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強英軍(河北佳誠律師事務所)
石某某市德創(chuàng)建筑勞務有限公司
李某(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
袁某
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馬某(河北典范律師事務所)
鮑某
原告張某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強英軍,河北佳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石某某市德創(chuàng)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住所地石某某市橋西區(qū)新石中路199號。
法定代表人袁建偉,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某,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袁某,該公司職員。
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石某某市新華區(qū)新合街20號。
法定代表人王呈肖,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馬某,河北典范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鮑某,該公司職員。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石某某市德創(chuàng)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創(chuàng)公司)、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集團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年6月26日裁定發(fā)還重審,同年8月14日本院決定立案重審,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9月29日、2014年3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強英軍,證人趙某(參加第二次庭審),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袁某、李某(參加第一次庭審),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鮑某、馬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針對第一個爭議焦點,原告稱勞務分包合同及分包協議是二被告之間簽訂的,但原告是借用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的資質進行施工,德創(chuàng)公司向其出具的委托書中寫明原告對該工程自行組織施工,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體現原告是實際施工人,且原一審中的證人出庭證明證人承攬的內墻貼磚、抹膩子等都是從原告處承攬,在實際履行合同過程中,建設集團將工程款直接付給原告,都說明原告是實際施工人,原告主體適格。
經質證,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認可原告的陳述,對委托書沒有異議;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認為原告的當庭陳述與起訴狀不符,訴狀中寫明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將工程發(fā)包給原告,在二被告之間曾經發(fā)生的訴訟中,原告是德創(chuàng)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原告知曉二被告之間合同有效的事實,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和原告之間的委托書是其二者之間的約定,不能約束第三人,不能改變原告只是項目負責人的身份。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提交(2011)西民二初字第00572號判決及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出具的委托書變更及向原告出具的委托書各一份,認為該判決中已經確認上述勞務分包合同及補充協議是有效的,合同相對方是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不是原告,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支付的工程款給了原告,是原告代德創(chuàng)公司領取工程款。該證據經原告質證,認為該判決表示的是上述合同在二被告之間有效,原告以實際施工人身份主張合同無效并無不可。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認為,沒有收到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給付的工程款,德創(chuàng)公司認為陶成新和原告是一起的,其曾為陶成新出具委托書,后又向原告出具委托書。原告認為陶成新是原告手下的一個班組頭,由原告向其支付款項,現一年多未聯系。
