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廖丁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葉寶強,上海力帆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被告:蔣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被告:吳耀忠,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被告:蔣張云,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原告廖丁某與被告吳某、蔣某某、吳耀忠、蔣張云、第三人上海航武置業(yè)有限公司共有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8日立案受理。審理中,原告廖丁某申請撤回對第三人上海航武置業(yè)有限公司的起訴,本院依法口頭裁定予以準許。本院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1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廖丁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葉寶強、被告吳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蔣某某、吳耀忠、蔣張云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院于2018年12月27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廖丁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葉寶強、被告吳某、吳耀忠到庭參加訴訟。被告蔣某某、蔣張云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廖丁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依法分割原告與被告吳某名下的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鶴韻路XXX弄XXX號XXX室(以下至判決主文前簡稱“102室房屋”)、702室房屋(以下至判決主文前簡稱“702室房屋”)。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吳某原系夫妻,2016年9月1日經法院調解離婚。被告蔣某某、吳耀忠系夫妻,被告蔣張云系上述兩被告的侄女。2012年9月25日,原告與被告吳某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簽訂了上海市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xié)議。102室房屋、702室房屋屬于動遷安置所得,根據(jù)配套商品供應單等材料可以確定這兩套房屋屬于原告和被告吳某共同共有。另原拆遷安置分配之后的另兩套房屋即本區(qū)鶴韻路XXX弄XXX號XXX室(以下簡稱“301室房屋”)(已歸被告蔣某某、吳耀忠所有)、鶴韻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1002室房屋”)(已歸被告蔣張云所有)已分配并權利登記完畢。為此,原告訴至本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吳某辯稱,對于102室房屋、702室房屋,其不同意和原告兩人確權,其認為均應歸其一人所有。其對301室房屋歸被告蔣某某、吳耀忠所有、1002室房屋歸被告蔣張云所有無異議,對上述三被告各自領取的拆遷款亦無異議。原告在將戶口落戶在拆遷房屋中時答應過不享有動遷利益,后在原告落戶后馬上就動遷了,等動遷之后原告就提出了離婚,故其認為原告落戶是有目的性的。另其父母即被告蔣某某、吳耀忠在動遷后給過原告人民幣16余萬元,之所以給這筆錢是基于原告承諾不享有動遷利益作為補償?shù)?,但當時沒有簽過書面協(xié)議,原告口頭答應過。
被告蔣某某未到庭亦未具辯稱。
被告吳耀忠辯稱,102室房屋和702室房屋均由其和其妻被告蔣某某裝修,共花費29萬元。原告和被告吳某只出資過物業(yè)費、垃圾清運費及有線電視費。其給付原告的16.33萬元是其給原告的動遷利益。其對301室房屋歸被告蔣某某和其所有、1002室房屋歸被告蔣張云所無異議,對被告蔣某某和其及被告蔣張云各自領取的拆遷款亦無異議。其同意102室房屋和702室房屋歸被告吳某一人所有。
被告蔣張云未到庭,其出具書面意見辯稱,動遷事關切身利益,因原告當時保證不享受動遷利益,戶口報進來是為了原告的養(yǎng)老金,不會侵犯其他人的利益,否則其是不可能讓原告把戶口報進來的。其對現(xiàn)登記在被告蔣某某、吳耀忠名下的動遷安置房無異議。
