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建始縣聚信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建始縣業(yè)州鎮(zhèn)人民大道**號。法定代表人:廖學鋒,該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付艷華,湖北廣潤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鄭崇新,湖北廣潤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粟某某,男,生于1969年10月10日,漢族,湖北省建始縣人,住建始縣。被告:王家為,男,生于1987年9月2日,土家族,湖北省建始縣人,住建始縣。被告:羅吉林,男,生于1963年8月10日,漢族,湖北省建始縣人,住建始縣。被告:何軍,男,生于1974年9月15日,漢族,湖北省建始縣人,住建始縣。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四被告連帶償還原告代償?shù)慕杩畋鞠?48240.53元,并自2016年7月30日起至款項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15.75‰支付利息;2、四被告連帶支付利息6211.72元;3、四被告連帶支付違約金50000.00元;4、四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訴訟中,原告放棄第2項訴訟請求,將第1項訴訟請求變更為要求四被告連帶償還借款本金168740.53元,自2016年7月30日起至2018年6月15日止,以248240.53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5.75‰支付利息;自2018年6月16日起至借款還清時止,以168740.53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5.75‰支付利息。將第3項訴訟請求變更為要求四被告支付違約金29686.00元,計算方式為:原、被告約定月利率15.75‰即年利率18.90%,(24%-18.90%)×原告代償金額297235.53元×23.5個月(2016年7月30日至2018年7月16日庭審時)。事實和理由:2015年6月16日,債務人李光輝、范建華夫婦向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借款300000.00元,借款期限12個月,月利率9.6‰,該筆借款由原告提供擔保,由四被告向原告提供連帶責任反擔保,各方當事人簽訂了《個人借款合同》、《保證合同》、《委托保證合同》、《信用反擔保合同》。原、被告簽訂的《委托保證合同》、《信用反擔保合同》約定,原告履行保證責任后取得債權(quán)人地位,有權(quán)要求被告歸還原告墊付的全部款項和自代償之日起按月利率15.75‰計算的利息及其他費用。被告違反合同約定按反擔保金額的20%承擔違約責任。借款到期后,李光輝、范建華歸還部分借款本息后仍欠297235.53元。經(jīng)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催告后,原告于2016年7月29日代為償還本息297235.53元。原告代償后多次要求李光輝、范建華及四反擔保人歸還代償款項。李光輝與粟某某于2016年11月28日還款35000.00元、2017年6月30日還款4000.00元、2018年4月還款4995.00元、2018年5月2日還款5000.00元,共計還款48995.00元。已償還48895.00元的利息6211.72元及本金248240.53元至今未還。起訴后,被告粟某某于2018年6月15日還款49500.00元。被告的違約行為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quán)利,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依法起訴。被告粟某某辯稱,對原告的訴訟請求無異議。被告王家為、羅吉林、何軍未答辯、亦未在本院指定的舉證期內(nèi)提交證據(jù)。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如下事實:2015年6月16日,案外人李光輝、范建華與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簽訂《個人借款合同》,約定李光輝、范建華向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貸款30萬元,貸款期限自2015年6月16日至2016年6月15日,月利率9.6‰。2015年6月18日,原告與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簽訂《保證合同》,約定原告為上述貸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擔保范圍為本金、利息、逾期利息、罰息、實現(xiàn)債權(quán)的費用和其他一切費用。同日,原告、四被告與李光輝簽訂《委托保證合同》、《信用反擔保合同》,約定四被告為李光輝在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30萬元貸款本息向原告提供連帶責任反擔保。原告履行保證義務后,有權(quán)要求貸款人歸還代償借款和自付之日起的利息(月利率15.75‰)以及原告的其他費用和損失。如反擔保人違約,原告按反擔保金額的20%向反擔保人收取違約金,如違約金不足以彌補原告損失,反擔保人應就不足部分向原告予以賠償。同日,四被告向原告出具了《不可撤銷信用反擔保函》,四被告承諾若李光輝不能按期歸還原告擔保的借款本息,本人自愿承擔應由李光輝承擔的主債務、逾期利息、罰息、違約金、賠償金及其他費用,在李光輝的債務清償完畢前,反擔保人的連帶保證責任不因借款人個人可能發(fā)生的工作調(diào)動、辭職、開除、出國、失蹤、死亡等情況而撤銷。同時,四被告委托建始縣地方稅務局在借款人李光輝違約不能按時足額償還借款的情況下,扣付本人全額應發(fā)工資履行反擔保義務,直至該借款人借款的本金、違約金、擔保公司的擔保費及實現(xiàn)債權(quán)的費用等得以清償為止。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向李光輝發(fā)放貸款30萬元。2016年6月20日,恩施興福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要求原告償還李光輝在該行的貸款30萬元及利息2976.01元。2016年7月29日,原告代李光輝償還貸款本息297235.53元。原告履行保證義務后,向債務人李光輝送達了擔保貸款催收通知書。李光輝分別于2017年6月30日、2018年4月25日、2018年5月2日向原告還款4000.00元、4995.00元、5000.00元。被告粟某某分別于2016年11月28日、2018年6月15日向原告還款35000.00元、49500.00元。另查明,李光輝向原告交納了30000.00元風險保證金。2016年4月8日,恩施州常農(nóng)商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更名為恩施興福村鎮(zhèn)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始支行。
原告建始縣聚信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訴被告粟某某、王家為、羅吉林、何軍追償權(quán)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31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付艷華、被告粟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王家為、羅吉林、何軍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原告與四被告簽訂的《委托保證合同》、《信用反擔保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雙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義務。原告承擔保證責任后,要求四被告承擔連帶反擔保責任符合合同約定及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四被告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quán)向債務人李光輝追償。被告王家為、羅吉林、何軍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應視其自動放棄相應的民事訴訟權(quán)利,由此可能引起的不利后果,由其自行承擔。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粟某某、王家為、羅吉林、何軍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連帶償還原告建始縣聚信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借款本金168740.53元,自2016年7月30日起以248240.53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5.75‰支付利息至2018年6月15日止;自2018年6月16日起以168740.53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5.75‰支付利息至借款還清時止;二、被告粟某某、王家為、羅吉林、何軍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連帶支付原告建始縣聚信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違約金29686.0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受理費5866.00元減半收取2933.00元,由被告粟某某、王家為、羅吉林、何軍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lián)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劉叢艷
書記員:王雪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