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住所地:張某某經濟開發(fā)區(qū)市府西大街3號財富中心,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701067022503L。
法定代表人:林金木,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德坤,該公司業(yè)務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建勛,該公司法律顧問。
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住所地:南京市浦口區(qū)星甸街道石橋工業(yè)園松筠路1號,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320111558877055R。
法定代表人:馮翠平,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杰,江蘇三寶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和商貿公司)與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衡萱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信和商貿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德坤、王建勛,被告南京衡萱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杰律師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信和商貿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因被告不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要求被告立即退還原告交納的定金20000元、原告已支付給被告貨款50000元、原告墊付運費24000元,以及被告應支付給原告違約金11378元,以上合計105378元;2、本案訴訟費用和鑒定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8年5月份原告(以下簡稱為我方拿著被告提供的“仿石PC磚”樣品與“嶺秀城小區(qū)三期”開發(fā)商達成了“仿石PC磚”的供貨意向協(xié)議。在2018年5月18日我方派公司業(yè)務經理林德坤到被告處,按照被告提供的“仿石PC磚”樣品的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的要求,雙方簽訂了“仿石PC磚”的《產品購銷合同》,合同中約定質量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GB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磚》檢測標準,供方在送貨時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在我方交付給被告定金20000元,并支付貨款50000元后,被告在2018年6月24日和2018年6月25日送來了兩車貨,但均未提供該批貨的《產品檢測報告》。在卸下第一車貨,我方與“嶺秀城小區(qū)三期”施工監(jiān)理人員及小區(qū)開發(fā)商共同驗貨時,發(fā)現(xiàn)該產品外觀質量很差,其磚與磚之間顏色不一致,色差非常大,有的上面有裂紋,有的上面還有大小不同數(shù)量之多的斑點,其貨與所訂購時的“樣品”嚴重不符。第二車貨到時(第二車貨比第一車貨晚到一天),在未卸車前,我方與施工方監(jiān)理人員及開發(fā)商上車驗貨時發(fā)現(xiàn)該車貨與第一車貨一樣,由此開發(fā)商拒絕接受該產品。我方及時與被告方聯(lián)系,將此情況反映給被告,被告不但不承認其產品有問題,而且說換貨也還是這個貨。由于“嶺秀城小區(qū)三期”開發(fā)商拒收該貨,我方只能告知被告第二車貨不能卸,你們拉回去吧,被告說拉回可以,你方給司機運費才能拉回,我方無奈又墊付了10000元運費(來時的兩車運費14000元直接給了兩位司機),司機才將第二車貨拉回。之后,我方與被告協(xié)商退貨問題,被告態(tài)度十分不好,并且說只退貨款,定金20000元不退,而且往回退的兩車運費由我方出,來時運費被告出。由于被告未按照合同提供該產品的《檢測報告》,我方于2018年6月27日將該產品送,張某某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進行檢測,在2018年7月26日張某某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出具了《檢測報告》,檢驗結論:該樣品經檢驗,不符合GBT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磚》指標要求。根據(jù)上述情況,我方認為被告不按照其提供的“樣品”外觀質量要求和合同約定條款生產我方所訂購的產品,其行為屬于嚴重違約行為,而且由于被告的違約行為直接導致我方承擔供給“嶺秀城小區(qū)三期”建筑工程材料的違約責任,故訴至法院,望人民法院給予公正的裁決(其他意見詳見起訴狀及情況說明)。
被告南京衡萱公司辯稱:一、答辯人提供的貨物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并不存在違約行為。二、被答辯人無故退貨、拒不返還貨物、拒不支付貨款并惡意訴訟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三、原告的訴請要求返還款項沒有法定的依據(jù),原告并沒有說明根據(jù)具體的哪一條款要求解除合同,也沒有說明依據(jù)雙方簽訂的合同哪一款項返還款項,因此原告的主張沒有約定或法定的依據(jù)。原告所送檢的產品并不排除其用其他產品送去檢測的可能性,該檢測報告是原告單方面所制作,對于檢測的標本、程序均沒有被告的參與,因此被告不予認可。被告所送的貨物中已經有一部分使用,現(xiàn)在原告卻說其他的貨物不合格要求退貨,同一批貨部分認可部分不認可不符合客觀邏輯。本案的實質是原告擅自違約在收到被告的部分貨物后擅自從他人處采購涉案貨物以達到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目的。(其他答辯意見詳見答辯狀)。
