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樅,女,1989年4月8日生,回族,住大城縣,身份證號:131025198904083106號。
委托訴訟代理人:萬文戰(zhàn),河北恩為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萬雪柏,河北恩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繳良須,男,1987年10月5日生,漢族,住大城縣。
原告張樅與被告繳良須定作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1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樅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萬雪柏、被告繳良須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樅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退還貨款73000元,并賠償損失,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7年8月16日,原告在被告處訂購家具一套,并將貨款85000元交付給了被告,因被告多次推遲交貨時間,原告通知被告解除協(xié)議,要求退還貨款,但被告僅退還了12000元,余款拒不退還,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特提起訴訟。
被告繳良須辯稱,原告確與其訂購家具一套,包括頂箱柜兩個、床一張、床頭柜兩個、梳妝臺一個,雙方未明確約定交貨時間,且原告遲遲未選樣而至2018年8月份才完工,雙方未解除訂購協(xié)議,其確實向原告退還了12000元梳妝臺的費用。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8月16日,原告在被告處定作草花梨家具一套(頂箱柜兩個45000元、床一張和床頭柜兩個合計28000元、梳妝臺一個12000元),價款85000元,已交付給被告,被告為原告出具了收條,收條中未約定交貨日期。原告稱其多次向被告催促交貨未果,提出退款,但僅退還12000元,余款未退。被告稱推遲制作家具時間系因原告未選定家具式樣,后經催促選樣后已在2018年8月份完工,但原告卻稱被告違約而拒收家具。被告稱因為其做不了梳妝臺,已退還原告12000元。原告向本院提交其委托代理人萬文戰(zhàn)在2018年9月13日11時45分與被告的電話錄音,該錄音中被告繳良須稱其不是存心不交貨,而是因為去年孩子病了,環(huán)保也嚴,廠子全關了,交不了貨,年后環(huán)保老給村里掐電,也沒敢干,梳妝臺的錢(12000元)退了是因為梳妝臺的料給賣了,其他的已經做了一半了,沒有錢退給原告。被告繳良須的當庭陳述與錄音內容相互矛盾:首先,關于不能交貨原因表述不一致,錄音中歸責于孩子生病及環(huán)保嚴查,當庭表述卻歸責于原告未及時選定家具樣式;其次,關于退梳妝臺款原因表述不一致,錄音中稱將制作梳妝臺的木料賣掉才退款12000元,當庭表述是因為自己做不了梳妝臺而退款;最后,關于家具是否完工以及何時完工表述不一致,錄音時間是在2018年9月13日,被告稱除了梳妝臺,其他家具已經做了一半,而當庭被告表述在2018年8份即已完工。被告繳良須對以上的自相矛盾未能做出合理解釋。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交的錄音及原、被告陳述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根據(jù)查明的案情,原、被告之間是家具定作關系,原告是定作方,被告是承攬方,制作家具的材料不由定作方提供,而是由承攬方負責,雙方雖未簽訂規(guī)范的協(xié)議文本,但被告在收取定作物價款的收據(jù)中已注明了定作物的名稱及單價,故該定做合同自被告收取定作價款之時起成立并生效。原、被告雙方雖未以書面形式約定交付家具的時間,但自原告提交的錄音內容可以判斷,雙方對交貨時間曾有口頭約定,且已協(xié)商推遲,自交付定作款至2018年9月13日,已一年有余,被告仍不能交付定作物,已超出合理時間,原告有權要求解除合同,退還定作價款,并支付占用定作價款期間的利息,原告要求以73000元為基礎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自2017年10月1日計算至判決之日,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被告關于不能按時交付定作物的原因表述自相矛盾,應以其認可的錄音內容為準,故其辯稱的原告不接收定作物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繳良須向原告張樅退還定作款73000元,并支付利息344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履行。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711元,減半收取計855.5元,由被告繳良須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學燕
書記員: 莊蕭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