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康某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康某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王希喜。
三上訴人委托代理人李紹忠,河北震河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張北縣京都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張家口市張北縣張北鎮(zhèn)九卜樹村商貿(mào)樓301-308室。
法定代表人黃乃碧,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鄔宏威,北京海銘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上訴人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因與被上訴人張北縣京都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都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張商初字第6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的委托代理人李紹忠,被上訴人京都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鄔宏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11年12月12日,京都公司召開股東會議,該公司股東黃乃碧和北京雅明創(chuàng)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參加了會議,上述兩名股東持京都公司100%股權(quán)。該股東會議載明:同意公司以2200元/平米的價格,將開發(fā)的京都國際商住小區(qū)C3號樓賣給康某某;以2409.12元/平米的價格,將開發(fā)的京都國際商住小區(qū)B號樓l至3層賣給王希喜;以481.16元/平米的價格,將開發(fā)的京都國際商住小區(qū)B號樓-1層賣給王希喜;以l500元/平米的價格,將開發(fā)的京都國際商住小區(qū)8號樓二單元401、501、601、701、801、901、1001、ll01、1201、1301、1401賣給康某某。股東會議召開后,京都公司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分別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共計36份,約定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在京都公司處以一次性付款2000萬元的方式,購買京都公司B座住宅11套(4層至l4層的01戶型),B座商鋪一套(-1層至3層,共4層),C座商鋪23套(C3-Ol至C3-23)。同日,京都公司又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簽訂了三份《回購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自回購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京都公司回購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標明的商品房。京都公司承諾支付康某某的回購價款為2873227.5元、康某某的回購價款為12587889.6元、王希喜的回購價款為10538882.9元,從簽訂回購協(xié)議之日起,京都公司按月向康某某支付ll0508.75元、向康某某共支付484149.6元、向王希喜共支付405341.65元,共計六個月。剩余回購款,京都公司承諾于2012年6月11日前全部還清,在此之前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不得對商品房進行任何形式的處置。如京都公司未能按照回購協(xié)議約定支付全部回購款,雙方同意本回購協(xié)議廢除,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有權(quán)要求履行《商品房買賣合同》并處置商品房,京都公司承擔(dān)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按照《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交付商品房的責(zé)任。以上三份回購協(xié)議回購款共計2600萬元。
2011年l2月14日,京都公司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出具了三份收款收據(jù)。三份收款收據(jù)載明:收康某某京都國際B座住宅二單元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共ll套,l473.45平米,2210175元(匯款);收康某某京都國際C3(01號至23號),共23套,4401.36平米,9682992元(康某某代匯);收王希喜京都國際商業(yè)B座l至3層3152.62平米、地下室l063.63平米,8106833元(康某某代匯7106833元,另收現(xiàn)金100萬元)。收款人為京都公司法定代表人黃乃碧,并加蓋了京都公司印章。其中,向康某某出具收款收據(jù)中的時間為2012年12月14日,雙方認為是筆誤,應(yīng)為2011年12月14日。對于王希喜收款收據(jù)中載明的“另收現(xiàn)金100萬元”,王希喜提供了其作為股東的大同市睿和興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zé)任公司的借條和該公司的證明、收款收據(jù),證明其向上述公司借了l00萬元現(xiàn)金,支付給了京都公司。2011年12月15日,康某某通過建設(shè)銀行向京都公司賬戶匯款1900萬元。
