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常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武漢市硚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習(xí)華,系湖北乾行律師事務(wù)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代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瑩,系湖北乾行律師事務(wù)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代理。
被告: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武漢市漢陽區(qū)。
被告: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身份證住址:武漢市新洲區(qū),現(xiàn)住武漢市漢陽區(qū)。
原告常某與被告唐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4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訴訟期間,原告常某以萬某某與本案具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關(guān)系為由,向本院申請追加其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根據(jù)其申請,本院依法追加萬某某為本案被告參加訴訟。本院在審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本案不宜適用簡易程序?qū)徖?,依法裁定轉(zhuǎn)為普通程序。本案依法由審判員李琳擔任審判長,與人民陪審員盧玲芳、成曉山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常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習(xí)華,被告唐某某、被告萬某某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常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唐某某向原告支付貨款1,160,000元;2、本案訴訟費、財產(chǎn)保全費等費用由兩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0年1月,被告因修建同心棉紡廠廠房急需鋼材,與原告達成口頭鋼材購銷合同。后原告按口頭約定在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8月19日期間,分別向被告提供鋼材共計1,175,937.18元。此后,原告曾多次向被告討要鋼材款,被告以種種理由拒付。2015年8月18日,被告唐某某對其所欠鋼材款給原告打下欠條,其在書寫欠條時,曾為被告負責施工及收貨的人員萬某某、孫俊雄一同在場見證,確認拖欠鋼材款的事實。審理中,原告常某稱同心棉紡廠廠房工程主要是兩被告合伙建設(shè),兩被告于2015年8月18日共同向原告書寫了1,160,000元鋼材款的欠條,被告萬某某應(yīng)承擔還款責任,故將其上述訴訟請求第1項變更為:判令被告唐某某、萬某某共同向原告支付貨款1,160,000元。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常某與被告萬某某口頭達成鋼材購銷合同,原告常某向武漢市同星針刺絎縫加工廠綜合樓工程即一期工程以及武漢同心錦虹化纖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廠房工程即二期工程供應(yīng)鋼材。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8月19日期間,原告常某分9批次供應(yīng)了不同型號鋼材,總計貨款1,175,937.18元。2016年2月4日,被告唐某某、萬某某向原告常某出具欠條一張,欠條載明“今由建筑武漢同心公司廠房欠常某鋼材款人民幣壹佰壹拾陸萬元整(¥1160000)萬某某唐某某證明:確有此事.孫俊雄2015.8.18”,被告萬某某、被告唐某某在欠條上簽名并捺印。嗣后,被告萬某某、被告唐某某未向原告常某支付該款,引起訴訟。
另查明:被告唐某某系武漢市漢陽區(qū)同星針刺絎縫加工廠業(yè)主、武漢同心錦虹化纖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修建武漢市漢陽區(qū)同星針刺絎縫加工廠綜合樓即一期工程,被告唐某某以武漢市漢陽區(qū)同星針刺絎縫加工廠的名義與孫俊雄代表的湖北省通茂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建設(shè)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工程地點為武漢市漢陽區(qū)夾河路特1號,工程內(nèi)容為廠房改造及維修,承包范圍包工包料,合同價款按500元/㎡結(jié)算,概算3,500,000元整(建筑面積待竣工驗收后以實測面積為準)。開工日期:2010年元月12日,竣工日期:2010年4月18日工程全部竣工驗收完畢。
