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王斌(河北鴻翔律師事務所)
江某某
吳某某
吳菲菲
李桂榮
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江某某
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
吳成英
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
委托代理人王斌,河北鴻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江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告吳某某,女,27歲,漢族。
被告吳菲菲,女,24歲,漢族。
被告李桂榮,女,84歲,漢族。
被告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吳成福,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江某某,公司股東。
被告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吳成福,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吳成英,公司股東。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江某某、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恒房地產公司)、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恒擔保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追加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為被告,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斌、被告江某某、昌恒房地產公司委托代理人江某某、昌恒擔保公司委托代理人吳成英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訴稱,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與唐山市燈泡廠于2011年3月2日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雙方合作開發(fā)唐山市燈泡廠商品房項目。為此,昌恒房地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吳成福在2011年9月5日與原告簽訂個人借款合同,向原告借款500萬元,雙方約定借款用途為唐山市燈泡廠工地開發(fā)項目,借款期限六個月,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作為抵押人在借款合同書上蓋章。同日,吳成福為原告出具500萬元借條一張,被告昌恒擔保公司作為借款擔保人加蓋印章。原告在當日向吳成福交付借款500萬元。借款期限屆滿后,被告申請延續(xù)借款期限至2012年9月5日,原告同意。2012年5月,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吳成福因病去世。至2012年9月5日,被告支付了部分借款利息,但借款本金500萬元及50萬元利息沒有按約定歸還。原告現依法起訴至人民法院,由于借款人吳成福去世,故要求將其法定繼承人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作為被告。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作為借款人列為被告。昌恒擔保公司作為擔保人應承擔連帶還款義務,也列為被告。要求法院判令上述被告連帶償還借款500萬元及2012年7月5日至借款付清之日止的借款利息,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辯稱,答辯人欠張某某的500萬元人民幣借款已通過權益轉讓形式還清。事實如下:答辯人與唐山市燈泡廠于2011年3月2日簽訂了《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雙方約定合作開發(fā)唐山市燈泡廠商品房項目。為此,由昌恒房地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吳成福經辦。吳成福于2011年9月5日向張某某借款500萬元人民幣用于燈泡廠項目。當日與張某某簽訂《個人借款合同》,寫有個人借條,并用昌恒.福馨景苑28套在建樓房作為抵押。張某某向吳成福共計支付了借款本金470萬元人民幣而不是500萬元人民幣,張某某先行扣除了30萬元人民幣利息。借款合同寫明借款利率為每月2%,而張某某向吳成福口頭要求利息每月4%,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答辯人向張某某支付利息共計190萬元人民幣,比合同約定多支付了77.2萬元人民幣,故到2012年9月5日,答辯人實際上欠張某某人民幣392.8萬元,即本金470萬元減去多支付的利息77.2萬元。2012年5月2日吳成福病故,2012年9月5日答辯人與張某某的借款合同到期,答辯人因公司資金嚴重短缺,無力償還張某某借款。在昌恒房地產公司法律顧問楊慶恩主持下,經與張某某友好協商,雙方簽訂了《權益轉讓合同》,答辯人把2011年3月2日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的《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所有權益連同預付給唐山市燈泡廠的500萬元人民幣現金一并轉讓給了張某某。轉讓協議簽訂后答辯人當即將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的《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原件及500萬元人民幣現金收據原件交給了張某某,當時張某某未帶與答辯人的《借款合同》、借條及樓房抵押認購協議,雖答應盡快送還,但至今仍未交給我們。《權益轉讓合同》中第四條雙方約定:“雙方簽字生效后,原吳成福與張某某個人借款合同及昌恒.福馨景苑樓房認購協議作廢”。因此答辯人和張某某的借貸關系已經解除。當得知昌恒房地產公司在唐山市燈泡廠的500萬元債權被查封時,張某某立即向路北區(qū)人民法院提出《查封債權異議書》,也充分證明了以上事實。答辯人也于2012年12月17日對(2013)豐民初字第6號裁定書提出過異議,以利于答辯人轉讓房地產項目從而還清欠款,但至今尚未收到貴院答復。
