)關系,對于原告提供證明只能證明證實當時張某2就讀于該學校,并不能證明之前也在此讀書。被告申請證人孫某2、孫某3出庭作證,證明張某2沒有與孫志英形成繼父子關系。對此原告張某1認為,因孫某2、孫某3與被告有親屬關系,其證言應不予采信。本院認為,孫志英與張某1于××××年××月××日登記結婚,婚后一年,張某1帶張某2到孫志英家中,因張某2是未成年人一直隨母親在陽原一起生活,2011年9月至今一直在陽原縣第二實驗小學就讀,故對原告主張孫志英與張某1共同生活期間應共同撫養(yǎng)張某2,張某2與孫志英已形成繼父子關系的事實,本院予以采信。三、針對喪葬費與2萬元債務問題。原告張某1提供喪葬費用清單證明一份,證實孫志英去世后花費喪葬費46517元;提供2016冀07**民初722號判決書一份,證實欠款2萬元屬于孫志英身前夫妻共同債務,不是張某1個人負債。被告質證意見為當時收禮金17300元,禮金應先支付喪葬費,當時家里有存款不應由繼承人共同承擔。欠款2萬元是原告張某1向孫某3個人的借款,當時孫志英銀行有存款,無需向他人借高利貸。本院認為,對于孫志英死亡時的所花費的喪葬費用,陽原縣國稅局已經支付孫志英的喪葬費3100元,這部分喪葬費應歸張某1所有,不足部分由張某1負擔。對欠款2萬元的事實原告提供的證據并沒有體現(xiàn)是夫妻雙方共同債務,應視為原告張某1的個人債務。四、關于張某1是否轉移財產問題。被告提供住房公積金申請書一份、銀行查詢存款情況一份,證明2016年5月4日張某1與孫志英共同到公積金管理中心提交住房公積金提取申請書67000元,2016年5月5日原告張某1轉走6萬元;2016年1月25日取走孫志英賬戶51000元存款,2016年2月25日取走張某1賬戶上5萬元,共計101000元,這些錢是在孫志英病重期間取走的,其中一半應作為孫志英的遺產處理。國稅局出具的捐款證明一份,證明孫志英病重時國稅局捐款11900元,已被張某1于2016年1月28日領取,應共同分割。原告張某1質證意見為上述情況屬實,但在孫志英去世前這些財產已經不存在。因此,上述財產不屬于遺產。本院認為,孫志英死亡時,存款、公積金和捐款已經取走,被告方也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捐款、存款和住房公積金6萬元在孫志英死亡時仍然存在,故對被告主張分割捐款、存款和住房公積金6萬元的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對于公積金剩余的2124.32元,二分之一屬孫志英的遺產,應由四繼承人各繼承265.54元。上述事實有原、被告提交的證據及原、被告當庭陳述等在卷佐證。
原告張某1、張某2、宋某與被告孫某1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9月20日立案后,本院追加宋某為共同原告出庭參加訴訟,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原告張某1及委托代理人王志剛、原告宋某委托代理人孫志祥,被告孫某1及委托代理人趙建斌到庭參加訴訟,原告宋某、張某2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法》中規(guī)定的子女包括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張某2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孫志英的遺產。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樓××單元××室房屋原告張某1既不進行議價,也不申請作房屋價值鑒定,故該房屋現(xiàn)市值暫時無法確定。涉案房屋截止至孫志英死亡時尚有銀行按揭貸款228873.85元。該房屋的現(xiàn)值除卻銀行按揭貸款后的二分之一應由孫志英的繼承人共同所有,四繼承人各繼承四分之一。即該房屋八分之五份額歸原告張某1所有,張某2、孫嘉瑋、宋某各繼承該房屋的八分之一份額。發(fā)給死者家屬的撫恤金不是給死者的經濟補償,而是有關單位給予其家屬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撫慰,故撫恤金應四繼承人平均分配,每人分得42447.5(169790÷4)元。綜上所述,孫志英的遺產應按照法定繼承進行分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麗景新城31號樓3單元102室住宅樓的現(xiàn)市值除卻孫志英死亡時應還228873.85元房屋銀行按揭貸款后的二分之一份額,由四繼承人共同所有,即張某2、宋某、孫嘉瑋各占該房屋八分之一份額,張某1占該房屋八分之五份額,該房屋由原告張某1負責管理;二、孫志英死亡撫恤金169790元,由孫志英的合法繼承人宋某、孫嘉瑋、張某1、張某2四人平均分配,每人42447.5元;三、陽原縣國稅局給付死者孫志英的喪葬費3100元,歸張某1所有;四、孫志英的住房公積金余額為2124.32元,張某1分得1858.78元,張某2、孫嘉瑋、宋某各分得265.54元;五、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800.29元,由原告張某1、張某2、宋某、被告孫嘉瑋各負擔950.07元。司法鑒定費3000元,由原告張某1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