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鹿泉區(qū)。
委托代理人:杜子龍,石家莊市鹿泉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者。
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鹿泉區(qū)。
被告:喬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鹿泉區(qū)。
二被告委托代理人:安麗,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鹿泉區(qū),系二被告之女。
委托代理人:司世強,石家莊市橋西明鏡法律服務所工作者。
第三人:石家莊市鹿泉區(qū)二寨鄉(xiāng)北寨對村民委員會,地址:鹿泉區(qū)上寨鄉(xiāng)北寨村。
法定代表人:張玉飛,職務:村主任。
委托代理人:陳秀紅,河北重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某某、喬某某及第三人石家莊市鹿泉區(qū)上寨鄉(xiāng)北寨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北寨村委會)不當?shù)美m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1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杜子龍、被告張某某、被告喬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安麗、司世強和第三人石家莊市鹿泉區(qū)上寨鄉(xiāng)北寨村村民委員會委托代理人陳秀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二被告給付征地補償償款106272元(暫計。二、本案財產保全費用和訴訟費由被告負擔。庭審中訴求變更為182160元,本案財產保全費1520元及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1998年原告和張愛群分得口糧田3.6畝。2017左由于公安占地征用,原告所在村組進行征地,被告張某某在原告不知情情況下,在測量隊測量時將原告口糧田說成被告自己的,后第三人村委會將原告的征地補償款打給了被告張某某。原告數(shù)次向二被告主張要求返還屬于自己的征地補償款,均遭到拒絕。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請求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特訴至法院,請法院依法裁判,以達訴求。
張某某、喬某某辯稱,-、原告張某某訴求沒有事實根據(jù),答辯人沒有領取原告訴狀中稱的占地補償款,答辯人領取的公安廳占地補償款,是答辯人自1990年至今一直承包的北寨村土地所得的青苗費以及20年剩余租期沒到所獲得的補償,我們有承包合同承包地有四至,邊界明晰,并且是答辯人這20多年來一直耕種的土地。原告稱公安廳測量耕地時將原告的口糧田也被測量了,錢打到答辯人賬戶上的說法,純屬捏造事實。二、我村被公安廳占地一事,早在2016年就開始占地,公安廳與村委會以及被占耕地承包戶三方確認了承包合同、和邊界,確定的占地情況,公安廳補償給我們的補償款,與原告沒有任何關系,如果原告認為公安廳占有了他們的土地,應當向公安廳主張權利,不應當向我主張權利,我沒有占你的地,更何況原告你根本就沒有地,談何占你地的問題。因此原告起訴答辯人訴訟主體,按本案立案的案由來分析,如果答辯人不當?shù)美?應當有不當?shù)美玫牧艘罁?jù),原告內在所占土地上根本就沒有耕地,何來有你應
得的利益。請求法院依法查明事實,原告承擔對其訴求進行舉
證責任法定責任,證明其所稱的事實,依法公正公平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
第三人述稱:原告所訴與村委會沒有實質關系,原告與張某某、喬某某同為本村第六小組成員,為堂兄弟關系,北寨村各村民小組對土地補償款分配有決定權,村委會無權干涉村民小組的權利,根據(jù)第六小組張某某支款手續(xù),張某某支取涉地8.6435畝,土地補償款255156.21元,計算方式每畝1476元X20年,另外張某某支取附著物款294584.98元,公安部門征占北寨村各小組土地村民小組分配資金、現(xiàn)場丈量等都是公開事務,事后張某某向村委會反映有其土地,關鍵在于張某某、喬某某是否認可,在于第六村小組是否認可,與村委會無關。所以原告將村委會列為訴訟參與人不妥。
原告陳述舉證:
證據(jù)1、北寨村村委會白具的調解、調查記錄一份,證明張某某和張某某占地補償款的事,經過北寨樸調委會調解
證據(jù)2、北寨村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張愛勝已認可占用張某某的土地,并且承諾怎么執(zhí)行我都接受
證據(jù)3、六小隊證明一份,時間為1998年12月18日,證明北寨村六村民小組組員證明給張某某口糧田,并有張某某簽字證明認可有約4畝口糧田。
被告質證意見:
對證據(jù)1、真實性不認可,因張某某從未承認過此次測量地與張某某有關,調解人員不能任意的曲解張某某的說話和意思表示,經我與張某某本人了解,當時張某某為占地一事糾纏不清,張某某與張某某的丈夫屬堂兄弟關系,張某某不愿意與他們糾纏此事,曾說過你們認為地有你們的你們就要,上級怎么執(zhí)行我們都認可,張某某與張某某調解實屬無奈,迫于親情。但張某某從未認可補償款與張某某有關,在比如說調解是為解決問題不能作為判案的根據(jù)。