被告江某某辯稱,1、對原告補充的訴訟利息上有意見,吳成福與張某某的借款已經通過權益轉讓的形式還清了,所以不存在再支付利息的情況;2、原告又將吳成福的兩個女兒和母親列為被告,這是沒有必要的,吳成福向原告的借款是公司借款,不是個人花費,我作為股東有義務來答辯,但是他們沒有義務到此進行答辯;3、與原告張某某簽訂權益轉讓協議書的時候,就證明已經償還了原告借款,當時向原告要求將個人借款合同、借條、房屋認購協議交付給被告,但是原告稱沒有帶著,以后也一直沒有給我們,現在將應交給我們的東西用來起訴我們,是不合理的,所以當庭申請張某某將上述材料交還給我們。
被告昌恒擔保公司辯稱,我公司承認擔保的事實,但是將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列為被告不合理。
被告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未到庭,也未提交答辯意見。
原告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向法院提供以下證據:
1、個人借款合同,證實該合同是2011年9月5日吳成福向原告借款500萬元后與原告簽訂的,并且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在擔保人、抵押人處加蓋公章。合同約定借款用途為公司經營(用于原唐山市燈泡廠工地開發(fā)項目),借款期限6個月,借款利率為月息2%。
2、轉賬憑證,證實2011年9月5日簽訂借款合同當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給付吳成福470萬元;
3、2011年9月5日吳成福給原告書寫借條一份,證實借條中的借款金額與個人借款合同中的數額相符,為500萬元,并且昌恒擔保公司作為擔保人加蓋了公章;
4、“昌恒.福馨景苑”認購協議一份,證實2011年9月5日,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為了履行借款的擔保,承諾如果不能償還借款就用在建樓房做抵押。
被告江某某、昌恒房地產公司對原告提交的證據的質證意見為:對證據1,認可有借款事實,但是2011年9月5日張某某通過中國農業(yè)銀行建設南路支行國泰花園儲蓄所為吳成福轉賬470萬元,而不是500萬元。當時雙方口頭約定按照月息4分支付利息,每月利息為20萬元,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一共支付190萬元利息。2011年9月份權益轉讓后證明被告借款已經還清,以后就不再支付利息;對證據2、3、4,被告認為原告說的與事實不符,是先打的借條,后給的借款,如果借款本金是按照500萬元計算,利息就還了190萬元。
被告昌恒擔保公司對原告提交的證據1中原告說給的借款500萬元有異議,事實上是從500萬元借款中先扣了30萬元利息,該30萬元沒有給付吳成福,只給付了470萬元本金。約定利息每月20萬元,是與陳利軍、張某某口頭定的。對原告提交的證據2、3、4,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說法,原告張某某在錢還沒有實際給付的情況下吳成福就已經書寫了500萬元借條及個人借款合同。
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昌恒擔保公司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向法院提交以下證據:
1、付款證明,證實該案借款本金實際為470萬元,其余30萬元是利息,開始三個月被告每月再給原告10萬元利息,剩下的每月給付原告20萬元利息,被告共通過銀行給付原告利息160萬元;
2、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權益轉讓合同(復印件),證實昌恒房地產公司、昌恒擔保公司將昌恒房地產公司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的所有協議都轉讓給了張某某。
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的質證意見為:對證據1有異議,第一頁是資金審批單,寫的是2011年9月5日付張某某(伍佰萬元本金)利息叁拾萬元整,對這份證據不予認可,通過后面被告提交證據顯示吳成福向原告支付利息均通過銀行轉賬或者網上銀行操作的,所謂的審批單是被告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單方制作的,原告不予認可,也沒有法律效力。但是原告注意到這份審批單中也明確注明了本金是500萬元,其后被告出示的通過銀行向原告支付利息的銀行轉賬單據,原告予以認可被告通過銀行付息160萬元。
對證據2中的《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被告向原告借款時也說明借款用途,用于唐山市燈泡廠的土地開發(fā),在借款合同中明確注明。2012年9月13日,原被告簽訂權益轉讓合同的真實性原告沒有異議,吳成福去世后,被告無法按照約定還款付息。2012年9月13日昌恒房地產公司與原告雙方協商簽訂此合同,但是對于被告所說簽訂權益轉讓合同就還清了原告所有借款及利息的說法不能認可,理由:(1)、《權益轉讓合同》只是甲乙雙方的意思表示,實施與否需要經唐山市燈泡廠的認可,原告權益能否實現是以原告能否與燈泡廠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為前提,被告的說法不能成立;(2)、這份合同簽訂后,原告找過燈泡廠,燈泡廠不與原告簽訂任何合同,只認可與昌恒房地產公司的合同關系;(3)、原告張某某起訴前,已經有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法律顧問楊慶恩等人在路北法院提起訴訟,對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在唐山市燈泡廠處的500萬元債權進行了查封保全,這個事實更能夠說明原被告之間的權益轉讓合同是根本無法履行的。所以原告認為被告說簽訂此轉讓合同就與原告不再具有債權債務關系是不能成立的。被告與原告有書面的借款合同等手續(xù),并且原告從始至終就是主張的500萬元的借款,“昌恒.福馨景苑”的房產是做的抵押擔保,原告并未重復主張債權。
