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新縣。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住所地:陽新縣興國鎮(zhèn)白楊村。法定代表人:李朝懷,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鄒良君,湖北文光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權限:特別授權。被告:邢宏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新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柯昌國,湖北正義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權限:特別授權。被告:石興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新縣。被告:劉合富,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新縣。被告:柯于松,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新縣。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敬義,黃石市磁湖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委托權限:特別授權。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邢宏林、石興江、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向原告連帶償還欠款本金841,158元及利息(利息以欠款本金841,158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2%的標準計算,其中350,000元自2007年11月10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至還清之日止、40,000元自2007年7月15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至還清之日止、350,000元自2008年2月20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至還清之日止、101,158元自2009年7月1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至還清之日止);二、判令被告劉合富對上述350,000元欠款本金及自2007年11月10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至還清之日止的利息和40,000元欠款本金及自2007年7月15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至還清之日止的利息向原告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三、判令被告柯于松對上述841,158元欠款及利息,除99,254元欠款本金及自2009年7月1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至還清之日止的利息之外的部分向原告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四、訴訟費用由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邢宏林、石興江、劉合富、柯于松承擔連帶責任。事實與理由:2006年,被告邢宏林、石興江掛靠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合伙開發(fā)經(jīng)營陽新縣××鎮(zhèn)東坡路龍泉花園小區(qū),同時推舉被告石興江任出納員、聘請被告劉合富任施工員,并由被告邢宏林與被告柯于松簽訂工程《承包合同書》,將龍泉花園小區(qū)7號樓以包工包料的方式,承包給被告柯于松帶資建筑。由于被告柯于松無資金,于2007年3月15日在原告處借款170,000元,約定月息2%。2007年3月21日,由于被告柯于松還需向原告借款,三方簽訂了一份《協(xié)議書》,約定被告柯于松向原告借款350,000元,待此工程竣工驗收后合格,由龍泉花園一次性代扣350,000元,由原告張某某來當被告柯于松的面領取350,000元,被告劉合富、石興江保證按上述協(xié)議還款意見辦理。原告遂為被告柯于松合計借款495,000元。2007年7月15日,被告柯于松因此工程封頂又無資金,請原告經(jīng)手向許守強借款40,000元,約定月息2%,由龍泉花園在其工程款中扣還本金及利息,龍泉花園辦公室蓋章承諾并由被告劉合富、石興江簽名保證,后此債權轉讓給了原告。這樣,被告柯于松共給原告出具借據(jù)11張,共借原告人民幣535,000元,約定了月息2%和2.5%。2007年11月10日,被告柯于松承建的此工程竣工驗收合格,而龍泉花園未按約定與被告柯于松結算向原告付款。2008年2月18日,原告為了促使被告柯于松找龍泉花園結算向原告付款,對上述被告柯于松借款535,000元中的226,000元借款本金及利息提起訴訟,被告柯于松隨即于第三天即2008年2月20日以領款單的形式,將其在龍泉花園的工程款350,000元“過還”給原告,但龍泉花園未向原告付款。