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張加坦(湖北荊輝律師事務所)
龍某
肖樹華
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
胡君山
尹麗
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湖北省公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加坦,湖北荊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龍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原湖北省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出納,現(xiàn)無業(yè),住湖北省公安縣。
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公安縣斗湖堤鎮(zhèn)潺陵新區(qū)潺陵大道(潺陵工業(yè)園)第1幢第1層。
法定代表人:胡君山,該公司總經理。
被告:胡君山,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住湖北省公安縣。
被告:尹麗,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公安縣。
上列四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樹華,湖北省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法律顧問。
原告張某某訴被告龍某、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被告胡君山、被告尹麗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2月24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由審判員雷玻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王詩梅、人民陪審員聶青組成合議庭,分別于2016年4月20日、5月25日、6月29日三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加坦、被告龍某、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胡君山、四被告的共同委托代理人肖樹華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訴稱:被告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分別多次向原告借款670萬元,原告分別打款給被告尹麗400萬元、小某某出納龍某323.5萬元、胡君山112萬元,當時被告承諾按月息4%支付利息,2014年12月底還清本息,但被告付息3個月后,一直不再還款。
現(xiàn)仍余欠670萬元未予償還,原告多次催要未果。
在訴訟過程中后經查帳,被告實際還欠原告720萬元左右,原告在第二次庭審中增加訴訟請求,現(xiàn)請求四被告償還借款720萬元及利息,其中被告尹麗個人負責償還450萬元,被告龍某對其經手債務由其償還,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對被告尹麗、被告龍某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龍某、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被告胡君山、被告尹麗共同答辯稱:針對原告的起訴,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對帳目進行了清理,原告說公司欠其320多萬元,尹麗欠400萬元,但是被告通過原告提供的證據看,原告的轉款金額和起訴的金額是不一樣的,轉款合計有1367萬余元,經過我們的匯總有20多萬元的出入。
針對原告給我們轉款,我們把公司和三個個人給原告的轉款也匯總了,被告認可的有1173.6萬元。
我們公司給原告轉款29筆,我們提供了證據,共計4260197元;被告胡君山及其前妻尹麗給張某某、張某、崔峰共計轉款6736000元;小某某的子公司生活用品公司給原告轉款14萬元;胡君山替張某某還車款20萬元;童自新(小某某公司的副總)幫張某某還款100500元;小某某有一個投資公司現(xiàn)在已經注銷了,在公司存續(xù)期間原告以公司的名義找陳新芳借款30萬元;以上六筆共計11736697元。
龍某是我公司的出納,龍某的轉款行為是職務行為。
尹麗的應該承擔的部分由胡君山個人來承擔。
