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遼寧省沈陽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舟,上海駟言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匡銀芬,上海駟言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上海納某精密鍍膜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陸祖明,副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琴,女。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上海納某精密鍍膜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沈舟、匡銀芬、被告上海納某精密鍍膜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琴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1、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25日延時加班工資人民幣16,350元(幣種下同);2、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25日雙休日加班工資16,036元。事實和理由:2016年3月31日,原告進入納某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工作,后勞動關(guān)系轉(zhuǎn)入被告處,原、被告雙方簽訂過勞動合同,被告未對原告的崗位進行不定時工時制的審批。原告在職期間經(jīng)常加班,但被告從未支付過原告加班費。2017年12月25日,被告解除了與原告的勞動關(guān)系。原告離職前的月工資標準為16,370元/月。被告應(yīng)按合同工資加保密工資計算原告加班費。原告申請仲裁要求被告支付加班工資,被告以向員工提供晚餐、提供活動室可供員工娛樂、加班需要交加班申請表為由證明原告無加班情況。對此,原告認為,被告通過指紋打卡方式考勤,被告為了證明原告私自外出提供了2017年12月的考勤記錄,但被告卻拒絕提供2017年9月至11月的考勤,并提供考勤日報來證明原告無加班。考勤日報雖然有原告簽字,但該考勤日報并不能反映原告的實際工作時間,原告一直以為其所在崗位實行不定時工時制,被告亦是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原告的工作時間,故原告當(dāng)時對被告制作的考勤日報并未提出異議?,F(xiàn)被告明確原告工作崗位未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從被告提供的12月考勤顯示,原告的工作時間大大超過法定時間,被告僅提供考勤日報來證明原告的實際出勤明顯避重就輕。綜上,原告特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貴院查明事實后公正判決。
被告上海納某精密鍍膜有限公司辯稱,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在2017年9月至12月不存在平時及休息日加班的情況,原告在2017年9月至11月考勤日報上簽字確認,2017年12月考勤日報因原告離職故未進行簽名。2017年12月的指紋考勤記錄顯示的時間實際為原告進入和離開公司的時間。因被告規(guī)定的下班時間是交通擁堵高峰時段,很多員工不喜歡在下班后馬上離開,一般會選擇錯峰離司,所以被告才應(yīng)工會要求,為員工提供晚餐和活動室供員工活動,并有空調(diào)、網(wǎng)絡(luò)等設(shè)施滿足員工學(xué)習(xí)、上網(wǎng)等個人需求,且因為被告考勤設(shè)備放在一樓入口,員工工作區(qū)域又大部分在二樓以上,所以,被告通常允許員工離開公司時才輸入指紋進行考勤,并未嚴格規(guī)定下班后必須馬上離開辦公室,故2017年12月指紋考勤記錄并非原告的實際工作時間。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如下事實:原告于2016年3月31日進入納某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于2017年9月26日勞動關(guān)系轉(zhuǎn)入被告處。原告在被告處擔(dān)任維修部副經(jīng)理一職,最后工作至2017年12月25日。
被告處《考勤日報》明確載明“本人(員工)已經(jīng)認真核對整月出勤、請假、及加班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沒有任何遺漏和疑問,同意公司依據(jù)本業(yè)(頁)所記載的數(shù)據(jù)計算本人(員工)的全月薪資”。根據(jù)被告處2017年9月至11月的考勤日報顯示,原告在此期間無平時及休息日加班情況,原告分別于2017年10月9日、11月7日、12月6日簽字確認。
被告處《員工手冊》規(guī)定:員工薪資考核計算以指紋打卡為主,根據(jù)《每月考勤日報》明細計算薪資,未有打卡記錄的日常上班及下班均不予計算。員工因私人原因上、下班未打卡者,按規(guī)定予以遲到、早退或曠工處理。延長時間的薪資按照《每月考勤日報》及《員工加班申請表》相結(jié)合為依據(jù)。
