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某(系原告丈夫),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被告: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旭豪,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賀杰,上海肅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金衛(wèi)強,上海肅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與被告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扎斯)健康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某,被告拉扎斯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賀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就本案交通事故向原告出具書面道歉聲明;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交通費100元、誤工費1,318元(原告及其丈夫誤工各一天,共計兩天)、醫(yī)療費38.23元;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2018年3月24日13時17分許,原告騎自行車沿斜土路自東向西正常行駛,行至出大木橋路西約100米處,被告外送員駕駛電瓶車違規(guī)超車將原告撞倒,被告外送員逃逸。事發(fā)后,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外送員逃逸,并對本次事故負全責。事后,原告多次與被告溝通協調,被告否認肇事人員系其員工,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故,原告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辯稱,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guī)定,原告應舉證證明被告系實際侵權人的用人單位,且實際侵權人系在履行職務行為過程中致原告損害,否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被告在自查后,發(fā)現侵權人并非被告職工,亦非履行職務,故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8年3月24日13時35分許,原告騎自行車由東向西行駛至斜土路出大木橋路西約100米處時,一身著“餓了么”服飾并隨車攜帶“餓了么”配送箱的外送員駕駛電動自行車超車時與原告相撞,原告輕微受傷。事發(fā)后,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以下簡稱徐匯交警支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其上記載:“經路面監(jiān)控顯示,于上述時間一輛餓了么快遞電動車超越甲方時將甲方碰倒,事發(fā)后電動車駕車逃逸?!?,并認定原告無責任,電動車駕駛員對本次事故負全部責任。
2018年4月24日,原告至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門診記錄:“不詳疼痛就診……”,原告為此支出醫(yī)療費38.23元。
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原告實際收入為10,921.64元。2018年8月31日,沃爾沃(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誤工及收入證明,其上記載:“茲證明:張某,性別女,漢族,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系我單位沃爾沃(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職工,職務采購,2018年4月及8月工資為14,660元人民幣整;在2018年4月8日及2018年8月30日,因前去上海市徐匯分局交警支隊事故審理科處理被撞事件以及參與庭審,未到本單位上班,共計誤工2天,其間工資總計為人民幣1,348元0角4分。特此證明。”。2018年9月3日,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出具誤工及收入證明,其上記載:“茲證明:張某,性別男,漢族,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系我單位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職工,職務供應鏈計劃,2018年4月工資:15,980元人民幣整及8月工資:17,000元人民幣整。在2018年4月8日(整日)及2018年8月30日(半日),因處理以及參與庭審(餓了么交通事件)需要前往上海市徐匯分局交警支隊事故審理科以及徐匯區(qū)人民法院,未到本單位上班,共計誤工1.5天,其間工資為人民幣726元3角6分以及386元3角6分。共計1,112元7角2分。特此證明。”2017年,張某繳納個人所得稅18,741.76元。
2018年3月24日,本案事發(fā)后,原告為處理本案交通事故支出交通費77.61元。2018年4月8日,原、被告前往徐匯交警支隊,共同閱看本案事故監(jiān)控錄像,原告為此支出交通費12.45元。
上述事實,除原被告陳述外,另有原告提供的事故認定書、滴滴出行行程單、張某2017年的稅收申報回執(zhí)單、原告工資單、病歷資料、醫(yī)療費發(fā)票、路面監(jiān)控反映的肇事者照片等證據予以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公民的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侵害公民健康權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由電動自行車駕駛人負事故全部責任,對此原被告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針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身份,被告主張,原告無證據證明其系被告職工,事發(fā)時系履行職務行為。對此,本院認為,職務行為通說均采外觀主義標準,即只要行為人的行為表征足以讓一般公眾認為其系履行職務行為即可,本案中肇事電動自行車駕駛人身著“餓了么”服裝,電動自行車后座上放置“餓了么”配送箱,且根據《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被告的網站名稱為“餓了么”,而肇事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行為外觀,完全符合被告所經營網站“餓了么”職工的著裝要求及一般設備配置及工作內容,可以推定該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系被告職工,且事發(fā)時系履行職務行為。被告要求原告舉證證明該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系被告職工,該要求超過了原告的舉證能力,在本案中,被告若要主張電動自行車駕駛員非其員工,應該提供充分證據予以證明,現被告未舉證證明,故對其否認電動自行車駕駛員系其職工及履行職務行為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故,對本案交通事故,被告應對其職工在履行職務行為過程中對原告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對原告具體的訴訟請求,本院作出如下認定:首先,針對原告要求被告就本案交通事故書面道歉的訴訟請求,本院認為,本案系健康權糾紛,賠禮道歉并非本案被告承擔侵權責任的責任形式,故對該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其次,醫(yī)療費,根據原告的就診記錄及對應的醫(yī)療費發(fā)票,本院憑據支持38.23元;誤工費,原告、張某系夫妻關系,原告委托張某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法庭審理符合法律規(guī)定,2018年4月8日,為處理本案糾紛,原告與張某共同前往徐匯交警支隊與被告協調本案糾紛,原告、張某作為夫妻,本有相互扶助義務,共同處理涉案糾紛具有合理性。故,原告主張其與張某兩人各一天的誤工期,本院予以支持,但原告提供的其與張某的誤工及收入證明等尚不足以反映兩人實際收入扣減情況,但綜合考慮本案原告及其丈夫的收入情況及處理本案事故的需要等,本院酌情支持誤工費1,000元;交通費,綜合考慮原告為處理本案糾紛之需,原告主張數額合理,本院予以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張某交通費100元、誤工費1,000元、醫(yī)療費38.23元,共計1,138.23元;
二、駁回張某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0元,減半收取計25元(張某已預繳),由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強
書記員:謝??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