2012年6月21日,京都公司因資金困難,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提出變更回購款支付數(shù)額及期限。經(jīng)雙方協(xié)商,又簽訂了《回購協(xié)議書》補充協(xié)議一,雙方同意將原《回購協(xié)議書》變更為:京都公司承諾支付康某某的回購價款為3204753.75元、康某某的回購價款為14040338.4元、王希喜的回購價款為11754907.85元,從簽訂回購協(xié)議之曰起,京都公司按月向康某某支付ll0508.75元、向康某某共支付484149.6元、向王希喜共支付405341.65元,共計九個月。剩余回購款,京都公司承諾于2012年9月11日前全部還清,在此之前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不得對商品房進行任何形式的處置。如京都公司未能按照回購協(xié)議約定支付全部回購款,雙方同意本回購協(xié)議解除。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已收取的全部回購價款不予退還,并且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有權(quán)要求履行《商品房買賣合同》并處置商品房,京都公司仍然承擔(dān)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按照《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交付商品房的責(zé)任。以上三份回購協(xié)議回購款共計2900萬元。
2012年10月24目,京都公司又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分別簽訂了回購計劃,計劃書載明:經(jīng)協(xié)商,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同意京都公司進行回購。一是京都公司于2012年11月8日前,將280萬元回購款支付給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二是京都公司于2012年11月14日前,將l00萬元回購款支付給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三是京都公司于2012年12月14日前,將2000萬元的回購款支付給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如京都公司未能按上述計劃進行回購,本協(xié)議自動終止,京都公司將無條件按照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執(zhí)行,配合辦理收房的相關(guān)手續(xù)并辦理房產(chǎn)證。
2013年6月24日,京都公司法定代表人黃乃碧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承諾:2013年6月26日前,把所欠回購款一次性付清。2013年7月3日前,至少歸還所欠商業(yè)住宅回購款的三分之二,如果截止2013年7月3日歸還不了所欠商業(yè)住宅回購款的三分之二,本人自愿配合辦理回購5000平米商業(yè)住宅的產(chǎn)權(quán)手續(xù)。剩余的商業(yè)住宅回購款于2013年7月10日前全部歸還。如截至2013年7月l0日仍歸還不清全部商業(yè)住宅回購款,本人自愿放棄所有回購的商業(yè)住宅產(chǎn)權(quán),按回購協(xié)議書執(zhí)行,并追究已變更銷售給他人的商業(yè)住宅的法律責(zé)任。該承諾書落款處由京都公司法定代表人黃乃碧簽字。
2013年7月4日,京都公司副總經(jīng)理江華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出具了一份承諾書,載明:我江華承諾,公司欠康某某、王希喜款,所發(fā)生的回購利潤2013年7月31日前歸還,剩余部分在后兩個月內(nèi)(今日起至2013年9月4日止)歸還本金及利潤。否則我本人愿意放棄回購權(quán)力。該保證書落款處有京都公司印章和江華簽字。2013年9月6日,京都公司法定代表人黃乃碧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出具了一份承諾書,載明:保證回購款部分270萬元于2013年9月l2日匯出,如未匯出,自愿放棄回購。本金于2013年10月15日前歸還全部本金(回購款)。該承諾書落款處由京都公司法定代表人黃乃碧和副總經(jīng)理江華的簽字。
按照回購協(xié)議約定,京都公司向康某某賬戶分別匯入了以下款項:2012年1月l5日,分兩筆匯款100萬元;2012年2月20日,匯款100萬元;2012年3月l3日,匯款50萬元;2012年3月l9日,匯款30萬元;2012年3月20日,匯款20萬元;2012年4月18日,匯款30萬元;2012年4月23日,匯款40萬元;2012年4月24日,匯款30萬元;2012年5月23日,匯款100萬元;2012年6月25日,匯款50萬元;2012年7月3日,匯款50萬元;2012年7月28日,匯款80萬元;2012年8月19日,匯款40萬元;2012年11月8日,匯款230萬元;2012年11月11日,匯款50萬元;2012年11月20日,匯款25萬元;2012年12月17日,匯款75萬元;2013年2月21日,匯款50萬元;2013年3月4日,匯款50萬元;2013年4月23日,匯款l50萬元;2013年6月1日,匯款80萬元;2013年6月28日,匯款70萬元;2013年8月22日,匯款40萬元;2013年8月23日,匯款60萬元;2013年9月l8日,匯款50萬元;2013年9月30日,匯款40萬元。以上27筆共計1690萬元。另,京都公司所述給付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回購款l790萬元中有100萬元的現(xiàn)金,該100萬元的現(xiàn)金指的是2011年12月l4日路軍出具收條中的100萬元。該收條載明:代王希喜收京都國際B座回購款405341.65元,代康某某收京都國際C3回購款484149.6元,代康某某收京都國際B座住宅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回購款110508.75元。對于該收據(jù)中的100萬元,京都公司稱并未實際給付,其給付回購款的數(shù)額實際為l690萬元。
京都公司開發(fā)的京都國際商住小區(qū)于2010年取得《商品房預(yù)售許可證》,證號為(2010)房預(yù)售證第l6號。2011年9月7日,京都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張北縣房管局備案了涉案房屋信息(C3商鋪面積表、京都國際B座住宅二單元面積表、B座商鋪面積表)。上述三份表格明確列明了涉案房屋的面積、單價、總金額。黃乃碧進行了批示“按此價格執(zhí)行”。在C3商鋪面積表、B座商鋪面積表下方注明,京都公司副總經(jīng)理江華、副總經(jīng)理陳小轉(zhuǎn)于2013年9月6日進行了交房。C3商鋪面積表下方載明:除1-5號、l7號、l8號商鋪未交,其余已全部交與購買人。B座商鋪面積表下方載明:此樓一、二、三層已全部交與購買人。雙方提到的中間介紹人路軍,雙方均不能提供路軍的家庭住址及聯(lián)系方式以供傳喚。
