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溫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雪元,上海市浦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朱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河南省,現(xiàn)住上海市奉賢區(q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朱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10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雪元、被告朱某某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500,000元(以下幣種同);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借款利息(以500,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5年1月1日起至判決生效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事實和理由:原、被告雙方原系同事關系。2014年間,被告以自己獨資公司需要流動資金為由,向原告借款。原告借給被告500,000元。被告聲明2015年初歸還,但一直拖延。在原告多次催討下,被告于2019年2月16日,以個人名義寫下還款計劃,約定于2019年4月30日歸還200,000元,2019年7月25日歸還300,000元,但至今未還。原告遂訴訟來院。
被告朱某某辯稱,欠款確實是事實,但當初原告稱這是投資款,后來由于公司經營虧本,原告催討,被告也同意歸還。在被告打算歸還時,原告要求被告償付利息損失500,000元,被告不予認可,故沒有按約歸還。對于利息部分,被告僅同意支付2019年4月30日以后因為沒有歸還產生的利息。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還款計劃1張、工商登記信息1份、微信聊天記錄1份、銀行流水1份),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基于上述認定的證據(jù)及原告的陳述,本院確認如下事實:2013年4月8日,原告通過其中國農業(yè)銀行XXXXXXXXXXXXXXXXXXX賬戶向被告XXXXXXXXXXXXXXXXXXX賬戶轉賬50,000元。嗣后,被告又轉賬給原告450,000元。因原告多次催討,被告分文未付,2019年2月16日,被告出具書面計劃言明,朱某某分期歸還張某某500,000元,歸還日期分別為2019年4月30日歸還200,000元,2019年7月25日歸還300,000元。該書面計劃,被告出具后,拍照用微信傳送給原告。雙方微信聊天記錄顯示,被告表示“利息不寫了吧,至少要分兩次?!痹姹硎尽般y行的利率總要付的?!北桓姹硎尽安荒軐懺趩巫由习?,我會給你利息的,你放心,但是不寫上面?!?019年9月28日,被告通過微信表示“出于朋友考慮我可以給你100,000元作為利息”。9月30日,被告再次通過微信聊天記錄表示“原來說入股,我們從來沒講過利息,我曾經口頭答應你100,000元利息,后來說入股,再后來公司虧幾百萬,你起訴不起訴我都會給你100,000元?!痹嫠焐嬖A。
本院認為,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公民之間的合法借貸關系應依法保護。本案中,被告朱某某辯稱上述款項雖然收到,但開始作為投資款,但其未提供相關證據(jù),本院對此難以采納,現(xiàn)被告也確認該款項作為借款理應向被告歸還,對此本院予以確認。關于利息問題,原告主張自2015年1月1日起計算,被告主張雙方對利息沒有約定,故自2019年4月30日開始計算。但本院注意到,通過微信聊天記錄顯示,雙方對于利息一直在商談,在被告出具還款計劃前,被告還是確認利息會給的。嗣后,被告又承諾給予10萬元利息,故本院確認被告同意給付提起訴訟前的利息損失100,000元。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現(xiàn)被告未歸還借款,本院自原告提起訴訟之日起計算逾期利息。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朱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張某某借款人民幣500,000元;
二、被告朱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張某某利息100,000元;
三、被告朱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張某某逾期還款利息損失(以500,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10月8日始至判決生效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1,400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5,700元,由被告朱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慧
書記員:孫汝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