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謝浩、王靜,湖北浩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李術禮,湖北廣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殷某(系陳某之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李術禮,湖北廣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某因與被上訴人陳某、殷某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武漢市洪山區(qū)人民法院(2013)鄂洪山民初字第0063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4年12月2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
2013年8月21日,陳某、殷某訴至一審法院,請求判令:1、對被繼承人張某甲的喪葬費、撫恤金等生前遺產(chǎn)予以分割,判令三分之二份額由陳某、殷某所有;2、本案的訴訟費用及其他費用全部由張某承擔。
一審法院查明,陳某與殷某系母女關系,陳某與被繼承人張某甲系夫妻關系,張某系張某甲與韓某婚生子(張某甲與韓某于1999年離婚)。陳某與張某甲于2006年3月22日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殷某在陳某與張某甲同居期間、婚后在一起共同生活。殷某在2003年1月27日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湖北省分公司營業(yè)部簽訂的保險合同中和2003年7月5日的武漢市長虹中學畢業(yè)證上使用了張殷某的名字。2011年6月19日張某甲因病去世,張某甲去世后,為辦理喪事,陳某將7000元禮金交給張某,張某支出8079元,湖北工業(yè)大學支出了交通費用。湖北工業(yè)大學出具的證明顯示:湖北工業(yè)大學應支付的喪葬費5000元、撫恤金29580元、補發(fā)工資3509.25元、年終獎金13100元、獎金761.25元(共計13861.25元)、住房公積金12694.21元,上述款項均未領取。
一審法院另查明,截止2013年9月22日,張某甲在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水果湖支行賬戶6225881272660373存款余額為9613.65元,賬戶6226090270550599存款余額為30965.54元;在武漢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余家灣支行賬戶10842280790018存款余額為25.85元,賬戶10840080790034存款余額為22294.91元,共計62899.95元。
一審法院認為,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因張某甲未留有遺囑,故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陳某與張某均享有繼承權,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取得的共同財產(chǎn),除有約定以外,如果分割遺產(chǎn),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chǎn)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張某甲的遺產(chǎn)。本案中,陳某與張某甲未對共同財產(chǎn)進行約定,張某甲現(xiàn)留有補發(fā)工資3509.25元、年終獎金13861.25元、住房公積金12694.21元、銀行存款62899.95元共計92964.66元,其中46482.33元屬于陳某所有,另一半46482.33元屬張某甲留有遺產(chǎn),由陳某與張某各分得一半23241.17元,故陳某應分得69723.5元(92964.66×1/2+92964.66×1/2×1/2),張某應分得23241.16元(92964.66×1/2×1/2)。張某甲死亡后涉及的喪葬費、撫恤金因湖北工業(yè)大學提交材料要求由法院處理,為減少當事人訴累,本案中將其與遺產(chǎn)一并處理。殷某提出已與張某甲形成了有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享有繼承權的訴訟請求,因陳某與張某甲結婚時,殷某已成年,與張某甲未形成撫養(yǎng)關系,殷某沒有繼承權,但其提交的保險合同、畢業(yè)證上曾使用張殷某的名字,能夠證明陳某與張某甲在婚前同居期間以及張某甲生前,三人均在一起共同生活,故在撫恤金的處理上予以照顧。陳某提出曾支出4000元,張某提出曾支出48698元喪葬費,一審法院確認張某支出8097元,其余部分,因證據(jù)不足,不予支持。因此張某支出的8079元扣除陳某已交給張某的禮金7000元外,余下1079元應從張某甲喪葬費中扣除予以償還張某。剩余喪葬費3921元、撫恤金29580元共計33501元由陳某、殷某與張某各分得三分之一,故陳某、殷某應各分得11167元,張某應分得12246元。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因此張某提出張某甲將招商銀行卡上30965.40元存款贈與張某不屬遺產(chǎn)繼承范圍的抗辯理由,證據(jù)不足,不予采納。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十條、第十七條、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張某甲名下在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水果湖支行存款40579.19元,在武漢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余家灣支行存款22320.76元,在湖北工業(yè)大學享有的補發(fā)工資3509.25元,年終獎13861.25元,住房公積金12694.21元,共計92964.66元,其中69723.5元歸陳某所有,23241.16元歸張某所有;二、湖北工業(yè)大學支付張某甲的喪葬費5000元,撫恤金29580元,共計34580元,陳某、殷某各分得11167元,張某分得12246元;三、駁回陳某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殷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350元,由陳某、殷某負擔675元,張某負擔675元。
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被繼承人生前未立遺囑,其遺產(chǎn)應由其法定繼承人均等繼承,殷某在陳某與張某甲結婚時已成年,與張某甲未形成撫養(yǎng)關系,不屬于法定繼承人的范圍。一審判令陳某、張某各繼承張某甲遺產(chǎn)的一半,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考慮到殷某在陳某與張某甲婚前同居期間及婚后均在一起共同生活,對張某甲的晚年生活給予照顧,形成了在一起生活的繼父女關系,因此一審判決在分配撫恤金時對殷某予以一定的照顧,亦并無不當。
關于張某稱張某甲在招商銀行的存款30965.54元系張某甲生前贈與其所有,不應作為遺產(chǎn)分割的上訴理由。因張某未提交充足的證據(jù)證實,故張某的上訴理由不成立。
關于張某稱一審對陳某的工資收入的一半應作為遺產(chǎn)予以分割的上訴理由。因張某未提供證據(jù)證實陳某名下有多少財產(chǎn),且一審中張某已明確其要求分割的遺產(chǎn)指張某甲生前的工資、獎金、住房公積金、銀行存款,故張某的此項上訴理由亦不成立。
綜上,上訴人張某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350元由張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申 斌 審 判 員 張文霞 代理審判員 豐 偉
書記員:汪麗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