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廖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峰翔,湖北法之星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執(zhí)業(yè)證號14208200510615283。特別授權。
委托訴訟代理人:魯羿,湖北法之星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一般代理。
被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湖北省沙洋縣。
廖某某與周某某不當得利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05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廖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峰翔、魯羿、被告周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廖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周某某退還原告廖某某已付的款項38萬元;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周某某承擔。事實與理由:2018年03月12日,原告在案外人周某處了解到被告周某某有意轉讓其在濮陽氣代煤工程項目中45%的股份。因原告與被告素不相識,遂由案外人周某(工程另一合伙人,也是被告的親戚)從中牽線搭橋,與被告達成合意,由原告以38萬元價款購買被告45%股份,被告退出該工程,并約定2018年底補償被告30萬元分紅。2018年03月26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分兩次向被告共匯款38萬元,用于購買被告在工程中的股份,被告也明確表示收到。原告隨后加入該工程的經營活動,被告也一直未提出任何異議。4月上旬,被告反悔,要求原告一次性補償30萬元分紅,并且不接受分期。雙方協(xié)商未果,被告稱股份買賣沒有經過他的同意,38萬元也不是股份價款,原告并未取得股份。原告不愿再就股份歸屬問題糾纏,遂退出經營,要求被告退還38萬元,但被告又稱原告打款38萬元不是他要求的,是原告和周某的自身行為,萬般推諉,拒絕退還。
原告為證實自己主張的事實,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
第一組證據,1.中國農業(yè)銀行轉賬交易成功的回單,付款方廖某某,賬戶62×××75,收款方周某某,賬戶62×××73復印件一份,證明原告廖某某向周某某轉賬20萬元的事實;2.中國建設銀行網上銀行轉賬匯款電子回單,付款人廖某某,賬號62×××83,收款人周某某,賬號62×××73復印件一份,證明原告廖某某向被告周某某轉賬18萬元的事實;
第二組證據,1.案外人周某的證人證言原件一份;2.周某宣讀證言視聽資料一份,證明原告向被告打款38萬元和周某沒有任何關聯(lián),被告和周某之間的經濟往來與本案無關。
周某某辯稱:1.被告與原告廖某某互不認識,雙方從未達成合意由廖某某收購被告在濮陽氣代煤工程項目中的45%股份,也沒有簽訂過收購股份的合同。原告起訴被告的事實不存在;2.原告廖某某從未向被告轉款38萬元,關于濮陽氣代煤工程項目45%股份轉讓自始至終都是與合伙人周某商談的。周某向被告索要過銀行賬號,該38萬元是周某的錢,周某轉給被告賬戶的。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
證據一、2018年03月12日周某寫的承諾書一份,證明濮陽氣代煤工程項目中45%股份是由周某與周某某協(xié)商收購,與原告廖某某無關;
證據二、手機短信截屏復印件一份,證明本案38萬元是由案外人周某(周金林即周某)要周某某把銀行賬戶發(fā)給他后轉款的事實。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有爭議的證據,本院認定如下:1.原告提交的第一組證據,銀行網銀轉賬憑證,被告對其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提出與原告互不認識,38萬元匯款是案外人周某向其索要銀行賬號后向其匯款的辯解意見,其辯解意見沒有提交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證實,固對被告的辯解意見不予采納,對原告提交的第一組證據銀行網銀轉賬憑證,其來源形式合法,客觀真實,與本案的事實相關聯(lián),予以采信。2.原告提交的第二組證據,周某的證人證言及視聽資料,被告對該組證據提出與事實不符,原被告之間根本不存在股權收購,也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的辯解意見,其辯解意見沒有證據支持,對被告的辯解意見,不予采納。原告提交的第二組證據證人證言及視聽資料,因證人周某與原告無利害關系,所作證言能與其他旁證材料相印證,應予采信。被告提交的證據1.周某于2018年03月12日寫的承諾書,原告認為承諾書內容只是周某與周某某之間協(xié)調收購濮陽項目部事宜,協(xié)議并未明確約定具體的股權收購方。原被告互不認識,也無任何債權債務關系,被告獲得此38萬元無任何法律依據,構成不當得利的質證意見。對原告的質證意見,應予以采納,對被告提交的證據1能證明本案的有關事實,予以采信;2.手機短信截屏復印件一份,原告對證據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的目的有異議。認為被告提交的證據只能證明周某向被告索要過銀行賬戶,不能直接證明38萬元匯款就是周某所匯。對原告的質證意見予以采納,對被告提交的手機短信截屏復印件證據,能證明本案的有關事實,予以采信。
根據上述認定的有效證據及雙方當事人在庭審中的陳述,本庭查明以下事實:2018年03月12日,原告在周某處了解到,被告周某某轉讓其在濮陽氣代煤工程項目中45%的股份,原告廖某某有意向收購該股份,但與被告素不相識,在周某的幫助下,與被告達成合意,由原告收購被告45%股份,收購資金38萬元。周某通過手機短信從被告周某某處要來銀行賬號,原告廖某某于2018年03月26日通過中國農業(yè)銀行賬號為62×××75、中國建設銀行賬號為62×××83向被告周某某中國農業(yè)銀行賬號為62×××73分別轉賬20萬元和18萬元。后被告周某某反悔,原告與其協(xié)商未果,原告不愿再收購該股份,遂要求被告返還38萬元,但其拒絕返還。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有:1.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合伙關系?2018年03月12日,原告在周某處了解到,被告周某某轉讓其在濮陽氣代煤工程項目中45%的股份,原告廖某某有意向收購該股份,但與被告素不相識,在周某的幫助下,與被告達成合意,由原告收購被告45%股份,收購資金38萬元,并約定2018年底前分期補償被告30萬元分紅。2018年03月26日,原告通過周某提供的被告銀行賬戶分兩次向被告匯款38萬元,同年4月上旬,被告反悔,要求一次性補償30萬元,后雙方協(xié)商未果,原告要求被告返還38萬元股份收購資金。庭審中被告否認與原告存在股權收購行為,且雙方之間無任何股權收購書面協(xié)議。因此,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合伙關系。根據庭審中原被告雙方的舉證質證,該案以不當得利糾紛審理。2.涉案資金38萬元,究竟是原告匯款還是周某匯款?原告廖某某于2018年03月26日通過中國農業(yè)銀行賬號為62×××75、中國建設銀行賬號為62×××83向被告周某某中國農業(yè)銀行賬號為62×××73分別轉賬20萬元和18萬元。周某的證言也證實是廖某某所匯,與己無關,被告庭審中也自認收到了38萬元匯款。原告轉款給被告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原被告之間既然不存在股權收購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guī)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被告應將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原告。
綜上所述,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合伙關系也無任何債權債務關系,被告獲得原告轉賬的38萬元現金,無任何法律依據,構成不當得利。原告要求被告周某某返還已匯款38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被告周某某返還原告廖某某38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000元,減半收取3500元,由被告周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馬斌
書記員: 袁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