原告給被告的匯款中有一筆100萬元的被告是不認可,除去這100萬元,雙方的差額是933003元。
原告對我們原來小某某的王偉個人享有的債權125.5萬元,說轉讓給了胡君山;蒙某代張某某給胡君山分2筆打了30萬元;蘇某代胡君山償還胡君山在南平農行的647760元;以上這三筆是被告不認可的。
在第一次庭審中,原告張某某為支持其訴訟請求,提交以下證據:
在2016年4月20日第一次庭審中向本院提交以下證據:
證據一、身份證復印件,證明原告身份。
證據二、身份證復印件,證明被告身份。
證據三、原告向被告尹麗、龍某、胡君山匯款憑證,證明原告向尹麗匯款共7筆453.9萬元、向龍某匯款共11筆605.4萬元、2014年3月13日張某分別向胡君山匯款30萬元、2萬元,2014年7月12日匯入200萬元,2013年7月8日代胡君山向高杰償還100萬元計332萬元,以上共計1391.3萬元。
證據四、證人張某證言,證明卡號為62×××75的建行卡一直由其弟弟張某某持有與使用。
證據五、王偉欠原告的120.5萬元,之后這個債權轉讓給了胡君山手中,胡君山給我打了一個借據,現(xiàn)在這個借據在另外一個債權人的手中。
證據六、證人蒙某證人證言及匯款憑證,證明蒙某于2013年10月18日代張某某分兩次打款30萬元給胡君山(其中建行157500元、工行卡142500元)。
證據七、證人蘇某證言及匯款憑證,證明蘇某于2014年5月25日代胡君山向南平農行還貸款共計647760元(12張惠農貸款,每張5萬元),原告將該款項支付給了蘇某。
在2016年5月25日第二次庭審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新增加以下證據:
證據八、2014年3月23日轉蔡雄款100萬元,還有2014年6月11日轉款100萬元。
證據九、有3筆從張某的卡上打入尹麗、胡君山、龍某帳戶總計是118.194萬元,2013年8月9日打入尹麗帳戶98萬元,2013年5月15日打入胡君山帳戶197920元,2014年3月19日打入龍某帳戶4020元,這3筆都有銀行蓋章的流水明細。
證據十、從張某某的卡上轉款給龍某、胡君山、周琴(小某某的出納),有8筆總計325.1533萬元,從張某某的帳戶打入龍某的帳戶有6筆,第一筆是2014年6月3日打款1000533元。
第二筆2014年6月13日打款9萬元,第三筆2014年6月18日打款10萬元,第四筆2014年10月15日打款5萬元,第五筆2014年10月18日打款1萬元,第六筆2014年11月7日打款1000元。
第七筆從張某某轉入胡君山帳戶,2014年2月27日打款100萬元,第八筆從張某某轉入周琴的帳戶(小某某出納)2014年6月9日100萬元。
對原告提交的上述證據,四被告發(fā)表質證意見如下:
對證據一、二無異議。
對證據三中原告轉款給尹麗的7筆共計453.9萬元認可;對原告轉款給龍某的11筆轉款認可,但是具體的數(shù)額是581.1萬元,實際數(shù)額以證據核實的為準;對原告轉款給胡君山的4筆中,除了2013年7月8日轉給高杰的100萬元不認可外,其他的都認可。
原告認為這100萬元是幫胡君山還給高杰的,被告胡君山對此不認可。
對證據四,無異議。
對證據五,是有這筆錢,但被告給原告辦了一張借據,要以借據為準。
對證據六,對建行的157500元的我認可,對142500元需要查看轉款記錄。
即使有這30萬元的轉款也要看借據,如果有就認可,因為被告不認識蒙某。
對證據七,被告胡君山是在南平農行有一筆貸款,但是這筆錢是蘇某代被告還的,如果蘇某說要我還給原告我就還給原告。
對證據八,被告對蔡雄轉款200萬元不認可。
對證據九,2013年8月9日打入尹麗的98萬元,這筆被告給原告辦的有欠據,這個欠據原告已經給了別人,因為原告欠別人的錢,他把據拿去錢由被告還給別人了。
對于2013年5月15日的197920元這筆錢不是原告借給被告的,這是被告在農行的一筆惠農貸款,手續(xù)費是20萬元,余款是20800元,這個是原告去辦的手續(xù),原告去取的錢。
2014年3月19日龍某卡上的4020元,我去問她她不記得,被告也不記得了,這個由法院來判決。
對證據十,對匯入龍某帳戶的錢,2014年6月3日的1000533元這個錢不知道,龍某查了確實有這筆帳,具體是怎樣的,龍某在第三次庭審中沒到庭。
其它的幾筆由法院認定。
2014年2月27日的100萬元同證據九中的2013年8月9日打入尹麗的98萬元一樣,也是被告胡君山跟他辦的有據,這個欠據他已經給了別人了,因為他欠別人的錢,他把據拿去錢我還給別人了。
證據十中周琴的100萬元,這個錢是打入周琴的卡上,周琴打入了我們新開的戶頭,那個時候被告胡君山去南平去開了一個對公帳戶,這個100萬元只是說借用了她的帳戶一下,南平的帳戶已經注銷了,現(xiàn)在被告沒有查出來。
這個錢到底轉到哪里去了被告也不清楚。
被告為支持其答辯意見,在第一次庭審中提交以下證據:
證據一、營業(yè)執(zhí)照,證明被告的主體資格。
證據二、法定代表人、被告三名自然人身份證復印件,證明被告訴訟主體資格。
證據三、被告“小某某”公司科目輔助明細帳1份及29份付款憑證及收據復印件,證明“小某某”公司支付原告各項款項4260197元的事實。
