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張某某,女,1963年3月31日生,漢族,古冶區(qū)林西第四小學教師,住唐山市。
委托代理人蔣子軍,女,1975年7月20日生,漢族,無職業(yè),住唐山市。
委托代理人曾春蘭,唐山市古冶區(qū)林西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反訴原告)劉某某,女,1988年10月23日生,漢族,無職業(yè),住唐山市。
被告(反訴原告)鄭某某,女,1934年11月20日生,漢族,無職業(yè),住唐山市。
委托代理人劉素華(系被告鄭某某長女),女,1954年8月9日生,漢族,古冶區(qū)糖酒公司退休工人,住唐山市。
委托代理人杜英惠,河北華巖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某某訴鄭某某、劉某某離婚后財產分割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2012年9月29日鄭某某提出反訴,劉某某也同意以反訴原告的身份參加反訴,經審查本庭依法決定合并審理,并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蔣子軍,鄭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劉素華、杜英惠,劉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某訴稱,原告與劉寶力原系夫妻關系,古冶區(qū)人民法院以(2011)古民初字第772號判決書判決雙方離婚,該判決書于2011年10月9日生效。雙方離婚時,對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的賬戶款項未分割。2012年6月30日劉寶力去世,被告劉某某系劉寶力之女,鄭某某系劉寶力之母。劉寶力去世時,除二被告外再無其他第一順序繼承人。到2012年6月,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金總額為113817.86元。原告與劉寶力于1987年11月24日登記結婚,2011年10月9日解除婚姻關系,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人民幣104714.5元的50%計人民幣52357.25元應歸原告所有。現依法起訴,請人民法院依法判令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人民幣64683.54元、養(yǎng)老保險金人民幣40030.96元,共計人民幣10714.5元的50%計人民幣52357.25元歸原告所有。
鄭某某辯稱,我方要求按法院調取的數額進行依法分割。
劉某某辯稱,我對原告的起訴沒有異議,我同意依法分割。
鄭某某反訴稱,反訴原告鄭某某系劉寶力(于2012年6月30日去世)之母;反訴被告張某某與劉寶力原系夫妻,劉某某系其婚生女。張某某與劉寶力于2011年由古冶區(qū)人民法院以(2011)古民初字第772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離婚?,F張某某以離婚后財產糾紛為由起訴反訴原告鄭某某本訴被告劉某某,請求判令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的50%歸其所有,貴院已以(2012)古民初字第1320號立案受理。反訴原告認為:如果其與劉寶力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劉寶力名下的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的50%歸反訴原告所有的話,其與劉寶力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其自己名下的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亦應分割,亦應確認系其與劉寶力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財產,其中的50%系劉寶力的遺產,應由反訴原告和本訴被告劉某某共同繼承,反訴原告應得其中的50%?,F依法反訴,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反訴被告張某某給付其名下的住房公積金和養(yǎng)老保險金共計人民幣29985.74元,由反訴原告繼承劉寶力遺產份額的一半14992.87元,由反訴被告承擔反訴費用。
劉某某反訴稱,依據法院調取的數額進行依法分割,我也同意繼承我父親劉寶力的份額。
張某某反訴辯稱,依據法院調取的數額進行依法分割。
在審理過程中,張某某、鄭某某和劉某某對張某某與劉寶力原系夫妻關系,雙方于2011年8月29日經古冶區(qū)人民法院判決離婚,該判決于2011年10月9日生效。劉寶力于2012年6月30日因病去世,鄭某某系劉寶力之母,劉某某系劉寶力之女,劉寶力無其他第一順序繼承人等事實無爭議,本院予以確認。張某某、鄭某某、劉某某主要圍繞著爭議的財產范圍及該財產如何分配這個爭議焦點進行了舉證、質證:
1.(2011)古民初字第772號判決書復印件1份,用以證明張某某與劉寶力離婚時,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及養(yǎng)老保險未進行分割。經質證鄭某某與劉某某對判決書復印件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2.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莊礦業(yè)分公司財務部出具的職工公積金年度對賬卡1張,用以證明劉寶力生前交納了住房公積金,月繳金額人民幣824.04元。經質證鄭某某、劉某某對公積金年度對賬卡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3.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莊礦業(yè)公司社會保險辦事處說明1份,用以證明劉寶力生前交納了養(yǎng)老保險并且每月扣款的數額為人民幣313.88元。經質證,鄭某某、劉某某對說明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4.依據張某某的申請本院依法在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調取了劉寶力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情況,該單位出具證明證實劉寶力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為人民幣72239.55元。