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加成。
上訴人(原審原告)丁洪某。
上訴人(原審原告)丁某某。
上訴人(原審原告)傅長城。
上列四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劉捍東、曾慶雙,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譚某某。
委托代理人劉珍珠,湖北荊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譚德興。
委托代理人鄭遠國,公安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上訴人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與上訴人譚某某、譚德興因股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均不服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3)鄂東寶民二初字第004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4年4月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4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加成及上訴人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劉捍東、曾慶雙,上訴人譚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劉珍珠,上訴人譚德興及其委托代理人鄭遠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原告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訴稱,2013年7月26日,張加成等四人與譚某某、譚德興簽訂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譚某某、譚德興將其在荊門領飛潤滑產(chǎn)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飛公司)的全部股權以1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張加成等四人支付200萬元的轉讓金后,譚某某、譚德興將股權登記變更到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名下,剩余轉讓金于變更登記后支付。如一方違約,應承擔合同總價30%的違約金。協(xié)議簽訂后,張加成等四人支付譚某某、譚德興股權轉讓金200萬元,但譚某某、譚德興一直不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張加成等四人認為,譚某某、譚德興不履行股權轉讓協(xié)議,已構成違約,為此訴請法院判令:1、譚某某、譚德興繼續(xù)履行股權轉讓協(xié)議;2、譚某某、譚德興支付違約金200萬元;3、譚某某、譚德興承擔本案訴訟費。一審訴訟中,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放棄第一項訴訟請求。
原審被告譚某某辯稱,股權轉讓協(xié)議是領飛公司與張加成等四人簽訂的,公司無權轉讓股東股權,因此,轉讓協(xié)議無效,其也不應承擔違約金。請求法院駁回張加成等四人的訴訟請求。
原審被告譚德興辯稱,譚德興并未在股權轉讓協(xié)議上簽名,也未授權他人轉讓股權,因此,張加成等四人的訴請沒有依據(jù),應予以駁回。
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為支持其訴請,向一審法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1、2013年7月26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證明譚某某與張加成等人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雙方對轉讓價格、付款方式、變更登記等權利義務進行了約定;
2、收據(jù)兩張及轉賬憑證一張,證明張加成已支付保證金200萬元;
3、譚某某的承諾書,證明譚某某承諾在一個月內辦理股權轉讓登記手續(xù);
4、錄音資料,證明譚德興對譚某某轉讓股權知曉并認可,多次與張加成等人商談轉讓事宜;
5、股東出資信息,證明領飛公司增資后,譚某某持股比例為99.5%,譚德興的持股比例為0.5%;
6、金恒會計師事務所郭慶蘭、官忠芳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譚某某委托二人做股權轉讓資料,表明譚某某在履行股權轉讓協(xié)議。
經(jīng)張加成申請,一審法院向荊門市地方稅務局調取下列資料:
1、股權轉讓協(xié)議,證明譚某某、譚德興分別與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簽訂五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
2、領飛公司原股東會決議,證明原股東譚某某、譚德興同意將股東變更為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
3、領飛公司新股東會決議,證明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四名新股東對出資比例和變更監(jiān)事作出的決議;
4、領飛公司的資產(chǎn)負債表、稅務登記證、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證明領飛公司登記信息和資產(chǎn)負債情況;
5、稅收轉賬專用完稅證,證明交易雙方交納稅金的情況。
譚某某為支持其抗辯,向一審法院提交了退款憑證和下載的短信通知,證明譚某某于2013年9月18日將張加成支付的200萬元退回。