針對第二個爭議焦點中的施工面積問題及是否就商業(yè)部分進行了結算,原告主張其2009年7月13日進場,對國泰小區(qū)1號樓B座、2號樓施工,施工內容依據合同約定的承包項目(第一項外墻粘貼保溫板),后也施工了1號樓A座。按照圖紙施工面積為:1號樓A座19506平方米、1號樓B座13320.95平方米、2號樓12070.47平方米。2010年5月31日的結算單中建筑面積為:1號樓A座17865.71平方米、1號樓B座13000.4平方米、2號樓10899.65平方米,且該結算單上注明不含商鋪。以后的結算均沒有包含商鋪面積,雖原告在結算單上寫明對按照前述結算單上面積進行結算的部分無爭議,但也寫明有爭議部分走司法途徑解決。經質證,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稱不清楚施工情況。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稱,圖紙對面積是概算,施工后應據實結算,雙方在2011年12月18日的結算中也是按照實際面積結算的,結算時對原告施工的面積不存在爭議。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提供了2011年3月7日原告出具的《國泰小區(qū)1#A1#B2#樓二次結構和粗裝修結算單》,認為該結算單是原告向建設局反映問題時提交的,原告所列的11項內容中第1項即為關于施工面積的問題,后被告建設集團公司針對原告的該11項內容,同年7月7日作出了《情況說明》,認為施工面積應為2010年5月31日的結算單中計算的面積。同年7月10日,在第三方主持下,雙方對原告提出的11項內容進行了逐條核對,雙方一致認為建筑面積沒有問題,以結算單為準(6月10日以前結算單),有爭議的為其他4項內容,后針對其他4項內容委托河北恒信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公司)進行了審核評估。對于雙方已經簽字認可的建筑面積,原告不應再次主張。經質證,原告認可該《國泰小區(qū)1#A1#B2#樓二次結構和粗裝修結算單》及7月10日第三方主持協調時的記錄和簽字,但認為雙方對建筑面積沒有爭議指的是對其主張的面積沒有爭議,2011年12月8日的結算單推翻了此前的結算。
針對第二個爭議焦點中關于1號樓A座二、三單元精裝修頂棚部分的工程款,原告與被告建設集團公司分別提交了一份《勞務分包補充協議》,原告持有的該協議上有手寫字體“展開平米:26923㎡*4元=107692元”,其他部分兩份協議相同。原告認為其根據該補充協議內容完成了26923平方米的再刮一遍膩子和刷二遍涂料工程內容,但2011年12月8日雙方是按照精裝修面積為18451.29平方米進行的結算,可以推出尚欠頂棚面積8471.29平方米未結算。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認為補充協議約定的是對內墻面粉刷,不包括頂棚,且二被告共同委托的恒信公司出具的審核報告中也確認該精裝修內墻面粉刷面積為18451.29平方米。同時,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提供該項目甲方石某某國泰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出具的證明,除該精裝修的兩個單元外,其他部位住宅內頂棚均未刷涂料。即,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認為,根據室內裝修做法表,此次粉刷的頂棚部分的兩遍涂料,屬于粗裝修階段原告應做的工程,不應在精裝修階段計算工程款,且該精裝修部分頂棚面積合計為7137.88平方米。原告認為,此次補充協議約定的雖是對內墻面粉刷,但根據常理對室內精裝修自然包含頂棚部分,且原告持有的審核報告中,恒信公司該審核項目的負責人耿俊恒注明內墻面積不含頂棚面積,因此,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應依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支付頂棚部分的粉刷款。原告為證明其主張,申請證人趙某出庭作證,趙某稱1號樓2、3單元精裝修部分墻面和頂棚均進行了粉刷。
針對第二個爭議焦點中關于地泵租賃費的另外50%應否被告支付,原告提交了2011年12月8日雙方確認的結算單及恒信公司審核報告,認為根據雙方2009年9月18日簽訂的合同第七條第5款的約定,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應及時供應地泵,但其只負擔了地泵租賃費的一半10732.78元,應向原告支付另一半10732.78元。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認為,根據2009年7月29日的勞務分包合同第三項第(三)條的約定,地泵應由原告自備。在建設局主持協調及恒信公司審核后,雙方各負擔一半,建設集團公司已經向原告支付。
