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甲。
委托代理人徐曉兵。
原告張某某。
被告張某丙。
原告張某甲、張某某與被告張某丙繼承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徐曉兵以及被告張某丙出庭參加了訴訟,原告張某某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出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告與被告系兄弟關系,其父張乾柱系西安監(jiān)獄職工。2007年1月29日,張乾柱不幸病逝,留有位于西安市建工路16號3-1-1-3三室一廳單元房一套以及撫恤金25748元。平日里,張乾柱的生活起居均由原告照料,被告很少問及,對此原告也未計較,然而,在其父住院期間被告仍我行我素,從未去醫(yī)院照顧老人。醫(yī)院曾兩次下達過病危通知,就在此種危急情況下亦未觸動被告去看望老人。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原告身上,可原告無怨無悔,盡其所能陪護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在其父臨終前,被告就早有預謀,借口房屋裝修,將房屋門鎖進行了更換,以此來阻止原告進父親的家門,達到其能獨占該房屋的目的。其父去世后,原告不但占有了該房屋,而且將撫恤金占為己有。鑒于此,原告曾多次找被告協(xié)商,也曾請親戚幫助協(xié)商均未果。綜上所述,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已經(jīng)嚴重侵害了其合法繼承權,故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原告繼承原、被告父親張乾柱遺留的位于西安市建工路16號3-1-1-3號房屋一套,價值20萬元,以及原告與被告之父張乾柱撫恤金25748元,并由被告承擔本案受理費。
被告辯稱,其父遺留的遺產應當判決歸被告所有,按照房屋評估價值,其給張某甲少部分的金錢補償,并駁回原告對撫恤金進行繼承的請求。被告依據(jù)的理由為:原告在西安有兩套住房,被告在西安有一套住房,本案爭議的房屋一直由被告居住,其對房屋進行了裝修,對房屋有所投資。被告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其父住院期間,被告為此花費2萬余元,在此期間,原告并未盡到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應給被告分割財產時多分。撫恤金不是遺產,是死者生前單位發(fā)給主要撫養(yǎng)人直系親屬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給予死者家屬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安慰,不能作為遺產繼承,原告的該項請求依法應予駁回。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張某甲、張某某與被告張某丙系親兄弟關系,其父張乾柱系西安監(jiān)獄干部。2007年1月29日,原、被告之父張乾柱因病去世,生前遺留有位于西安市雁塔區(qū)南二環(huán)東段2號3幢10103號住宅一套,在張乾柱去世前未留有遺囑對該套房屋進行處分,現(xiàn)該套房屋的所有權登記在張乾柱名下。原告張某某因外出至今無法聯(lián)系,本院經(jīng)合法傳喚未出庭參加訴訟。在張乾柱生前患病期間,張乾柱主要由被告張某丙進行照顧照料,原告張某甲亦盡了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2005年,被告與其父張乾柱共同居住在本案爭議的房屋內,并對房屋進行了裝修。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因本案爭議房屋市場價值難以確定,后原告申請對涉案房產進行評估,市場評估價為:房屋所體現(xiàn)的市場價值為19.81萬元,單價為2873元/平方米。在張乾柱去世后,西安監(jiān)獄給予張乾柱家屬撫恤金25748元,現(xiàn)該款項已由被告從西安監(jiān)獄領取。另查明,原告張某某至今下落不明,其是否死亡或是失蹤未經(jīng)法律程序確認。
以上事實,有當事人提供的西安監(jiān)獄證明、西安監(jiān)獄老干所證明、武警總隊醫(yī)院證明、住院病歷、醫(yī)療費票據(jù)、外購藥品發(fā)票、光盤、證人證言以及房屋評估報告等證據(jù)在卷佐證,并經(jīng)當庭核對無誤。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房產依法屬于被繼承人張乾柱遺留的遺產,被繼承人生前未遺留有遺囑,故被繼承人張乾柱遺留的該套房屋依法應予法定繼承。因房屋僅有一套,故爭議房屋本院根據(jù)雙方實際并結合原、被告在被繼承人生前所盡贍養(yǎng)之義務,并綜合考量本院查明的有關事實認定由被告張某丙繼承房屋所有權,并由被告張某丙根據(jù)房屋市場價值支付原告張某甲、張某某相應的市場價值份額(原告張某某雖下落不明,但其未依法宣告死亡,故張某某應當作為合法的財產繼承人繼承其相應的財產份額)。即該套房屋市場價值經(jīng)評估為19.81萬元,由被告張某丙支付原告張某甲、張某某各66033.33元,房屋歸被告張某丙所有。關于張乾柱病逝后死亡撫恤金的分配問題,因死亡撫恤金屬于對死者遺屬的撫恤,原告與被告作為張乾柱的遺屬應平均分得撫恤金的相應份額,即由原、被告各取得撫恤金8582.67元。關于張某某繼承取得的財產保管問題,因原告張某某至今下落不明,無法取得聯(lián)系,其作為繼承人應繼承的財產依法應予保護,即暫由原告張某甲將原告張某某取得的財產(現(xiàn)金)存于銀行并妥善保管,不得私自挪用,待原告張某某出現(xiàn)后由保管財產的一方無條件直接支付給原告張某某。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位于西安市雁塔區(qū)南二環(huán)東段2號3幢10103號住宅一套歸被告張某丙所有,被告張某丙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張某甲房屋折價款66033.33元;被告張某丙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原告張某某取得的房屋折價款66033.33元直接支付給原告張某甲代為保管(原告張某某取得的房屋折價款66033.33元由原告張某甲妥善保管,不得私自挪用,待原告張某某出現(xiàn)后由原告張某甲無條件支付給原告張某某。)。
二、被繼承人張乾柱死亡撫恤金25748元,由原告張某甲取得8582.67元,原告張某某取得8582.67元、被告張某丙取得8582.67元;被告張某丙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原告張某甲應取得的死亡撫恤金8582.67元直接支付給原告張某甲;被告張某丙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原告張某某取得的撫恤金8582.67元直接支付給原告張某甲代為保管(原告張某某取得死亡撫恤金8582.67元由原告張某甲妥善保管,不得私自挪用,待原告張某某出現(xiàn)后由原告張某甲無條件支付給原告張某某)。
本案受理費4686元,公告費600元,共計5286元。由原告張某甲承擔1762元,原告張某某承擔1762元,被告張某丙承擔1762元。因原告張某甲將該款項預交,故原告張某某、被告張某丙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其承擔的受理費直接支付給原告張某甲。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陳紅聯(lián)
審判員 李明
代理審判員 郭天魯
書記員: 趙永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