譚德興為支持其抗辯,向一審法院提交如下證據(jù):
1、企業(yè)信息,證明譚德興是領飛公司的股東;
2、金恒會計師事務所郭慶蘭、官忠芳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在荊門市地方稅務局調取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上,不是譚德興本人簽名。
經(jīng)庭審質證及證據(jù)審核,原審法院對雙方提交的證據(jù)及向荊門市地方稅務局調取的證據(jù)的真實性全部予以采信。
原審法院認定,2013年7月26日,張加成與領飛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該協(xié)議出讓方領飛公司名稱后括號注明譚某某。協(xié)議約定,出讓方股東譚某某、譚德興擁有領飛公司全部股權,其中,譚某某占95%,譚德興占5%,將公司的全部股權以1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張加成。張加成于合同簽字之日支付200萬元的保證金,出讓方將股權工商登記變更到受讓方名下后,張加成再支付650萬元,剩余150萬元于資產(chǎn)移交完畢后支付。如一方違約,應承擔合同總價30%的違約金。受讓方股東和持股比例為張加成55%、丁洪某30%、丁某某10%、傅長城5%。張加成持有協(xié)議的轉讓方由譚某某簽名,并加蓋了公章,受讓方由張加成、傅長城簽名。譚某某持有協(xié)議的轉讓方簽名一致,受讓方由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簽名。
協(xié)議簽訂后,張加成于2013年8月1日、8月2日、8月8日分三次向譚某某支付保證金200萬元。2013年8月2日、8月5日,譚某某與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向荊門市地方稅務局提交了譚某某、譚德興分別與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簽訂的五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及領飛公司原股東會決議、新股東會決議、資產(chǎn)負債表等資料,并交納了產(chǎn)權轉移印花稅和個人所得稅。后雙方對轉讓金的付款方式產(chǎn)生爭議,未辦理股權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2013年9月3日,譚某某出具一份承諾書,承諾在一個月內辦完股權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并要求張加成等人在一個月內不追究其任何責任。后譚某某以譚德興不同意轉讓股權為由,未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2013年9月18日,譚某某將張加成支付的200萬元保證金退回。
另查明,譚某某向荊門市地方稅務局提交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非譚德興本人簽名。領飛公司注冊為私營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為譚某某、譚德興二人,出資比例后變更為譚某某99.5%,譚德興0.5%。譚德興、譚某某系父子關系。
本案一審爭議的焦點為:一、譚某某與張加成等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效力如何認定;二、譚某某、譚德興應否承擔違約金以及違約金是否過高。
原審法院認為,關于第一個爭議焦點,2013年7月26日,譚某某以領飛公司名義與張加成等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公司的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張加成等人,是公司處分了股東的權利,應為無權處分,但該協(xié)議并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禁止性規(guī)定或損害公共利益而構成合同的絕對無效,如股東對轉讓協(xié)議追認或以自己的行為履行轉讓協(xié)議,則轉讓協(xié)議對該股東產(chǎn)生法律效力,否則,對股東不發(fā)生效力。本案中,譚某某作為公司主要股東參與了轉讓協(xié)議的簽訂并出具書面承諾,而且雙方到稅務機關辦理了股權轉讓的相關手續(xù),表明譚某某對股權轉讓協(xié)議是清楚并認可的,故轉讓協(xié)議對譚某某產(chǎn)生法律效力。譚德興未在股權轉讓協(xié)議上簽名,在稅務機關辦理轉讓手續(xù)時的簽名也非譚德興本人所簽,譚德興也明確表示其不愿轉讓股權,因此,轉讓協(xié)議對譚德興不產(chǎn)生效力。
張加成等人認為,譚德興與譚某某系父子關系,知道股權轉讓的事實,譚某某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德興構成表見代理,協(xié)議合法有效。原審法院認為,股東轉讓股權是股東權利處分的重大事項,如委托他人處分,應當出具書面委托。在譚德興未出具書面委托的情況下,即便譚德興知曉譚某某轉讓股權的事實,二人的父子關系,不能成為張加成等人有理由相信譚某某是有權代理的理由,故對張加成提出的意見不予采納。關于譚某某提出,公司不能轉讓股東股權,而且另一股東譚德興也不同意轉讓股權,協(xié)議無效的意見。公司簽訂協(xié)議轉讓股權,并不必然導致協(xié)議無效,按上述分析理由,轉讓協(xié)議對譚某某具有法律效力;譚德興不同意轉讓其股份,對此已作認定,但譚德興并不能阻止譚某某對外轉讓股權,因譚德興早已知道譚某某轉讓股權,如其不同意對外轉讓,則應購買轉讓股權,譚德興至今未明示購買,視為同意轉讓,故對譚某某提出的意見也不予采納。
