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家港市潤海船務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鎮(zhèn)長江中路94號。
法定代表人:殷加寬,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志森,江蘇天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江蘇弘某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通市高新區(qū)世紀大道198號。
法定代表人:邢飛,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原告張家港市潤海船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海公司)為與被告江蘇弘某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某公司)船舶物料和備品供應合同糾紛,于2018年6月7日向本院申請訴前財產(chǎn)保全,請求凍結被告弘某公司銀行存款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400萬元或者查封、扣押相應價值的其他財產(chǎn)。本院經(jīng)審查作出(2018)鄂72財保129號民事裁定,準許原告以上財產(chǎn)保全的請求。該裁定已執(zhí)行。同年6月10日,原告弘某公司向本院提起訴訟。因本案系海事法院專屬管轄的海商合同糾紛案件,被告住所地江蘇省南通市在本院管轄區(qū)域,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海事訴訟管轄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16〕2號)第一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本院享有管轄權。本院于同年7月5日受理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并分別于2018年8月9日和9月13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潤海公司法定代表人殷加寬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志森,被告弘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邢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潤海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弘某公司支付油款2258500元;2、判令被告支付延期付款違約金150萬元;3、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2017年2月4日,原告的關聯(lián)公司江陰市潤海船舶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船舶服務公司)與被告弘某公司簽訂供油合同,約定船舶服務公司供給被告弘某公司港口工程所需油料,并對供油地點、數(shù)量、質(zhì)量、價格、油款結算期限以及延期付款的違約責任作了約定。合同簽訂后,船舶服務公司于2017年2月20日將被告所需輕質(zhì)油315噸、重油100噸運送至被告指定的港口,溫州興榮港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榮港務公司)出具了供油結算單。同年2月21日,原告向被告開具了價稅總額2258500元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但被告未按約付款。同年12月4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付款計劃,承諾欠款分期支付。之后,原告多次催收,但被告至今未付。
被告弘某公司辯稱,原告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在5天內(nèi)提供燃油,導致施工船舶停工。因原告逾期供油,被告不應承擔違約金,且原告主張的違約金過高。具體加油量需要核實,油款的金額需要確認。請求法院就本案進行調(diào)解。
原告潤海公司圍繞訴訟請求提交了如下證據(jù):1、供油合同,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船舶物料和備品供應合同關系;2、供油結算單和出庫單,證明原告依約向被告供應輕質(zhì)油315噸、重油100噸;3、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證明原告已向被告供油并開具金額2258500元的發(fā)票;4、被告法定代表人書寫并加蓋公司印章的付款計劃,證明2017年12月4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付款計劃。
被告弘某公司對原告以上證據(jù)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提出供油數(shù)量并未確認,以致油款無法確定,且原告供油逾期,被告不應承擔違約金。本院確認原告以上證據(jù)的真實性并在卷佐證,對其證明對象將在下文中予以評判。