經當庭詢問,張某某、鄭某某、劉某某對上述證明及公積金具體數額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經本院當庭詢問,張某某、鄭某某、劉某某對劉寶力公積金計算到2011年10月止的具體數額為人民幣65647.23元(總數減去每月繳費824.04元乘以8個月)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5.依據張某某的申請本院依法在唐山市社會保障局調取了劉寶力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對賬單1份,對賬單證實劉寶力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為人民幣33542.98元。經當庭詢問,張某某、鄭某某、劉某某對對賬單及養(yǎng)老保險的具體數額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經本院當庭詢問,張某某、鄭某某、劉某某對劉寶力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計算到2011年10月止的具體數額為人民幣30345.31元(總數33542.98元減去本年繳費總額2569.91元再減去318.31元乘以兩個月)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6.依照鄭某某的申請本院依法在唐山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古冶分中心調取了張某某公積金對賬單1份,以此證明截止到2011年10月份張某某公積金個人賬戶余額為人民幣22839.20元。經詢問,鄭某某、劉某某及張某某對對賬單及具體數額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7.依照鄭某某的申請本院依法到古冶區(qū)社保局調取了張某某個人交費情況對賬單1份,用以證明2011年末張某某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余額為人民幣7414.34元,同時放棄要求分割個人交費部分所產生利息的主張。經詢問劉某某、張某某對本院調取的對賬單無異議,但張某某同時認為上述數額應扣除兩個月的交費金額,計算至2011年10月具體數額應為人民幣7092.54元(7414.34元減去160.90元乘以2個月)。經詢問鄭某某、劉某某對上述數額及計算方法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根據上述舉證、質證及認證和法庭辯論,本院認定本案事實如下:張某某與劉寶力原系夫妻關系。2011年8月29日,唐山市古冶區(qū)人民法院判決張某某與劉寶力離婚,該判決于2011年10月9日生效。2012年6月30日劉寶力因病去世。鄭某某系劉寶力之母,劉某某系劉寶力之女,無其他第一順序繼承人。劉寶力去世時,其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賬戶余額為人民幣33542.98元,公積金賬戶余額為人民幣72239.55元。截止到張某某與劉寶力離婚判決生效時(2011年10月),劉寶力公積金的具體數額為人民幣65647.23元、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為人民幣30345.31元,張某某公積金的具體數額為人民幣22893.20元、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為人民幣7092.54元。
本院認為,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下列財產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應當取得的養(yǎng)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離婚后,一方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張某某與劉寶力離婚時,雙方名下未分割住房公積金及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應屬夫妻共同財產,應依法分割,一方各享有對方財產一半的份額。張某某與劉寶力離婚時,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人民幣65647.23元及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人民幣30345.31元共計人民幣95992.54元的一半人民幣47996.27元歸張某某所有,張某某名下住房公積金人民幣22893.20元及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人民幣7092.54元,共計29985.74元的一半人民幣14992.87元歸劉寶力所有。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F劉寶力已經去世,劉寶力從張某某處應分得財產人民幣14992.87元屬個人遺產,應由法定繼承的第一順序的繼承人鄭某某與劉某某繼承。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第1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第18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劉寶力名下住房公積金、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中的人民幣47996.27元歸本訴原告張某某所有。
二、反訴被告張某某名下住房公積金及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中的人民幣14992.87元屬劉寶力的個人遺產,由反訴原告鄭某某、劉某某繼承。
第一、二項相互折抵后,由鄭某某、劉某某負責支取劉寶力在其單位開灤能源化工股份公司范各莊礦業(yè)分公司的公積金及養(yǎng)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給付張某某人民幣33003.4元。上述內容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
三、駁回本訴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四、駁回反訴原告鄭某某、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110元,由本訴被告鄭某某負擔人民幣555元,由本訴被告劉某某負擔人民幣555元。反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55元,由反訴被告張某某負擔人民幣55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蘆麗群
審判員 李佳
代理審判員 王明星
書記員: 李金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