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男,蒙古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學生。
法定代理人:娜某,女,蒙古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無業(yè)。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建春,察右后旗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工作者。
被告:劉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無業(yè),高中文化。
被告:王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小學文化,農(nóng)民。
被告:滑貴,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初中文化。
被告:王勇琴,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補課教師,碩士研究生。
被告:察右后旗城市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王海東,職務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平,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大學文化,察右后旗城市管理局主任。
被告:察右后旗規(guī)劃局。
法定代表人:王虎俊,職務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武宏耿,廣東聯(lián)睿(呼和浩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訴被告劉某某、王某某、滑貴、王勇琴、察右后旗城市管理局(以下簡稱城管局)、察右后旗規(guī)劃局(以下簡稱規(guī)劃局)物件損害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1月2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法定代理人娜某、被告劉某某、王某某、滑貴、王勇琴、城管局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平、規(guī)劃局委托訴訟代理人武宏耿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各被告共同支付原告各項損失共計86598.69元(具體明細如下:醫(yī)療費10244.69元、護理費4294元、營養(yǎng)費3800元、誤工費1280元、殘疾賠償金6118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8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司法鑒定費2000元);2、本案訴訟費由各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被告王勇琴租賃被告劉某某位于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鎮(zhèn)第二小學南門口從東往西第五間門臉房用于開辦補課班。2016年10月27日下午5:30時,原告作為被告王勇琴的補課學生前往其補課地點補課,原告進入教室放下書包后走出補課教師時,踩到堆放在門口的玻璃碎片滑倒造成左小腿肌肉嚴重割傷,經(jīng)住院治療八天診斷為小腿水平多發(fā)性肌肉損傷(小腿近端銳器傷,脛前肌、趾長伸肌斷裂),后經(jīng)司法鑒定為十級傷殘。經(jīng)查,原告受傷的原因,除了被告王勇琴作為補課老師疏于管理外,直接原因系被告劉某某扇子外擴門斗,被告滑貴作為施工人沒有及時清理施工垃圾造成,被告規(guī)劃局、城管局沒有盡到城市規(guī)劃和市容監(jiān)管責任,應負行政職能履行不力造成損害他人合法權(quán)益的法律責任。
被告劉某某辯稱,2016年中秋至國慶期間,劉某某找人做門臉房外擴門斗,承攬人一直拖到張某出事時也未能做完外擴門斗。
被告王某某辯稱,劉某某將外擴門斗工程承包于王某某,王某某又將該工程交由滑貴,并將劉某某支付的全部承攬費3500元交給了滑貴,之后滑貴直接與劉某某聯(lián)系,王某某未參與。
被告滑貴辯稱,王某某(小舅子)讓我做外擴門斗,因工人不好找導致門斗工程延誤,為了防止小孩被割傷沒有將買回來的玻璃放在門口,而是放到了臺階旁。滑貴應對原告的損失承擔次要責任,補課老師存在疏于管理的情況。
被告王勇琴辯稱,張某一直以來在王勇琴開班的補課班中補課。2016年10月27日,王勇琴正在趕往補課班的途中,做飯阿姨打來電話稱張某受傷了。從2016年8月15日開始,房東劉某某找人做外擴門斗,被告滑貴把門斗輪廓做完后一直將剩余材料堆放在房屋門口處,形成了安全隱患,導致張某受傷。在張某受傷前另一孩子也曾受過傷,即使這樣也未引起施工人的重視。
被告城管局辯稱,一、待清理玻璃垃圾處置不及時是造成張鑫人身損害的直接原因,應當由玻璃的所有權(quán)人或管理人承擔責任;二、按照旗人民政府對于部門行政職能的劃分,臨街建筑物的改擴建審批權(quán)限不在察右后旗城管局;3、對于本案中提到的玻璃垃圾堆放行為,由于發(fā)生地點偏僻,城管局市容大隊在發(fā)現(xiàn)后已經(jīng)及時進行了清理。
被告規(guī)劃局辯稱,原告張某踩玻璃滑倒造成身體損害的事實與規(guī)劃局沒有關(guān)聯(lián),對此規(guī)劃局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告張某向本院提交的證據(jù)如下:
一、原告提交的《住院病歷》、《住院收費專用收據(jù)》、《門診收費專用收據(jù)》兩張、《鑒定費專用收款收據(jù)》兩張,原告欲證明:原告張某因受傷住院八天,花費醫(yī)療費10244.69元、司法鑒定費2000元的事實。各被告均對上述證據(jù)均無異議,故本院對上述予以采信。