審理中,原、被告一致確認2017年12月原告未提交過《員工加班申請表》。
另查明:原告于2018年6月20日申請仲裁,要求被告支付其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25日期間平時加班工資及休息日加班工資。2018年8月6日,上海市青浦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對原告的請求不予支持的裁決。原告不服該裁決,遂訴諸本院。
以上查明的事實,由原、被告的陳述、仲裁裁決書及仲裁庭審筆錄;勞動合同、解雇告知書;員工手冊及簽收憑證、考勤日報等證據(jù)予以證明,上述證據(jù)并經(jīng)庭審質(zhì)證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原告稱,原告雖然在考勤日報上簽字,但不代表原告現(xiàn)在對被告提供的工作時間認可。原告以前在被告關(guān)聯(lián)公司工作,被告關(guān)聯(lián)公司對原告的崗位申請了不定時工時制,但被告并未對原告的崗位申請不定時工時制,且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明確被告實行不定時工時制,結(jié)合被告在他案中的陳述,其實在原告起訴前雙方都認為原告的崗位實行不定時工時制,故原告應(yīng)被告要求簽署考勤日報并不能反映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原、被告在原告起訴支付賠償金的案件中才知曉原告的崗位性質(zhì),即簽考勤日報表是一種重大誤解,屬于可撤銷的合同。原告認為,工時制度涉及是否支付原告加班費,屬于行政領(lǐng)域,不能因原告簽考勤日報表而視為原告放棄了加班權(quán)利,也不能視為被告無需承擔(dān)支付原告加班費的義務(wù)。同時,考勤日報表最后第二行的內(nèi)容是被告打印上去的,是格式條款,且無加粗等情況。被告處員工手冊雖然約定員工的延時加班及雙休日加班是根據(jù)每月考勤表及加班申請為依據(jù)進行計算,但原告認為此規(guī)定只針對標準工時制和綜合工時制,而原告實行不定時工時制,無需提供員工加班申請表,故被告處的考勤日報表與實際考勤不符。被告在仲裁審理時提供的2017年12月的考勤與被告提供的12月考勤日報表出勤時間明顯不一致,故考勤日報表無法反映原告的真實工作時間。綜上,原告認為被告應(yīng)按實際考勤支付原告加班費。為證明上述主張,原告還提供了以下證據(jù)予以證明:
1、考勤總明細表,證明原告的出勤時間及加班情況。
被告認為考勤明細是記錄員工進入公司及離開公司的時間,并非員工實際工作時間,公司會為員工提供晚餐及活動室娛樂活動。
2、(2018)滬0118民初4087號仲裁庭審筆錄3份,證明被告曾陳述公司實行不定時工時制,被告曾陳述工作時間為8:30-17:15,工作時間必須在廠區(qū)內(nèi),不能外出,后又陳述實行綜合工時制,原告提問被告負責(zé)人工作時間是否會喝茶看報紙,被告負責(zé)人回答沒有,不符合常理。
被告對庭審筆錄的真實性無異議。
審理中,被告稱,公司對加班制度有作要求,原告簽收員工手冊,知曉員工手冊內(nèi)容。原告在考勤日報上簽字,認真閱讀了備注內(nèi)容,同意公司依照日報表的數(shù)據(jù)計算薪資。公司并未申請不定時工時制,若申請了,則需要公示公告,被告沒有公示公告,原告認為實行不定時工時制,是其自己的認知,原告訴請缺乏事實依據(jù)。被告還提供了工會委員會蓋章的《關(guān)于員工下班后安排活動的申請》,證明員工下班后可以在公司進行看書學(xué)習(xí)及娛樂設(shè)施的活動,故打卡時間并非實際下班時間。
原告對真實性不認可,認為系被告單方制作,且在仲裁庭審時被告也未提供過。
本院認為,原告主張根據(jù)其提供的考勤總明細表顯示,被告提供的《考勤日報表》顯示的時間與原告實際上班時間不符,并據(jù)此主張加班工資。對此,被告處《員工手冊》明確規(guī)定,員工薪資考核計算以指紋打卡為主,同時結(jié)合《每月考勤日報表》及《員工加班申請表》計算,現(xiàn)原告僅以指紋打卡明細主張存在加班事實,有失偏頗。而對于打卡時間與上下班時間不一致的情況,被告亦進行了合理說明。據(jù)此,關(guān)于原告2017年9月至11月的出勤情況,根據(jù)原告簽字的每月考勤日報表,原告確認不存在加班情況,故原告主張此期間延時及雙休日加班工資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至于2017年12月的出勤情況,原告雖未在該月考勤日報表上簽字,但根據(jù)原告在2017年9月至11月考勤日報表上簽字的時間,被告主張因原告已于12月25日離職,故12月考勤日報表上沒有原告簽字的意見本院予以采納。審理中,原、被告一致確認12月原告未向被告提交過《員工加班申請表》,故原告主張被告應(yīng)向其支付12月加班工資的請求,缺乏依據(jù),本院亦難支持。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張某某負擔(dān)。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冰如
書記員:杜??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