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
嚴濤(湖北棗陽中興法律服務所)
余燕
吳世春(湖北思揚律師事務所)
潘某某
原告張某某。
委托代理人嚴濤,棗陽市中興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余燕。
被告潘某某。
兩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吳世春,湖北思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余燕、潘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蘇化軍擔任審判長,審判員王勁松、人民陪審員周艷參加的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嚴濤,被告余燕、潘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吳世春到庭參加訴訟。本院在審理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余燕、潘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中,因張某某訴王某、第三人余燕、第三人潘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的(2012)鄂樊城民三初字第00367號民事調解書被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再審,本案的審理須以上述案件確認的事實為依據(jù),故本院中止了本案訴訟。2014年11月,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了余燕、潘某某的再審申請,恢復(2012)鄂樊城民三初字第00367號民事調解書的執(zhí)行,故本院又恢復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潘某某、余燕、王某共同投資購買位于襄陽市樊城區(qū)炮鋪街1號的房產,并簽訂合伙投資協(xié)議,從協(xié)議內容看,三方行為屬合伙投資經(jīng)營行為,購得的房產則屬合伙財產,由三方共有。2007年12月12日,王某決定退伙,經(jīng)全體合伙人決定同意其退伙,并同意張某某購買王某轉讓的合伙份額,成為新的合伙人,享有2004年11月合伙投資協(xié)議中合伙人約定的權利義務,那么合伙組織的不動產即位于襄陽市樊城區(qū)炮鋪街1號的房產當然也應由張某某共有份額,張某某為該房產共有人之一,王某實質上不再是房產共有人。因此,張某某與王某簽訂的產權轉讓合同以及張某某、潘某某、余燕、王某四人簽訂的入(退)伙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張某某作為合伙人和房產實際共有人有權分得合伙經(jīng)營收益即房產租金收益。
根據(jù)約定,余燕作為合伙代表人管理房屋經(jīng)營,負責收取租金并分配租金,其未按時將租金收益支付給張某某,屬違約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根據(jù)余燕的身份,對租金的分配與否以及分配的數(shù)額,余燕負有履行義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fā)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故余燕應對租金收取和分配情況負舉證責任,而且租金的管理收支資料也在余燕處保管,其最有利于提交該資料,但余燕不提交本案房產租金收支狀況,應當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某娛樂中心證明2013年6月至今一直在租賃本案房屋經(jīng)營歌廳,2015年3月以后未支付房屋租金,并不是余燕所陳述的自2013年6月之后就未收取租金。張某某主張要求余燕支付自2013年6月之后按每月8000元計算的租金,本院確認截止時間計算到2015年2月,共計168000元(8000元×21個月)。2015年3月之后的租金,由合伙人向承租人主張收取后再行分配。被告潘某某不是租金的管理人,原告也無證據(jù)證明潘某某控制該資金,或阻擾余燕支付租金,故潘某某在本案中不應承擔民事責任。被告余燕、潘某某辯稱,張某某不是房屋的共有權人,其沒有取得不動產的登記,故不應分配租金收益。本院認為,張某某與潘某某、余燕已形成合伙關系,本案房產為合伙經(jīng)營資產,房產經(jīng)營所得即為合伙利潤,張某某作為合伙人當然應分取合伙盈利,取得租金收益;其次,該房產為合伙財產,張某某也當然成為合伙財產的共有人即房產的共有權人,雖然王某的房產共有人身份尚未變更,但實際上張某某已取代了王某的共有人資格,房產的物權登記是一種公示行為,其物權產生的基礎法律關系改變的,以基礎法律關系確定的結果為依據(jù)。王某將合伙份額轉讓給張某某,張某某即為房產實際共有人,因此,被告余燕、潘某某的辯稱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原告張某某要求與兩被告對共有房屋按各自份額平均予以分割,但是張某某并沒有請求散伙或退伙清算,本案房產屬合伙財產不應分割,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二條 ?、第三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四十六條 ?、第五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 ?第一款 ?、第七條 ?、第七十五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余燕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原告張某某租金收益168000元(自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
二、被告潘某某在本案中不承擔民事責任;
三、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款項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900元,由被告余燕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按照不服一審判決部分請求的數(shù)額交納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襄陽萬山支行,戶名: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7-451701240001338。上訴人也可以直接到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交費。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潘某某、余燕、王某共同投資購買位于襄陽市樊城區(qū)炮鋪街1號的房產,并簽訂合伙投資協(xié)議,從協(xié)議內容看,三方行為屬合伙投資經(jīng)營行為,購得的房產則屬合伙財產,由三方共有。2007年12月12日,王某決定退伙,經(jīng)全體合伙人決定同意其退伙,并同意張某某購買王某轉讓的合伙份額,成為新的合伙人,享有2004年11月合伙投資協(xié)議中合伙人約定的權利義務,那么合伙組織的不動產即位于襄陽市樊城區(qū)炮鋪街1號的房產當然也應由張某某共有份額,張某某為該房產共有人之一,王某實質上不再是房產共有人。因此,張某某與王某簽訂的產權轉讓合同以及張某某、潘某某、余燕、王某四人簽訂的入(退)伙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張某某作為合伙人和房產實際共有人有權分得合伙經(jīng)營收益即房產租金收益。
根據(jù)約定,余燕作為合伙代表人管理房屋經(jīng)營,負責收取租金并分配租金,其未按時將租金收益支付給張某某,屬違約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根據(jù)余燕的身份,對租金的分配與否以及分配的數(shù)額,余燕負有履行義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fā)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故余燕應對租金收取和分配情況負舉證責任,而且租金的管理收支資料也在余燕處保管,其最有利于提交該資料,但余燕不提交本案房產租金收支狀況,應當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某娛樂中心證明2013年6月至今一直在租賃本案房屋經(jīng)營歌廳,2015年3月以后未支付房屋租金,并不是余燕所陳述的自2013年6月之后就未收取租金。張某某主張要求余燕支付自2013年6月之后按每月8000元計算的租金,本院確認截止時間計算到2015年2月,共計168000元(8000元×21個月)。2015年3月之后的租金,由合伙人向承租人主張收取后再行分配。被告潘某某不是租金的管理人,原告也無證據(jù)證明潘某某控制該資金,或阻擾余燕支付租金,故潘某某在本案中不應承擔民事責任。被告余燕、潘某某辯稱,張某某不是房屋的共有權人,其沒有取得不動產的登記,故不應分配租金收益。本院認為,張某某與潘某某、余燕已形成合伙關系,本案房產為合伙經(jīng)營資產,房產經(jīng)營所得即為合伙利潤,張某某作為合伙人當然應分取合伙盈利,取得租金收益;其次,該房產為合伙財產,張某某也當然成為合伙財產的共有人即房產的共有權人,雖然王某的房產共有人身份尚未變更,但實際上張某某已取代了王某的共有人資格,房產的物權登記是一種公示行為,其物權產生的基礎法律關系改變的,以基礎法律關系確定的結果為依據(jù)。王某將合伙份額轉讓給張某某,張某某即為房產實際共有人,因此,被告余燕、潘某某的辯稱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原告張某某要求與兩被告對共有房屋按各自份額平均予以分割,但是張某某并沒有請求散伙或退伙清算,本案房產屬合伙財產不應分割,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二條 ?、第三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四十六條 ?、第五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 ?第一款 ?、第七條 ?、第七十五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余燕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原告張某某租金收益168000元(自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
二、被告潘某某在本案中不承擔民事責任;
三、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款項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900元,由被告余燕負擔。
審判長:蘇化軍
審判員:王勁松
審判員:周艷
書記員:彭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