經審理查明: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作為需方與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作為供方簽訂《產品購銷合同》一份,該合同約定:工程名稱嶺秀城小區(qū)三期,產品名稱仿石PC磚仿荔枝面和仿石PC磚仿火燒面,合計金額為113788.8元。質量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GB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磚》檢測標準,供方送貨時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供貨方式、期限供方按需方通知(款到供方賬戶后且需方應提前15天通知供方),供貨期限為2018年6月10日至2018年6月20日,供方協(xié)調運輸,將貨送至需方工地:張某某市經開區(qū)(嶺秀城小區(qū)三區(qū)),裝車費由供方負責,卸車費、運費由需方承擔。驗收方式以及異議期限,需方指定林德坤作為貨物的簽收和驗收人,簽、驗收人號碼為133××××1818,其簽字、驗收視為需方確認;如驗收人因事不在現(xiàn)場的,指定其他人收、驗的,均視為需方確認并且認可的合法簽收人,2、產品運至需方工地時,需方派簽收人、監(jiān)理(或甲方)共同到現(xiàn)場驗收,產品經驗收合格后,在供方送貨單上簽字認可;如有異議當場提出,在送貨單上簽字后則視為對供方所送的產品質量符合規(guī)定標準、數(shù)量沒有異議。結算方式以及期限以簽收的實際數(shù)量計算,定金為人民幣20000元,木托盤押金和合同定金在供方送完最后一批貨結清。需方在通知供方發(fā)貨時,將所需貨物的貨款付給供方后(以供方到賬為準)供方開始發(fā)貨。六、違約責任,合同簽訂后,除出現(xiàn)不可抗力的情況外,供需雙方必須履行合同各項條款,倘若無法履行合同時,違約方需付給守約方合同總價款的10%違約金作為賠償,合同履行過程中,如需方無正當理由使用其他廠家產品的、則應當承擔供方合同總價款的30%作為違約金,如需方不按合同結算的、供方有權停止發(fā)貨,由此產生的損失由需方承擔,供方所供產品的規(guī)格、品種和顏色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應根據(jù)產品的具體情況、由供方負責調換,由此而產生的費用由供方承擔,供方違反本合同約定,擅自發(fā)貨或者提前發(fā)貨的,需方有權拒收,由此而產生的費用由供方承擔,需方違反合同約定,拒絕接貨的,由此給供方造成的損失由需方承擔。(其他條款詳見合同文本)。該合同供方處加蓋有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的合同專用章,需方處加蓋有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合同專用章,并有單位代表人林德坤的簽字。
合同簽訂后,2018年5月21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向被告支付20000元定金,2018年6月22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向被告支付50000元貨款,2018年6月22日被告開始向原告供應部分貨物,被告出具銷售單兩份,每張銷售單記載商品全名荔枝面仿黃銹石PC磚400*200*50,單位平米,數(shù)量276.48,單價82元,金額22671.36元,件數(shù)(塊數(shù))18件*192塊件=3456塊,木托盤18只,運費7000元,工地付。2018年6月24日由司機黃紹永駕駛車輛運輸?shù)囊卉囏浳锏截?,由原告方林德坤在銷售單上簽名,2018年6月25日由司機劉華中駕駛車輛運輸?shù)牧硪卉囏浳锏截?,因對貨物質量有爭議,該批貨物銷貨單上未經原告方工作人員簽字,后貨物運回被告處,該兩車次貨物由原告方通過微信支付方式支付運費合計14000元,原告另支付一車貨物返程運費10000元。2018年6月26日,張某某市凱博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出具《拒收通知單》一份,載明“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你公司于2018年6月24日和2018年6月25日從“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運來的供給我方用于“嶺秀城小區(qū)”院面仿石PC磚材料的兩車貨,經我方質檢人員查驗,該產品與你公司所提供的供貨樣品質量相差很大。多數(shù)仿石PC磚面之間顏色深淺不一致,有的仿石PC磚面有裂紋,有的仿石PC磚面上斑塊過大,磚面表層處理粗糙,而且我方要求隨貨要有該批次產品的合格質檢報告,但你方未能提供。根據(jù)上述事實,我方認為你方所供產品不符合質量約定,我方拒絕接收,由此造成的任何損失均由你方承擔”。
因被告未提供供貨產品的《檢測報告》,2018年6月27日原告將被告供應的混凝土路面磚10塊單方委托張某某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進行檢驗,2018年7月26日張某某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作出了NO:ZZJ2018JCWO178號《檢驗報告》,檢驗結論為:該樣品經檢驗,不符合GBT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磚》指標要求。