2009年7月1日,被告柯于松對其欠原告的債務進行了結算,當時其欠原告本金及利息債務合計已有84萬多元,其出具《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將龍泉花園下欠其的工程款債權841,158元全部轉讓原告結算領取,用于抵償至當時止其欠原告的84萬多元本息債務,但龍泉花園未向原告付款,而是在2009年9月后,將被告柯于松已轉讓給了原告的此債權,又再次轉讓給了案外人費建剛等其他人60余萬元作為購房款。2010年3月2日,被告石興江與被告柯于松進行了結算,《結算單》顯示,在結算的當天,又繼續(xù)將被告柯于松已轉讓給了原告的債權再次轉讓給了其他人,致使結算后被告柯于松只有工程款99,254元,留10,000元質(zhì)保押金,余款89,254元辦理手續(xù)由原告領取,而此款至今未付給原告,也未付給被告柯于松,導致原告對被告柯于松已轉讓給原告的債權841,158元全部未實現(xiàn),給原告造成了損失。故訴至法院,提出上述訴請。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辯稱,一、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與邢宏林、石興江之間不存在掛靠開發(fā)關系;二、承包合同是邢宏林個人與柯于松簽訂的;三、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沒有承擔擔保。故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邢宏林辯稱,一、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柯于松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不真實;二、龍泉花園辦公室與被告劉合富、石興江在條據(jù)簽名及加蓋公章的行為不是法律界定的擔保行為;三、從原告與其他幾名被告在出具的條據(jù)的真實意思表示來看,并非是要求邢宏林及龍泉花園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意思表示;四、被告劉合富、石興江在條據(jù)中的簽名未征得邢宏林的同意和事后追認,邢宏林對此不承擔連帶責任。綜上,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石興江辯稱,一、本人與被告劉合富二人分別在2007年3月21日和7月15日的兩張為張某某和柯于松二人借款協(xié)議上的簽字,真實意思的表達系出于幫忙代扣工程款給張某某,并沒有表明若代扣不成愿意承擔還款責任;二、本人和被告劉合富在協(xié)議書上簽字純屬個人行為,既沒有請示法人邢宏林,更沒有得到龍泉花園的授權,事后邢宏林也不知情,純系出于個人幫忙行為;三、關于本人代扣的職責和義務。2007年3月21日和7月15日兩張簽字代扣,本人本應履行代扣職責,因當時是龍泉花園的出納。柯于松確存有足量的工程款尚未領走,本人也尚有能力控制現(xiàn)金的進出和不讓柯于松工程款外流。但2008年12月本人出納員身份被解聘,不再掌管現(xiàn)金的保證和進出,因此導致沒有能力履行代扣職責。2009年5月,本人被解聘離開了龍泉花園,本人離開時,柯于松還存有足額的工程款可以代扣給張某某。后來柯于松將剩余的工程款簽字同意于2009年2月、8月、9月由江雨(后來龍泉花園的出納員)經(jīng)手辦理了三套房屋給柯于松的債權人費建剛作為了抵扣還款手續(xù)。因此本人在履行代扣的整個過程中沒有過錯。關于張某某指控本人2010年3月21日還參與了柯于松工程款結算認為本人還在龍泉花園工作純系想象。參與結算是由于本人前期知情柯于松工程款的支付數(shù)額,并由龍泉花園電話通知才去的,去后并發(fā)現(xiàn)柯于松與朱叢林在交易房產(chǎn)手續(xù),本人立即通知了張某某和劉合富二人,從而保住了剩余款項。四、關于張某某指控本人為龍泉花園股東一說純屬捏造。龍泉花園2005年開發(fā),因資金周轉不足,向社會貸款,2007年初本人貸給龍泉花園10萬元,2008年大女兒因買房急需資金,本人于2008年4月12日經(jīng)邢宏林同意以借款形式借了出來。五、關于柯于松的工程款是否轉移給了張某某。據(jù)張某某所訴,2008年2月20日柯于松將其在龍泉花園350,000工程款通過“領款單”的形式“過還”給了張某某。2009年7月1日,柯于松向張某某出具了“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將其在龍泉花園的工程款債權全部轉讓給張某某。本人和劉合富二人根本不知此事。既是知道也不同等于龍泉花園知道,故此債權轉讓并不成立。另從龍泉花園小區(qū)辦公室于2008年4月7日向柯于松出具的信函來看,龍泉花園小區(qū)辦公室對柯于松的施工項目及質(zhì)量持有異議,在柯于松沒有與龍泉花園小區(qū)辦公室對帳和確認之前,張某某要求龍泉花園支付柯于松轉讓的工程款請求是不能成立的。綜上,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劉合富辯稱,一、本人是邢宏林老板聘請的臨時工,于2005年9月21日上班,每月工資1,500元,于2009年4月初解聘,離開龍泉花園,具體任務是協(xié)助監(jiān)理工程師搞好質(zhì)量和安全,搞附屬工程施工;二、石興江是邢宏林聘請的出納員,2008年12月被解除出納員身份,2009年5月被解聘離開了龍泉花園;三、關于2007年3月21日和7月15日的兩張為張某某和柯于松二人借款協(xié)議上的簽字,是原告張某某主動找本人和石興江,懇求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結帳時幫忙代扣,本人和石興江真實意圖是出于好心幫忙代扣,并非代扣不成由本人和石興江承擔還款責任;四、本人和石興江在上述協(xié)議和借據(jù)上的簽字,沒有請示邢宏林老板,邢宏林老板事后也不知曉此事。