京都公司向原審法院起訴請求:1、確認36份《商品房買賣合同》、3份《回購協(xié)議》及附屬協(xié)議無效,依照2000萬元的借款合同糾紛作出判決;2、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立即騰出并歸還占有的京都公司房屋;3、案件受理費由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負擔(dān)。
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向原審法院反訴請求:1、京都公司履行雙方簽訂的36份《商品房買賣合同》,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交付房屋并辦理房屋所有權(quán)證書;2、京都公司承擔(dān)延期交付房屋的違約損失(按已付購房總額日萬分之一,從2012年5月30日,《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交房之日起,計算至2013年9月6日,交房之日),延期辦理房屋所有權(quán)證書造成的違約損失(參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逾期利率進行計算,從2012年8月30日起算違約期,到判決生效之日),可得利益損失4600萬元(依據(jù)2013年9月6日京都公司重新確定的回購價格計算,扣除投資款即為可得利益);三、所有訴訟費用由京都公司負擔(dān)。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主要是京都公司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之間是借貸關(guān)系還是商品房買賣關(guān)系。京都公司主張雙方為借貸關(guān)系,但缺少了關(guān)鍵性的證據(jù)“借款借據(jù)”。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主張與京都公司之間為商品房買賣合同關(guān)系,而從未簽訂過借款合同。但與其主張相矛盾的是:(1)雙方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間為2011年12月l2日??的衬场⒖的衬?、王希喜通過建設(shè)銀行,向京都公司賬戶匯款1900萬元的時間為2011年12月15日。京都公司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出具收款收據(jù)的時間為2011年12月14日。結(jié)合上述三事件的時間來看,京都公司在未收到款項的前提下,提前開具收款收據(jù)行為不符合常理。(2)由雙方于2011年12月l2日、2012年6月21日簽訂的兩份回購協(xié)議可以看出,第一次回購期間為2011年12月12日至2012年6月11日,第二次回購期間為2012年6月12日至2012年9月11日,回購期間均是整月。對于康某某的兩次回購價格2873227.5元、3204753.75元,以月息5分,分別以6個月、9個月計息的話,其回購價格剛好是本金2210175元與利息663052.5元、994578.75元之和,這與京都公司主張雙方是借貸關(guān)系、約定月利率5分的觀點相吻合。同理,康某某、王希喜的回購價格亦與康某某的回購價格情況相同。(3)雙方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同日,又簽訂《回購協(xié)議書》的行為,與京都公司屢次不能按回購協(xié)議的約定回購房屋的情況下,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三人不是要求京都公司按回購協(xié)議的約定,恢復(fù)《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履行,而是繼續(xù)同意京都公司進行回購的行為,說明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與京都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真實目的不是獲得房屋,而是通過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為雙方之間的借貸提供擔(dān)保。京都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真實目的,亦不是銷售房屋,而是進行融資借貸。綜合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京都公司在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三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同時,又簽訂《回購協(xié)議書》的真實意思應(yīng)是其不愿以2000萬元的價格,將涉案房屋進行出售。因此,雙方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京都公司就不具有出售涉案房屋的內(nèi)心意思,其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三人就涉案房屋的買賣未達成合意,雙方之間應(yīng)為借貸關(guān)系。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京都公司應(yīng)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償還借款本息??的衬?