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樺南縣公路管理站職工,住黑龍江省樺南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常金鑫,樺南縣土龍山鎮(zhèn)法律服務所主任。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徐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樺南縣。委托訴訟代理人:高宣林,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樺南縣。
上訴人張某某的上訴請求:一、撤銷原判,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徐某某的訴訟請求;二、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徐某某負擔。事實及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上訴人在案外人債務人呂志強等人欠款憑據上簽字是附條件保證,自愿退出是所附條件。但案外人呂志強、曾慶波、劉景紅并沒有自愿退出工程建設施工,即所附保證條件沒有成就,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根本不成立連帶責任保證法律關系。一審法院判決上訴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被上訴人徐某某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上訴人張某某是承包鶴立財苑8號樓主體小五項人工費的總負責人,而呂志強、曾慶波、李晶波與劉景紅都是其分項目的小包工頭。之所以該四人到期不給付被上訴人勞務費,上訴人自愿承擔本款項債務,是因為其與萬基房地產公司簽訂的合同約定勞務費都是由其清算。呂志強等四人的逃債行為,比自愿退出還惡劣,被上訴人向上訴人主張權利并無不當。作為連帶責任擔保人,上訴人應承擔擔保責任。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徐某某一審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張某某給付人工費14萬元;二、案件受理費由被告負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7年8月,呂志強、曾慶波、李晶波與劉景紅合伙承包鶴立財苑8號樓磚混工程后,又將其中的木工作業(yè)勞務費部分轉包給原告徐某某。同年9月14日工程結束后,呂志強等人拖欠人工費14萬元,并給原告出具欠據為憑,約定2017年9月24日給付。被告張某某書面承諾“本款項屬鶴立8號樓人工費,待呂志強、曾慶波、劉晶(景)紅到期不按期還款,自愿退出,本人愿承擔本款項”。逾期后,呂志強等人未給付。此款經原告多次追索,被告拖延至今未付。另查明,庭審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要求被告給付逾期利息及追索該款的誤工費。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對債務人欠原告的勞務費書面承諾“本款項屬鶴立8號樓人工費,待呂志強、曾慶波、劉景紅到期不按期還款,自愿退出,本人愿承擔本款項”。說明被告與原告形成了保證合同關系,該擔保條款對保證方式約定不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的規(guī)定,應認定被告對債務人欠付的勞務費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其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原告要求被告按承諾給付此款并按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期貸款利率承擔逾期利息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被告負有給付此款的法定義務。原告另要求被告給付索款誤工費的訴訟請求缺乏法律依據,不予支持。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視為放棄質證和抗辯權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一次給付原告徐某某勞務費14萬元及逾期利息(自2017年9月25日起,以14萬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自動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二、被告張某某給付此款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三、駁回原告徐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550元,由被告負擔。本院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綜合本案認為:一、上訴人張某某提供的勞務合同一份,建筑工程勞務合同一份,證明案涉工程發(fā)包人是劉景洪,勞務人是曾慶波等人,至今劉景洪一直承包該工程。證明本案的附條件沒有履行。被上訴人質證認為,對勞務合同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工程發(fā)包人劉景洪代上訴人簽訂的合同;對建筑工程勞務合同真實性有異議,是后簽訂的。本院認為該兩份證據不能證明上訴人的主張,對其不予確認。二、被上訴人徐某某提供建筑工程勞務合同一份,證明2015年10月20日簽訂的合同,乙方是張某某,而且此合同是上訴人提交的建筑工程勞務合同之前簽訂的。上訴人質證認為該勞務合同中“張某某”三個字簽名是自己簽的,但內容自己記不清了,對證據的證明問題有異議,后來自己退出了。本院認為,該證據能夠證明上訴人張某某是建筑工程勞務合同承包人,故對該證據予以確認。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予以確認。
上訴人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徐某某保證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樺南縣人民法院(2017)黑0822民初244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2月7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上訴人張某某與被上訴人徐某某形成了保證合同關系,雖然保證承諾書中有“到期不按期還款,自愿退出,本人愿承擔本款項”的約定,但上訴人是欠款人的發(fā)包方,且欠款人拖欠被上訴人勞務費的事實已發(fā)生,保證責任履行的條件已經成就,上訴人應承擔保證責任。該擔保條款對保證方式約定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據此,上訴人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綜上,上訴人張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3100元,由上訴人張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荊獻龍
審判員 梁勁松
審判員 劉艷軍
書記員:王婉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