審理中,原告針對被告方的辯稱,原告不認可其遷入戶口時承諾過放棄拆遷利益,也不認可取得16余萬元拆遷款時承諾過對102室房屋、702室房屋放棄權利。原告認為,既然被告吳耀忠夫妻已將16余萬元給了原告,無論是否是動遷利益,應視為是贈與給了原告,且原告已將16余萬元款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開銷完畢了。原告不認可102室房屋、702室房屋是被告吳耀忠夫妻裝修的,認為裝修事宜都是原告在辦理,原告就是將取得的16余萬元用于裝修。同時原告表示對原告可得拆遷利益除房屋外的款項如超過其已取得的16余萬元,其不再主張。原告要求102室房屋、702室房屋中的任意一套歸其所有,如原告可得利益未滿上述單獨的一套房屋,原告可以按審理中認可的價格補償給被告吳某折價款,如超過,其不再主張。原告對301室房屋權利人登記在被告吳耀忠夫妻名下、1002室房屋登記在被告蔣張云名下無異議。
本院經審理認定:上海市黃浦區(qū)順昌路XXX弄XXX號房屋(以下簡稱“17號房屋”)系公房,承租人為孫愛珍(于2002年2月去世)。原告與被告吳某原系夫妻,雙方于2002年1月8日登記結婚,婚后未生育子女,雙方于2016年9月1日經本院調解離婚,調解時未處理財產。原告與被告吳某婚后一直居住在17號房屋內,直至17號房屋被征收。被告蔣某某、吳耀忠系夫妻,是被告吳某之父母。被告蔣張云系被告蔣某某、吳耀忠的侄女。原、被告五人戶籍均在17號房屋內,被告蔣張云系1978年3月3日報出生,其余原、被告均由他處遷來,其中原告廖丁某于2012年7月10日由外地遷來。
2012年9月25日,17號房屋被征收,本案原、被告及房屋征收人(甲方)上海市黃浦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及其代理人上海市黃浦第五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上海市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xié)議》,主要內容為:因黃浦區(qū)116地塊(西塊)項目,區(qū)政府于2012年6月2日作出房屋征收決定。被征收人(乙方)為孫愛珍(故)、蔣某某。17號房屋類型為舊里,公房租賃憑證記載居住面積為20.60平方米,認定居住建筑面積為28.94平方米。根據(jù)文號黃浦規(guī)(2012)2號,征收基地價格補貼系數(shù)為0.3,面積補貼為建筑面積15平方米。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為1,211,177.83元,其中1、評估價價格為598,735.73元,計算公式為25,861.08×23.41×80%+25,861.08×5.53×80%;2、套型面積補貼為387,916.20元,計算公式為25,861.08×15;3、價格補貼為224,525.90元,計算公式為25,861.08×28.94×30%。乙方居住困難戶增加貨幣補貼款為0元。乙方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甲方提供給乙方的產權調換房屋為4套,房屋總建筑面積為275.35平方米,房屋地址、面積計價格為:1、1002室房屋、面積80.59平方米、單價為7,880元/平方米、總價635,049.20元;2、102室房屋、面積58.04平方米、單價為7,535元/平方米、總價437,331.40元;3、702室房屋、面積58.04平方米、單價為7,815元/平方米、總價453,582.60元;6、301室房屋、面積78.68平方米、單價為7,645元/平方米、總價601,508.60元.以上房屋價格及各項調整(含房屋價補貼、優(yōu)惠、超面積價格補差等)合計2,127,471.80元,產權調換房與被征收房屋的差價為916,293.97元,由乙方支付。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如下:搬家費補貼1,000元、設備移裝費0元、無認定以外補貼100,000元、不選購本地塊就近安置房源補貼150,000元、購房補貼425,491.80元、簽約搬遷獎勵費100,000元、面積獎勵費144,700元。本協(xié)議生效后,由乙方負責安置被征收房屋內的實際使用人或同住人。
2012年9月25日,原告與被告吳某、吳耀忠、蔣張云委托被告蔣某某在此次房屋征收中處理各項房屋征收事宜。在編號為XXXXXXX的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中載明102室房屋購房人為原告和被告吳某,在相關房屋定購確認單中由被告蔣某某簽字確認102室房屋產權人為被告吳某、共有人為廖丁某。在編號為XXXXXXX的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中載明702室房屋購房人為原告和被告吳某,在相關房屋定購確認單中由被告蔣某某簽字確認702室房屋產權人為被告吳某、共有人為廖丁某。在編號為XXXXXXX的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中載明301室房屋購房人為被告蔣某某和吳耀忠,在相關房屋定購確認單中由被告蔣某某簽字確認301室房屋產權人為被告蔣某某、共有人為被告吳耀忠。在編號為XXXXXXX的配套商品房供應單中載明1002室房屋購房人為被告蔣張云,在相關房屋定購確認單中由被告蔣某某簽字確認1002室房屋產權人為被告蔣張云。相關上海市黃浦第五房屋征收事務所征收補償安置費用結算清單中載明17號房屋安置及補償總金額為2,139,191.43元、上述四套房屋總價為2,161,581.60元、實收金額為22,390.17元。