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
被告:NGK唐某電瓷有限公司,住所地:唐某市高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火炬路188號。
法定代表人:齋藤英明,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郭連寶,河北高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錢振輝,被告人事部部長。
原告張某訴被告NGK唐某電瓷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9月24日作出(2014)北民初字第2916號民事判決,原告張某不服該判決,上訴至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27日作出(2015)唐民一終字第86號民事裁定書,裁定發(fā)回本院重新審理。本院于2015年3月9日受理本案后,依法另行由審判員董峰擔任審判長,與代理審判員王通,人民陪審員魏成山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12月23日、2016年1月12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被告NGK唐某電瓷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郭連寶、錢振輝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2001年8月23日,原告張某入職于被告NGK唐某電瓷有限公司并簽訂有兩份臨時勞務協(xié)議書。2004年3月1日,原、被告簽訂了一份2004年3月1日起至2007年3月1日止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到被告的膠裝部精加工崗位工作。2007年3月1日,原、被告又簽訂了一份2007年3月1日起至2010年2月28日止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到被告的技術(shù)部門金具崗位工作。2010年2月6日、23日,被告以EMS形式先后兩次告知原告合同將于2010年2月28日到期,且不再續(xù)簽勞動合同,被告于2010年2月7日收到該通知。合同到期后,原告未到被告處工作。2010年4月30日,原告向唐某市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事項為:確認被告對原告終止勞動合同的行為違反《勞動合同法》,撤銷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解除勞動合同決定,并繼續(xù)簽訂長期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不能續(xù)簽勞動合同,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1年8月至2010年2月的經(jīng)濟補償款12000元和賠償金26000元,并額外補償原告一個月的工資1500元;判令被告對原告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如系工作環(huán)境造成,應負責對原告治療。該仲裁委于2010年6月10日作出唐勞仲裁字[2010]177號仲裁裁決書,原告不服,訴至本院。本院于2013年3月26日作出(2012)北民重字第63號民事判決,該判決書查明:2008年10月10日,唐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被告工作場所的噪音進行檢測,其中8個檢測點超出《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的要求,噪音檢測合格率為57%,建議給予超標場所佩戴防噪間耳塞,產(chǎn)噪機器加裝防噪設備,并判決:一、被告負責對原告進行離崗前身體健康檢查;二、被告終止與原告勞動合同違法;三、駁回原告其它訴訟請求。被告不服該判決,上訴至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該院作出(2013)唐民一終字第48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被告上訴,維持原判。被告不服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并到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2014年7月24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冀民申字第254號裁定書,裁定駁回被告的再審申請。原告申請執(zhí)行本院已生效的(2012)北民重字第63號民事判決中第一項“被告負責對原告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但因原告主張對身體進行全面檢查,被告僅同意對噪聲損害進行體檢,雙方無法達成合意,故2015年5月底執(zhí)行部門無法組織雙方進行離崗前體檢。2014年1月23日,原告向唐某市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內(nèi)容為:1、被告按照《勞動合同法》繼續(xù)與原告履行勞動合同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被告賠付原告2010年3月至被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計算到2014年1月)的生活費49632元、取暖費4960元、經(jīng)濟損失154912元;3、被告支付原告2001年8月至2010年2月的有毒有害津貼1020元;4、被告為原告補繳2010年3月至被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計算至2014年1月)的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保險。2014年7月3日,唐某市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出具一份證明,證實2014年1月23日該仲裁委立案,因逾期未作出裁決,遂原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條之規(guī)定,當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4年9月24日作出(2014)北民初字第2916號民事判決,原告張某不服,上訴至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27日作出(2015)唐民一終字第86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撤銷(2014)北民初字第2916號民事判決,并發(fā)回本院重審,形成本案。
庭審中,原告申請變更和增加訴訟請求,原訴訟請求第2項變更為:判令被告支付2010年3月至被告對原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止的生活費及利息91039.81元(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暫計算至2015年2月28日);第3項變更為:判令被告支付2001年8月至2010年2月的有毒有害津貼及2001年8月至被告對原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的利息1922.71元;第5項變更為:判令被告賠償2010年3月至被告對原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止的經(jīng)濟損失及利息251179.38元(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暫計算至2015年2月28日)。原告增加的訴訟請求為: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2010年至被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止的取暖費及利息7152.11元(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暫計算至2015年2月28日),并且加付賠償2010年3月至被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的經(jīng)濟損失及利息25%的費用62794.85元。經(jīng)查,原告張某在被告處工作期間為2001年8月23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計102個月零8天。
上述事實由當事人陳述、判決書、裁定書及其它證據(jù)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勞動合同于2010年2月28日到期前,被告雖通知原告不再續(xù)簽勞動合同,但因原告自2001年8月23日至2010年2月28日期間從事的崗位屬噪聲有害工作崗位,本院一審及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均曾據(jù)此判決被告終止與原告的勞動合同違法,并判決被告負責對原告進行離崗前檢查,因此在離崗檢查前,雙方勞動關(guān)系仍然存續(xù)。2015年5月執(zhí)行部門組織雙方進行離崗檢查時,原告要求對身體進行全面檢查,而被告僅同意對噪聲損害進行體檢,致使對原告的離崗檢查未能進行。鑒于原告從事的崗位屬噪聲有害工作崗位,本院認定被告的主張合理,原告應承擔未做離崗前體檢的法律后果。在組織原告進行離崗檢查前,原告要求繼續(xù)回被告處上班而被拒絕的情況下,被告應自2010年4月30日(原告向仲裁委主張恢復勞動關(guān)系日)至2015年5月(原告不同意對噪聲損害進行體檢日)按最低工資標準的80%支付原告生活費55312元(2010年5520元、2011年9600元、2012年10736元、2013年10736元、2014年12800元、2015年5920元)及相應利息。也因原告從事的是有害工作崗位,被告應按規(guī)定支付原告2001年8月23日至2010年2月28日的有害崗位津貼及利息1357.95元。原告要求與被告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請求需根據(jù)原告的離崗前體檢結(jié)果方能確定如何處理,故原告未進行離崗體檢即要求與被告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理據(jù)不足,不予支持。對于原告請求被告賠付2010年3月至被告違法行為結(jié)束之日的經(jīng)濟損失及加付賠償該期間經(jīng)濟損失和25%利息的訴請,因2010年3月始原告未再到崗上班,并向被告主張了此期間的生活費,故再提出該訴請理據(jù)不足,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取暖費及利息、補繳各項社會保險的訴請,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調(diào)整范圍,不予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參照《河北省工資支付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以及勞動部、財政部勞薪字[1992]43號《關(guān)于建立化工有毒有害作業(yè)崗位津貼制度的通知》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NGK唐某電瓷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的生活費共計55312元,并以55312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計算利息;
二、2001年8月至2010年2月有毒有害津貼及利息1357.95元;
三、駁回原告張某的其它訴訟請求。
上述一、二項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履行完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NGK唐某電瓷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訴訟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董 峰 代理審判員 王 通 人民陪審員 魏成山
書記員:張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