證據四、原告借款復印件2張,證明“小某某”公司支付原告14萬人民幣的事實。
證據五、原告借據復印件1張,證明原告用自用汽車鄂D×××××抵押借款20萬元。
證據六、尹麗農業(yè)銀行流水一份,證明尹麗轉款給張某100萬元的事實。
證據七、胡君山與原告間轉款明細目錄1份及銀行流水7張,證明被告轉款給原告583.6萬元的事實。
證據八、陳思齊與胡君山債權轉讓協(xié)議書及相關借據(標的420萬)復印件1份,證明陳思齊享有對張某某的債權轉讓給了胡君山。
口頭通知了張某某。
證據九、劉娜與胡君山債權轉讓協(xié)議書及相關借據(標的100萬元)復印件1份,證明劉娜享有對張某某的債權轉讓給了胡君山。
口頭通知了張某某。
第二、三次庭審四被告未提交證據。
對四被告提交的上列證據,原告發(fā)表質證意見如下:
對證據一、二,無異議。
對證據三,其中2015年3月14日5萬元不認可;2014年6月4日188412元不認可,這是胡君山個人應該支付給我的利息,而且?guī)ひ彩峭ㄟ^胡君山個人帳戶走;2014年8月24日的1萬元也是利息,上面原告注明了“減胡君山個人往來”;2015年1月30日的1500元、2月22日5000元不認可,這是工資;2015年5月22日2000元不認可,這是工資;其他的全部認可。
對證據四,這14萬元的借款原告已經還了,原告有還款的銀行轉款憑證(當庭出示銀行轉款憑證,轉到被告公司財務人員周琴的帳戶190400元)。
對證據五無異議。
對證據六,原告第一次庭審中認為轉款是事實,但是這是因為之前原告給尹麗打了100萬元,之后尹麗不需要就又打給原告了。
原告需要到銀行調取匯款憑證。
第二次庭審中原告表示予以認可。
對證據七,對2014年2月28日100萬元有異議,這錢是原告另外給胡君山轉的錢,胡君山還原告的;2014年3月25日100萬元有異議,這錢也是原告另外給胡君山轉的錢,之后胡君山還原告的;2014年7月12日的9萬元、5萬元,2014年10月17日的4.2萬元是利息,原告現(xiàn)在沒有證據來證明是打的利息;對2013年8月7日胡君山轉款給崔峰的100萬元,這個事原告不清楚。
對證據八、九,原告欠陳思齊的420萬元,欠劉娜的100萬元屬實,胡君山只是說要轉讓,但是原告沒有同意,轉讓協(xié)議上原告也沒有簽字。
綜合以上舉證、質證意見,本院對本次庭審證據分析認定如下:
一、對于原告提供的證據,本院分析認定如下:
對原告證據一、二、四,被告無異議,本院予以認可。
對原告證據三,被告對原告給龍某的11筆轉款認可,本院予以認可,但是具體的數(shù)額雙方有異議,經本院核實為581.1萬元。
對原告轉款給胡君山的4筆中,2013年7月8日轉給高杰的100萬元雙方有異議。
原告認為這100萬元是幫胡君山還給高杰的,被告胡君山不認可,原告也未提供證據,本院對此100萬元不予認定。
對原告轉款給尹麗的7筆共計453.9萬元被告無異議,本院予以認可。
對原告證據五,原告陳述的對王偉享有的個人債權120.5萬元,之后該債權轉讓給了被告胡君山,被告胡君山不認可,原告也未提供證據,本院對此不予認定。
對原告證據六,蒙某給胡君山匯款的30萬元雙方有異議,原告也未提供證據,本院不予認定,原告有新的證據后可另行主張權利。
對原告證據七,對2014年5月25日蘇某代胡君山向南平農行還貸款計647760元,雙方存在異議,原告未提供證據,本院不予認定。
對原告證據八,對張某某轉款給蔡雄的200萬元,雙方存在爭議,原告只能證明該款打給了蔡雄,并沒有舉證證明該轉款與被告之間存在關聯(lián)性,故對原告主張該筆轉款本院不予認定。
對原告證據九,2013年8月9日打入尹麗的98萬元,被告胡君山陳述這兩筆給原告辦的有借據,但因為原告欠別人的錢,這個借據原告已經給了別人,原告把借據拿去錢已由被告還給別人了。
對此,本院認為,因該款項涉及第三人,本院不作處理。
原告有新的證據后可另行主張。
2013年5月15日打入胡君山的197920元,被告胡君山認為這筆錢不是原告借給被告的,這是胡君山在農行的一筆惠農貸款,手續(xù)費是20萬元,余款是20800元,該款是原告去辦的手續(xù),去取的錢。
對此,原告不能提供相關輔助證據證明借貸關系的存在,本院不予認定。
2014年3月19日打入龍某賬上的4020元,被告胡君山陳述龍某和胡君山都不記得這筆錢了,由法院認定。
對此,被告胡君山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對原告提供的打款記錄4020元本院予以認定。
對原告證據十,被告胡君山對2014年2月27日匯入其賬戶的100萬元提出了異議,認為同證據九中2013年8月9日打入尹麗的98萬元一樣,是被告胡君山給原告辦的有借據,但因為原告欠別人的錢,這個借據原告已經給了別人,原告把借據拿去錢已由被告還給別人了。
對此,本院認為,因該款項涉及第三人,本院不作處理。
原告有新的證據后可另行主張。
對證據十中匯入龍某賬戶的其他錢,被告未作出合理解釋,本院予以認定。
對匯入周琴帳戶的100萬元,被告胡君山對匯款的事實予以認可,但對錢的資金流向不知情,也不能在銀行查到,被告沒有提供證據,故對該筆匯款本院予以認定。
被告胡君山有新的證據后也可依法主張自己的權利。