另相關結算清單中載明其他各類補貼等費用,由被告蔣某某作為領款人領取,分別為:1、2012年10月26日存入其戶名24,709.32元(為設備移裝補貼、臨時過渡費、看房車貼及搬遷加獎總額為47,099.49元,扣除上述實收金額22,390.17元后的金額)。2、2012年12月4日存入其戶名415,313.72元(為原購房補貼與新選房購房補貼的差額27,288元、認定建筑面積以外的使用面積補貼384,636.64元及利息3,389.08元)。3、2013年1月9日存入其戶名15,000元(臨時過渡費)。4、2013年1月25日存入其戶名181,586元(為基于被告吳某給付的低保30,000元及基于知青給付的150,000元及利息1,586元)。5、2013年3月29日存入其戶名10,000元(為臨時過渡費)。6、2013年9月12日存入其戶中為15,000元(為自行搬場費)。上述1-6項合計金額為661,609.04元。2013年1月24日,被告吳耀忠將上述所得征收款中的133,394.30元給付原告。2013年1月30日,原告收到被告蔣某某、吳耀忠給付的低???萬元。
同時查明,301室房屋權利人于2015年11月6日核準登記在被告蔣某某、吳耀忠名下。1002室房屋權利人于2015年9月30日登記在被告蔣張云名下。102室房屋、702室房屋產權人仍登記在案外人上海航武置業(yè)有限公司名下。目前102室房屋經過裝修后處于空關狀態(tài),702室房屋經過裝修后由被告吳某居住。審理中,原告與被告吳某、吳耀忠一致確認102室房屋現(xiàn)市值為160萬元(包括裝修費用10萬元)、702室房屋現(xiàn)市值為160萬元(包括裝修費用10萬元)。
上述事實,由結婚證、本院(2016)滬0115民初52936號民事調解書、不動產登記簿、戶口簿、《上海市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xié)議》、委托書、居民動遷戶情況登記表、配套商品房供應單、房屋定購確認單、結算清單、上海農村商業(yè)銀行定期儲蓄存單、銀行轉賬憑證及原、被告的當庭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權調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本案中,原告和被告吳某在婚后至17號房屋被征收前均居住在17號房屋內,原告戶籍亦落戶在17號房屋內,故原告系17號房屋的同住人?,F(xiàn)原、被告五人分別作為購房人(產權人)出現(xiàn)在相關配套商品房供應單及房屋定購確認單上,且已有兩套房屋(301室房屋1002室房屋)按上述供應單上確定的購房人登記為房屋產權權利人,對此原、被告均無異議,故應視為原、被告對安置房屋進行了分配,102室房屋、702室房屋按配套商品供應單及房屋定購確認單應歸原告和被告吳某共同共有?,F(xiàn)原告已離婚,結合本案的具體情況減少訟累角度綜合考量,本院酌定102室房屋(含裝修)歸原告所有,702室房屋歸被告吳某所有,301室房屋和1002室房屋因已產權登記完畢,且各方當事人無異議,故本案不作處理。對于被告方辯稱原告承諾放棄上述房屋權益,對此原告予以否認,且被告方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被告方的辯稱不予認可。至于裝修問題,原告及被告方的證據(jù)均不足以證明對方未出資,故本院酌定102室房屋和702室房屋由原告、被告吳某及被告吳耀忠夫妻共同裝修,因雙方在審理中已確定裝修費用為每套房屋10萬元,故原告應給付被告吳耀忠夫妻裝修折價款5萬元。至于貨幣補償款,征收單位支付的補償款項除購房款外為661,609.04元,扣除181,586元(特定人員的低保30,000元和知青150,000元及相關利息)后的款項為480,023.04,應由原、被告五人平均享有,即每人應得96,004.60,原告已經實際獲得163,394.30元,從補償款的具體項目構成及金額方面看,原告已獲得的金額不少于其有權分割的金額,其合法權益已得到了保障。至于被告間貨幣補償款的分配問題,由其另行解決,本案不予處理。被告蔣某某、蔣張云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其行為應視為放棄對原告訴訟主張進行抗辯及質證的權利,對由此所產生的可能不利于被告的訴訟后果,應當自行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鶴韻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含裝修)歸原告廖丁某所有;
二、原告廖丁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被告蔣某某、吳耀忠上述房屋裝修折價款5萬元;
三、確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鶴韻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含裝修)歸被告吳某所有。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2,400元(原告廖丁某已預交),減半收取計16,200元,由原告廖丁某負擔8,100元,被告吳某負擔8,10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馮??昀
書記員:陳??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