關于第二個爭議焦點,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某某產(chǎn)生效力,譚某某應當按協(xié)議履行。譚某某在收到張加成200萬元的保證金后,承諾在一個月內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因其不同意履行協(xié)議而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因轉讓協(xié)議對譚德興不產(chǎn)生效力,譚德興不承擔違約責任。雙方約定一方違約按合同總價的30%承擔違約金,即300萬元,張加成等人請求支付的違約金為200萬元,譚某某在庭審中作了違約金過高的抗辯。原審法院認為,按違約金以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違約金應與損失大致相當,結合本案實際情況,張加成等人請求支付200萬元的違約金明顯過高,對此予以適當降低。按以下方法確認違約金:從張加成支付200萬元的保證金起,至譚某某于2013年9月18日將保證金退回,是為明示不履行合同。該期間以合同總價計算張加成等人的損失,計算標準按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上浮30%,依此確定違約金為35萬元。
關于張加成等人持有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受讓方只有張加成、傅長城簽名的問題,雖然丁洪某、丁某某未在張加成等人持有股權轉讓協(xié)議上簽名,但譚某某持有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受讓方由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四人簽名,并且丁洪某、丁某某對協(xié)議也是認可的,故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四人均產(chǎn)生效力。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五十一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譚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支付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違約金35萬元;二、駁回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2900元,財產(chǎn)保全申請費5000元,共計27900元,由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負擔22900元,譚某某負擔5000元。
經(jīng)二審查明,原審認定的事實屬實。
另查明,2013年7月26日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甲方(轉讓方)二人擁有荊門領飛潤滑產(chǎn)品有限公司全部合法100%股權,其中譚某某95%(工商登記為99.5%),譚德興5%(工商登記為0.5%),經(jīng)甲乙雙方充分商定,甲方同意轉讓其在公司擁有的全部股權給乙方,并且甲方轉讓其股權的要求已獲得公司股東會的批準,乙方確認同意受讓甲方在公司的100%股權。”
協(xié)議簽訂后,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除實際支付保證金200萬元外,并準備了第二筆股權轉讓款650萬元,以履行合同。
二審中,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再次明確表示,本案股權轉讓協(xié)議因轉讓方的行為已無法實際履行,要求譚某某、譚德興支付合同不能履行的違約金200萬元。
本案二審雙方爭議的是,一、2013年7月26日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轉讓方是公司還是股東,其效力如何認定;二、譚某某和譚德興是否違約,如違約,違約金如何確定。
關于2013年7月26日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轉讓主體及效力,張加成等四人認為轉讓方是譚某某和譚德興,領飛公司不是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轉讓方,譚某某與譚德興之間構成表見代理,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某某和譚德興有效。譚某某和譚德興認為領飛公司在協(xié)議上簽章,譚某某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簽名及出具承諾書,該協(xié)議的轉讓方是領飛公司。公司不能轉讓股權,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無效。
本院認為,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抬頭雖將領飛公司列為轉讓方,領飛公司也在協(xié)議上蓋章,但股權屬于股東的財產(chǎn)權益,轉讓股權的主體是股東,領飛公司的股東為譚某某和譚德興,因此,該協(xié)議的轉讓主體實質為股東譚某某和譚德興,該協(xié)議的內容本身亦對此予以充分證明。原審法院將領飛公司認定為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一方主體不當,本院予以糾正。譚某某、譚德興主張領飛公司應作為本案被告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譚某某在本案股權轉讓協(xié)議轉讓方處簽名,表明其具有轉讓股權的真實意思,故該協(xié)議對譚某某有效。該協(xié)議雖約定將譚德興的股權一并轉讓,但譚德興未在協(xié)議上簽字確認,譚某某簽訂協(xié)議時亦未獲得譚德興的書面授權委托,故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德興不具約束力。張加成等四人主張,譚德興與譚某某系父子關系,二人持股比例懸殊,由此構成表見代理,譚某某代為轉讓譚德興的股權對譚德興有效。經(jīng)審查,譚某某在未獲得譚德興授權的情形下,將譚德興的股權一并轉讓,其行為屬無權處分。張加成等四人主張譚某某與譚德興構成表見代理,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德興有效的辯解理由不能成立,本院對此不予支持。
