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云尉,上海泰吉十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巢毅,上海泰吉十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任珺,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周某某離婚后財產(chǎn)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19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夏萬宏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朱云尉,被告周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任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原告欠款共計人民幣(幣種下同)130萬元。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于2015年8月3日登記結婚,并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一子周某2。原告平時從事代購生意,收入比較可觀,被告在婚后沒工作且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所有的開銷均來源于原告。2017年7月,原告打算購買上海市奉賢區(qū)金碧路XXX弄XXX號XXX室期房,但由于原告在上海的社保未繳滿5年,無法直接以原告名義購買。并且當時據(jù)開發(fā)商介紹,按當時政策,上述房屋即便以被告?zhèn)€人名義購買,若被告與原告解除婚姻關系,可以首付降到35%;若被告不與原告解除婚姻關系,首付款需要付7成。因此,由于當初購房首付款不夠,原告經(jīng)與被告商量,雙方為了順利買房,先辦理假離婚手續(xù),待將來上述期房的產(chǎn)證做到被告名下后再復婚,被告表示同意。原告于2017年7月12日將自己名下的存款共計93.9萬元轉(zhuǎn)至被告名下,用于購房。雙方于2017年7月14日在民政部門辦理了假離婚登記手續(xù),由于是假離婚,雙方在民政局備案的離婚協(xié)議書中并未對夫妻共同財產(chǎn)進行分割。雙方假離婚購房后,由于被告每月需要歸還銀行貸款,而被告又無收入來源,所有的貸款均是由原告將錢款轉(zhuǎn)到被告名下,再由被告還給銀行。2018年6月,上述期房登記在被告名下后,被告不同意與原告復婚,且多次毆打原告,導致雙方夫妻感情破裂。經(jīng)雙方協(xié)商談判后,雙方同意不再復婚,被告于2018年12月26日出具了一張欠條給原告,明確了被告欠原告買房轉(zhuǎn)款98萬元,買車借款20萬元,其他借款12萬元,共計130萬元。但被告在承諾向原告還款后,始終沒有還款行為,原告迫于無奈,遂訴至法院。
被告周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其中買房轉(zhuǎn)款的性質(zhì)是并不是欠款,是兩人共同買房。房屋預售合同是被告簽的,但被告還是認為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雙方份額都是50%。房屋購房總價是279萬元,定金5萬元,92.1萬左右是首付,貸款179萬元,產(chǎn)權證還不能進行產(chǎn)權登記。被告確實收到過原告轉(zhuǎn)款93.9萬元,但款項是夫妻共同財產(chǎn)。定金5萬元是原告支付的,也是夫妻共同財產(chǎn)。原告是做化妝品包裝生意的,被告和原告一起做化妝品包裝。雙方一起開過公司,被告是公司的監(jiān)事,形式上原告給了被告1%的股份。欠條是被告寫的,但是在原告老家寫的,當時是在原告親戚特別是他哥哥的威脅下寫的。當時,被告沒有報警,沒有證據(jù)證明存在脅迫,但雙方離婚后還是住在一起,出具欠條后雙方是住在一起的,經(jīng)濟也是混同的。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周某某于2015年8月3日登記結婚,婚后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一子名周某2。2017年7月14日,原被告在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在自愿離婚協(xié)議書中記載:“雙方無財產(chǎn)分割”。
2017年7月12日,原告以銀行轉(zhuǎn)賬方式支付被告93.9萬元。
2018年12月26日,被告周某某向原告張某某出具欠條一份,記載:周某某欠張某某買房轉(zhuǎn)款98萬元,買車借款20萬元,周某某借張某某5萬元、7萬元,總共130萬元。
審理中,原告張某某提供落款日期為2018年6月12日保證書一份,記載:保證書(房子欠張某某100萬)本人周某某保證在一年里好好找份事,認真賺錢。每月付張某某2,000元撫養(yǎng)費給兒子周某2。房子退了,本月底先歸還10萬元給張某某(總欠15萬,車子20萬),好好悔改,認真做事,拆遷所得歸母親兒子所有。被告對真實性無異議,但保證書是被告為了挽留原告不要離開,所以按照原告的意思寫了保證書。
審理中,原告明確,如本案支持其訴訟請求,則原告放棄對房產(chǎn)、車輛的相關權利。
本院認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chǎn)由雙方協(xié)議處理;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jù)財產(chǎn)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本案中,原被告雙方辦理離婚登記的最初目的雖為購房之需,但此后雙方并未恢復婚姻關系,故雙方應在離婚的基礎上處理本案。根據(jù)被告于2018年12月26日出具的欠條所記載之內(nèi)容,被告明確其欠原告款項130萬元,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該欠條是否具有確認被告給付義務的法律效力,對此,本院作如下分析:一方面,被告雖提出其出具欠條系受他人脅迫所致,但其并未就此向公安部門報警,亦未就其所受脅迫提供任何證據(jù)加以證明,故本院對被告的相關意見,難以采納;另一方面,關于欠款數(shù)額的確定,結合欠條出具的具體時間節(jié)點,已到2018年12月,此時距雙方辦理離婚登記時間相隔較遠,且結合雙方的資金流向,可以確認相關數(shù)額系雙方根據(jù)轉(zhuǎn)賬記錄及相關事項確定而來,因此,該欠條在內(nèi)容上亦可表明被告在出具欠條時已就相關款項往來進行了結算確認。綜上,本院認為,被告出具的欠條,系其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不悖強行法規(guī)定,理應對其產(chǎn)生法律約束力,故原告的相關訴請,于法有據(jù),本院依法予以支持。被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周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張某某款項1,3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8,250元,由被告周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夏萬宏
書記員:陶嫻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