針對第二個爭議焦點中關于243個零工款,原告提供了2009年12月22日陳銀旺簽字的零工證明兩份、2010年3月19日和6月9日李建簽字的證明各一份、2010年7月3日的證明一份、9月13日尉俊平簽字的證明一份,稱該部分零工款未結算。經質證,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認為,上述證明中沒有其公司負責人簽字,簽字人員只是土建技術員,且不一定是本人所簽;有的證明上已經寫明計入結算單中。原告主張的該部分款項不應支付。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稱對此不清楚。
針對第三個爭議焦點,原告稱收到付款2423510元,除已撤訴部分外,尚欠原告1057140.295元未付。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稱已全部付清,并提交了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開具的發(fā)票27張(發(fā)票上有原告簽字)、收條5張、收據11張、記賬憑證一張,共計支付3417035元。經質證,原告對此不予認可,稱發(fā)票不是付款憑證,收到款后向被告建設集團公司出具的是收據或者收條。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稱對付款情況不清楚,認為發(fā)票體現的是應付款,不一定已經支付。另外,原告提交另案二審筆錄,證明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的代理人稱支付原告2277527元工程款。
根據原、被告的陳述及其提交的證據,本院認定以下事實:
2009年7月29日,被告建設集團公司十二分公司(以下簡稱十二分公司)與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約定十二分公司將其承包的石某某市國泰小區(qū)1號樓B座、2號樓的二次結構及裝飾裝修(工程)發(fā)包給德創(chuàng)公司。工程結構及規(guī)模為剪力墻(地上18層、地下一層);面積為1號樓B座12884.77平方米、2號樓10886.42平方米(按圖紙面積據實結算);承包方式為清包工(含部分材料、輔料及機具);工程造價:1號樓B座89元/平方米×12884.77元=1,146,744.53元、2號樓89元/平方米×10886.42平方米=968,891.38元;施工電梯操作人員費用22,000元(包干價)合計2,137,635.91元。
同年9月18日,十二分公司與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又簽訂一份勞務分包合同,約定十二分公司將石某某市國泰小區(qū)工程中的1號樓A座的裝飾裝修發(fā)包給德創(chuàng)公司。工程結構及規(guī)模為剪力墻(地上18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6900平方米(結算時按實際面積計算);承包方式為清包工(含輔料與機具和部分材料)。關于地泵使用條款,該合同第三條乙方(德創(chuàng)公司)負擔的材料、輔材、工機具及其他部分,約定甲方除提供施工電梯、砂漿攪拌機外,其余設備及工機具均由乙方自備;而合同第七條則約定:根據施工需要,確實需要地泵時,甲方(十二分公司)及時供應。
合同簽訂后,原告張某某組織陶成新、陶成艮、詹長合等班組進場施工,并完成大部分施工內容。
2010年2月5日,德創(chuàng)公司向張某某出具委托書一份,委托其為工程項目的負責人,負責該工程(見施工分包合同約定的施工項目)的施工管理結算及生活費、勞務費支取、債權債務有關事宜辦理。被委托人對該工程自行組織施工,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并承擔由此工程產生的經濟糾紛。
2010年5月22日,十二分公司與張某某(德創(chuàng)公司)簽訂勞務分包補充協議,約定根據十二分公司的工程洽商記錄內容,將1號樓A座2、3單元精裝修內墻墻面,再刮一遍821膩子,刷二遍普通涂料。雙方協商人工費每平方米4元。原告持有的該協議中空白處有手寫字體載明展開面積26923平方米。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持有的協議上無該內容。
2010年6月9日和6月10日,十二分公司與原告就上述1號樓A座、B座及2號樓工程量進行了結算,其中,1號樓A座建筑面積為17865.71平方米,總造價1043536元,另有增項21660元,減項款368258元,余款為231238元。其中,增項部分包括商鋪229平方米的價款5610元。1號樓B座建筑面積為13000.4平方米,總造價888057元。除增加項和扣減項外,有爭議項目為:1、貼地磚、踢腳線,共23252元;2、貼門套磚,10080元;3、補門套磚,7000元;4、地下室保溫,6190元;5、減雨水營安裝6185元。2號樓B座建筑面積為10899.65平方米,總造價744555元。除增加項和扣減項外,有爭議項目為:1、貼地磚、踢腳線,13578元;2、貼門套磚,10080元;3、補門套磚,7000元;4、減地下室保溫,4915元;5、減空調板隔墻砌筑,9917元;6、主體結構遺留、雨水營安裝,6048元。本次結算雙方對1號樓A座、B座及2號樓工程的施工建筑面積均未提出異議。