對證據(jù)2、該證明并未直接以村委會的名義確定張某某所得的補償款與張某某有關,而是說張某某認可征地征了張某某的地,該證據(jù)不屬實。張某某和喬某某不認可村委會的說法,原告訴求與被告所承包的土地沒有關系,張某某承包的是北寨村第六組小組內部土地,而村委會對土地承包情況不知情,該事實在庭審時北寨村村委會代理人已說的很明確,承包地是小組自由分配,內部使用。因此,原告三份證據(jù)均不能證明原告張某某在第六小組有3.6畝的土地,同時也不能證明被告此次公安廳占地與張某某有任何關系,同時我們有證據(jù)證明張某某所領取的土地補償款,是因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占而得到的補償款。
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與證據(jù)2均沒有出具證明人的簽字,作為單位出具證明應當簽上經手人或負責人的簽字,而此兩份證據(jù)均沒有經辦人或證明人的簽字。兩份證據(jù)筆體一樣,均出自一人之手,因此我方認為兩份證據(jù)不屬實。對這兩份證據(jù)不認可
對證據(jù)3、該證明屬證人證言應當需要證人出庭作證,否則沒有法律效力,同時該證明不能證明原告所訴求的補償款,與被告張某某的承包地有任何關系。
第三人質證意見:
對證據(jù)1、北寨村調解委員會曾經為張某某與張某某兩家進行調解,記錄的基本過程是當事人雙方一種意見的反映,調解過程比較客觀。
對證據(jù)2、基本上反映的仍然是調委會調解過程中張某某的態(tài)度,以及張某某實際領取土地補償款的統(tǒng)計。
對證據(jù)3、真實性和有效性由法院衡量。上面有張某某的簽字,但所有人名好象是一個人簽的。
被告陳述并舉證:
證據(jù)1、2006年1月20日上寨鄉(xiāng)北寨樸第六組承包合同書一份,證明公安廳占地是張某某和喬某某耕種的這塊土地。
證據(jù)2、2007年和2017年交承包費的收據(jù)共兩張。
以上證據(jù)證明被告是合法占用承包地,承包地被占公安廳給予補償,以及村委會將補償款轉給被告是合情合理的,在此事實過程中原告一直糾纏被告,但被告從未認可所占土地跟原告有關系,不能因為原告的糾纏被告迫于無奈在調解過程中所說的話而否定了被告承包土地的事實。
原告質證意見:
對證據(jù)1、2被告提交的兩份證據(jù)都在證明被告承包了北寨村第六組的一塊土地,提交的收據(jù)也是承包地的承包費,與本案無關。本案焦點是被告侵占了原告口糧田的征地補償款,原告的口糧田也沒有承包費。
第三人質證意見:對證據(jù)1、2,真實性應當屬實,此地屬于是小組的機動地。
第三人陳述并舉證:提交村委會財務統(tǒng)計的張某某的領款登記,原告訴狀及其陳述都認為張某某領取的8多畝中有原告的土地。
原告質證意見:對證據(jù)無異議。
被告質證意見:真實性無異議,這份證據(jù)恰恰證明了被告所得補償款是因剩余20年的租期未到,按照每畝每年1476元,將剩余未至租期給予補償,另一部分是地上附著物,因被告承包上面所種的數(shù)目以及其他農作物一直是被告張某某、喬某某耕種和管理的,因此,該補償款支付給被告是合情合理的。
證人張某系北寨村原被告所在第六村民小組組長,擔任組長三年,其出庭作證,證明:征地的時候是我通知的張某某,后面是張某某找的我,我不大清楚具體是什么事,我找張某某問這個事,張某某當時承認被征的地包括張某某的地。具體包括張某某多少地張某某沒有說。當時承包地都是論片說的,多少畝承包合同上沒有寫清,后征地測量是8畝多。8畝多是含著張某某的地六小組的土地補償標準是每畝每年補償1476元,1476*20年,公安廳對征地有2萬元補償。每畝1080元青苗補償。調解之前張某某耕種的土地在我當小組長期間由張某某耕種,三年以前是誰不清楚。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左右公安占地征用,原、被告所在北寨村第六村民小組進行征地,村民小組通知被告前往被征用地處,根據(jù)被告的指認,測量隊測量被征地為8.6435畝,第三人村委會將原告的征地補償款255156.12元和附著物補償款294584.98元,共計549741.10元打給了被告張某某。后雙方發(fā)生糾紛,經上寨村委會調查,被告張某某認可其前幾年在村西屯溝承包一片地和張某某是地鄰,本案訴爭的公安征地他把張某某地全部測量變成自己的,經公安人員、村民六組組長及原告重新測量,原告張某某的地是2.13畝。調解委員會調查調解意見是:建議張某某應全部退還張某某的征地款。另外,在發(fā)生糾紛后被告在原告持有的1998年12月18日多人證明上簽名按受手印,并注明約四畝。
本院認為,被告領取8.6435畝征地補償款255156.12元和附著物補償款294584.98元,共計549741.10元雙方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庭審中,被告委托代理人否認測量了原告張某某的地,提交的承包合同及收費收據(jù)不能證實其承包地為8.6435畝,即領取549741.10元的合法性。發(fā)生糾紛后,原、被告經村委會調查,被告張某某認可把原告的口糧田測量在自己的承包地范圍內,并且原、被告所在的村民六組組長也出庭作證張某某承認測量了張某某的地,對此本院予以確認。但對于原告口糧田畝數(shù),原告沒有合同顯示,被告簽字約4畝,數(shù)額不具體,在發(fā)生糾紛已經占地后經三方測量原告地是2.13畝,盡管原告認為測量不準確,但以2.13畝認定較妥。綜上,被告應返還原告征地補償款1476*20年*2.13畝=62877.6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某、喬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返還原告張某某征地款62877.6元。
案件受理費1213元,原告負擔527,被告負擔686元,保全費1520元由原告負擔520元,被告負擔1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霞
書記員: 王曉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