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漢市人,住武漢市黃陂區(qū),
原告劉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湖北省仙桃市,
二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許開秀,湖北多能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
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武漢市黃陂區(qū)盤龍城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許廟村,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116616431562Y。
法定代表人許雷強,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慧明,該公司副總經(jīng)理(特別授權(quán))。
委托代理人何燕飛,湖北全成律師事務所律師(一般授權(quán))。
原告張某、劉某訴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一案,原告訴請: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16233元;2、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張某、劉某向本院提出財產(chǎn)保全申請,申請凍結(jié)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銀行存款16233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chǎn),本院予以準許。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基于庭審查明,2015年6月23日,原告張某、劉某與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編號為黃140404xxx的《武漢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由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盤龍城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許廟村的華虹領(lǐng)航城商住樓辦公x號商品房,合同總價款327947元。合同約定,被告應于2016年6月28日前,將符合下列條件的商品房交付原告使用:1、完成規(guī)劃、單體工程質(zhì)量、消防、人防、燃氣等專項驗收……4、完成商品房項目竣工交付使用相關(guān)手續(xù)……被告逾期交房超過60日后,原告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被告自約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日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按日向原告支付已付購房款萬分之三的違約金。合同簽訂后,原告向被告支付了購房款327947元。合同履行過程中,被告因涉案房屋周邊道路施工、地鐵建設及暴雨漬水等原因,未能如期向原告交付房屋。2016年12月8日,被告取得了涉案小區(qū)《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證明書》。同年12月9日,被告通知原告于次日收房。同年12月10日,原、被告辦理了交房手續(xù)。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劉某與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簽訂的《武漢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禁止性規(guī)定,合同成立且有效,雙方均應如約履行。原告依約交付了購房款,但被告未依約交付房屋,被告的行為已構(gòu)成違約,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承擔自2016年6月29日起至2016年12月10日止的逾期交房違約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周邊道路施工、地鐵建設及暴雨漬水等客觀原因,對涉案房屋的建設和驗收造成一定影響,可以酌情減輕其違約責任但不能免除其違約責任;同時,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標準過高,被告亦申請本院依法進行調(diào)整。綜合上述原因,從公平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當?shù)胤康禺a(chǎn)行情及本案實際,本院酌定將違約金標準由每日萬分之三調(diào)整為每日萬分之一。即被告應向原告支付逾期交房違約金5411.13元(327947元×0.0001天×165天),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辯稱造成逾期交房的原因系不可抗力,應免除其違約責任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被告辯稱實際交房時間為2016年12月8日,違約金應計算至該日的意見,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被告申請將違約金調(diào)整為每日萬分之零點五,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向原告張某、劉某支付逾期交房違約金5411.13元,此款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付清。
二、駁回原告張某、劉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103元,財產(chǎn)保全費182元,合計285元,由被告武漢華虹置業(yè)有限公司負擔95元,原告張某、劉某負擔19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徐向陽
書記員: 陳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