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符振朝(河北石家莊元氏縣槐陽法律服務所)
許偉(河北光顯律師事務所)
張某某
王凌波(元氏縣法律援助中心)
原告張某某。
委托代理人符振朝,石家莊市元氏縣槐陽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許偉,河北光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
委托代理人王凌波,元氏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被告系叔侄關系,1999年,原、被告互換各自承包地,并耕種至今天,原告土地四至為:南至溝、北至河溝、東至溝、西至獻奎房子。
后閆堡村進行新農村建設。
占用訴爭承包地0.5畝,相關補償款村委會給付原告。
原告認為我國允許承包地以互換方式流轉,在承包地流轉后,原告應該完全享有訴爭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現(xiàn)原告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確認互換土地的口頭協(xié)議有效,原告對互換后自己耕作的土地有收益權。
被告辯稱:原、被告之間土地僅為代耕,而非原告所述互換。
1994年時,被告頂包了村內土地兩塊(“東墳地”南北相鄰上下兩塊),共計3畝多,1994年時被告即將北邊一塊與原告協(xié)商共同耕種。
2000年春,為了耕種方便,原、被告雙方協(xié)商原告將其村南1.05畝土地責任田與被告頂包地中其中南邊一塊進行互耕。
雙方之間是代耕而非互換,雙方土承包經營權人未發(fā)生改變。
互換是將用益物權與處分權一并讓度,它的結果是土地承包的權利人隨之改變。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 ?也規(guī)定: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
事實上東墳地的頂包費被告一直繳納,村南責任田的糧補原告一直領取。
故原被告之間土地為代耕而非互換。
原告的責任田承包期限為30年,而被告的是臨時頂包地。
原告怎么可能用性質不同的土地與被告互換。
被告頂包地面積大,且土地比原告土質好,所以被告不會用比原告大的多的土地與原告互換。
綜合以上理由,原告所訴請求不成立,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請。
本院認為,原告請求確認口頭土地互換合同有效,并要求確認換得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收益權),該糾紛涉及合同法及土地承包法范疇。
依據(jù)我國合同法,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及其他形式。
依據(jù)我國土地承包法,通過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包、出租、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但應簽訂土地流轉書面合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他方式取得承包經營權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除法律或本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按照有關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guī)定處理。
本案中,原、被告通過口頭方式流轉土地,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雖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書面方式流轉,但該條款并非效力性條款),現(xiàn)原告要求確認口頭流轉土地協(xié)議有效,本院應予支持。
原告認為多年前的口頭協(xié)議是互換協(xié)議(自己1.05畝“南道地”換被告“東墳地”南北兩塊約2.5畝),被告認為多年前口頭協(xié)議約定的是代耕關系(自己換出土地是“東墳地”南邊一塊,而北邊一塊是1994年建立的合作耕種關系)。
原、被告雙方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均提出了證人出庭作證,雙方證人出庭證言對15年前原、被告口頭談話內容進行了舉證,雙方證人證言就長期互換還是臨時代耕說法不一,相互矛盾,本院均無法采信。
依據(jù)《河北省農村土地承包條例》第二十四條“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無書面互換合同但雙方已經形成相互經營對方承包地兩年以上的事實,除當事人能提供不是互換的有效證明或者雙方認定的協(xié)議外,按照互換處理”,結合原告耕種“東墳地”十年以上事實,原告要求按土地互換認定的主張,本院予以采納。
被告辯稱的“東墳地”北邊一塊系合作耕種關系,考慮原告在“東墳地”北邊一塊多年種植樹木(2008年時砍伐梧桐樹,又種上楊樹),在新農村建設用地前雙方未發(fā)爭議,被告所稱的“合作耕種”不能采納。
因“東墳地”南北兩塊相連且原告均耕種多年,原告主張的口頭協(xié)議(原告用”南道地”一塊換被告“東墳地”南北兩塊)本院予以確認。
另,被告所稱原告一直領取“南道地”糧食補貼,并不能直接證明口頭協(xié)議內容,如構成不當?shù)美?被告可依法主張權利。
本案原告要求自己確認對“東墳地”享有承包經營權,本案中只有被告方提供的兩份十多年前的承包費(按年交納)證明,并無發(fā)包方此地塊發(fā)包期限等證明,因承包經營權涉及發(fā)包方利益,本案缺少當事人,故對原告此請求不能確認。
綜上,本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河北省農村土地承包條例》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 ?第二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某某互換土地(原告“南道地”一塊換被告“東墳地”南北兩塊)協(xié)議有效。
案件受理費80元,由被告張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請求確認口頭土地互換合同有效,并要求確認換得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收益權),該糾紛涉及合同法及土地承包法范疇。
依據(jù)我國合同法,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及其他形式。
依據(jù)我國土地承包法,通過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包、出租、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但應簽訂土地流轉書面合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他方式取得承包經營權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除法律或本解釋另有規(guī)定的,按照有關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guī)定處理。
本案中,原、被告通過口頭方式流轉土地,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雖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書面方式流轉,但該條款并非效力性條款),現(xiàn)原告要求確認口頭流轉土地協(xié)議有效,本院應予支持。
原告認為多年前的口頭協(xié)議是互換協(xié)議(自己1.05畝“南道地”換被告“東墳地”南北兩塊約2.5畝),被告認為多年前口頭協(xié)議約定的是代耕關系(自己換出土地是“東墳地”南邊一塊,而北邊一塊是1994年建立的合作耕種關系)。
原、被告雙方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均提出了證人出庭作證,雙方證人出庭證言對15年前原、被告口頭談話內容進行了舉證,雙方證人證言就長期互換還是臨時代耕說法不一,相互矛盾,本院均無法采信。
依據(jù)《河北省農村土地承包條例》第二十四條“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無書面互換合同但雙方已經形成相互經營對方承包地兩年以上的事實,除當事人能提供不是互換的有效證明或者雙方認定的協(xié)議外,按照互換處理”,結合原告耕種“東墳地”十年以上事實,原告要求按土地互換認定的主張,本院予以采納。
被告辯稱的“東墳地”北邊一塊系合作耕種關系,考慮原告在“東墳地”北邊一塊多年種植樹木(2008年時砍伐梧桐樹,又種上楊樹),在新農村建設用地前雙方未發(fā)爭議,被告所稱的“合作耕種”不能采納。
因“東墳地”南北兩塊相連且原告均耕種多年,原告主張的口頭協(xié)議(原告用”南道地”一塊換被告“東墳地”南北兩塊)本院予以確認。
另,被告所稱原告一直領取“南道地”糧食補貼,并不能直接證明口頭協(xié)議內容,如構成不當?shù)美?被告可依法主張權利。
本案原告要求自己確認對“東墳地”享有承包經營權,本案中只有被告方提供的兩份十多年前的承包費(按年交納)證明,并無發(fā)包方此地塊發(fā)包期限等證明,因承包經營權涉及發(fā)包方利益,本案缺少當事人,故對原告此請求不能確認。
綜上,本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河北省農村土地承包條例》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 ?第二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某某互換土地(原告“南道地”一塊換被告“東墳地”南北兩塊)協(xié)議有效。
案件受理費80元,由被告張某某負擔。
審判長:牛興華
審判員:李翠思
審判員:牛樹崗
書記員:趙瑞嫻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