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庹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委托訴訟代理人:宋繼紅,湖北天賦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曾都區(qū)。原審被告:許君善,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系庹某丈夫。委托訴訟代理人:宋繼紅,湖北天賦律師事務所律師。
庹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案件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一審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庹某只是借被上訴人郭某某10萬元,因雙方系朋友關系,所以借款時,雙方?jīng)]有約定利息,到了2015年上訴人庹某手頭有了一些錢,就支付了10萬元本金并支付了被上訴人郭某某20萬元,多給的20萬元,既可以說是利息也可以說是感謝費,不存在還有一審認定的“還欠本金97000元和2015年8月之后利息沒有支付”的事實。因此,一審認定事實錯誤,導致判決錯誤,請求二審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郭某某辯稱: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二審維持原判,一、二審案件訴訟費由上訴人承擔。郭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庹某與我系朋友關系。自2007年起,被告庹某因做生意周轉(zhuǎn)多次向我借款。2016年12月23日,庹某與我結算并出具還款計劃,該還款計劃載明,截止2016年12月23日,連本帶息欠我45萬元,在2017年元月30日前結清10萬元,在2017年5月30日前結清20萬元,2017年8月30日前結清15萬元。但被告至今分文未付。因許君善與庹某系夫妻,應承擔共同償還責任。請求法院依法判令二被告償還借款45萬元及利息,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原告郭某某與被告庹某系朋友。2007年5月6日,被告庹某因經(jīng)營需資金周轉(zhuǎn)向原告郭某某借款10萬元,口頭約定利息為年利率30%,當天,原告從銀行取款10萬元交付給被告庹某,庹某向原告出具了13萬元的借條。內(nèi)容為:“今借郭某某現(xiàn)金壹拾叁萬元整(¥130000.00),期限為一年,庹某,2007年5月6日”。此借款到期后一直仍由被告庹某使用。至2015年8月,庹某共向原告郭某某支付利息30萬元。2016年12月23日,庹某向郭某某出具了還款計劃,內(nèi)容為:“還款計劃,截止到2016年12月23日,連本帶息欠郭某某肆拾伍萬元(450000.00元)?,F(xiàn)擬還款計劃如下:1.在2017年元月30日前結清10萬元(放假之前),2.在2017年5月30日前結清20萬元,3.在2017年8月30日前結清15萬元。以此條以后,其它一切欠條,還清款之前退還所有欠條,這45萬元不再產(chǎn)生利息。”之后經(jīng)原告多次催要,被告未還借款。為此,原告郭某某于2018年1月10日訴至法院。一審法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被告庹某在2007年5月向原告郭某某借款,借條中載明借款13萬元,但實際借款為10萬元,另3萬元實為一年的借款利息,故原告出借的本金應為10萬元本金。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沒有約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過約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違約金,且沒有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利益,借款人又以不當?shù)美麨橛梢蟪鼋枞朔颠€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還超過年利率36%的部分除外。故被告庹某在2005年5月6日至2015年8月6日期間,按年利率36%計算,共計99個月,利息應為297000元,被告至2015年8月共支付30萬元,其中多付利息3000元應當?shù)挚郾窘稹9时桓驸漳硨嶋H尚欠原告郭某某借款本金97000元。2015年8月之后被告沒有支付過利息,故按年利率24%支付利息至借款還清時止。原告還訴請被告許君善對借款承擔共同清償責任,因原告不能證明借款用于被告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經(jīng)營,原告主張被告許君善共同清償,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庹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償還原告郭某某借款97000元及利息(自2015年8月7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年利率24%計算利息);二、駁回原告郭某某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805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元,共計8550元,由原告郭某某負擔5367元,被告庹某負擔3183元。本院二審審理期間,被上訴人郭某某提交一組短信記錄。擬證明:雙方借款是約定了利息的,而且利息不是一次性付清的而是分批支付的。上訴人庹某質(zhì)證稱:因借款是10萬元,借條上約定了3萬元的利息,催要該3萬元的利息也是正常的,短信中所指利息就是該3萬元的利息。原審被告許君善同意庹某的質(zhì)證意見。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主要證明雙方的借款約定了利息,該證據(jù)客觀真實,本院予以采信,關于利息具體約定的數(shù)額本院將在本院認為中予以闡述。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認定的其他事實屬實。
上訴人庹某因與被上訴人郭某某、原審被告許君善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8)鄂1303民初14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5月2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本案訴爭的借款是否約定了利息及借款是否償還完畢的問題。上訴人庹某認為雙方的借款并沒有約定利息,但是根據(jù)其于2007年5月6日向郭某某出具的借條“今借郭某某現(xiàn)金13萬元整,期限為一年”。因雙方均認可借款本金為10萬元,3萬元是一年的利息,說明雙方對10萬元本金借款期內(nèi)利息進行了約定,即年利率30%。后庹某于2012年12月7日、2016年12月23日分別向郭某某出具了借條、還款計劃,上述證據(jù)均有“利潤”和“連本帶息”的表述。上述證據(jù)足以證明雙方就10萬元的借款約定了利息,故上訴人庹某認為其與郭某某的借款未約定利息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計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24%,當事人主張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按前款計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后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shù),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支付超過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通過上述規(guī)定,高于按照年利率24%計算的借款利息法律不予保護,且禁止24%的利息再轉(zhuǎn)為本金算復利的情形。根據(jù)郭某某在二審庭審中的陳述,2012年12月7日、2016年12月23日出具的借條和還款計劃,系按照第一年本息13萬元再為本金算利息計算得來,此種計算方式得出的利息較高,雙方協(xié)商后出具的還款計劃仍高于法律規(guī)定的最高限額,故還款計劃上結算的本金數(shù)額本院不予采信。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借貸雙方對逾期利息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不以超過年利率24%為限。未約定逾期利率或者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區(qū)別不同情況處理:(二)約定了借期內(nèi)的利率但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按照借期內(nèi)的利率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北景钢?,雙方約定了借期內(nèi)的利率按照年利率30%計算,至最后一次還款時雙方的借款利率均應按照年利率30%計算,最后一次還款后雙方的借款利率按照年利率24%計算。因庭審中雙方均認可最后一次還款時間為2015年8月,具體日期因時間較久,雙方無法確認,故本院將最后一天還款日期確定為2015年8月6日,雙方均認可償還了30萬元。按照先扣除利息再扣本金的計算方式。自2007年5月6日至2015年8月6日,本金10萬元產(chǎn)生的利息為10萬元*30%/12個月*99月=24.75萬元,已經(jīng)支付了30萬元,多支付的利息扣減本金,故截止2015年8月7日,雙方剩余借款本金為10-(30-24.75)=4.75萬元,之后的利息按照年利率24%計算。綜上所述,庹某認為雙方借款沒有約定利息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關于利息的計算方式錯誤,導致實體處理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8)鄂1303民初148號民事判決;二、庹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郭某某借款4.75萬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8月7日按年利率24%計算至欠款還清之日為止);三、駁回郭某某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805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225元,由郭某某負擔5367元,由庹某負擔5399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汪 莉
審判員 劉 瑩
審判員 姚仁友
書記員:龔素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