二、原告提交的《司法鑒定意見書》,原告欲證明:1.原告張某左踝關(guān)節(jié)功能喪失50%傷殘程度構(gòu)成十級;2.休息期限:100-120天、護理期限:20-30日、營養(yǎng)期限:20-30日。各被告均對上述證據(jù)均無異議,故本院對上述證據(jù)予以采信。
從上述證據(jù)及原告及各被告的陳述,認定事實如下:
被告王勇琴承租了被告劉某某位于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鎮(zhèn)第二小學附近的門臉房開辦補課班,原告張某在被告王勇琴處接受有償補課輔導。2016年8月15日,被告劉某某與被告王某某之間建立了承攬合同關(guān)系,由王某某承攬了門臉房外擴門斗工作,后王某某將承攬施工工作交由被告滑貴,并將劉某某支付的3500元承攬費交給了滑貴,被告滑貴在施工過程中將購買的玻璃堆放在了門臉房門口位置。2016年國慶期間,劉某某曾督促滑貴盡快完成外擴門斗工作,但滑貴至今未完成承攬工作。2016年10月27日下午5:30時許,原告張某前往王勇琴開辦的補課班進行補課,原告張某在出入補課班時不慎踩到堆放在門口處的玻璃碎片滑倒,造成其左小腿肌肉嚴重割傷,經(jīng)住院治療七天診斷為小腿水平多發(fā)性肌肉損傷(小腿近端銳器傷,脛前肌、趾長伸肌斷裂),共花費醫(yī)療費10244.69元,后經(jīng)司法鑒定為十級傷殘。建議休息期限:100-120天、護理期限:20-30日、營養(yǎng)期限:20-30日,共花費鑒定費2000元。另外,在原告張某治療期間,被告王勇琴支付過張某2000元。
本院認為,本案中,王勇琴開辦的補課班門臉房位于學校附近,門臉房門外屬于公共道路通行區(qū)域,被告滑貴在承攬施工過程中將玻璃堆放在門臉房門口,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未對堆放的玻璃進行適當處理,最終導致原告張某在出入補課班時造成其腿部割傷,被告滑貴應對原告張某的損害承擔侵權(quán)責任。雖然王勇琴開辦了“補課班”并對外進行有償補課,但其性質(zhì)上不屬于學校、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gòu)。原告張某家長將原告張某送至被告王勇琴處進行有償補課,實質(zhì)上與王勇琴之間形成了委托合同關(guān)系,因原告張某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故王勇琴在履行委托合同時,應盡相應的管理義務。因堆放在補課班門前的玻璃已有一段時間,王勇琴作為補課班經(jīng)營者未能及時有效解決相應的安全隱患,可認定其未能盡到管理職責,故王勇琴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本院酌定被告滑貴應對原告張某的損失承擔70%的責任,被告王勇琴對原告張某的損失承擔30%的責任。因被告劉某某、王某某、規(guī)劃局、城管局未實施任何侵權(quán)行為,且被告劉某某作為外擴門斗的定作人,其對定作、指示、選任中并不存在過失,故駁回原告張某對被告劉某某、王某某、規(guī)劃局、城管局的訴訟請求。
根據(jù)《2016年度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對原告張某各項損失的認定如下:
1.醫(yī)療費10244.69元;
2.護理費3616元(鑒定護理期限25天+住院7天)×113元;
3.營養(yǎng)費3200元(鑒定營養(yǎng)期限25天+住院7天)×100元;
4.殘疾賠償金61180元(30594元×20年×10%);
5.住院伙食補助費700元(100元×7天);
6.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
7.司法鑒定費2000元(司法鑒定費為必要支出的費用,實質(zhì)上確已形成的費用損失)。
以上總計83940.69元。
被告張某系在校學生,實質(zhì)上并不存在誤工損失,故對其主張的誤工費不予認可。
綜上所述,被告滑貴應賠償原告張某58758.48元,被告王勇琴應賠償原告張某23182.21元(已核減之前支付的2000元)。駁回原告張某對被告劉某某、王某某、規(guī)劃局、城管局的訴訟請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八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滑貴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張某醫(yī)療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殘疾賠償金、住院伙食補助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司法鑒定費等損失共計58758.48元;
二、被告王勇琴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張某醫(yī)療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殘疾賠償金、住院伙食補助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司法鑒定費等損失共計23182.21元;
三、駁回原告張某對被告劉某某、王某某、察右后旗規(guī)劃局、察右后旗城市管理局的全部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決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965元,由被告滑貴負擔1375、被告王勇琴負擔59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阿拉騰敖其爾
審判員 張娜
人民陪審員 巴音瑪
書記員: 吳曉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