2011年3月7日,原告以德創(chuàng)公司名義出具《國泰小區(qū)1#A1#B2#樓二次結構和粗裝修結算單》,提出11條意見,其中第1條:圖紙面積與造價:1#A樓面積19506平方米,單價60.5元;2#樓和1#B樓面積25391.42平方米。第4條:1#A樓貼磚超出合同工程量4455平米,單價19元,合計84645元。第5條:1#A樓二、三單元變更為精裝修面積26920平米,單價4元,合計107680元。第6條:三期車庫,包干價65950元。第8條:砌體墻抹灰變更為抹石膏材料費14623.2平方米,單價4元,合計58492.8元。第9條:給他們公司干零活用工,技術工215個,小工150.7個,合計30542元。第10條:地泵租賃費用,面積31428平方米,單價2元,合計62856.4元。
同年7月7日,十二分公司針對該11條意見逐條作出情況說明,第1條:合同中1#A建筑面積為16900平方米、1#B建筑面積為12884.77平方米、2#樓建筑面積為10886.42平方米。但合同中約定建筑面積據實結算,經過甲乙雙方造價員對建筑面積的審核(雙方均有簽字認可):1#A實際面積為17865.71平方米,單價59元/平方米、1#B實際面積為13000.4平方米,單價69元/平方米、2#實際面積為10899.65平方米,單價69元/平方米。
同年7月10日,原告與十二分公司就上述11條以雙方提供的說明條款為依據,協商結果如下:建筑面積沒有問題,以簽字為準,結算單為準,結算單中單位價格無爭議,6月10日以前結算單。關于第4條,認為有欠款,具體數額見結算單;第5條,差部分款項;第6條,部分工程量存在爭議;第8條,待議;第9條,算賬,據實支付(見條為準)。7月15日,雙方針對第4條內容達成一致意見,該項內容全部結清。7月21日,石某某市清理拖欠建設領域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清欠辦)召開會議,協調原告與二被告勞務糾紛問題,確認雙方糾紛為上述第5條、第6條、第8條、第10條所涉內容,并決定由當事人雙方確定一家造價審計機構,對雙方爭議項目進行核算。8月9日,恒信公司就上述4方面出具審核意見,其中,關于地泵租賃費,該意見認為甲乙雙方各自承擔一半費用,即10732.78元。關于1#A二、三單元精裝修粉刷面積,經詳細計算,內墻精裝修粉刷面積為18451.29平方米。2012年10月19日,該審核項目的負責人耿俊恒在原告持有的該份審核報告中注明:內墻的面積不含頂棚面積。
同年12月8日,原告與十二分公司在石某某市建設局主持下,就原告完成的工程量及工程造價進行結算。雙方確認原告完成工程造價為3056145元。其中1號樓A座商鋪應付工程款12301元,1號樓A座二、三單元變更精裝工程款為1845.29平方米×4元/平方米=73,805.16元。三期車庫包干價為65,950元-沒完成工程12900元-10800元=42,250元。原告在結算單上簽署“以上我看過,無爭議。有爭議部分走司法途徑解決?!笔止竟ぷ魅藛T鮑某在決算單上簽署意見:1、以上結算內容無誤,但第四條10000元是維修費,不應給張某某;2、其中未扣減張某某未完成工程、維修費用和別的施工隊施工的合同內所含的工程量;3、我公司提供已付張某某工程款341萬元,可(有)依據可查;4、從2010年6月10日以后所發(fā)生的維修費及賠償款未扣,我公司有依據;5、有爭議部分走司法途徑解決。
十二分公司通過向原告張某某支付和直接向陶成新、陶成艮等人支付的方式共支付工程款2423510元。
基于上述事實,圍繞本案爭議焦點,本院認為,關于原告的主體資格問題,雖二被告之間簽訂勞務分包合同及補充協議,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作為前述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向原告出具了授權委托書,該委托書載明由原告對該工程自行組織施工,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并承擔由此工程產生的經濟糾紛,且被告德創(chuàng)公司認可原告系借用德創(chuàng)公司資質承包涉案工程,因此,原告以實際施工人身份向二被告主張工程款并無不可,其具備主體資格。
關于原告施工面積及商業(yè)部分的結算問題,雖2010年5月31日的結算單上注明不含商鋪面積,但2011年3月7日原告出具的《國泰小區(qū)1#A1#B2#樓二次結構和粗裝修結算單》及同年7月7日被告建設集團作出的《情況說明》和同年7月10日雙方在第三方主持下進行的協商記錄顯示雙方均同意建筑面積以結算單為準,且注明是指6月10日以前的結算單,有爭議的為其他4項內容,不包含建筑面積問題。因此,原告與建設集團公司就該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且雙方對結算方式約定為據實結算,并非依照圖紙數據結算。原告未提供有效證據證實其施工面積確為其主張的數額,經過多次核算,多次明確爭議焦點后,現主張商業(yè)部分面積未進行結算亦不符合常理,因此,對原告的該部分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1號樓A座二、三單元精裝修頂棚部分的工程款,雙方協議約定的雖是對內墻面粉刷,但根據常理對室內精裝修應包含頂棚部分。被告建設集團公司主張的該部分工程屬于粗裝修內容,但原告在其他單元粗裝修標準部分未施工該項內容,雙方仍按照合同價格結算,且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未提供有效證據證實該精裝修頂棚部分款項應予扣除。對于該頂棚部分的面積,雙方依據其持有的協議上手寫的展開面積數額減去已結算數額,認為頂棚部分面積為8471.71平方米,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持有的協議上不含上述手寫內容,對此面積數額不予認可,認為頂棚面積為7137.88平方米,因原告并未提供有效證據證實頂棚面積為8471.71平方米,因此,應以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認可的7137.88平方米為準,該部分款項為:7137.88平方米*4元每平方米=28551.52元。