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住興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俊、宋亞麗,湖北民基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男,住興山縣。
法定代理人:張某某,男,住興山縣。系原告張某的祖父。
被告:毛某,男,住興山縣。
被告:魯浩,男,住興山縣。
被告:劉世明,男,住興山縣。
被告:龐興生,男,住興山縣。
被告:楊華,男,住興山縣。
被告:袁書杰,男,住興山縣。
被告:程光均,男,住宜昌市。
被告:張伍軍,男,住興山縣。
被告:唐光軍,男,住興山縣。
被告:張千,男,住興山縣。
原告張某某、張某與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袁書杰、程光均、張伍軍、唐光軍、張千生命權(quán)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1月1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1月1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宋亞麗、原告張某的法定代理人張某某、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袁書杰、程光均、張伍軍、唐光軍、張千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某、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十被告賠償原告損失共計1039480元(包括喪葬費23660元、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454800元、死亡賠償金541020元、精神撫慰金20000元);2、本案的訴訟費由十被告共同承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7月16日,原告張某某之子張華昌與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袁書杰、程光均、張伍軍、唐光軍、張千十人在××××村水上公路景觀臺山水農(nóng)莊(以下簡稱“山水農(nóng)莊”)吃飯喝酒,慶祝張華昌生日。宴會結(jié)束后,張華昌駕駛一輛珠峰牌二輪摩托車,由山水農(nóng)莊向古夫城區(qū)行駛,行駛至古夫鎮(zhèn)香溪大道后河工業(yè)園區(qū)路段處,因醉酒駕駛,導致摩托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張華昌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共同飲酒作為一種正常、合理的社交活動,同飲人應當客觀認識到過量飲酒所導致的危險后果,因此,同飲人在酒后應當根據(jù)客觀情況對其他同飲人承擔附隨義務。根據(jù)本案查明事實,席間十一人共飲了五瓶半白酒,毛某等十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知道飲酒過量的危害和酒后駕車的危險性,由于其在請張華昌喝酒時沒有適當控制,在張華昌酒后駕車離開時,亦未對其進行有效勸阻,故毛某等十人的行為存在一定的過錯,應當對張華昌的死亡承擔一定的責任。綜上所述,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特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如所請。
本院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quán)益,應當承擔侵權(quán)責任。朋友間聚會飲酒乃是人之常情,是一種正常的社交活動,本身并不產(chǎn)生侵權(quán)法律后果,但在飲酒過程中,共同飲酒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預見到過量飲酒會給自己或者他人帶來不安全的隱患,共同飲酒人應相互提醒、對過量飲酒者有安全保障義務。該義務主要包括:提醒、勸阻、通知義務,扶助、照顧護送義務。飲酒過程中,特別是對于醉酒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共飲人,應當相互照顧,給予醉酒人以最大限度的輔助。本案中,張華昌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有認知能力亦有控制義務,在飲酒時應當注意適當有度,對過度飲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應當有清醒的認識,應當知道飲酒后駕駛機動車輛違反法律規(guī)定,同時在飲酒前應當預見醉酒駕駛機動車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但張華昌仍在飲酒后駕駛機動車上路,未確保安全行駛而發(fā)生交通事故,導致其死亡,自身存在嚴重的過錯,應當承擔主要民事責任。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袁書杰、程光均、張伍軍、唐光軍、張千作為同飲人,在飲酒過程中沒有給予張華昌相應的勸誡、疏導,在聚會結(jié)束后對張華昌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行為未進行有效勸阻,致使張華昌因醉酒駕駛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死亡,有一定過錯,應當承擔次要民事責任。被告楊華辯稱其提前離開、張華昌當時沒有醉意、張華昌的死亡與其無關(guān),本院認為,上述十被告與張華昌一起吃飯喝酒慶祝生日,對張華昌當時的情緒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不能排除被告楊華在本案中的責任,對其辯稱意見,本院不予采信。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辯稱被告唐光軍作為張華昌所駕駛的摩托車的所有人應當承擔責任,本院認為此辯稱意見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guān)系,本院不予采信。
關(guān)于原告張某某、張某的損失確定問題。原告張某某、張某應以城鎮(zhèn)居民的標準計算;張某的母親屈曉榮現(xiàn)雖沒有跟隨張某一起居住生活,但其作為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不能因此免除。故原告張某某、張某的損失,本院確定為,喪葬費23660元,張某某的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54632元(18192元/年×17年÷2人)、張某的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72768元(18192元/年×8年÷2人),死亡賠償金541020元(27051元/年×20年),精神撫慰金酌情認定為2000元(不參與賠償比例折算),共計794080元。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張某某、張某自愿放棄部分訴訟請求。
本案經(jīng)調(diào)解,雙方當事人未達成一致意見。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六條、第十條、第十六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三款、第十八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限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袁書杰、程光均、張伍軍、唐光軍、張千在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連帶賠償原告張某某、張某損失共計54000元。
二、被告張千、張伍軍、程光均、唐光軍共同墊付的4000元,由原告張某某、張某在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予以返還。
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497元,由原告張某某、張某負擔2497元,由被告毛某、魯浩、劉世明、龐興生、楊華、袁書杰、程光均、張伍軍、唐光軍、張千共同負擔3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夏昌運 審 判 員 史成喜 人民陪審員 龔開濤
書記員:覃櫻會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