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廚師,戶籍地烏蘭察布市,住包頭市。
被告:楊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回族,無業(yè),住包頭市。
原告張某與被告楊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被告楊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楊某將合同項下包含的家具家電折價8000元返還原告;2.判令被告楊某支付原告違約金41500元;3.判令被告楊某支付原告騰房押金5000元;4.判令被告楊某支付原告房屋使用費3120元;5.判令被告承擔訴訟費。事實和理由:2018年5月19日,原、被告簽署了房屋買賣合同,包頭市聯(lián)邦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中介方簽字。合同約定被告將坐落在包頭市××區(qū)的房屋以41.5萬元出售給原告,并約定將雙人床、衣柜一套、沙發(fā)一套、茶幾一套、餐桌餐椅一套、書柜一套、窗簾三幅、冰箱一臺,隨同房屋一同轉讓。合同約定被告交付5000元騰房押金,但是被告遲遲沒有交付。合同簽訂后,原告交付被告首付款11萬元。原、被告在2018年8月24日辦理好貸款并完成抵押,銀行當天完成放款,向被告農(nóng)行賬戶轉賬30.5萬元。合同第五條約定“甲方承諾于款齊當日騰出房屋,并將該房屋鑰匙交于乙方”。原告已經(jīng)為其留有合理騰房時間,但是被告無理由拒絕騰房,甚至拒接、掛斷電話。2018年10月15日,被告通知中介公司交房。中介公司和原告到房屋內(nèi),發(fā)現(xiàn)約定隨同房屋一同轉讓的家具家電等都被搬走。在被告沒有騰房的時間內(nèi),原告租住包頭市××區(qū),租金每月1800元,被告占用原告房屋的使用費應由被告按照原告支出房租的標準計算,即1800元÷30天×52天=3120元。故原告訴至法院,提出上述訴訟請求。
楊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第一項,只有冰箱,沒有其他家電,當時說騰房的時候留點舊家具。不同意支付違約金,因為交易已經(jīng)成功,房屋現(xiàn)在手續(xù)已經(jīng)在原告名下,鑰匙也給原告交了,鎖芯也換了。沒有押金,租金也不存在,現(xiàn)在給留下的家具都在原告房屋里放著,原告已經(jīng)接手。
本院組織原、被告雙方舉證、質證。原告提供證據(jù)如下:1.房屋買賣(置換)合同一份,用以證明被告將位于包頭市××區(qū)房屋賣給被告,房屋總價款為41.5萬元,合同約定被告向中介方交付5000元騰房押金,原告按約定向被告支付首付款,但被告未按約定履行構成違約。被告對合同中約定留給原告部分家具無異議。2.轉賬截圖一份,用以證明原告已經(jīng)將購房款交給被告。首付11萬元,共計41.5萬元。被告稱房款現(xiàn)在全部收到。3.交接房屋信息的手機截圖,用以證明被告于2018年10月15日給中介交的鑰匙,中介又把鑰匙給原告。被告無異議。被告未向法庭提供證據(jù)。
根據(jù)原告舉證、被告質證及法庭調查的情況,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8年5月19日,原告張某作為乙方、被告楊某作為甲方、包頭市聯(lián)邦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作為丙方(中介方),三方簽訂房屋買賣(置換)合同一份。合同約定被告楊某將其所有的位于包頭市××區(qū)號房屋出售給原告張某。該房屋面積49.54平方米,約定價款為41.5萬元。合同約定房屋內(nèi)的雙人床1張、衣柜1套、沙發(fā)1套、茶幾1個、電視柜1個、餐桌餐椅1套、書柜1套、窗簾3幅、冰箱1臺及原有固定設施作為“附屬設施”隨同房屋一并交付原告。合同第五條中約定甲方(被告楊某)承諾于“款齊當日”騰出該房屋,并將該房屋鑰匙交于乙方(原告張某)。合同第八條中約定交接首付款當日,丙方(包頭市聯(lián)邦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留存甲方(被告楊某)騰房押金5000元,于甲方騰房當日,甲乙雙方均無異議后,退還甲方。合同簽訂后,原告于2018年5月29日交付21.5萬元首付款,被告實收11萬元,另外10.5萬元交于二手房交易資金監(jiān)管機構,但包頭市聯(lián)邦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并未“留存”騰房押金,被告楊某也沒有給包頭市聯(lián)邦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交付騰房押金。此后,雙方按約定將房屋進行過戶至原告名下,原告辦理貸款事宜。被告于2018年8月24日收到剩余購房款,全部房款已收齊。但被告并未按約定于房款收齊當日騰出房屋,而是在2018年10月15日才騰出,并將鑰匙通過中介方包頭市聯(lián)邦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轉交原告。原告拿到鑰匙后,和中介方去收房,但發(fā)現(xiàn)合同約定隨房屋一同轉讓的家具、家電等已經(jīng)被搬走。于是原告聯(lián)系被告索要,被告當時不同意歸還。之后,由于原告收房后沒有及時換門鎖,被告在未經(jīng)原告同意的情況下,又私自將家具、家電送回。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房屋買賣(置換)合同》1份、收條照片1張、轉賬手機短信截圖、交接房屋手機微信截圖、看房照片、收房照片及法庭審理筆錄等在案佐證,足以認定。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與被告楊某簽訂《房屋買賣(置換)合同》,原告出資41.5萬元購買被告所有的位于包頭市××區(qū)號房屋一套,雙方形成房屋買賣合同法律關系,應受法律保護。合同中對房屋內(nèi)部分家具和家電的歸屬、付款時間、騰房時間、違約責任等進行了約定,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合同各方當事人均應按約執(zhí)行。被告楊某沒有按照約定騰房,違反了合同中關于騰房時間的條款,給原告造成損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楊某將合同項下包含的家具、家電折價8000元返還原告的訴訟請求,因被告騰房時雖然將家具、家電搬走,但后來又予以送回,故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楊某支付原告違約金41500元的訴訟請求,根據(jù)合同第六條違約責任條款,本案中并未出現(xiàn)因被告方原因導致被告楊某應賠償房屋實際成交價10%違約金的情況,故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楊某支付原告騰房押金5000元的訴訟請求,合同中只是約定“甲乙雙方騰房當日均無異議,丙方退還甲方伍仟元整騰房押金”,并未約定騰房押金要支付給原告,且被告并未給中介方交納騰房押金,原告也未起訴中介方,原告又當庭表示不再“堅持”此訴訟請求,故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楊某支付原告房屋使用費3120元的訴訟請求,原告稱是根據(jù)原告自己在包頭市青山區(qū)租房的租金計算得出,但原告未提供相應的證據(jù)予以證明,但考慮到被告遲延交房50余天,結合被告的違約行為及其出售給原告的二手房的地段、面積等情況,本院酌情支持被告賠償原告房屋使用費2000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三十八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楊某支付原告張某逾期騰房房屋使用費2000元;
二、駁回原告張某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款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完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242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621元(原告已預交),由楊某負擔121元,由張某負擔5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連維勝
書記員: 王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