五、關于2007年3月21日的協(xié)議書中的350,000元只能說明張某某與柯于松雙方自愿借款的約定和計劃還款的一種表達方式,不能作為借款的憑證;六、原告張某某訴稱在2008年2月20日柯于松在龍泉花園的350,000元工程款通過《領款單》的形式“過還”給張某某,本人不知曉此事。2009年7月1日,柯于松向張某某出具了《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將其在龍泉花園的工程款債權全部轉讓給了張某某,此事本人更不知曉,因為本人于2009年4月初就被解聘離開了龍泉花園;七、本人于2009年4月初被解聘離開龍泉花園時,柯于松工程款應還有80多萬元。柯于松承建的7號樓竣工結算工程款在2010年3月,期間情況本人一概不知曉;八、2007年7月,張某某又拿來一張柯于松借許守強的40,000元條據(jù),也要本人和石興江幫忙代扣,張某某見時任會計石顯孝正在為一客戶辦理有關手續(xù),張某某要求也在條據(jù)上蓋公章,會計石顯孝認為不行,要求征得邢宏林老板同意而拒絕蓋章,無奈張某某死纏硬磨才蓋章。九、柯于松主動給本人提供三份證明,以此證明柯于松從未借到張某某350,000元,也未借到許守強40,000元,都系張某某偽造。張某某提供的柯于松出具的所有借據(jù),只有2007年3月15日的170,000元的借據(jù)和2007年4月2日的56,000元借據(jù)是真的,柯于松只認可此兩份借據(jù),其余的借據(jù)都是張某某模仿柯于松的筆跡偽造的。事實上,柯于松只借到張某某上述二筆共計226,000元,此款并經(jīng)2008法院調(diào)解,已全部清償。綜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柯于松辯稱,張某某第一次起訴是2008年2月28日,以柯于松2007年3月15日借款170,000元、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合計226,000元舉證起訴。2008年3月10日經(jīng)法院主持調(diào)解制作了民事調(diào)解書??掠谒煞謩e于2008年8月和2009年10月依據(jù)民事調(diào)解書已全部清償了張某某借款本金226,000元及利息95,100元,共計321,100元。張某某自認為柯于松沒有其收款證據(jù),一直否認收到清償債權,仍于2016年還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致使柯于松所有房屋、財產(chǎn)被查封至今。2010年3月21日張某某以柯于松為被告主體,以協(xié)議書350,000元和許守強借據(jù)40,000元進行第二次起訴,其中起訴劉合富、石興江二人負連帶清償責任。此次起訴是虛構事實,證據(jù)來源不當,是別有用心的惡意訴訟。1、2007年3月21日簽訂的借款350,000元的《協(xié)議書》有名無實,根本沒有履行。原本是份作廢的協(xié)議書,張某某本人訴稱將350,000元交給了柯于松,試問交給的是銀行匯款單還是付的現(xiàn)金?沒有相關證人證實,也沒有柯于松親筆出具的350,000元借據(jù),張某某沒有任何事實根據(jù)證實自己已如實履行了協(xié)議,故此份協(xié)議只能依法認定為無效協(xié)議,請求法庭依法不予采信。2、原本2007年3月21日簽訂的一式四份的《協(xié)議書》,柯于松、張某某、劉合富、石興江各執(zhí)一份,唯有張某某持有的且向法庭舉證的《協(xié)議書》比柯于松、劉合富、石興江三人持有的《協(xié)議書》左角后面多了一行字“劉合富、石興江二人保證按上述協(xié)商還款意見辦理”。顯然這行字是張某某利用柯于松、劉合富、石興江已簽了字的《協(xié)議書》由其個人增添上去的。為了將虛假的東西做真、做實,既做真了劉合富、石興江二人依法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又坐實了柯于松已借款張某某350,000元,一下子,牟利本息50余萬元,這就是張某某篡改《協(xié)議書》的本意;張某某偽造借據(jù)意圖詐騙。張某某訴稱,柯于松向許守強借款40,000元債權已轉移給張某某。許守強根本不認識本人,本人也不認識許守強,兩個根本不認識的人不可能成為債權債務關系。再之,許守強也不認識劉合富、石興江二人,全是張某某一手操作,偽造柯于松在許守強處借款40,000元,騙取劉合富、石興江二人的擔保,明顯此份40,000元的借據(jù)來源不當,是張某某借用他人名義行詐騙之實,請求法庭不予支持。無論張某某如何設局,也無法掩飾一證重舉、一案重訴的事實。張某某利用法律進行訛詐,偽造事實,妨礙司法,對張某某的犯罪行為要繩之以法,請求法庭以事實為依據(jù),公平判決。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1、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一-1原一審法庭審理筆錄復印件、-2邢宏林原再審申請書、-3劉合富原一審答辯狀,此幾份證據(jù)不能直接證明石興江是龍泉花園合伙人的事實;證據(jù)一-4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的收據(jù)復印件、售房合同復印件、完稅證復印件、商品房分攤登記資料復印件、土地證復印件,此幾份證據(jù)可以證實龍泉花園小區(qū)系由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開發(fā)、邢宏林系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負責人的事實;證據(jù)一-5工程承包合同書,此份證據(jù)可以