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xiàn)住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復興支行,住所地邯鄲市復興區(qū)鐵西北大街3號。負責人:謝衛(wèi)東,任行長。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紅新,河北浩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依法判令被告承擔因過錯而造成原告實際損失32000元,及原告為維權而產生的誤工費、交通費、食宿費等相關費用2000元。2、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12月3日13時許,原告到被告銀行網點匯款,叫號后在等柜前辦理期間,大廳女職員知道原告是卡對卡轉賬時,讓原告到自轉機上自轉。原告表示不會操作,女職員硬叫保安幫原告操作,原告非常無奈,交易在保安步步點擊催促中慌亂進行,猛然原告看到收款人戶名不對,要求停止,保安表示已完成轉款。因保安不具有專業(yè)轉匯款人員資質,沒提示審核造成誤轉。原告立即向女職員請求堵截,她向大廳負責人介紹情況后,原告又懇求負責人盡快采取補救措施,該負責人告知銀行無補救措施,只有報警,并用原告手機撥打了110。約30分鐘后,110警員到場,了解情況后告知原告該事件他們不管。這時大廳女職員才說可以從后臺機上鎖定對方交易密碼。原告與女職員、110警員辦理了密碼鎖定,同時查得該賬戶涉嫌詐騙。銀行一職員告知原告24小時后對方可憑有效證件解鎖。自始至終銀行無一人告知原告依照行規(guī)應辦理的緊要事項。原告認為被告對有關部門嚴防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部署執(zhí)行不力,違背嚴防詐騙相關規(guī)定,從而導致該筆誤轉資金在5個多小時后被盜取。被告對此存在嚴重失職,對原告資金被盜負有不可推卸的過錯,應賠償原告全部損失。故訴至法院。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復興支行辯稱,1、整個操作過程是原告本人操作完成,沒有銀行人員接觸原告銀行卡并幫其辦理業(yè)務。銀行自助設備操作流程會多次讓原告核對相關信息,且密碼由原告本人保管。2、被告在此過程中,沒有過錯,并且在職能范圍內幫助原告完成了相關補救措施:①提示他報警,并提醒他在經過相關司法程序后辦理緊急控制。②幫助他查詢了收款方電話并通過錯輸密碼的方法將收款人的密碼打亂,使收款人暫時不能使用被轉入款項的銀行卡。③按照相關規(guī)定和程序,辦理了收款人賬戶凍結,該凍結是我們協(xié)助司法機關辦理。3、本案已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正式立案,本案應駁回起訴。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原告舉證如下:1、原告身份證。2、銀行流水。3、原告手機的信息截屏。4、公安受案回執(zhí)。5、銀行的管理規(guī)定信息資料(手抄)。被告舉證如下:1、受案回執(zhí),證明本案已經由公安機關受理,應駁回起訴。2、相同業(yè)務影像截屏9張,證明原告在辦理業(yè)務過程中需要多次輸入其本人所設密碼核對收款人全稱、金額、賬號、及轉賬費用等相關信息。3、農行河北省分行銀行卡業(yè)務差錯處理操作規(guī)程(試行),證明銀行工作人員在事件發(fā)生前后均沒有過錯。4、中國農業(yè)銀行超級柜臺業(yè)務運營管理辦法。5、借記卡應急控制業(yè)務憑證(2016年4月12日),證明被告已按照相關規(guī)定和程序為原告采取了補救措施。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本案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1、原告主張有銀行保安為其轉款,被告否認,原告舉證不能,本院對此不予采信。另查明在被告銀行超級柜臺辦理卡卡轉賬業(yè)務流程如下:轉賬人先插入其銀行卡,在語音提示后輸入其個人所設密碼,然后屏幕會提示轉賬人在收款方開戶行選擇是否為農行,然后輸入收款方賬號,確認賬號無誤后會顯示收款人全稱,供轉賬人確認,確認后需經轉賬人再次輸入個人所設密碼,密碼輸入正確后會提示點擊“下一步”,柜臺會顯示收款方全稱、賬號、轉賬金額、手續(xù)費信息供轉賬人再次核對,只有再次點擊“確認”鍵后,系統(tǒng)會要求轉賬人再次輸入個人所設密碼(因原告轉賬金額未達到50000元,不要求讀取二代身份證及面部影像識別),只有在密碼輸入正確且再次點擊“確認”鍵后方可完成轉賬。本案中所涉32000元卡卡轉賬業(yè)務中收款人賬戶為原告自行提供。2、發(fā)生誤轉32000元事件后原告隨即報警,原告、110警員共同在場由銀行人員進行了密碼鎖定處理,隨后原告到公安部門立案,當日公安機關出具受案回執(zhí)。至第二天原告與公安人員到銀行凍結涉案賬戶時,該筆32000元已被對方轉走。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復興支行侵權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4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9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紅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在被告銀行超級柜臺辦理卡卡轉賬業(yè)務,收款人賬戶系原告自行提供,自助流程須數(shù)次輸入密碼及確認方可完成轉賬,故被告在此過程中無過錯。誤轉32000元事件發(fā)生后,銀行立即建議原告報警,并隨后作出密碼鎖定處理,公安機關于當日受案,未能及時凍結涉案款項不是被告的過錯。故被告不應承擔責任。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