、康某某、王希喜主張的由京都公司向其交付涉案房屋,辦理相關(guān)產(chǎn)權(quán)證書并賠償相應(yīng)損失的觀點,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對于京都公司主張的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只是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的方式向其支付了l900萬元借款,其出具收款收據(jù)中的100萬元現(xiàn)金并未實際支付的觀點,由(1)京都公司自己出具收到l900萬元轉(zhuǎn)賬金額和100萬元現(xiàn)金的收款收據(jù);(2)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提供的l900萬元的打款憑證;(3)王希喜提供的其作為股東的大同市睿和興業(yè)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zé)任公司的借條和該公司的證明、收款收據(jù);(4)京都公司按2000萬元本金計息的行為等,能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證明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向京都公司實際支付了2000萬元。對于京都公司提供的證人江某、李某證言,前后相互矛盾,且二人均是2012年四、五月份以后到京都公司工作,而本案糾紛發(fā)生在2011年l2月l2日。作為既不是董事,又不是財會人員的二位證人,其不可能知道京都公司到底收到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的款項是1900萬元還是2000萬元。因此,京都公司的上述主張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京都公司應(yīng)向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償還借款本金2000萬元。對于借款利息的問題,因月息5分違反了《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的規(guī)定,因此對超出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同期貸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不予支持。對于借款期間,京都公司已歸還款項數(shù)額的問題,根據(jù)京都公司提供的證據(jù),及京都公司的自認可以證明其通過銀行匯款的數(shù)額為1690萬元。另100萬元現(xiàn)金,京都公司并未實際給付,其給付的數(shù)額實際應(yīng)為l690萬元。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對已收到l690萬元的事實并無異議,予以確認。故,根據(jù)京都公司的還款情況,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為基準,按照先利息后本金的順序分段計算,其利息具體為:(1)2012年1月15日,利息43.73333333萬元,剩余本金1943.733333萬元。(2)2012年2月20日,利息51.00356267萬元,剩余本金1894.736896萬元。(3)2012年3月13日,利息29.00210609萬元,剩余本金1873.739002萬元。(4)2012年3月19日,利息8.194485236萬元,剩余本金l851.933487萬元。(5)2012年3月20日,利息8.164485236萬元,剩余本金1833.283341萬元。(6)2012年4月18日,利息38.75153587萬元,剩余本金1833.283341萬元。(7)2012年4月23日,利息6.681299287萬元,剩余本金1808.716176萬元。(8)2012年4月24日,利息l.318353124萬元,剩余本金l780.034529萬元。(9)2012年5月23日,利息37.62597432萬元,剩余本金1717.660504萬元。(10)2012年6月25日,利息21.67687556萬元,剩余本金1708.117134萬元。(11)2012年7月3日,利息9.580639214萬元,剩余本金1667.697773萬元。(12)2012年7月28日,利息25.57136583萬元,剩余本金1615.607622萬元。(13)2012年8月19日,利息23.69557846萬元,剩余本金1599.3032萬元。(14)2012年11月8日,利息86.36237283萬元,剩余本金1455.665573萬元。(15)2012年11月11日,利息2.911331147萬元,剩余本金1408.576904萬元。(16)2012年11月20日,利息8.451461427萬元,剩余本金1392.028366萬元。(17)2012年12月l7日,利息25.9845295萬元,剩余本金1343.012895萬元。(18)2013年2月21日,利息59.0925674萬元,剩余本金1343.012895萬元。(19)2013年3月4日,利息9.848761233萬元,剩余本金1311.954224萬元。(20)2013年4月23日,利息43.73180747萬元,剩余本金1205.686031萬元。(21)2013年6月1日,利息31.34783682萬元,剩余本金1157.033868萬元。(22)2013年6月28日,利息20.82660963萬元,剩余本金l107.860478萬元。(23)2013年8月22日,利息40.62155086萬元,剩余本金1107.860478萬元。(24)2013年8月23日,利息0.738573652萬元,剩余本金1049.220602萬元。(25)2013年9月18日,利息18.18649044萬元,剩余本金1017.407093萬元。(26)2013年9月30日,利息8.139256743萬元,剩余本金985.5463496萬元。故,至2013年9月30日止,京都公司還欠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本金985.5463496萬元。綜上,認定當(dāng)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債權(quán)債務(wù)關(guān)系,書面合同并非不可缺少的要件。只要確認雙方當(dāng)事人就借貸問題達成了合意,且出借方已經(jīng)實際將款項交付給借款方,即可認定債權(quán)債務(wù)關(guān)系成立??的衬场⒖的衬?、王希喜向京都公司支付2000萬元并收取利息的行為,足以認定雙方之間成立了債權(quán)債務(wù)關(guān)系。京都公司從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處取得2000萬元的真實意思是融資借貸,其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目的,則是為了擔(dān)保債務(wù)的履行。