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
委托代理人:鄧雯文,湖北法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正蓮,粵漢里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推薦。
被告:羅某甲。
被告:羅某乙。
被告:羅某丙。
以上三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何瑾、潘俊,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訴被告羅某甲、羅某乙婚姻家庭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2月24日受理,根據(jù)原告張某的申請,追加羅某丙為本案的被告參加訴訟。依法由審判員楊世慶獨任審判于2016年6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轉為普通程序由審判員楊世慶擔任審判長與人民陪審員成先彪、陳建華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9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正蓮,被告羅某乙、羅某丙及被告羅某甲、羅某乙、羅某丙的共同委托代理人何瑾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
××××年××月××日,張某與羅某甲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雙方再婚時,張某名下有二子,羅某甲名下有一女(羅某乙)兩子(余鳴xxxx年xx月xx日出生、羅某丙)。
2006年3月1日,羅某甲作為甲方與張某作為乙方與羅某乙、余鳴、羅某丙、費珊紅(xxxx年xx月xx日出生系羅某丙之妻)在武昌區(qū)徐家棚秦園居社區(qū)居委會的調處下簽訂《調解協(xié)議書》,就位于武昌區(qū)和平大道874-2號1-2號兩室一廳房屋達成協(xié)議,內容為:1、上述房屋的產(chǎn)權歸屬房管所,2006年元月前房管所登記承租人為羅某甲,實際居住人有羅某甲、張某和羅某丙夫婦。2、本房屋的實際使用面積為42.25平方米,其中21.125平方米歸羅某甲、張某,剩余21.125平方米歸羅某丙夫婦使用,本房屋的實際使用情況維持現(xiàn)狀。3、從2006年3月1日起,羅某甲、張某支付21.125平方米的房租,羅某丙夫婦支付另21.125平方米的房租。
2007年12月27日,羅某甲取得了坐落于武昌區(qū)和平大道874號房屋的公房租房證。出租人為武漢市武昌區(qū)房地產(chǎn)公司新河房地產(chǎn)管理所,承租人為羅某甲。該房屋的同戶籍共同居住成員為張某、羅某丙、羅傲雪(公民身份證號碼××)羅煜坤(公民身份證號碼××(羅傲雪、羅煜坤系羅某丙之子女)。
2015年7月3日,羅某甲與武昌區(qū)房屋征收管理辦公室簽訂《武昌區(qū)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化緣貨幣補償協(xié)議書》,羅某甲所承租的武昌區(qū)和平大道874號8棟乙單元107房屋獲得補償金額共計1152650元。
2015年10月26日,羅某甲與羅某乙在湖北省武漢市中星公證處簽署委托書,羅某甲委托羅某乙為其代理人辦理羅某甲名下的位于武漢市和平大道874號8棟1層公租房屋的拆遷相關事宜,湖北省武漢市中星公證處對此作出(2015)鄂中星內證字第28362號《公證書》,證實羅某甲的委托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
2015年12月18日,武昌區(qū)房屋征收管理辦公室于將1152650元匯入羅某甲的招行武漢徐東支行尾數(shù)為“0647”的賬戶。
2015年12月22日,張某因房屋拆遷款事宜到本院申請訴前財產(chǎn)保全,本院作出(2015)鄂武昌立民保字第00149號民事裁定書,凍結羅某甲名下尾號為“0647”招商銀行中40萬元存款。
2015年12月23日,羅某甲的招行武漢徐東支行尾數(shù)為“0647”的賬戶上有752677元匯入羅某丙尾數(shù)為“5795”的賬戶。
2016年1月15日張某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訴至本院要求離婚,本院于2016年2月2日作出(2016)鄂0106民初373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不準許張某與羅某甲離婚并對羅某甲名下尾號為“0647”招商銀行中40萬元存款予以解封。
2016年2月24日,羅某甲的招行武漢徐東支行尾數(shù)為“0647”的賬戶上有40萬元匯入羅某乙尾數(shù)為“3228”的賬戶。羅某乙明確表示對羅某甲的財產(chǎn)行使掌管、使用權,在保障羅某甲的醫(yī)療費和生活開支的前提下,也一并保證張某的合法權利。
2016年5月27日,武昌區(qū)紫荊醫(yī)院出具《診斷證明書》,證實羅某甲左上肌力3級、肌張力增高,左下肢肌力3+級、肌張力正常,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長期住院治療及肢體功能鍛煉。從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羅某甲共花費醫(yī)療費、護工費等共計22萬余元。