二、對于四被告的證據,本院認定如下:
被告證據一、二雙方無異議,本院予以認定。
對被告證據三,被告提供的29份付款憑證,原告對2015年3月14日的5萬元、2014年6月4日的188412元、2015年1月30日的1500元、2015年2月22日5000元、2015年5月22日2000元共五筆轉款有異議,其余的均無異議。
對無異議的轉款數(shù)額,本院予以認定。
對上述有爭議的五筆轉款,本院分別分析認定如下:
(一)2015年3月14日童自新寫的支付張某某5萬元的情況說明,原告不認可,本院認為該證據只能證明童自新借款的事實,不足以證明張某某與被告間存在借貸關系,且被告也未提供其它證據予以佐證,本院對該筆款項不予認定。
(二)2014年6月4日的被告轉款給原告188412元,原告認為是支付的利息,但未提供證據,本院對原告質證意見不予認可,對被告該項轉款予以認定。
(三)2015年1月30日的1500元、2015年2月22日5000元、2015年5月22日2000元三筆轉款,原告認為是支付的工資,但未提供證據,故本院對該被告轉款予以認定。
2014年8月24日的1萬元原告認為也是利息,且上面有原告本人注明的“減胡君山個人往來”說明,該說明系原告本人注明,不能達到該款系利息及減被告胡君山個人往來的證明目的,故對原告質證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對被告證據四,“小某某”公司支付給原告的14萬元,原告認為借條上面有一個12萬元,顯示是原告代蔡雄辦理的,之后原告跟周琴打了19.4萬元,但并未提供其他相關證據證明該筆款項與被告存在關聯(lián)性,故對原告質證意見本院不予認可,對被告轉款14萬元本院予以認定。
對被告證據五,原告用自用汽車鄂D×××××抵押借款20萬元,原告認可,本院予以認定。
對被告證據六,對被告尹麗轉款給張某的100萬元,在第二次庭審中經原告核對認可,本院予以認定。
對被告證據七,胡君山2014年2月28日轉款給原告100萬元、胡君山2014年3月25日轉款給原告100萬元,原告認為此二筆轉款是被告胡君山還款,但未提供證據,對原告質證意見本院不予認可。
故對此二筆轉款計200萬元本院予以認定。
胡君山2014年7月12日給原告分別轉款9萬元、5萬元和2014年10月17日轉款4.2萬元,原告認為這是支付的利息,但并未提供證據,對原告意見本院不予認可。
2013年8月7日被告胡君山給崔峰轉款100萬元,被告胡君山陳述是代張某某給崔峰的還款,原告表示否認,對該證據本院不予認定。
被告胡君山有新的證據可另行主張權利。
對被告證據八、九,關于陳思齊的420萬元、劉娜的100萬元債權轉讓原告不認可,被告也未提供充足證據,且該債權涉及到第三方及他人的合法權益,本院不作認定,被告胡君山可另行主張自己的權利。
綜合以上證據,本院認定與查明的事實如下:2013年至2015年期間,原告張某某多次與被告龍某、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被告胡君山、被告尹麗之間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發(fā)生資金往來。
被告龍某在上述期間擔任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出納的職務。
被告尹麗在上述期間系被告胡君山的妻子。
在此期間,結合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及庭審陳述、雙方書面認可的往來情況,原告與四被告發(fā)生往來明細分別如下:
一、與被告胡君山之間發(fā)生的往來
(一)原告方(包括張某和張某某)轉入胡君山的賬戶金額:五筆計351.792萬元,分別為:2013年5月15日由張某轉入19.792萬元、2014年2月27日由張某某轉入100萬元、2014年3月13日由張某分別轉入30萬元、2萬元,2014年7月12日由張某某轉入200萬元。
2013年5月15日由張某轉入的19.792萬元、2014年2月27日由張某某轉入的100萬元,本院在上述證據分析認定中對此二筆費用已不予認可,故原告實際轉入胡君山的款項為232萬元。
(二)胡君山轉入原告的賬戶金額共13筆計473.6萬元,分別為:2014年1月10日100萬元、2014年1月29日5萬元、2014年1月29日10萬元、2014年2月16日1.4萬元、2014年2月28日100萬元、2014年2月28日2萬元、2014年3月25日100萬元、2014年3月29日32萬元、2014年7月12日9萬元、2014年7月12日5萬元、2014年10月11日100萬元、2014年10月17日4.2萬元、2014年12月10日5萬元。
上述(一)(二)項相抵消后原告張某某欠被告胡君山款項241.6萬元。
二、與被告尹麗之間發(fā)生的往來
(一)原告方轉入被告尹麗的賬戶金額共發(fā)生八筆計551.9萬元,但本院認定為453.9萬元。
