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學,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荊門市人,荊門市東寶區(qū)土地管理局干部,住荊門市東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蘇禹銘,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荊門市人,荊門市東寶區(qū)政協人口資源環(huán)境保護科干部,住荊門市東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敬社,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荊門市人,荊門市景東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住荊門市東寶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宏,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沙洋縣人,住荊門市東寶區(qū),
上訴人張某學因與被上訴人段某某、陳宏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東寶城民初字第0037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3月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6月1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張某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蘇禹銘,被上訴人段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敬社到庭參加了訴訟。被上訴人陳宏,經本院公告?zhèn)鲉荆瑹o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經合議庭評議,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學上訴請求:1、撤銷原判第二項;2、一、二審訴訟費均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1、一審法院在審查案件證據時未遵循書證的證明效力優(yōu)于其他證據的原則,并大量采用所謂生活經驗的說理。表現在:首先,《抵押借款合同》上,張某學在見證人一欄簽字,段某某對該合同的真實性不持異議,此可證明張某學僅系見證人,而非擔保人。其次,2015年3月31日的收條上,張某學簽字時并無“擔保人”三個字,后段某某認可“擔保人”三個字由其書寫,并提出是在張某學簽字之前書寫,對此,段某某應舉證證明。在段某某未舉證證明的情形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一條之規(guī)定,不應認定張某學系保證人。2、一審證據A4電話錄音。首先,一審開庭時未當庭播放,后張某學自行至法院聽取錄音并質證。張某學根本聽不清錄音內容,只是如實陳述在開庭前兩天段某某確實給張某學打過電話。其次,段某某錄音時張某學不知情,錄音內容顯示段某某有誘導張某學陳述的行為。再次,錄音中張某學對段某某稱其是保證人明確提出過反對。3、一審法院認定“根據雙方陳述,先有借條后有抵押擔保合同”錯誤。雙方先簽訂抵押擔保合同,陳宏后出具借條,先打欠條再簽抵押合同不符合常理。此外,張某學是土地管理局的干部,知道陳宏開發(fā)的房屋銷售遇阻,如不及時要求其償還借款可能難以受償。在此情形下,張某學不可能對雙方達成的新的借款合同繼續(xù)提供擔保。4、2015年3月31日,陳宏與段某某就借款簽訂《抵押擔保合同》形成新的合同關系,導致主合同被變更。而其變更未經張某學書面同意,由此,張某學不應再承擔保證責任。二、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首先,本案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張某學不承擔責任。其次,據張某學了解,《抵押借款合同》約定的抵押物,已經被段某某實際占有,如無其他債權人主張權利,則段某某應將該物變現后實現其債權。
二審查明,原判認定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二審雙方爭議的法律問題為:1、抵押借款合同的簽訂是否導致免除張某學的保證責任;2、在本案抵押權未設立的情況下,能否直接判令張某學承擔保證責任。
張某學的保證責任是否已免除
張某學主張,《抵押借款合同》對此前借款的金額及借款期限均予以變更,此為主合同的變更,張某學因此不再承擔擔保責任。
對此,本院認為,2015年3月31日的欠條,對此前借款的金額、借期均予以了變更,張某學依然作為擔保人簽字,故張某學對借款金額、借期的變更是知曉且同意的。《抵押借款合同》中借款金額、借期及利率與欠條記載的完全一致,故《抵押借款合同》不構成對主合同的變更。張某學此項不承擔保證責任的理由,不能成立。
抵押權未設立,張某學是否直接承擔保證責任
張某學主張,如認定其仍然系保證人,則本案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段某某在借款合同到期后沒有行使對物的擔保權利,依據擔保法第二十八條之規(guī)定,在段某某放棄物的擔保權利的范圍內,張某學應免除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庇m用該條,須滿足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這一要件。本案中,段某某并非放棄物的擔保,而是因抵押物未辦理抵押登記致抵押權未設立,段某某無對物的優(yōu)先受償權可行使,也即不存在擔保權的行使順序問題。此情形下,因張某學對本案債權提供保證擔保,段某某要求其承擔保證責任,以保障其債權的實現,并無不當。
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6078元,由上訴人張某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小云 審判員 劉 俊 審判員 馬晶晶
書記員:劉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