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九江市。
原告:曾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撫州市。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鄒勇富,上海繁錦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丁濤濤,上海繁錦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告:上某某,住所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阮其惠,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海英,上海市群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丹鳳,上海市群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曾某某與被告上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9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鄒勇富、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丹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原告購房款100,000元;2.判令被告按照100,000元計算支付原告自2016年7月30日至實際返還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
事實和理由:2016年7月,兩原告在松江車墩看到金山區(qū)亭林鎮(zhèn)星城國際樓盤廣告,便前去了解。銷售人員帶原告參觀樣板房,并告知已是尾盤。原告遂與被告就車亭公路XXX弄XXX號XXX室(以下簡稱案涉商鋪)簽訂認購協議,約定房屋總價款520,000元,并于當日向被告支付定金50,000元,2016年7月30日,雙方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進一步明確原告購買案涉商鋪,暫測面積為59.29平方米,單價為每平方米8,770.46元,總價520,000元。原告首付260,000元及貸款260,000元。當日,原告支付被告剩余首付款210,000元后,被告要求原告另行支付100,000元團購服務費,稱可以享受優(yōu)惠,收款單位為北京聚客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客邦公司,現該公司已于2018年1月23日注銷)。原告認為一手房,無需支付服務費,被告對于多收的款項沒有依據,應依法返還。故原告起訴。
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被告僅按照合同收取房款。原告起訴金額被告未收到,且收款單位不是被告。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7月30日,原、被告雙方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原告購買案涉商鋪,房屋面積暫定為59.29平方米,基價為8,770.46元/平方米,總計房款520,000元。付款方式為首付款260,000元及貸款260,000元。
另查明,2016年7月27日,原告支付被告定金50,000元。2016年7月30日,原告支付被告210,000元。2017年2月21日,被告以實測面積開具總金額為530,261元的購房發(fā)票2張。
再查明,2016年7月30日,原告支付聚客邦公司100,000元,該公司出具收據明細為509服務費。
庭審中,原告提供星城國際認購協議(照片影印件),協議約定房價總金額520,000元,特別約定中顯示總付款620,000元,被告對此不予認可。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星城國際宣傳單、認購協議、pos機簽購單2張、聚客邦公司收據1張及簽購單1張、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增值稅發(fā)票2張及當事人當庭陳述為證,并經本院查證屬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對于案涉商鋪的價格明確約定為520,000元(不包含面積補差,后實測為530,261元),后被告基于實測面積亦開具了增值稅發(fā)票。合同及發(fā)票均未顯示原告要求返還的100,000元。原告解釋購買之初多支付100,000元系為團購費,被告答應后予返還,但未提供被告同意返還的依據,且在2017年4月,原告支付被告面積補差款,如確有100,000元未退還,原告可提出抵扣等方式,故該解釋本院不予采信。本院認為,雙方有爭議的100,000元系由原告支付案外人聚客邦公司,而非案涉商鋪的出賣人,收款理由系509服務費,雙方之間有無形成服務關系,或其他關系,本院不得而知。從現有證據來看,本院無法推定該100,000元為購房款。此外,本院提醒原告,案涉商鋪早已辦理產證,如原告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應及時主張。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曾某某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1,150元,由原告張某、曾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錢??靜
書記員:潘??嫣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