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啟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項清清,上海金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丁世雄,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丁海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世雄(系被告父親)。
原告張某與被告丁世雄、丁海某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分別于2018年9月18日、10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項清清、被告丁世雄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對兩被告共有的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三林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予以析產、確認被告丁世雄的份額。事實和理由:2009年3月28日,案外人陳某向原告借款人民幣646,300元,被告丁世雄出具擔保承諾書,承諾給陳某擔保借款。后因陳某分文未還,原告起訴至黃浦法院,黃浦法院判決陳某歸還646,300元,丁世雄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由于陳某和被告丁世雄未能在確定的期限內履行付款義務,張某于2010年9月1日向黃浦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中經法院查明,二被告名下共同共有的本市浦東新區(qū)三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因被告丁世雄怠于析產還債,致使無法執(zhí)行,為了維護原告的權利,原告訴至法院。
被告丁世雄、丁海某共同辯稱:擔保是事實,法院的判決也是事實,但不同意析產,因為被告只有這一套房子用于居住。
經審理查明:兩被告系父女關系。系爭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三林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于2005年3月10日登記至兩被告名下,共有人及共有情況登記為共同共有。
另查明,2010年4月,原告張某以民間借貸糾紛訴至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要求判令案外人陳某及被告丁世雄歸還原告借款。后黃浦法院于2010年4月9日做出(2009)黃民一(民)初字第4218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陳某歸還原告張某借款646,300元;被告丁世雄對上述陳某所負之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該判決生效后,因被告未能履行還款義務,故原告向黃浦法院申請執(zhí)行,并查封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三林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2009)黃民一(民)初字第4218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房地產權證、(2010)黃執(zhí)字第3985號民事裁定書及原、被告的當庭陳述等證據(jù)在案佐證,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本案中,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三林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登記在兩被告名下,權利狀況為共同共有,本院對此予以確認。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guī)定》第十四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對被執(zhí)行人與其他人共有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并及時通知共有人;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zhí)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由于被告丁世雄以被執(zhí)行人的身份在相關的執(zhí)行案件中未履行相關的償還義務,且本案涉訴房屋系兩被告共有,故原告有權代位提起析產訴訟。對于房屋分割的具體份額,鑒于兩被告對涉訴房屋的產權份額未作明確約定,本院以等分為原則確認兩被告各享有二分之一產權份額。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guī)定》第十四條第三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三林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由被告丁世雄、丁海某各享有二分之一的產權份額。
案件受理費32,866元,減半收取計16,433元,由被告丁世雄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唐嘉穗
書記員:褚劍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