本院對原告提交的證據認證如下:原告提交的證據被告對其真實性沒有異議,本院予以認定。
本院對被告提交的證據認證如下:被告提交的證據本院對其真實性予以認定,對其證明目的本院結合全案綜合認定。
根據原被告的當庭陳述及本院認定的上述證據,查明如下事實:
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與唐山市燈泡廠于2011年3月2日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雙方約定合作開發(fā)唐山市燈泡廠商品房項目。為此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吳成福于2011年9月5日與原告簽訂個人借款合同,向原告借款500萬元,并且簽訂了個人借款合同,合同由張某某、吳成福簽字,昌恒房地產公司作為抵押人在擔保人、抵押人處加蓋公章。合同第一條約定:借款用途為公司經營(用于原唐山市燈泡廠工地開發(fā)項目),借款期限六個月(自2011年9月5日起至2012年3月4日止),借款利率為月息2%,還款方式為按月付息,到期還本。并由昌恒房地產公司作為抵押人。合同第四條約定:“抵押人可以是借款人,也可以是擔保人,簽字為準。抵押人自愿以本人有權處分的財產公司財產經評估后(或雙方認可)價值壹仟萬元(明細見抵押物清單及證件)作為抵押物,為借款人承擔抵押擔保之責任”。同日,吳成福為原告出具借條一張,內容為“今借張某某人民幣現金伍佰萬元正,借款人吳成福,2011年9月5日”,被告昌恒擔保公司在此借條上加蓋公章,借條上并附有吳成福個人的中國農業(yè)銀行卡號。同日為保證到期還款,吳成福又與張某某簽訂了“昌恒.福馨景苑”認購協議(附張某某購樓詳單),吳成福簽字,昌恒房地產公司加蓋印章,雙方約定乙方(張某某)認購甲方(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昌恒.福馨景苑,建筑面積2500㎡.單價2000元/㎡;總價:人民幣伍佰萬元整。原告在2011年9月5日通過銀行轉賬470萬元到吳成福名下,同日吳成福簽發(fā)資金審批單,記載向張某某付500萬本金利息30萬元正。此后吳成福通過銀行轉帳形式向原告付息,分別為2011年10月4日付10萬元,2011年11月4日付10萬元,12月3日付2筆5萬元合計10萬元;2012年度1月4日付20萬元,2月4日付20萬元,3月3日付20萬元,4月2日付20萬元,5月12日付20萬元,6月18日付10萬元,6月22日付10萬元,7月5日付10萬元,以上吳成福通過銀行轉帳共付原告利息160萬元。
2012年9月13日,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作為甲方,張某某作為乙方,簽訂了《權益轉讓合同》,合同由甲方江某某、吳成英、乙方張某某,見證人楊慶恩簽字,加蓋昌恒房地產公司公章。合同第一條約定:甲方同意將2011年3月2日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的《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所有權益轉讓給乙方,轉讓價格為人民幣柒佰伍拾萬元整,其中伍佰陸拾萬元抵頂原甲方欠乙方債務。第二條約定:在乙方與唐山市燈泡廠重新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后,乙方將剩余款項一次性付清。雙方同意以債權債務沖抵結算本合同款項。第三條約定:原吳成福與張某某個人借款合同及“昌恒.福馨景苑”認購協議作廢。第四條約定:甲方保證此合同權益在轉讓前無任何經濟糾紛,對此愿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且承諾積極配合乙方與唐山市燈泡廠重新簽訂協議。后原告張某某未能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
2012年5月,吳成福因病去世。經本院核實,吳成福的法定繼承人為母親李桂榮、妻子江某某、長女吳某某、次女吳菲菲。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與吳成福之間的借款事實有雙方簽訂的個人借款合同、借條予以證實,原告張某某已經將借款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給付吳成福。吳成福在向原告借款后,理應于借款到期后償還。關于借款本金,原告訴稱借款本金為500萬元,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給付吳成福470萬元,剩余30萬元給付現金;被告辯稱剩余的30萬元是作為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本院認為,原告沒有證據證實給付吳成福30萬元現金,且吳成福向原告支付前三個月利息時為每月10萬元,此后每月為20萬元,故本院對該30萬元不予認定為本金。關于借款利息,個人借款合同中約定借款利率為月息2%,本院認為該約定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予以認定。原被告按照每月4分利率計付利息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本院認定本案借款本金為470萬元、被告已經給付原告利息160萬元。
原告張某某與吳成福雙方于2011年9月5日簽訂的個人借款合同中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在擔保人、抵押人處蓋章,昌恒擔保公司在借條上加蓋公章并在庭審中認可為吳成福借款擔保,故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昌恒擔保公司均應對上述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被告江某某及昌恒擔保公司辯稱不應將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列為被告,本院認為此三人亦為吳成福的法定繼承人,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將此三法定繼承人追加為本案被告并無不妥。
