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審申請人(原審被告):廖雄武,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武漢市武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相紅,湖北仁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原審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仙桃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兵年,仙桃市沔洲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申請人(原審被告):楊高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住武漢市武昌區(qū)。
再審申請人廖雄武因與被申請人李某某、楊高峰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于2016年1月19日作出的(2015)鄂仙桃民二初字第010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于2016年12月28日作出(2016)鄂96民申30號民事裁定,本案由本院提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4月2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再審申請人廖雄武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相紅,被申請人李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兵年到庭參加了訴訟,被申請人楊高峰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廖雄武再審請求:1、確認廖雄武與李某某簽訂的借款擔保合同無效;2、改判廖雄武返還借款本金154萬元。事實和理由為:1、原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本案民間借貸合同無效。雖然李某某的起訴狀載明廖雄武系因投資仙桃市公園一號房地產開發(fā)項目而借款,但出借人李某某明知廖雄武借款目的是為了償還所欠楊高峰的賭債,李某某提供的證據也顯示借款轉賬給楊高峰指定的賬戶,因此應當依法確認借款合同無效。2、廖雄武已分別按月息8%、7%先后向李某某支付了三個月利息共46萬元,其中付現金16萬元,通過銀行轉給李某某30萬元,在借款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已支付的46萬元非法高息應沖抵本金,廖雄武僅應返還所欠李某某借款本金154萬元。
被申請人李某某口頭辯稱,廖雄武為公園一號房地產開發(fā)而向李某某借款,李某某并不知道廖雄武借款目的是償還賭債。廖雄武稱已支付部分利息,但并無證據證明。
被申請人楊高峰未提出答辯。
被申請人李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廖雄武、楊高峰共同償還借款200萬元及利息(從2013年10月22日起按照月利率3%計算至清償之日止),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廖雄武因開發(fā)房地產向李某某借款200萬元,雙方于2013年8月22日簽訂了一份《借款擔保合同》,約定借款本金為200萬元,借款期限為兩個月(2013年8月23日至2013年10月22日),楊高峰以擔保人的身份在合同中簽名承諾為合同項下債務提供連帶保證責任。合同還約定了其他權利、義務。同日,廖雄武向李某某出具了一張借條,載明還款期限為2013年10月22日,利息按照月利率7%計算,擔保人楊高峰亦在借條上予以了簽名。合同簽訂當日,李某某按照廖雄武的要求向案外人陳沖的銀行賬戶匯入了200萬元。借款到期后,廖雄武未按約定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1、廖雄武償還李某某借款本金200萬元并支付利息(從2013年10月23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至判決指定履行之日止);2、駁回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1400元由廖雄武負擔。
本案再審時,廖雄武舉出兩組證據:
第一組證據,彭方云要求廖雄武償還借款的民事訴狀,廖雄武向彭方云借款借條;楊高峰與黃征宇、肖紅衛(wèi)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以證明廖雄武向李某某借款是償還其所欠楊高峰賭債的事實。
第二組證據,廖雄武借記卡歷史交易明細清單兩份。其中2013年9月24日轉賬16萬元,2013年10月23日和24日轉賬14萬元,以證明廖雄武將30萬元通過銀行轉給李某某指定的收款人周璐的事實。
被申請人李某某質證認為:第一組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性,不能證明廖雄武借款是償還所欠楊高峰賭債的事實,相反證明了廖雄武借款目的是因開發(fā)房地產缺乏流動資金,同時該組證據為復印件,不能作為證據所用。對第二組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兩份清單均載明的是卡取而不是轉賬,也不能證明收款人的姓名和卡號,李某某未收到該30萬元。
本院認為:廖雄武所舉第一組證據,一是彭方云與廖雄武之間民間借貸糾紛的起訴狀和借條,二是黃征宇為代替廖雄武償還所欠彭方云、楊高峰借款,而與楊高峰、擔保人肖紅衛(wèi)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上述證據只能證明廖雄武與彭方云、楊高峰之間存在債務糾紛,不能證明李某某明知廖雄武借款目的是為了償還所欠楊高峰賭債的事實,且與本案無關,故不予認定。
