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周玉霞
唐明菊(湯原縣城市社區(qū)法律服務所)
湯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
王建偉(黑龍江君德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
委托代理人周玉霞,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
委托代理人唐明菊,湯原縣城市社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湯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住所地黑龍江省湯原縣湯原鎮(zhèn)哈羅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付國勝,男,理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建偉,黑龍江君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某某與湯原縣農村合作信用聯(lián)社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湯原縣人民法院作出(2012)湯民商初字第164號民事判決,張某某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5月13日、6月5日兩次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委托代理人周玉霞,唐明菊、被上訴人委托代理人王建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2006年12月12日,被告張某某在原告處貸款人民幣50萬元,用途為收購玉米,約定利率為9.945‰,逾期按12.9285‰執(zhí)行利率。貸款到期后,被告于2006年年末償還利息2154.75元,2007年年末償還利息37963.69元,余款及利息至今沒有償還。
另外,被告張某某于2006年12月18日分別以姚文艷,張振英,孫志仁,張威,林項坤的名義在原告處各貸款1萬元,于2007年1月25日又以仲崇東,姚子蘭,李恩學,王楓,仲洪波,劉艷芝的名義在原告處各貸款2萬元,此款均被被告張某某使用。2008年3月28日,被告張某某與原告達成承債協(xié)議,即上述11人的貸款合計62萬元由被告張某某承擔,并約定被告于2008年12月末全部還清貸款本息。到期后,被告未能全部償還。
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院關于訴訟時效若干規(guī)定》第十五條,權利人向公安部門報案后,訴訟時效應以向公安局報案之日起中斷,在公安局未決定不立案之前,屬法定事由中斷期間。故對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予以確認。
本案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是被上訴訟人主張權利是否超過時效期間。
上訴人認為:1、被上訴人將上訴人張某某以不良貸款的理由移交公安機關調查,被上訴人代理人也承認公安機關到現(xiàn)在沒有立案,上訴人張某某構不構成不良貸款對象還是未知數(shù)。2、被上訴人一直在強調上訴人以此作為理由被上訴人必須向法庭提供省聯(lián)社和省公安廳開展聯(lián)合打擊逃費行動,對信用社債務通過專項行動才能確定上訴人是否是專項對象,法庭應責令被上訴人提供,不超過訴訟時效的理由是不成立的。3、該證據(jù)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舉證要求,法院不應該采信,有關單位的證明文書必須有該單位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印章,該說明是以單位名義出證給法院的,湯原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是公安機關的內設機構,應加蓋湯原縣公安局的公章,并由負責人簽名,方能具有法律效應,否則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4、被上訴人一直在很用心的在計算不超過訴訟時效,把移送湯原縣公安局的時間寫到2010年7月30日,2012年8月1日起訴到法院,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是硬性條款,超過一天也是超限,而本案恰恰超過兩天。5、被上訴人在佳木斯市公安局經偵大隊2014年4月5日開的證明,證明公安機關仍在工作中,上次開庭被上訴人沒有舉證,什么原因不舉證。上訴人也了解到了一些情況,當時約定12月末還款,移交公安機關時間相互矛盾,將近一個月時間被上訴人到湯原縣公安機關取得該說明,上訴人到湯原縣經偵大隊進行了解,此案沒有立案,沒有開始調查,沒有相關材料。證明不了上訴人未還貸款就是打擊的對象,所以被上訴人今天提供的證據(jù)不具有法律效應,法庭不應采信。被上訴人提供的湯原縣公安機關出具的說明不是向法院提供的,為什么要拿到法庭說明呢?上訴人至今不知道被上訴人是騙貸還是不良貸款。本案就是一起償還貸款的案件和所謂的專項打擊無關。
被上訴人認為:1、原審事實認定清楚,對方當事人也認可借款事實的發(fā)生,清收工作是金融機構的一項基本工作,是按照省聯(lián)社要求,湯原聯(lián)社將本案所關聯(lián)的10筆貸款移交給公安機關進行清收,按照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湯原聯(lián)社作為權利人向公安機關提出控告的訴訟時效從提起控告之日起中斷,只有當公安機關決定不立案訴訟時效期間才重新計算,那么自2010年7月30日湯原聯(lián)社向湯原縣公安局提起控告之日起本案訴訟時效中斷,至2014年5月16日湯原公安局出具的證明仍然沒有做出不立案的決定,所以本案的訴訟時效沒有重新計算,湯原聯(lián)社一審提起訴訟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本案不是人民法院向公安機關調取的書面證明,是當事人一方請求公安機關提供的證明,單位負責人是否簽名不影響說明的真實性,該份情況說明是湯原縣經偵大隊出具,也證明了情況說明的真實性。2、關于省農村信用社與省公安廳聯(lián)合打擊經濟犯罪實施方案界定的經濟犯罪的內容與本案無關,只要湯原聯(lián)社向公安機關提起控告,就依法構成了訴訟時效中斷,而提出控告的內容是否符合方案的要求不妨礙訴訟時效中斷,而湯原縣公安局是否依法立案也不是由當事人決定的,作為受害人湯原聯(lián)社提起控告也是依法主張權利,也就構成訴訟時效的中斷。