譚某某向股東以外的張加成等四人轉讓股權,未征得股東譚德興同意,是否導致股權轉讓協(xié)議無效?!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jīng)其他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钡谒目钜?guī)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鄙鲜鰞煽钜?guī)定體現(xiàn)了公司法對股權轉讓行為首先賦予公司股東意思自治的精神,且從上述第二款的內容看,亦未規(guī)定股東違反該條規(guī)定,必然導致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并非效力性強制的法律,違反該條規(guī)定并不必然導致股權轉讓協(xié)議無效。況且本案實際履行中,譚某某接受了張加成依約支付的股權轉讓保證金200萬元,譚德興知曉后,并與張加成等人協(xié)商繼續(xù)轉讓股權,雙方協(xié)商未果后,譚德興才要求譚某某退還200萬元。譚德興若不同意譚某某轉讓股權,其應購買譚某某的股權,譚德興未明確表示購買,表明譚德興同意譚某某轉讓股權。因此,譚某某未征得譚德興同意而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并不當然無效。
關于譚某某和譚德興是否違約。本案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某某和張加成等四人發(fā)生法律效力,張加成等四人已依約支付保證金200萬元,開始履行合同義務。譚某某收到保證金后,未依約履行合同義務,其在承諾繼續(xù)履行合同的期限內,仍未實際履行合同義務,并單方退回保證金。訴訟中,張加成等四人放棄要求譚某某繼續(xù)履行合同的訴請,并要求譚某某支付不履行合同的違約金200萬元。譚某某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不履行合同構成違約,應承擔不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因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對譚德興不具約束力,故譚德興對此不承擔違約責任。
關于違約金如何確定。張加成等四人主張違約金200萬元,并認為一審法院判決的違約金過低;而譚某某認為張加成等人主張的違約金過高,一審法院計算違約金的方法錯誤,判決的違約金超過實際造成的損失。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钡诙钜?guī)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睋?jù)此,考察違約金是否適當,應以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等其他因素綜合衡量。本案中,張加成等四人因譚某某違約而造成的實際損失為,已支付保證金200萬元由譚某某占用期間的利息損失6萬元(按1.5個月,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計算);預備轉讓款650萬元因資金流動耽擱而產(chǎn)生的利息損失24萬元(按2個月,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扣減活期存款利率計算)。上述損失系譚某某違約造成資金積壓產(chǎn)生的損失,應作為張加成等四人的合理損失,共計30萬元。至于張加成等四人主張其為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考察費用、項目環(huán)評費用、人工工資等其他實際損失和預期可得利益,無相應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支持。譚某某在合同履行中單方違約明顯。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本院以張加成合理的實際損失為基礎,按130%確定為譚某某應支付的違約金數(shù)額,即39萬元。張加成等四人主張違約金200萬元,明顯高于造成的損失,本院對過分高于實際損失的部分不予支持。原審法院確定違約金的計算方法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綜上,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處理不當,予以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經(jīng)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一、撤銷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3)鄂東寶民二初字第00445號民事判決;
二、譚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支付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違約金39萬元;
三、駁回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第二項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22900元,財產(chǎn)保全申請費5000元,共計27900元,由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負擔19530元,譚某某負擔837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9450元,由張加成、丁洪某、丁某某、傅長城負擔20615元,譚某某負擔8835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俊 代理審判員 王曉明 代理審判員 馮 杰
書記員:馬詠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