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張建海(河北萬千律師事務所)
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
楊英超(河北法潤律師事務所)
原告張某某。
委托代理人張建海,河北萬千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住所地河北省秦某某市海港區(qū)。
法定代表人徐吉華,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楊英超,河北法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訴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作出(2013)海民初字第1119號民事判決書,原告不服判決,提起上訴。
秦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秦民終字第883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本案發(fā)回重審。
本院受理后,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建海、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委托代理人楊英超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張某某訴稱,2004年9月9日,原告到被告處工作。
被告要求原告繳納制服押金300元。
從工作至今,原告的工資一直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2012年12月16日,被告以部門取消將原告辭退,且2012年11月份的工資1320元至今未發(fā)放,也未給予任何經(jīng)濟補償金。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被告應依法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補足工資差額,返還押金。
原告已于2013年1月21日申請仲裁,2013年3月12日秦某某市仲裁委員會裁決不予受理。
原告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特提起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解除勞動關系補償金11220元(從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8.5個月×1320元/月);2、補足工資差額57466元;3、支付2012年未發(fā)放的工資1320元;4、返還押金300元;5、辦理勞動關系轉移手續(xù)。
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辯稱,1、原告是1960年出生,到2010年已達到50周歲,屬于法定退休年齡,雙方勞動關系終止,并且在解除勞動關系時,并沒有提出給付解除勞動關系補償金,原告的訴請已超過訴訟時效;2、2010年原告滿50周歲后,雙方轉為勞務關系,不受最低工資保護,原告提出的經(jīng)濟補償金按照月工資1320元計算,其工資標準不低于最低工資,對于2012年11月份工資1320元原告可以到單位領取,對于押金300元,有收據(jù)可以退還。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2004年9月9日至2012年12月16日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不容置疑,雙方在終止勞動關系時,應按勞動合同法及其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履行解除手續(xù)及相應的義務。
關于原告的各項訴請是否能夠得到支持,分述如下:
一、關于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問題。
原告系因其所在部門取消而被被告辭退離職,原告現(xiàn)未要求繼續(xù)工作,即被告作為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原告同意,屬協(xié)商解除勞動關系。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被告應向原告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
被告辯解原告到2010年已達到50周歲,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告已達到退休年齡,雙方的勞動關系終止,并已超過仲裁時效,其不應支付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
對此,本院認為,首先,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jīng)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fā)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根據(jù)上述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是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非界定勞動關系是否成立的條件,而是以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為界定勞動關系是否成立的條件,被告未提交原告已經(jīng)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相應證據(jù),因此,原、被告之間不應按勞務關系對待,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其次,原告系因其所在部門取消而被被告辭退離職,原告于2012年12月16日被辭退,2013年1月21日原告向秦某某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原告請求并未超過法定一年仲裁時效。
因此,本院對被告的該辯解意見不予采信。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規(guī)定,經(jīng)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jīng)濟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 ?規(guī)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規(guī)定的經(jīng)濟補償?shù)脑鹿べY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按照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
被告未提供解除原告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被告認可原告2012年11月工資為1320元,因此,參照2012年11月工資1320元計算,故被告應支付原告的經(jīng)濟補償金數(shù)額為:1320元/月×8.5個月(2004年9月9日至2012年12月16日)=11220元。
二、原告主張的工資差額問題。
根據(jù)《最低工資規(guī)定》第三條 ?規(guī)定,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nèi)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報酬不得低于最低勞動報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 ?規(guī)定,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fā)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原告的工資數(shù)額,故本院參照原告提交的畢某某的工資數(shù)額計算原告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的差額數(shù)額,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月份(2005年1月、2月、2006年1月、2007年8月、9月、10月)及未發(fā)放工資的月份(2006年7月、2007年6、7月及2009年7月至12月)本院不予計算。
關于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原告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差額問題。
除去上述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月份及未發(fā)放工資的月份,每月按最低工資標準向勞動者發(fā)放工資,應發(fā)放工資數(shù)額合計為29700元(520元×21個月+580元×11個月+680元×5個月+750元×12個月),畢某某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的工資合計23811.64元,故被告應向原告補足差額5888.36元(29700元-23811.64元);
2010年后被告對原告實行按小時計算勞動報酬的工資制度,原告主張其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每月向原告發(fā)放工資的數(shù)額,故本院參照原告提交的2012年2月、4月、5月小時工工資結算表認定原告的工資是否低于秦某某市最低工資標準。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勞動者每月工作時間應為167小時(20.83天×8小時/天),2012年2月、4月、5月最低工資為1100元,因此勞動者每小時工資應為6.6元/小時,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應按照150%的標準支付勞動報酬,因此2012年2月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勞動報酬的數(shù)額為1428.90元〔167×6.6+(200-167)×6.6×150%〕,被告實際向原告支付工資920元,應補足差額508.90元(1428.90元-920元)。
依此方法計算,被告應分別補足原告2012年4月、5月的工資差額326.20元、566.90元。
因被告未提供原告2010年后的月工資數(shù)額,故關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原告每月工資低于最低工資的差額,本院參照原告2012年2月、4月、5月三個月的平均差額467.33元〔(508.90元+326.20元+566.90元)÷3〕計算,故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工資差額15889.22元(467.33元/月×34個月)。
上述差額部分合計21777.58元(5888.36元+15889.22元),故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工資差額21777.58元。
三、關于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押金300元及支付2012年11月工資1320元問題,雙方對此無異議,本院對原告的主張予以支持。