證實邢宏林與柯于松在2006年8月簽訂合同,將龍泉花園7號樓以包工包料的方式承包給柯于松施工的事實;證據(jù)二-1張某某與柯于松2007年3月21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本院認為客觀真實,可以證實張某某擬同意借貸350,000元給柯于松,還款計劃是待龍泉花園7號樓竣工后,龍泉花園與柯于松結算經(jīng)費時,由龍泉花園一次性代扣350,000元,由張某某來當柯于松的面領取350,000元的事實;證據(jù)二-2柯于松于2007年7月15日出具給許守強的40,000元借據(jù),本院認為客觀真實,可以認定柯于松借款的事實;證據(jù)二-3龍泉花園7號樓的竣工驗收報告復印件,此份證據(jù)系復印件,且“竣工驗收日期”一欄明顯填寫不真實,不能證明龍泉花園7號樓的竣工驗收日期為2007年11月10日;證據(jù)二-4柯于松于2008年2月20日出具的金額為350,000元的《領款單》、本院于2008年3月10日作出的(2008)陽民一初字第19號民事調(diào)解書,此二份證據(jù)客觀真實,但《領款單》的金額350,000元與民事調(diào)解書確定的金額325,920元不相符,且《領款單》時間在前,民事調(diào)解書作出時間在后,故不能證實二者之間有何關聯(lián),對原告張某某的待證事實不予采信;證據(jù)二-5柯于松于2009年7月1日出具的《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此份證據(jù)形式上客觀真實,但不能證實此份通知書是否已送達給龍泉花園項目部并經(jīng)簽收及龍泉花園項目部是否認可的事實,故對原告張某某的待證事實,本院不予采信;證據(jù)二-6石興江原一審答辯狀和原二審上訴狀,無法直接證實原告張某某所要待證的事實即2009年7月1日柯于松在龍泉花園仍有工程債權841,158元;證據(jù)二-7原一審法庭審理筆錄和再審石興江應訴書復印件,此二份證據(jù)只能證明石興江、劉合富可能知曉柯于松2008年2月20日以《領款單》的形式將龍泉花園的350,000元元工程款債權過還給張某某及2009年7月1日出具《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將龍泉花園的工程款債權全部轉讓給張某某事實,但不能證明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知曉此事實;證據(jù)二-82010年3月2日《龍泉花園柒號樓柯于松承建工程款明細》、2010年3月2日柯于松出具的金額為89,254元《領款單》,此二份證據(jù)相互證實至2010年3月2日止龍泉花園僅欠柯于松的工程余款99,254元未支付,柯于松同意留10,000元修補押金外,其余89,254元轉讓給張某某,由張某某到龍泉花園憑領款單領取的事實;證據(jù)二-9柯于松出具給原告張某某的8份借據(jù)、許守強轉讓給原告張某某的40,000元借據(jù)復印件、本院(2008)陽民一初字第19號民事調(diào)解書復印件,此幾份證據(jù)可證實柯于松在張某某處曾借款共計十一筆,共計借張某某本金535,000元的事實,另可證明上述535,000元借款中,其中2007年3月15日借款170,000元和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計226,000元,此二筆借款張某某曾于2008年2月18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08年3月10日作出(2008)陽民一初字第19號民事調(diào)解書,已對此二筆借款依法作出處理的事實。對原告提交的《算至2009年7月6日柯于松欠原告款情況表》,系原告自作的說明,而非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jù),本院不予認定。2、對被告石興江提交的證據(jù)一《龍泉花園柒號樓柯于松承建工程款明細》復印件,本院予以確認;對證據(jù)二邢宏林2014年12月3日作出的證明,對石興江不是龍泉花園的股東及石興江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間被邢宏林聘為龍泉花園的出納員并于2009年5月被解聘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定;對證據(jù)三費建鋼于2014年12月3日作出的證明,此份證明內(nèi)容與《龍泉花園柒號樓柯于松承建工程款明細》內(nèi)容相符,本院予以認定;對證據(jù)四石興江于2009年1月22日出具的領款單,以證明其不是龍泉花園的股東事實,本院予以認定;對證據(jù)五石顯孝于2017年元月23日出具的證明,證明龍泉花園在2007年7月15日柯于松出具給許守強的借據(jù)上蓋“龍泉花園小區(qū)辦公室”印章一事沒經(jīng)過邢宏林同意的事實,同時證明2006年至2009年石顯孝為龍泉花園會計、石興江為龍泉花園出納員、劉合富為龍泉花園施工監(jiān)督員,三人都是被聘請打工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定;對證據(jù)六賬冊二本,證明石興江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間被邢宏林聘為龍泉花園的出納員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定。3、對被告劉合富提交的證據(jù)一、二張某某與柯于松2007年3月21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復印件,證據(jù)形式不合法,系復印件,對此二份證據(jù),本院不予認定;對證據(jù)三、四、五、六柯于松出具的證詞,因無其他證據(jù)相印證,本院對此四份證詞所要證明的內(nèi)容不予采信。