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巴東縣人社局退休干部,住湖北省巴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彭龍,湖北楚峽律師事務所律師。一般代理。
被告:朱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湖北省巴東縣。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朱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2016年4月2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委托代理人彭龍,被告朱某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及時償還原告借款330000元,并自逾期之日至還款之日止按月利率10‰支付利息。事實與理由:被告因資金周轉(zhuǎn)需要向原告借款,2009年3月24日,被告給原告出具借據(jù),借到原告現(xiàn)金496000元,并明確約定還款期限,借款到期后,經(jīng)原告無數(shù)次催收,被告償還部分欠款及利息,依據(jù)合同法相關解釋規(guī)定,按照先付利息后付本金的計算方式,被告至今還欠原告借款330000元,經(jīng)催收未果,特向法院起訴,懇請法院判決支持原告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間的債務,源自于2005年被告向原告借款30萬元。2009年3月24日,雙方對前期債務進行結(jié)算后,由被告給原告出具“今借到張某某人民幣肆拾玖萬陸仟元整(¥496000.00)限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無息歸還”的借條一張。此后,被告多次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給原告還款共35萬元,其中2011年1月24日償還15萬元,2013年2月7日償還10萬元,2014年1月29日償還8萬元,2015年6月20日償還2萬元。除此,被告在2012年11月20日和2012年12月6日還通過原告給譚云慧償還借款56000元。
審理中,通過原、被告舉證、質(zhì)證,雙方對以上基本事實無爭議。雙方爭議的焦點是,1、原、被告當初是否存在共同投資的事實,從2005年300000元借款到2009年3月24日出具496000元借條,多出的196000元是按月利率10‰計算的利息還是增加的利潤;2、被告償還原告496000元借款,是否應按月利率10‰計算利息;3、被告已還的35萬元是否先還息后還本。
本院認為,原、被告對最初的30萬元借款及2009年3月24日雙方結(jié)算后重新出具496000元借條的基本事實陳述一致。審理中,對雙方爭議的196000元是利息還是利潤的問題,本院認為,這對于原、被告重新結(jié)算后所形成的新的借貸關系并無實質(zhì)影響,對原、被告重新形成的借貸關系,被告是否應給付利息,取絕于新借貸關系形成時雙方的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既便如原告所述196000元系按月利率10‰計算的利息,原告主張新的借貸仍按之前利率計算利息,既無當事人約定,也沒有法律規(guī)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有“逾期還款利息”按“借款期限內(nèi)利率”計算的規(guī)定,而原告主張與該規(guī)定并不能等同,本院不予支持。但因被告給原告出具的借條上限定了二年的還款期限,對于逾期還款,可按上述規(guī)定中第二十九第二款執(zhí)行,即“既未約定借期內(nèi)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應予支持”。原告主張被告已償還的35萬元先扣息后還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的債務清償順序,本院予以支持。在被告已償還的35萬元中,除其中2011年1月24日償還的15萬元系在約定還款期限內(nèi),其余均屬逾期還款,應按年利率6‰計算利息。按照先算息后還本的計算方法,對被告2011年1月24日償還的15元直接抵減本金后,下欠本金346000元;對被告2013年2月7日償還的10萬元,應以本金346000元為基數(shù),利息自逾期之日2011年3月21日算至還款之日2013年2月7日(共716天),應還利息為40724元,剩余59276元抵償本金,至此,尚下欠本金286724元;對被告2014年1月29日償還的8萬元,應以本金286724為基數(shù),利息自2013年2月8日算至2014年1月29日(355天),應還利息為16732元,剩余63268元抵償本金,至此,尚下欠本金223456元;對被告2015年6月20日償還的2萬元,應以本金223456元為基數(shù),利息自2014年1月30算至2015年6月20日(505天),應還利息為18550元,剩余1450元抵償本金,至此,被告尚下欠原告本金222006元。對下欠的本金222006元應自2015年6月21日起重新計算利息。
綜上,被告借原告款496000元,被告已償還350000元其中償還利息76006元,償還本金273994元,至今下欠本金222006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償還原告借款下余本金222006元,并自2015年6月21日起至還清之日按年利率6%計算利息。限判決生效后30日內(nèi)履行。
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250元,減半收取3125元,由原告張某某承擔1031元,被告朱某某承擔2094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1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lián)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可在本判決確定之義務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內(nèi)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審判員 吳 林
書記員:黃海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