鑒于雙方未辦理抵押登記,其約定也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擔(dān)保法》規(guī)定的擔(dān)保方式,故雙方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并辦理商品房備案登記的行為,及簽訂的一系列《回購協(xié)議書》、《承諾書》的行為,應(yīng)認定為非典型的擔(dān)保方式。即在京都公司不能按時歸還985.5463496萬元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情況下,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可以通過拍賣或變賣涉案房屋的方式,確保能夠?qū)崿F(xiàn)債權(quán)。如果京都公司按時歸還了985.5463496萬元借款本金及利息,則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不能就涉案房屋主張權(quán)利?,F(xiàn)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依據(jù)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回購協(xié)議書》、《承諾書》等請求直接取得涉案房屋所有權(quán),并由京都公司為其辦理房屋所有權(quán)證書的主張,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一百八十六條關(guān)于禁止流質(zhì)的規(guī)定,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法院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一百八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京都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借款本金985.5463496萬元及其利息(利息以985.5463496萬元本金為基數(shù),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為基準,從2013年10月1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二、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在收到京都公司上述借款本息后,將京都公司已交付的房屋退回;三、駁回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12700元、保全費5000元,由京都公司負擔(dān)141800元,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負擔(dān)75900元。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一致。
本院認為:就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向京都公司的付款,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主張雙方系商品房買賣關(guān)系,京都公司主張系民間借貸關(guān)系??的衬?、康某某、王希喜主張其購買商品房的目的是投資,但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在與京都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當(dāng)天,就又簽署了《回購協(xié)議書》,約定由京都公司回購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所購的商品房,商品房投資一般應(yīng)是待所購房屋升值后再出售以賺取差價,在買房當(dāng)天就出售的行為不符合投資的常理。且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在付款后僅持有京都公司出具的收款收據(jù),在京都公司未能按期完成雙方《回購協(xié)議書》及之后的《補充協(xié)議(一)》約定的付款義務(wù)時,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并未及時向京都公司主張交付所購房產(chǎn)或就其已付款要求開具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發(fā)票。在商品房交易中,沒有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發(fā)票是無法辦理房屋產(chǎn)權(quán)登記的,所以,購房者在支付了購房款后長期拿不到發(fā)票,而且拿不到發(fā)票也不與開發(fā)商進行交涉,消極主張所購房屋的產(chǎn)權(quán),亦是不符合常理的。據(jù)此,可以認定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回購協(xié)議書》、《補充協(xié)議(一)》并非以取得案涉房屋的所有權(quán)為目的,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主張繼續(xù)履行《商品房買賣合同》,本院不予支持。借款關(guān)系的形成,并非必須具備書面合同。從本案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與京都公司間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回購協(xié)議書》及所涉款項的交付情況綜合判斷,可以認定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與京都公司間存在借款的法律關(guān)系,原審判決對借款本息的裁判并無不當(dāng)。綜上,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案件受理費、保全費負擔(dān)不變。二審案件受理費75900元,由康某某、康某某、王希喜共同負擔(dān)。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吳悅 代理審判員 王芳 代理審判員 郭濤
書記員:張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