4、對被告柯于松提交的證據(jù)一本院(2009)陽民初字第08號民事判決書復印件和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黃民四終字第17號民事判決書復印件,本院認為與本案無關,故對其待證事實不予采信;對證據(jù)二本院(2008)陽民一初字第19號民事調(diào)解書復印件,本院可以認定柯于松在2007年3月15日向張某某借款170,000元和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計226,000元,此二筆借款張某某曾于2008年2月18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已依法作出處理的事實。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05年,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開發(fā)位于陽新縣××鎮(zhèn)東坡路的龍泉花園小區(qū),并成立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由被告邢宏林擔任小區(qū)項目部負責人。2005年9月,被告邢宏林聘請被告石興江為小區(qū)項目部出納員,聘請被告劉合富為小區(qū)項目部工程施工監(jiān)督員,聘請石顯孝為小區(qū)項目部會計。2006年8月27日,被告邢宏林將龍泉花園7號樓以包工包料的方式承包給被告柯于松承建,約定按350元/平方米結算,由被告柯于松帶資建到第三層,第三至六層被告邢宏林每層支付100,000元,主體封頂付150,000元,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全部工程款。被告柯于松因承建上述工程缺口資金,于2007年3月15日向原告張某某借款170,000元,約定月利率2%計息。后因被告柯于松還需資金,又向原告張某某借款。為保證能還款,二人經(jīng)協(xié)商,于2007年3月21日簽訂了一份《協(xié)議書》,內(nèi)容為:“柯于松包工包料承建龍泉花園7號樓工程,因目前投資較困難,向張某某借現(xiàn)金叁拾伍萬元,張某某同意借叁拾伍萬元給柯于松??掠谒珊蛷埬衬畴p方協(xié)商還款計劃:待龍泉花園7號樓峻工后,龍泉花園與柯于松結算經(jīng)費時,由龍泉花園一次性代扣叁拾伍萬元,由張某某來當柯于松的面領取叁拾伍萬元。劉合富、石興江二人保證按上述協(xié)商還款意見辦理。借款人:柯于松,出借人:張某某,龍泉花園擔保人:劉合富、石興江”。簽訂后,被告柯于松就多次在原告張某某處借款,借款明細具體如下:1、2007年3月21日借款120,000元,約定月利率2%,自2007年10月21日起計息;2、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約定月利率2%,自2007年10月2日起計息;3、2007年7月13日借款15,000元,約定月利率2%;4、2007年8月2日借款25,000元,約定月利率2%;5、2007年8月4日借款20,000元,約定月利率2%;6、2007年8月16日借款40,000元,約定月利率2.5%,自2008年2月16日起計息;7、2007年8月18日借款12,000元,約定月利率2.5%;8、2007年8月26日借款22,000元,約定月利率2.5%;9、2008年3月10日借款15,000元,約定月利率2%。另2007年7月15日,被告柯于松在案外人許守強處借款40,000元,約定月利率2%,被告柯于松出具了借據(jù)一張,內(nèi)容為:“今借到許守強(張某某經(jīng)手)現(xiàn)金肆萬元整(40,000元),月息2%,借此款用于承建龍泉花園7號樓工程封頂,同意由龍泉花園負責人在該樓交房后結算款中憑此據(jù)扣還本金及息。借款人:柯于松,2007年7月15日,保證人:劉合富、石興江(并注明憑此條在工程款結帳時扣付)。借據(jù)保證人處加蓋龍泉花園辦公室印章”。后許守強將此債權轉讓給張某某。至此,原告張某某共計借款給被告柯于松十一筆,借款本金總額為535,000元。2008年2月18日,原告張某某對上述借款中的二筆借款即2007年3月15日借款170,000元和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柯于松償還。此案經(jīng)本院于2008年3月10日作出(2008)陽民一初字第19號民事調(diào)解書,確定被告柯于松欠原告張某某款226,000元、利息99,920元共計325,920元定于2009年1月2日還清。2008年2月20日,被告柯于松向原告張某某出具《領款單》,注明將龍泉花園7號樓工程款中的350,000元過還給原告張某某,此領款單款一直未實際領取。2008年12月,被告石興江被解除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出納員。2009年4月,被告劉合富被解聘離開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2009年5月,被告石興江被解聘離開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2009年7月1日,被告柯于松向原告張某某出具《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提出將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下欠的工程款轉讓給原告張某某,在結算后由龍泉花園小區(qū)辦公室直接向原告張某某支付。