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自由職業(yè)。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羅濤,湖北夷水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肖波,湖北夷水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恩施州委辦公室聘用人員。
上訴人李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恩施市人民法院(2015)鄂恩施民初字第0384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5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朱華忠擔任審判長,審判員李麗、楊芳參加的合議庭,于2016年7月1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李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羅濤、被上訴人張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一審時訴稱,2015年10月19日,李某向張某借款100000元,當日出具欠據一份,約定2015年12月4日歸還,借款期限為45日。借款到期后,李某未償還借款。請求判令李某償還張某借款本金人民幣100000元,并自起訴之日起至付清全部款項之日止每月按照2%支付利息,同時由李某承擔本案的訴訟費。
李某一審時辯稱,張某向李某只借了89500元,且李某于2015年12月21日已償還了借款10000元,因此李某現實際只欠張某本金79500元;張某主張的利息不應當得到支持。
原審查明,2015年10月19日,李某以經營養(yǎng)雞場缺資金為名向張某借人民幣100000元,當日給張某出具欠據一份,其內容為:今借到張某現金壹拾萬元(100000元),于2015年12月4日前歸還,借期45日,借款人李某(身份證:××,借款日期:2015年10月19日,手機號碼:150××××6670。借款到期后,李某于2012年12月21日通過轉賬的方式給張某償還了借款本金10000元。余款90000至今未還。庭審中,張某認可李某償還的10000元全部為借款本金,并提出利息自逾期之日起按年利率6%計算。
原審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李某借張某現金100000元,有張某提供的借據為憑,結合李某借款之后償還部分款項的事實,足以認定。張某認可李某于2015年12月21日償還了借款本金10000元,應認定李某現尚欠張某借款本金90000元。李某辯稱,轉賬憑證證明張某通過轉賬的方式只給李某發(fā)放了借款89500元,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具體發(fā)放的借款應以借據為憑。李某辯稱只借張某人民幣89500元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張某稱與李某有口頭約定利息按月息2%計算,李某予以否認,張某沒有證據予以證明,應以欠據為憑認定雙方沒有約定期內和逾期利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五條之規(guī)定,雙方沒有約定利率的,張某主張期內利息,不予支持。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guī)定,既未約定期內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故對李某下欠的借款本金90000元的逾期利息應自2015年12月5日開始按6%的年利率計息至還款之日。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李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償還原告張某借款本金90000元,并自2015年12月5日始按年利率6%計息至還款之日止。二、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300元,減半交納1150元,由被告李某負擔。
經審理查明,原審判決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李某主張雖然其向張某出具了金額為10萬元的借條,但實際只收到張某通過轉賬交付的89500元借款。經審查,李某出具借條的時間與張某給李某轉賬的時間均為2015年10月19日,李某未提交證據證明二人的交易是先出具借條后轉賬,就張某陳述差額部分10500元系現金補足的事實,從雙方當事人多次發(fā)生借貸的事實看,張某具備交付10500元現金的交付能力,李某無相反證據對張某的陳述予以推翻,而且借條系書證,證明力高于當事人的陳述,故本案應以借條載明的數額確定借款本金。對于李某上訴提出只收到借款89500元的理由,因缺乏證據證實,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審判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恰當。李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予以駁回。經合議庭評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63元,由上訴人李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朱華忠 審判員 李 麗 審判員 楊 芳
書記員:何奕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