故對原告的該部分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地泵租賃費的另外50%,因雙方合同對該項費用的負擔約定存在矛盾,恒信公司出具的報告中認定雙方各負擔一半費用,原告并未就此提出異議,是對該處理方式的認可,且原告并未提供證據證實另外50%確應由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負擔,因此,對原告的該部分訴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243個零工的費用,被告建設集團公司對原告提交的證據上簽名的人員不認可,原告未提交證據證明簽字確認的人員為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的有簽字權限的人員,且在結算單中,雙方對零工進行過確認,故對原告該部分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告建設集團公司已支付的工程款金額,被告建設集團公司主張已給付3417034元,其提交的相應證據包括27張德創(chuàng)公司開具的發(fā)票,但發(fā)票并非直接付款憑證,未提交與其對應的全部資金流動的憑證,經本院詢問,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稱賬目上沒有記載;且在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與德創(chuàng)公司的另案庭審中,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自認付款金額為2277527元,原告認可付款金額為2423510元,大于被告建設集團公司自認的付款金額,故應以原告認可的金額為準。因此,應認定雙方無爭議的工程款3056145元,已支付2423510元,尚欠632635元,另,1號樓A座二、三單元精裝修頂棚部分的工程款28551.52元,十二分公司應支付原告工程款661186.52元。關于工程款利息,雙方于2011年12月8日簽訂結算單,此前雙方就結算數額未達成一致,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此前的利息,于法無據,不予支持。因十二分公司為被告建設集團公司的分支機構,不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應由被告建設集團公司承擔給付義務。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第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工程款661186.52元及利息(利息自2011年12月8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現定的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付);
二、駁回原告張某某對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三、駁回原告張某某對被告石某某市德創(chuàng)建筑勞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2917元,原告張某某負擔2505元,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公司負擔1041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并于上訴期限屆滿之日起7日內預交上訴費(上訴費按照不服一審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額交納;收款單位:河北省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賬號:62×××47,開戶銀行:河北銀行華興支行)。逾期不交也不提出緩交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第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工程款661186.52元及利息(利息自2011年12月8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現定的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付);
二、駁回原告張某某對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三、駁回原告張某某對被告石某某市德創(chuàng)建筑勞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2917元,原告張某某負擔2505元,被告石某某建設集團公司負擔10412元。
審判長:趙占軍
審判員:趙靜
審判員:徐樂
書記員:趙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