2010年3月2日,被告柯于松與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進行工程款結算,因被告石興江曾擔任過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出納員,知曉被告柯于松的相關賬務情況,故此次結算被告石興江被通知參與結算。結算單顯示,龍泉花園柯于松承建的7號樓總工程款為1,832,548元,至2008年底,被告柯于松在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還享有債權841,158元。但在2009年至2010年3月期間,被告柯于松將剩余的工程款簽字同意于2009年2月、8月、9月、2010年3月由江雨(后來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出納員)經(jīng)手辦理了柯于松償還其他債權人的抵扣還款手續(xù),故至結算時,被告柯于松只有工程款99,254元,留10,000元質(zhì)保押金外,余款89,254元,當日,被告柯于松向原告張某某出具金額89,254元的《領款單》,將此工程余款轉讓給原告張某某,由其領取,此領款單款至今未領取。原告張某某認為上述被告的行為導致被告柯于松已轉讓給原告的債權841,158元全部未實現(xiàn),造成原告損失,遂起訴來院,提現(xiàn)上述訴請。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被告邢宏林、石興江、劉合富、柯于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0年3月29日立案受理后,作出(2010)陽民一初字第34號民事判決。被告石興江不服判決,向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鄂黃石中民二終字第00093號民事判決。被告邢宏林不服判決,向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5日作出(2015)鄂黃石中民申字第00052號民事裁定,再審此案,并于2016年6月12日作出(2016)鄂02民再5號民事裁定:一、撤銷本院(2014)鄂黃石中民二終字第00093號民事判決及陽新縣人民法院(2010)陽民一初字第34號民事判決;二、本案發(fā)回陽新縣人民法院重審。本院于2016年7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重審過程中,原告張某某向本院申請變更、增加原審的訴訟請求,并申請追加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為共同被告,同時放棄在原審中對本院依職權追加的邢宏銀、秦道強的起訴,被告石興江、劉合富也申請追加柯于松為共同被告參與訴訟。本院經(jīng)審查后,依法書面通知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柯于松為共同被告參與訴訟。原告張某某、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鄒良君、被告邢宏林委托訴訟代理人柯昌國、被告石興江、被告劉合富、被告柯于松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一是被告柯于松與原告張某某之間的債權債務實際數(shù)額;二是被告劉合富、石興江在2007年3月21日的“協(xié)議書”、2007年7月15日“借據(jù)”上簽字是代表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行為還是其個人行為,二人在上述簽字的意思表示是保證代扣還是保證承擔還款責任,二人是否承擔責任;三、被告柯于松是否將其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工程款債權轉讓給了原告張某某,轉讓債權的行為是否成立。對該爭議的焦點作如下評析:一、關于被告柯于松與原告張某某之間的債權債務實際數(shù)額問題。被告柯于松為承建龍泉花園7號樓工程,因缺口資金,在原告張某某處借款,除開被告柯于松出具的數(shù)份借據(jù)以外,另有一份于2007年3月21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約定的內(nèi)容中涉及的350,000元借款是否真實發(fā)生?結合原告在訴狀中的陳述和庭審中的審理查明的事實,此份“協(xié)議書”中約定的借款350,000元未真實發(fā)生,“協(xié)議書”只是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柯于松為協(xié)議簽訂以后可以發(fā)生的借款350,000元而協(xié)商的一種還款方式,而不是一筆單獨存在的350,000元借款。被告柯于松在原告張某某處的實際借款共計十一筆,共計借款本金535,000元,(具體如下:1、2007年3月15日借款170,000元,約定月利率2%;2、2007年3月21日借款120,000元,約定月利率2%,自2007年10月21日起計息;3、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約定月利率2%,自2007年10月2日起計息;4、2007年7月13日借款15,000元,約定月利率2%;5、2007年8月2日借款25,000元,約定月利率2%;6、2007年8月4日借款20,000元,約定月利率2%;7、2007年8月16日借款40,000元,約定月利率2.5%,自2008年2月16日起計息;8、2007年8月18日借款12,000元,約定月利率2.5%;9、2007年8月26日借款22,000元,約定月利率2.5%;10、2008年3月10日借款15,000元,約定月利率2%;11、2007年7月15日,借款40,000元,約定月利率2%,注:許守強轉讓)。