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的借貸關系及數(shù)額,雙方均無異議,雙方約定的履行期限明確,當上訴人怠于履行還款義務時,被上訴人通過佳木斯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于2008年8月4日前催收過欠款,上訴人向相關部門還貸款12萬元。2010年7月30日被上訴人將上訴人及其他欠款戶名單一并移交湯原縣公安局經濟偵查大隊,現(xiàn)正處在調查工作中,根據(jù)《最高院關于訴訟時效若干規(guī)定》第十五條規(guī)定,權利人(被上訴人)向公安部門報案后,公安部門沒有決定不立案之前,訴訟時效應以其向公安部門報案時中斷,屬于法定事由中斷,故本案被上訴人的債權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上訴人依法應履行還款義務。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并無不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訴訟費13300元由上訴人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院關于訴訟時效若干規(guī)定》第十五條,權利人向公安部門報案后,訴訟時效應以向公安局報案之日起中斷,在公安局未決定不立案之前,屬法定事由中斷期間。故對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予以確認。
本案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是被上訴訟人主張權利是否超過時效期間。
上訴人認為:1、被上訴人將上訴人張某某以不良貸款的理由移交公安機關調查,被上訴人代理人也承認公安機關到現(xiàn)在沒有立案,上訴人張某某構不構成不良貸款對象還是未知數(shù)。2、被上訴人一直在強調上訴人以此作為理由被上訴人必須向法庭提供省聯(lián)社和省公安廳開展聯(lián)合打擊逃費行動,對信用社債務通過專項行動才能確定上訴人是否是專項對象,法庭應責令被上訴人提供,不超過訴訟時效的理由是不成立的。3、該證據(jù)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舉證要求,法院不應該采信,有關單位的證明文書必須有該單位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印章,該說明是以單位名義出證給法院的,湯原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是公安機關的內設機構,應加蓋湯原縣公安局的公章,并由負責人簽名,方能具有法律效應,否則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4、被上訴人一直在很用心的在計算不超過訴訟時效,把移送湯原縣公安局的時間寫到2010年7月30日,2012年8月1日起訴到法院,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是硬性條款,超過一天也是超限,而本案恰恰超過兩天。5、被上訴人在佳木斯市公安局經偵大隊2014年4月5日開的證明,證明公安機關仍在工作中,上次開庭被上訴人沒有舉證,什么原因不舉證。上訴人也了解到了一些情況,當時約定12月末還款,移交公安機關時間相互矛盾,將近一個月時間被上訴人到湯原縣公安機關取得該說明,上訴人到湯原縣經偵大隊進行了解,此案沒有立案,沒有開始調查,沒有相關材料。證明不了上訴人未還貸款就是打擊的對象,所以被上訴人今天提供的證據(jù)不具有法律效應,法庭不應采信。被上訴人提供的湯原縣公安機關出具的說明不是向法院提供的,為什么要拿到法庭說明呢?上訴人至今不知道被上訴人是騙貸還是不良貸款。本案就是一起償還貸款的案件和所謂的專項打擊無關。
被上訴人認為:1、原審事實認定清楚,對方當事人也認可借款事實的發(fā)生,清收工作是金融機構的一項基本工作,是按照省聯(lián)社要求,湯原聯(lián)社將本案所關聯(lián)的10筆貸款移交給公安機關進行清收,按照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湯原聯(lián)社作為權利人向公安機關提出控告的訴訟時效從提起控告之日起中斷,只有當公安機關決定不立案訴訟時效期間才重新計算,那么自2010年7月30日湯原聯(lián)社向湯原縣公安局提起控告之日起本案訴訟時效中斷,至2014年5月16日湯原公安局出具的證明仍然沒有做出不立案的決定,所以本案的訴訟時效沒有重新計算,湯原聯(lián)社一審提起訴訟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本案不是人民法院向公安機關調取的書面證明,是當事人一方請求公安機關提供的證明,單位負責人是否簽名不影響說明的真實性,該份情況說明是湯原縣經偵大隊出具,也證明了情況說明的真實性。2、關于省農村信用社與省公安廳聯(lián)合打擊經濟犯罪實施方案界定的經濟犯罪的內容與本案無關,只要湯原聯(lián)社向公安機關提起控告,就依法構成了訴訟時效中斷,而提出控告的內容是否符合方案的要求不妨礙訴訟時效中斷,而湯原縣公安局是否依法立案也不是由當事人決定的,作為受害人湯原聯(lián)社提起控告也是依法主張權利,也就構成訴訟時效的中斷。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的借貸關系及數(shù)額,雙方均無異議,雙方約定的履行期限明確,當上訴人怠于履行還款義務時,被上訴人通過佳木斯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于2008年8月4日前催收過欠款,上訴人向相關部門還貸款12萬元。2010年7月30日被上訴人將上訴人及其他欠款戶名單一并移交湯原縣公安局經濟偵查大隊,現(xiàn)正處在調查工作中,根據(jù)《最高院關于訴訟時效若干規(guī)定》第十五條規(guī)定,權利人(被上訴人)向公安部門報案后,公安部門沒有決定不立案之前,訴訟時效應以其向公安部門報案時中斷,屬于法定事由中斷,故本案被上訴人的債權沒有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上訴人依法應履行還款義務。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并無不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訴訟費13300元由上訴人承擔。
審判長:荊獻龍
審判員:李忠臣
審判員:王丙林
書記員:張歡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