另查明:因原被告雙方就到貨混凝土路面磚質量問題發(fā)生爭議,被告向原告供應兩車貨物后,產品購銷合同約定的其余貨物未實際供貨。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產品購銷合同、檢驗報告、備料單、拒收通知單、照片、轉賬單、微信截圖、收據(jù),被告提供的銷售單、產品購銷合同及本案庭審筆錄在卷予以佐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產品購銷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確認,雙方當事人均應依約誠信履行各自義務。原告主張被告供貨混凝土路面磚存在產品外觀質量很差等質量問題,供貨與訂貨的“樣品”嚴重不符,因此拒收貨物,并要求被告返還定金20000元和貨款50000元、墊付的運費24000元,并支付違約金11378元,根據(jù)原被告提供的產品購銷合同的約定,被告供應的混凝土路面磚的質量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GB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磚》檢測標準,供方送貨時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產品運至需方工地時,需方派簽收人、監(jiān)理(或甲方)共同到現(xiàn)場驗收,產品經驗收合格后,在供方送貨單上簽字認可;如有異議當場提出,在送貨單上簽字后則視為對供方所送的產品質量符合規(guī)定標準、數(shù)量沒有異議,故被告負有供應給原告的混凝土路面磚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并隨貨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的合同義務,被告供應貨物經張某某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出具檢驗報告認定不符合GBT28635-2012《混凝土路面磚》指標要求,被告雖對檢驗報告提出異議,因檢驗報告系質監(jiān)部門依據(jù)國家標準及檢驗程序作出,檢驗結論專業(yè)、客觀、真實,故本院予以認定,被告提供的混凝土路面磚未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檢測標準,且被告未能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已構成違約,被告南京衡萱公司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原告信和商貿公司在接收被告供應混凝土路面磚時,未能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查驗義務,在發(fā)現(xiàn)貨物存在質量問題的情形下,仍簽署銷售單予以確認,對造成部分貨物留置負有責任,其行為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被告辯稱其提供的貨物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并不存在違約行為,被告未按合同約定送貨時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庭審中也未能提供產品檢測報告以及其他證據(jù)予以證實產品的質量符合合同約定,故對被告的抗辯意見,本院不予采信。
因被告供應原告的兩車混凝土路面磚其中一車已經退回被告處,現(xiàn)原告處留存一車貨物,剩余貨物原被告雙方并未按照合同約定實際履行,根據(jù)以上事實,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之規(guī)定,被告已供應的貨物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應做退貨處理,被告應將貨物運回并承擔退貨運費等相關費用,原告作為貨物實際控制人應妥善保管貨物并協(xié)助配合被告辦理退貨事宜,退貨范圍以原告簽署的銷售單記載的貨物為依據(jù),因原告存在違約情形,故該批貨物所發(fā)生的供貨運費7000元應由原告承擔。另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jù)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原告將貨物退還被告,被告應將收取原告的定金20000元、貨款50000元返還原告,并承擔已經退回被告處一車貨物的全部供貨退貨運費。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違約金11378元,因原被告雙方就產品銷售合同的履行均存在違約情形,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違約金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百四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定金人民幣20000元,貨款人民幣50000元,并給付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運費人民幣17000元,合計人民幣87000元。
二、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銷售單上所列貨物退貨運回,并承擔退貨所發(fā)生的運費等各項費用,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應協(xié)助配合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辦理退貨事宜。
三、駁回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408元,減半收取1204元,由原告張某某信和商貿有限公司負擔210元,被告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負擔994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遞交上訴狀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愛軍
書記員: 李燕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