被告弘某公司圍繞其抗辯提交了電子郵件及附件(2份)等證據(jù)材料,證明原告確認的供油價格,被告提供的開票信息。原告對該組證據(jù)無異議。本院確認其真實性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7年2月4日,原告潤海公司的關聯(lián)公司船舶服務公司(乙方或賣方)與被告弘某公司(甲方或買方)簽訂供油合同。約定:乙方按甲方要求,保質(zhì)保期將燃油運輸至蒼南華潤電力公司港池,按甲方要求分批次將燃油供應甲方船上;原則上甲方給乙方下達采購計劃書后,乙方須在5天內(nèi)將燃油運至甲方指定施工區(qū)域,否則遲一天甲方扣罰乙方10萬元損失不可抗力除外;甲乙雙方方代表在每條船供應單簽字作為結算燃油數(shù)量依據(jù),輕柴油計量以乙方加油船流量表和甲方船舶艙容表校對,若每供應100噸乙方加油船流量表和甲方艙容表校對誤差1噸以內(nèi),甲方無條件認可乙方流量表,每加100噸超過1噸誤差,乙方須補加給甲方。每次燃油采購價格采用浮動價格機制,即簽訂采購計劃單時確定當時油價,該價格包含加到船上各項費用;每個批次加油船到達甲方指定施工區(qū)域次日起3天內(nèi)需將運輸油卸空(自然因素除外),延遲1天甲方須支付給乙方3000元天,乙方按結算數(shù)量及單價將17%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寄給甲方,甲方收到乙方發(fā)票次日起3個工作日內(nèi)付清全部油款,否則,每延遲一天甲方需另外支付乙方每1百萬每天2000元的滯納費,甲方付款延遲造成的合同違約責任由甲方承擔。以上合同還約定了其他事項。
以上合同簽訂后,原告潤海公司主動承接船舶服務公司的供油事宜,并著手向被告弘某公司供油。原告本計劃從上海油庫提油供應給被告,但因當時在上海沒有找到合適的運油船,原、被告便商定改從溫州油庫提油供油。2017年2月11日,原告通過郵件以供應方名義向被告發(fā)出價格確認單,載明“180重油每噸4000元,國3柴油每噸5900元,以上價格均開17%燃料油增值稅發(fā)票?!敝?,原告從溫州油庫提取燃油送到興榮港務公司。同年2月14日和16日,興榮港務公司安排所屬“興航98”船將原告送交的燃油運至蒼南華南電力公司港池,輸送給被告的工程船。被告下屬的蒼南電廠項目部蓋章確認興榮港務公司的出庫單。該出庫單記載:重油100噸,輕質(zhì)油(柴油)314.15噸,分別為122.28噸、52.8噸、10噸、5噸、29噸、90噸、5.07噸。同年2月20日,興榮港務公司亦向原告出具供油結算單,記載的供油數(shù)量與出庫單記載的相同。次日,原告根據(jù)被告提供的開票信息向被告開具三張價稅(稅率17%)總額合計2258500元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但被告未向原告支付油款。同年12月4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付款計劃,承諾分期支付并于2018年5月底前付清燃油余款。之后,原告多次催收,但被告至今未付,遂呈本案訴訟。
本院認為,本案系船舶物料和備品供應合同糾紛。原、被告雖未簽訂書面的供應合同,但原告潤海公司提交的以上證據(jù)足以證實雙方存在事實上的供應合同關系。該合同雙方自愿達成,沒有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依法成立有效。原告潤海公司提交被告弘某公司與船舶服務公司簽訂的供油合同,并主張適用該合同請求買方被告弘某公司給付油款,被告弘某公司不持異議并據(jù)此提出相關抗辯,系當事人對自行權利義務的處分,本院予以支持。原告潤海公司向被告弘某公司船舶供應燃油,按原告提供并經(jīng)被告確認的價格確認單為依據(jù)計算,油款(含稅17%)分別為重油40萬元(4000元噸×100噸)、輕質(zhì)油1853485元(5900元噸×314.15噸),合計2253485元。供油合同約定“甲方收到乙方發(fā)票次日起3個工作日內(nèi)付清全部油款,否則每延遲一天甲方需另外支付乙方每1百萬每天2000元的滯納費”,被告應在收到發(fā)票的次日起3個工作日內(nèi)向原告付清油款,但原告未舉證被告收到發(fā)票的時間,即本院無法以被告收到發(fā)票的時間作為被告付款違約開始的依據(jù)。鑒于被告于2017年12月4日單方出具付款計劃,雖然原告未表示以付款計劃作為被告付款條件已成就的時間,但本院據(jù)此可以推定被告出具付款計劃時已收到原告開具的發(fā)票。被告至今未向原告支付油款,已然構成付款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被告抗辯稱其不應承擔違約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從被告出具付款計劃的次日起3個工作日后即2017年12月8日至本案作出判決之日(2018年10月5日)止共301天,按以上滯納費的約定計算的違約金為1356598元(2253485÷1000000×2000×301)。該違約金數(shù)額未超過被告拖欠原告油款的30%(2253485×130%=2929530.5元),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的規(guī)定,該違約金并不過分高于被告造成的損失。因此,本院對被告抗辯原告主張的違約金過高,不予支持。
綜上,被告弘某公司應向原告潤海公司支付油款2253485元及承擔延期付款違約金1356598元。原告潤海公司的其他請求,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保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江蘇弘某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一次性支付原告張家港市潤海船務有限公司油款2253485元及延期付款違約金1356598元;
二、駁回原告張家港市潤海船務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
案件受理費36868元,因案件適用簡易程序?qū)徖?,減半收取18434元,財產(chǎn)保全申請費5000元,訴訟費用合計23434元,由被告負擔22508元,原告負擔926元。被告在向原告支付本判決確定的款項時應將負擔的訴訟費用一并支付給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一份,上訴于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周達
書記員: 趙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