八筆往來分別為:由張某卡轉入的有2013年8月13日110萬元、2013年8月13日81萬元、2013年8月22日47.5萬元、2013年8月22日0.25萬元、2013年8月9日98萬元,由張某某卡轉入的有2013年8月12日96萬元、2013年9月3日47.75萬元、2014年8月29日71.4萬元。
減去在本院的證據分析認定中未予認定的2013年8月9日98萬元,故實際原告方轉入被告尹麗的賬戶金額認定為七筆計453.9萬元。
(二)尹麗轉入原告賬戶的共一筆100萬元,即2013年8月10日轉入張某卡100萬元。
上述(一)(二)項相沖抵后,被告尹麗欠原告張某某款項353.9萬元。
三、與被告龍某之間發(fā)生的往來
(一)原告方轉入被告龍某的款項共十八筆計730.955萬元,分別為:由原告張某某匯入被告龍某賬戶的有2014年3月11日32萬元、2014年6月3日100.053萬元、2014年6月13日9萬元、2014年6月18日10萬元、2014年8月12日27萬元、2014年8月13日150萬元、2014年8月14日0.5萬元、2014年9月12日110萬元、2014年9月12日1.5萬元、2014年9月16日7.4萬元、2014年9月17日92萬元、2014年10月10日51.5萬元、2014年10月10日50萬元、2014年10月5日5萬元、2014年10月18日1萬元、2014年11月4日83.5萬元、2014年11月7日0.1萬元。
從張某卡匯入被告龍某帳戶2014年3月19日0.402萬元。
此項中,被告龍某欠原告張某某款項730.955萬元。
(二)被告龍某匯入原告張某某款項22筆在下面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往來中計算。
四、與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之間發(fā)生的往來
(一)原告認可轉入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共一筆100萬元,于2014年6月9日將100萬轉給周琴,周琴系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出納,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表示認可。
(二)原告認可的由被告龍某經手打款給原告,原告從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領款共22筆計400.9785萬元,分別為2013年9月13日13萬元、2013年9月11日5萬元、2014年2月20日2.0265萬元、2014年3月17日32萬元、2014年3月17日9.752萬元、2014年7月19日8萬元、2014年8月13日50萬元、2014年8月21日6萬元、2014年8月21日3萬元、2014年8月29日1萬元、2014年8月31日2萬元、2014年9月22日1萬元、2014年9月22日1.5萬元、2014年9月22日135萬元、2014年9月22日50萬元、2014年9月22日49.4萬元、2014年9月29日10萬元、2014年11月21日0.9萬元、2014年11月30日0.3萬元、2014年12月27日0.1萬元、2015年3月31日1萬元、2015年4月28日20萬元。
(三)對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匯款有爭議的七筆經本院核定為20.0412萬元:
1、原告從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處領取認為屬于工資的款項五筆計1.2萬元,分別為:2015年1月31日0.15萬元、2015年2月28日0.5萬元、2015年2月28日0.2萬元、2015年5月25日0.15萬元、2015年5月25日0.2萬元。
2、原告認為屬于支付利息的款項2015年1月26日的18.8412萬元。
上列1、2項本院在上述證據的分析認定中對原告的質證意見未予采納,此六筆款項計20.0412萬元,應屬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給原告的往來款。
3、2015年3月31日童自新5萬元非由原告領取,不應視為打給原告的款項。
(四)原告張某某所立借據三張:2014年12月2日用車抵押貸款的20萬元、2014年7月28日12萬元、2014年8月1日2萬元,計34萬元。
上述(一)與(二)(三)(四)項之和相沖抵后,原告張某某欠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款項355.0197萬元。