廖雄武所舉第二組證據,是廖雄武在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十九街支行借記卡的歷史交易明細清單。該組證據僅能證明廖雄武于2013年9月24日、10月23日、24日三次向xxxx1的賬號轉賬30萬元的事實,不能證明收款人的身份,且李某某否認收到該款,該組證據不能證明該款是廖雄武償還所欠李某某借款的事實,故不予認定。
圍繞當事人的再審請求,本院對本案事實認定如下:李某某、廖雄武、楊高峰于2013年8月23日簽訂《借款擔保合同》一份,合同約定:借款用途必須合法使用;廖雄武向李某某借款人民幣200萬元,借款期至2013年10月22日止;還款期限屆滿時未能足額償還借款本息的,應另行支付全部貸款本金20%的違約金;擔保人楊高峰的擔保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合同簽訂同日,廖雄武向李某某出具《借條》一張,內容為“今借到李某某人民幣弍佰萬元正,定于2013年10月22日前還清。(月利息7%)”,同時廖雄武在借條上寫明將此款轉入案外人陳沖賬戶。楊高峰在該借條上以擔保人身份簽名。2013年8月23日,李某某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將200萬元轉給案外人陳沖。借款期限內,廖雄武于2013年8月25日前支付12萬元給李某某。借款到期后,廖雄武未償還剩余借款本金及利息。
還查明,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為5.6%。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一是雙方當事人所簽訂的《借款擔保合同》是否有效?二是廖雄武是否已償還46萬元利息?三是廖雄武是否僅應返還所欠李某某借款本金154萬元?
一、關于本案所涉《借款擔保合同》的效力問題
再審申請人廖雄武稱本案的借款系償還所欠楊高峰的賭債,但其未能出具直接證據予以證實。雖然廖雄武與李某某所簽《借款擔保合同》未寫明借款用途,但廖雄武不能證明李某某明知或應當知道借款用途系償還賭債,因此廖雄武所持李某某明知借款系償還所欠楊高峰賭債的理由不能成立。李某某與廖雄武、楊高峰簽訂的《借款擔保合同》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
二、關于廖雄武是否已償還46萬元利息的問題
廖雄武稱已通過現金給付16萬元、銀行轉賬30萬元的方式償還李某某借款利息46萬元,但并未舉出李某某收到16萬元現金的證據,其所舉銀行交易明細也不能證明李某某收到30萬元,但再審中李某某陳述僅收到廖雄武所還現金12萬元,故廖雄武實際已償還12萬元本息。
三、關于廖雄武是否僅應返還所欠李某某借款本金154萬元的問題
因廖雄武與李某某之間的借款擔保合同合法有效,李某某履行合同義務后,廖雄武應按合同約定償還借款本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廖雄武與李某某約定的月利率為7%以及李某某訴請的月利率3%均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四倍的上限,對超過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廖雄武在2013年8月25日前償還的12萬元應認定為提前還款。因雙方對提前還款沒有約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八條規(guī)定:“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惫柿涡畚?013年8月23日至2013年8月25日的實際借款利息為2489元(2000000*5.6%*4倍/360天*2天),剩余款項117511元視為償還的借款本金。故廖雄武尚欠借款本金為1882489元。
廖雄武逾期未償還債務,應按照法律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李某某要求廖雄武承擔2013年10月23日起的借款利息,應予支持。雖然廖雄武與李某某未約定借款逾期后的利息,但約定了期內利息,故對逾期利息可按約定的期內利率計算,但超過法律規(guī)定上限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6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guī)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北簧暾埲藯罡叻宓谋WC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但未在《借款擔保合同》中約定保證期間,李某某未提供證據證明其在2013年10月23日借款期滿后的6個月內要求楊高峰承擔保證責任,故楊高峰的保證責任免除。
綜上,原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依法應予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仙桃市人民法院(2015)鄂仙桃民二初字第01084號民事判決;
二、廖雄武在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償還李某某借款本金1882489元并支付利息(從2013年10月23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至本判決履行之日止);
三、駁回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逾期履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1400元,由李某某負擔670元,廖雄武負擔10730元;再審案件受理費8200元,由廖雄武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伍新明 代理審判員 葛雅琴 代理審判員 徐聯坤
書記員:胡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