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康某生,住滄州市運河區(qū)。
委托代理人康旭,住址同上,系原告之子。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中心支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良,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天軍,河北傲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康某生與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財險滄州中心支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康某生的委托代理人康旭、被告太平洋財險滄州中心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天軍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康某生在被告太平洋財險滄州中心支公司處繳納保費100元,投保了集中式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其中意外醫(yī)療險賠償限額為10000元,免賠100元,報銷80%;意外住院險賠償限額為9000元,每天50元,免3天,最高180天。2014年10月16日11時20分,原告康某生駕駛電動三輪車行駛至滄州市御河路萬泰家園門前,因與張立明駕駛的冀JZ2338號轎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住院治療61天,花費醫(yī)療費26064.05元。后經(jīng)滄州市公安交警一大隊事故認定,張立明負此事故的全部責任,原告無責任。該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nèi)。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存在“集中式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合同關系,有保險卡及太平洋保險集中式人意險系統(tǒng)查詢單為證,本院予以確認。該次事故致原告康某生產(chǎn)生醫(yī)療費26064.05元,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fā)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償?shù)臋嗬槐kU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該條款明確表明人身保險不適用保險代位權,人身保險不具有填補損失的性質(zhì),即不適用補償原則,而應當適用給付原則。故被告太平洋財險滄州中心支公司辯稱原告的損失如果已由第三人賠償,不能再獲得保險賠償金的意見,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辯稱的本案所涉及的險種是團體意外險,原告已經(jīng)不在原單位上班了,所以不屬于保險賠償?shù)姆秶?,理?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依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人賠償或給付保險金時,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害人應當向保險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性質(zhì)、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證明和資料。原告提供的有關證明和資料能夠確認保險事故及相關費用已經(jīng)發(fā)生,保險公司應按照保險合同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因原、被告雙方約定意外醫(yī)療險賠償限額為10000元,免賠100元,報銷80%,原告花費的醫(yī)療費是26064.05元,故被告應在該項內(nèi)賠償原告9900元(因醫(yī)療費26064.05元×80%=20851.24元,已超過其10000元的限額,故10000元-免賠100元=9900元)。原、被告雙方約定意外住院險賠償限額為9000元,每天50元,免3天,故被告應在該項下賠償原告2900元((住院61天-3天)×每天50元)。本案經(jīng)調(diào)解無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二條、四十六條判決如下: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中心支公司賠償原告康某生保險金12800元(9900元+2900元)。
上述判決內(nèi)容,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22元,由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中心支公司承擔200元,原告康某生承擔12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張海雷 人民陪審員 王秀芬 人民陪審員 馮俊榮
書記員:呂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