而上述十一筆借款中,其中二筆即2007年3月15日借款170,000元和2007年4月2日借款56,000元,合計226,000元,原告張某某已于2008年2月18日單獨向本院提起過訴訟,此案經(jīng)本院于2008年3月10日作出(2008)陽民一初字第19號民事調(diào)解書,已另案處理,此二筆借款在本案中應予剔除,故本案中被告柯于松欠原告張某某的債務為借款本金為309,000元及利息。對此債務,被告柯于松應向原告張某某進行清償,但其中幾筆約定的利息標準不得超過法律保護的范圍。故對原告張某某的訴訟請求三,本院予以部分支持。二、關于劉合富、石興江在2007年3月21日的“協(xié)議書”、2007年7月15日“借據(jù)”上簽字是代表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行為還是其個人行為,二人在上述簽字的意思表示是保證代扣還是保證承擔還款責任,及二人是否承擔責任的問題。1、被告劉合富、石興江二人在2007年3月21日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柯于松簽訂的“協(xié)議書”中龍泉花園的擔保人處簽字和在2007年7月15日被告柯于松出具給許守強的“借據(jù)”上保證人處簽字,在“協(xié)議書”和“借據(jù)”上既沒有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負責人邢宏林或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負責人的相關簽字,也沒有得到二者的事先授權和事后追認,屬無權代理,故二人的簽字行為只是二人的個人行為,而不能代表是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或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的行為。故龍泉花園項目部負責人被告邢宏林和龍泉花園小區(qū)開發(fā)商被告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對此不承擔相關責任。2、2007年3月21日的“協(xié)議書”載明“待龍泉花園7號樓峻工后,龍泉花園與柯于松結算經(jīng)費時,由龍泉花園一次性代扣叁拾伍萬元,由張某某來當柯于松的面領取叁拾伍萬元”、2007年7月15日的“借據(jù)”載明“借此款用于承建龍泉花園7號樓工程封頂,同意由龍泉花園負責人在該樓交房后結算款中憑此據(jù)扣還本金及息”,上述合同的內(nèi)容均清楚表明代扣工程款的意思,并沒有表明若代扣不成,其愿意承擔還款責任。故被告劉合富、石興江無論是在“龍泉花園擔保人”處還是“保證人”處簽字,其真實的意思均是幫忙代扣被告柯于松在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工程款,而不是保證其承擔還款責任。原告張某某認為劉合富、石興江在協(xié)議書和借據(jù)上簽字就是保證人要承擔保證責任的辯解,與事實相背,本院不予采信。3、被告劉合富、石興江是否要承擔責任在于二人是否履行了代扣的職責,其履行代扣中是否存在過錯。被告劉合富、石興江履代扣義務的前提條件是被告柯于松在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是否有足額的工程款及劉合富、石興江是否能夠控制資金的進出而幫張某某代扣。從查明的案件事實上分析,被告劉合富為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工程施工監(jiān)督員,根本無法控制現(xiàn)金的進出,無條件和無能力幫忙代扣工程款。原告張某某要劉合富幫忙代扣是基于誤認為劉合富是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負責人,故后果應當由原告張某某自行承擔。被告石興江自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間擔任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出納員,期間是有能力幫忙代扣,但期間原告張某某沒有到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并經(jīng)負責人簽字辦理相關代扣財務手續(xù)。2009年5月,被告石興江被解聘離開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已無條件幫忙代扣。被告石興江無過錯,不應承擔相關責任。綜上,故對原告張某某的訴訟請求二,本院不予支持。三、關于被告柯于松是否將其龍泉花園項目部的工程款債權轉讓給了原告張某某,轉讓債權的行為是否成立的問題。原告張某某在訴狀中提及被告柯于松將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工程款債權轉讓給其,提交了二份證據(jù),一份是2008年2月20日被告柯于松出具的“領款單”,注明將龍泉花園7號樓工程款中的350,000元過還給原告張某某,另一份證據(jù)就是2009年7月1日被告柯于松出具的一份“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提出將下欠的工程款全部轉讓給原告張某某。