綜合以上事實,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的借款往來為:原告張某某欠被告胡君山款項241.6萬元;被告尹麗欠原告張某某款項353.9萬元;被告龍某欠原告張某某款項730.955萬元;原告張某某欠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款項355.0197萬元。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本案中,原告主張與四被告存在借貸關系,應對借貸金額、期限、利率、款項的交付等借貸合意及借貸事實的發(fā)生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本案原告張某某提供多次銀行對賬明細表作為付款憑證,可以證明原、被告間發(fā)生過資金往來,但這對證明借貸事實的存在只是一個初步的舉證責任,在被告對其提出異議并提供證據或說明的理由存在一定合理性的情況下,原告應更深一步舉證證明其借貸關系的成立,故綜合雙方的舉證、質證,對雙方無異議以及依照證據規(guī)則依法對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的借款往來作出如上認定。
被告龍某作為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出納,其收款、匯款的行為均應視為一種職務行為,對被告龍某所經手的款項,應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償還責任,兩相抵扣,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應償還原告張某某(730.955萬—355.0197萬)375.9353萬元。
原告張某某認為被告龍某借款為個人行為,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故對原告訴稱由被告龍某個人承擔責任的訴請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發(fā)生的借款往來,基本上是以被告胡君山為中介發(fā)生的,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無嚴格的一一對應借貸關系,訴前和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胡君山代表四被告多次對賬和協(xié)商,庭審中被告胡君山也表示愿意對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欠款承擔連帶責任,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也愿意對被告尹麗應償還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原告張某某所欠被告胡君山的借款與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欠原告張某某的借款雙方也愿意沖減,且原告張某某所欠被告胡君山的借款沖減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欠原告張某某的借款也不損害本案各方當事人的權益,故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應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為(730.955萬-355.0197萬-241.6萬元)134.3353萬元,被告胡君山負連帶清償責任;被告尹麗欠原告張某某353.9萬元。
對被告尹麗經手的款項,由被告尹麗個人償還。
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當庭表示愿對被告尹麗應償還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本院予以準許。
同時,原被告間并未簽訂書面的借款合同,雙方對借款期限及借款利率并未達成一致意見,原告也未舉證證明,應視為雙方未約定借款利率,現(xiàn)原告主張支付利息,缺乏法律依據及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一十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的規(guī)定,本院判決如下:
一、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償還原告張某某款項134.3353萬元;
二、被告尹麗償還原告張某某款項353.9萬元。
三、被告胡君山對上述第一項款項承擔連帶償還責任;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對上述第二項款項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5700元,由原告張某某承擔26280元,被告尹麗、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3942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 ?第一款 ?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荊州市長江大學支行,帳號:17×××30。
