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
郭某
于某
王志遠(河北利華律師事務所)
某保險公司
金文巖(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
史某
回某
高某
史某甲
史某乙
史某甲、史某乙
康泰公司
朱桐云(河北志安邦律師事務所)
翟某
康寶公司
張某甲
原告:張某。
被告:郭某。
被告:于某。
委托代理人:王志遠,河北利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某保險公司。
負責人:郭某甲,總經(jīng)理。
組織機構代碼:××。
委托代理人:金文巖,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史某。系死者史某丙之父。
被告:回某。系死者史某丙之母。
被告:高某。系死者史某丙之妻。
被告:史某甲。
被告:史某乙。
被告史某甲、史某乙
法定代理人:高某,基本情況同上。
被告:康泰公司。
法定代表人:葉某,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朱桐云,河北志安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翟某,系公司職員。
被告:康寶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某,總經(jīng)理。
被告:某保險公司。
負責人:張某,經(jīng)理。
組織機構代碼:××。
委托代理人:張某甲,該公司職員。
原告張某與郭某、于某、某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人保營口公司”)、被告史某、回某、高某、史某甲、史某乙、康泰公司(簡稱“康泰公司”)、康寶公司(簡稱“康寶公司”)、被告某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人保阜城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11月18日受理后,現(xiàn)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6年1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被告于某及委托代理人王志遠,被告人保營口公司委托代理人金文巖,被告康泰公司委托代理人朱桐云、翟某,被告人保營口公司委托代理人張某甲均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史某、回某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被告高某及史某甲、史某乙共同法定代理人高某、被告郭某、康寶公司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缺席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次交通事故造成原告張某享有所有權的車輛受損,作為侵權人的郭某、史某丙依法應當賠償其損失,但是因郭某是被告于某的雇員,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首先應由其駕駛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不足部分由其雇主于某予以承擔;而史某丙應承擔的責任,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首先應由其駕駛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不足部分由侵權人承擔,然而史某丙已經(jīng)死亡,其妻子高某作為權利人主張了車損和停運損失等損失,故而根據(jù)“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其妻子高某也應當在其獲得的物損和停運損失的范圍內(nèi)承擔該案件的賠償義務。停運損失系間接損失,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 ?的規(guī)定,該損失應由侵權人承擔,在本案中則應分別由于某、高某予以承擔,結合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對事故責任的劃分,被告于某應當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13982元的25%即3496元,被告高某應當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13982元的50%即6991元。被告方未到庭的,視為放棄質(zhì)證權利,本案應當缺席審理并做出缺席判決。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高某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6991元。
二、被告于某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3496元。
三、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以上一、二項,均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
如屆期未履行,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72元,由原告張某負擔591元,由被告高某負擔54元,由被告于某負擔2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本次交通事故造成原告張某享有所有權的車輛受損,作為侵權人的郭某、史某丙依法應當賠償其損失,但是因郭某是被告于某的雇員,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首先應由其駕駛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不足部分由其雇主于某予以承擔;而史某丙應承擔的責任,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首先應由其駕駛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不足部分由侵權人承擔,然而史某丙已經(jīng)死亡,其妻子高某作為權利人主張了車損和停運損失等損失,故而根據(jù)“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其妻子高某也應當在其獲得的物損和停運損失的范圍內(nèi)承擔該案件的賠償義務。停運損失系間接損失,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 ?的規(guī)定,該損失應由侵權人承擔,在本案中則應分別由于某、高某予以承擔,結合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對事故責任的劃分,被告于某應當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13982元的25%即3496元,被告高某應當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13982元的50%即6991元。被告方未到庭的,視為放棄質(zhì)證權利,本案應當缺席審理并做出缺席判決。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高某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6991元。
二、被告于某賠償原告張某停運損失3496元。
三、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以上一、二項,均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
如屆期未履行,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72元,由原告張某負擔591元,由被告高某負擔54元,由被告于某負擔27元。
審判長:陳占群
審判員:劉宗楊
審判員:史秋芝
書記員:宋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