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辯稱500萬元欠款已經通過權益轉讓的形式還清。昌恒房地產公司與張某某2012年9月13日簽訂的《權益轉讓合同》雖明確昌恒房地產公司同意將其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的《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所有權益轉讓給本案原告,用于抵頂所欠原告?zhèn)鶆?,但第二條約定:在乙方(張某某)與唐山市燈泡廠重新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后,乙方將剩余款項一次性付清,雙方同意以債權債務沖抵結算本合同款項。至起訴前張某某與唐山市燈泡廠并未重新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原被告間的債權債務并未沖抵,原告?zhèn)鶛辔磳崿F。故本院對被告的辯稱不予采信。
原告與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簽訂的“昌恒.福馨景苑”認購協議是原被告雙方為了保證實現原告的債權所簽,作為本案的證據可以證明被告向原告借款的事實及被告為還款所做的保證,但原告的債權并未實現,原告已選擇依據借款合同及借條起訴,故本院不予認定上述認購協議的其它法律效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 ?、第一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5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江某某、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借款本金470萬元并支付利息(自2011年9月5日起至本判決確定給付之日止按月息2%計算,應扣除被告已付利息160萬元),各被告互負連帶給付義務;
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0300元,保全費5000元由被告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負擔,江某某、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與吳成福之間的借款事實有雙方簽訂的個人借款合同、借條予以證實,原告張某某已經將借款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給付吳成福。吳成福在向原告借款后,理應于借款到期后償還。關于借款本金,原告訴稱借款本金為500萬元,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給付吳成福470萬元,剩余30萬元給付現金;被告辯稱剩余的30萬元是作為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本院認為,原告沒有證據證實給付吳成福30萬元現金,且吳成福向原告支付前三個月利息時為每月10萬元,此后每月為20萬元,故本院對該30萬元不予認定為本金。關于借款利息,個人借款合同中約定借款利率為月息2%,本院認為該約定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予以認定。原被告按照每月4分利率計付利息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本院認定本案借款本金為470萬元、被告已經給付原告利息160萬元。
原告張某某與吳成福雙方于2011年9月5日簽訂的個人借款合同中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在擔保人、抵押人處蓋章,昌恒擔保公司在借條上加蓋公章并在庭審中認可為吳成福借款擔保,故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昌恒擔保公司均應對上述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被告江某某及昌恒擔保公司辯稱不應將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列為被告,本院認為此三人亦為吳成福的法定繼承人,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將此三法定繼承人追加為本案被告并無不妥。
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辯稱500萬元欠款已經通過權益轉讓的形式還清。昌恒房地產公司與張某某2012年9月13日簽訂的《權益轉讓合同》雖明確昌恒房地產公司同意將其與唐山市燈泡廠簽訂的《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所有權益轉讓給本案原告,用于抵頂所欠原告?zhèn)鶆眨诙l約定:在乙方(張某某)與唐山市燈泡廠重新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后,乙方將剩余款項一次性付清,雙方同意以債權債務沖抵結算本合同款項。至起訴前張某某與唐山市燈泡廠并未重新簽訂《土地房產轉讓協議》,原被告間的債權債務并未沖抵,原告?zhèn)鶛辔磳崿F。故本院對被告的辯稱不予采信。
原告與被告昌恒房地產公司簽訂的“昌恒.福馨景苑”認購協議是原被告雙方為了保證實現原告的債權所簽,作為本案的證據可以證明被告向原告借款的事實及被告為還款所做的保證,但原告的債權并未實現,原告已選擇依據借款合同及借條起訴,故本院不予認定上述認購協議的其它法律效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 ?、第一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5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江某某、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借款本金470萬元并支付利息(自2011年9月5日起至本判決確定給付之日止按月息2%計算,應扣除被告已付利息160萬元),各被告互負連帶給付義務;
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0300元,保全費5000元由被告唐山昌恒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唐山昌恒擔保有限公司負擔,江某某、吳某某、吳菲菲、李桂榮負擔。
審判長:賈玉冰
審判員:陳春青
審判員:趙雅蘋
書記員:王利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