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本案中,原告主張與四被告存在借貸關系,應對借貸金額、期限、利率、款項的交付等借貸合意及借貸事實的發(fā)生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本案原告張某某提供多次銀行對賬明細表作為付款憑證,可以證明原、被告間發(fā)生過資金往來,但這對證明借貸事實的存在只是一個初步的舉證責任,在被告對其提出異議并提供證據或說明的理由存在一定合理性的情況下,原告應更深一步舉證證明其借貸關系的成立,故綜合雙方的舉證、質證,對雙方無異議以及依照證據規(guī)則依法對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的借款往來作出如上認定。
被告龍某作為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出納,其收款、匯款的行為均應視為一種職務行為,對被告龍某所經手的款項,應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償還責任,兩相抵扣,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應償還原告張某某(730.955萬—355.0197萬)375.9353萬元。
原告張某某認為被告龍某借款為個人行為,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故對原告訴稱由被告龍某個人承擔責任的訴請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發(fā)生的借款往來,基本上是以被告胡君山為中介發(fā)生的,原告與四被告之間無嚴格的一一對應借貸關系,訴前和訴訟過程中原告與被告胡君山代表四被告多次對賬和協(xié)商,庭審中被告胡君山也表示愿意對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欠款承擔連帶責任,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也愿意對被告尹麗應償還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原告張某某所欠被告胡君山的借款與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欠原告張某某的借款雙方也愿意沖減,且原告張某某所欠被告胡君山的借款沖減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欠原告張某某的借款也不損害本案各方當事人的權益,故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應償還原告張某某借款為(730.955萬-355.0197萬-241.6萬元)134.3353萬元,被告胡君山負連帶清償責任;被告尹麗欠原告張某某353.9萬元。
對被告尹麗經手的款項,由被告尹麗個人償還。
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當庭表示愿對被告尹麗應償還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本院予以準許。
同時,原被告間并未簽訂書面的借款合同,雙方對借款期限及借款利率并未達成一致意見,原告也未舉證證明,應視為雙方未約定借款利率,現(xiàn)原告主張支付利息,缺乏法律依據及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一十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的規(guī)定,本院判決如下:
一、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償還原告張某某款項134.3353萬元;
二、被告尹麗償還原告張某某款項353.9萬元。
三、被告胡君山對上述第一項款項承擔連帶償還責任;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對上述第二項款項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5700元,由原告張某某承擔26280元,被告尹麗、被告胡君山、被告湖北小某某飲品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39420元。
審判長:雷玻
審判員:王詩梅
審判員:聶青
書記員:劉麗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