還查明,余鳴現(xiàn)已去世。
因武昌區(qū)和平大道874號8棟乙單元107房屋拆遷款1152650元,有752677元匯入羅某丙賬戶,另40萬元匯入羅某乙的賬戶。張某對其利益造成侵害,故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以上事實有結婚證復印件、公房租房證、武昌區(qū)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化緣貨幣補償協(xié)議書、公證書、招行武漢徐東支行戶口歷史交易明細表、診斷證明書、武漢市住院醫(yī)療收費發(fā)票及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張某與羅某甲雙方在共同生活中,曾為家庭瑣事發(fā)生過矛盾,張某曾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訴至法院要求離婚,但雙方的夫妻感情尚未完全破裂,夫妻關系是有可能得到修復和改善的。本院于2016年2月2日作出(2016)鄂0106民初373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不準許張某與羅某甲離婚。張某與羅某甲之間的夫妻關系并沒有解除,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對共同所有的財產(chǎn),有平等處理權。夫妻雙方應盡到相互扶持、相互扶養(yǎng)的義務。
張某與羅某乙、羅某丙系繼母子女關系,他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中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guī)定。
關于本案訴爭的房屋,家庭成員間雖簽訂了《調解協(xié)議書》,對訴爭房屋的使用權等相關權益進行了約定,但在辦理公房租房證時,家庭成員間對該房屋的同戶籍共同居住成員進行了確認屬于家庭成員間的內部約定,且上述行為并未違反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關于本案,張某提起了三項訴訟請求:其一、主張判決羅某甲、羅某乙、羅某丙立即停止串通、侵占、轉移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行為,雖拆遷款分別流入羅某乙、羅某丙賬戶,但兩人并無侵占、轉移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行為,而是將該兩筆款項用于支付羅某甲醫(yī)療費,屬于代為保管、支配行為,且因張某未能提交相關證據(jù)予以證實三被告有串通、侵占、轉移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故意,對此本院不予支持;其二、張某要求羅某乙、羅某丙立即返還夫妻房屋拆遷全部的補償款,并交由張某保管,因羅某甲已委托羅某乙作為其代理人辦理羅某甲名下的訴爭房屋的拆遷事宜,并辦理了《公證書》,武昌區(qū)房屋征收管理辦公室直接將1152650元的拆遷款匯入房屋拆遷人羅某甲的賬戶,該筆款項分兩次分別匯入羅某乙、羅某丙的賬戶,因羅某丙、羅某乙是羅某甲的子女,系羅某甲的直系親屬,代為保管羅某甲賬戶中的1152650元的拆遷款并無不當。且羅某甲現(xiàn)年事已高重病在身,需長期住院治療,后續(xù)待花費的醫(yī)療費尚未確定,羅某乙、羅某丙均承諾妥善保管其父親的財產(chǎn),并無侵占的故意,也未實施侵占行為,合理保障羅某甲、張某雙方的合法利益。故對張某的此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采信;其三,因訴爭的房屋拆遷款涉及其他權利人,張某要求在本案中就1152650元的房屋拆遷款在張某、羅某甲、羅某丙間直接進行分割,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對此也不予采納。
綜上,本院對張某的三項訴訟請求均不予支持,應予駁回。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三條、第十七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七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7300元,由原告張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按照《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國務院令第481號)的規(guī)定預交案件受理費,款匯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戶名:武漢市財政局非稅收入?yún)R繳專戶——市中院訴訟費分戶;賬戶:07×××93;開戶行:農行武漢市民航東路分理處,行號:832886。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未預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楊世慶 人民陪審員 成先彪 人民陪審員 陳建華
書記員:吳艷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