首先,我國合同法第八十條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jīng)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梢?,債權人轉讓其權利雖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債權人必須將債權轉讓的事實及時通知債務人,從而使債務人能夠及時了解轉讓的事實,避免因不知情而造成的各種損失,這是轉讓債權的債權人必須履行的義務,如未通知,其轉讓行為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法律效力。上述二次轉讓債權行為,作為債權人被告柯于松僅只向張某某出具了過還350,000元“領款單”和“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而沒有通知相對債務人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負責人邢宏林或龍泉花園開發(fā)人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原告張某某也無證據(jù)證實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負責人邢宏林或龍泉花園開發(fā)人陽新縣白楊建筑公司收到債權轉讓的“領款單”和“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故被告柯于松的兩次轉讓債權的行為因未通知相對債務人而未能成立。其次,結合2010年3月2日龍泉花園小區(qū)辦公室與被告柯于松進行工程款結算的《龍泉花園柒號樓柯于松承建工程款明細》來看,被告柯于松在2008年2月20日向原告張某某出具的“領款單”和2009年7月1日向原告張某某出具的“工程結算委托書及債權轉讓通知書”后,又于2009年和2010年將在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工程余款簽字同意由項目部后任出納員江雨經(jīng)辦向案外人費建剛等人進行債務抵償折扣而只剩工程款99,254元,從行為上表明其撤銷了已轉讓給原告張某某的二次債權。原告張某某訴稱的被告柯于松已將龍泉花園小區(qū)項目部的工程款債權841,158元轉讓給其的事實不能成立。故對原告張某某的訴訟請求一,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柯于松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本金309,000元及利息(利息分筆計算如下:1、2007年3月21日借款120,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10月21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2、2007年7月13日借款15,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7月13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3、2007年8月2日借款25,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8月2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4、2007年8月4日借款20,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8月4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5、2007年8月16日借款40,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8年2月16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6、2007年8月18日借款12,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8月18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7、2007年8月26日借款22,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8月26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8、2008年3月10日借款15,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8年3月10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9、2007年7月15日借款40,000元,按月利率2%標準自2007年7月15日起算到清償之日止);二、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2,211.58元,被告柯于松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12,211.58元,款匯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黃石分行團城山支行,戶名:農(nóng)行黃石市分行團城山支行,賬號:17——154101040005118,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當事人簽收一審裁判文書后,視為已向當事人送達了繳納上訴案件受理費通知書,不再另行送達。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