四、關于被告是否應為原告辦理勞動關系轉移手續(xù)問題,原告在庭審中明確要求被告出具解除勞動關系的手續(xù),因原、被告已于2012年12月16日解除勞動關系,原告已于2012年12月16日離職,被告為原告出具解除勞動關系轉移手續(xù)已成為不必要,故對原告該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最低工資規(guī)定》第三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向原告張某某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11220元;
二、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向原告張某某支付工資差額21777.58元;
三、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向原告張某某支付2012年11月份工資1320元;
四、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返還原告張某某押金300元;
五、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列一至四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負擔。
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繳納。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秦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2004年9月9日至2012年12月16日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不容置疑,雙方在終止勞動關系時,應按勞動合同法及其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履行解除手續(xù)及相應的義務。
關于原告的各項訴請是否能夠得到支持,分述如下:
一、關于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問題。
原告系因其所在部門取消而被被告辭退離職,原告現(xiàn)未要求繼續(xù)工作,即被告作為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原告同意,屬協(xié)商解除勞動關系。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被告應向原告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
被告辯解原告到2010年已達到50周歲,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告已達到退休年齡,雙方的勞動關系終止,并已超過仲裁時效,其不應支付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
對此,本院認為,首先,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jīng)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fā)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根據(jù)上述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是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非界定勞動關系是否成立的條件,而是以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為界定勞動關系是否成立的條件,被告未提交原告已經(jīng)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相應證據(jù),因此,原、被告之間不應按勞務關系對待,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其次,原告系因其所在部門取消而被被告辭退離職,原告于2012年12月16日被辭退,2013年1月21日原告向秦某某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原告請求并未超過法定一年仲裁時效。
因此,本院對被告的該辯解意見不予采信。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規(guī)定,經(jīng)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jīng)濟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 ?規(guī)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規(guī)定的經(jīng)濟補償?shù)脑鹿べY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按照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
被告未提供解除原告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被告認可原告2012年11月工資為1320元,因此,參照2012年11月工資1320元計算,故被告應支付原告的經(jīng)濟補償金數(shù)額為:1320元/月×8.5個月(2004年9月9日至2012年12月16日)=11220元。
二、原告主張的工資差額問題。
根據(jù)《最低工資規(guī)定》第三條 ?規(guī)定,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nèi)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報酬不得低于最低勞動報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 ?規(guī)定,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fā)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原告的工資數(shù)額,故本院參照原告提交的畢某某的工資數(shù)額計算原告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的差額數(shù)額,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月份(2005年1月、2月、2006年1月、2007年8月、9月、10月)及未發(fā)放工資的月份(2006年7月、2007年6、7月及2009年7月至12月)本院不予計算。
關于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原告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差額問題。
除去上述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月份及未發(fā)放工資的月份,每月按最低工資標準向勞動者發(fā)放工資,應發(fā)放工資數(shù)額合計為29700元(520元×21個月+580元×11個月+680元×5個月+750元×12個月),畢某某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的工資合計23811.64元,故被告應向原告補足差額5888.36元(29700元-23811.64元);
2010年后被告對原告實行按小時計算勞動報酬的工資制度,原告主張其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每月向原告發(fā)放工資的數(shù)額,故本院參照原告提交的2012年2月、4月、5月小時工工資結算表認定原告的工資是否低于秦某某市最低工資標準。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勞動者每月工作時間應為167小時(20.83天×8小時/天),2012年2月、4月、5月最低工資為1100元,因此勞動者每小時工資應為6.6元/小時,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應按照150%的標準支付勞動報酬,因此2012年2月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勞動報酬的數(shù)額為1428.90元〔167×6.6+(200-167)×6.6×150%〕,被告實際向原告支付工資920元,應補足差額508.90元(1428.90元-920元)。
依此方法計算,被告應分別補足原告2012年4月、5月的工資差額326.20元、566.90元。
因被告未提供原告2010年后的月工資數(shù)額,故關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原告每月工資低于最低工資的差額,本院參照原告2012年2月、4月、5月三個月的平均差額467.33元〔(508.90元+326.20元+566.90元)÷3〕計算,故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工資差額15889.22元(467.33元/月×34個月)。
上述差額部分合計21777.58元(5888.36元+15889.22元),故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工資差額21777.58元。
三、關于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押金300元及支付2012年11月工資1320元問題,雙方對此無異議,本院對原告的主張予以支持。
四、關于被告是否應為原告辦理勞動關系轉移手續(xù)問題,原告在庭審中明確要求被告出具解除勞動關系的手續(xù),因原、被告已于2012年12月16日解除勞動關系,原告已于2012年12月16日離職,被告為原告出具解除勞動關系轉移手續(xù)已成為不必要,故對原告該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最低工資規(guī)定》第三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向原告張某某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11220元;
二、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向原告張某某支付工資差額21777.58元;
三、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向原告張某某支付2012年11月份工資1320元;
四、被告秦某某秦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假日酒店返還原告張某某押金300元;
五、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列一至四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負擔。
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繳納。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審判長:鹿有力
書記員:黃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