2012年1月21日,萬某某、孫俊雄(甲方)與唐某某(乙方)簽訂《轉(zhuǎn)讓協(xié)議》,協(xié)議載明:“甲方愿意以壹佰伍拾萬轉(zhuǎn)讓給乙方.(¥1500000.00元),地址夾河路94號二期工程面積伍仟方左右(5000㎡)。甲乙雙方協(xié)商于2012年5月1日前任何一方將二期房產(chǎn)處理,處理所得款項甲乙兩方平分。如果2012年5月1日之前沒有處理,視同本房產(chǎn)作1,500,000元。壹佰伍拾萬元轉(zhuǎn)讓給乙方。此協(xié)議生效。甲方:萬某某、孫俊雄乙方:唐某某2012.1.21附:如2012年5月1日前處理房產(chǎn),甲乙雙方愿意承擔叁拾萬元(¥300000.00元)利息。萬某某、孫俊雄2012.元.21?!?br/>2012年3月7日,被告唐某某出具一份承諾書,承諾書載明:“甲方:武漢市同心針刺棉絎縫加工廠.唐某某(以下簡稱甲方)乙方:湖北通茂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萬某某.孫俊雄(以下簡稱乙方)經(jīng)協(xié)商,甲、乙雙方就武漢市同心針刺棉加工廠.廠房工程建筑面積核算達成協(xié)議,甲方認可對乙方按建筑面積7300㎡進行工程款結(jié)算.如果拆除時,拆遷方核算面積超過7300㎡。甲方承諾所超越的建筑面積所賠償?shù)牟疬w款歸乙方所有。如果違約,甲方保證承擔乙方所發(fā)生的一切損失和相關(guān)引起的法律責任。特此承諾。(注:四樓天面建筑物面積除外)承諾人唐某某注:(此地址按廠地租賃合同為準。后面新增建筑物與乙方面積無關(guān))?!?/p>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系買賣合同糾紛。本案原、被告之間沒有書面合同。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同,一方以送貨單、收貨單、結(jié)算單、發(fā)票主張存在買賣合同關(guān)系的,人民法院應(yīng)當結(jié)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貨習(xí)慣以及其他相關(guān)證據(jù),對于買賣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認定?!北景钢校娉D程峁?張送貨清單證明其向兩被告供應(yīng)鋼材的事實。從送貨清單上來看,“收貨單位地址”欄載明“同心棉廠(夾河路特1#)”,“送貨單位”欄為空白,9張送貨清單均連號,沒有一張有原告或兩被告的簽字,反映不出交易的送貨方與收貨方;“收貨單位”欄雖簽有“左明學(xué)”(編號0032943、0032946、0032947)、“孫”(編號0032944)、“汪”(編號0032945、0032949、0032950)、“陳”(編號0032948、0032951),但收貨人姓名不全,身份不明。原告常某稱“孫”為孫俊雄、“汪”為汪月祥、“陳”為陳昌偉,均系“同心棉紡廠”現(xiàn)場施工人員。被告萬某某稱“左明學(xué)”系孫俊雄的妹夫,是孫俊雄請來的,汪月祥是鋼筋工,陳昌偉是自己請來收材料的。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只有本人陳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關(guān)證據(jù)的,其主張不予支持。收貨人“孫”、“汪”“陳”只是姓氏,不能認定“孫”即為孫俊雄、“汪”即為汪月祥、“陳”即為陳昌偉。即便收貨人是左明學(xué)、孫俊雄、汪月祥、陳昌偉,其是否為兩被告指定或授權(quán)的收貨人,無證據(jù)證實,且被告唐某某對收貨人的身份及收貨行為也不予認可。送貨清單存在瑕疵,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真實的買賣合同關(guān)系,對送貨清單的證明力本院不予認定。原告常某提供一張欠條證明兩被告欠其鋼材款1,160,000元。被告萬某某對欠條無異議,被告唐某某對欠條上自己的簽名及捺印無異議,但對欠條的日期、內(nèi)容有異議,對債務(wù)予以否認。關(guān)于欠條的日期。原告常某陳述2016年2月4日寫的欠條,欠條上的時間寫“2015年8月18日”是對應(yīng)2014年8月18日的欠條,2014年8月18日兩被告給原告打過一張1,160,000元的欠條,2016年2月4日后的第二天還是第三天其將2014年8月18日的欠條給了被告萬某某。被告唐某某否認2014年出具過欠條的事實。按照日常書寫欠條的習(xí)慣、格式,簽字的同時簽上當天的日期。欠條上的落款時間與實際出具欠條的時間明顯不符;在原欠條沒有收回的情況下,重新出具欠條且不加任何文字說明,不符合常理且原告所作解釋難以令人信服。欠條作為書證,既不符合正常書寫規(guī)范,又有違生活常理,其真實性受到合理懷疑。關(guān)于欠款金額。原告常某主張兩被告所欠的1,160,000元是二期工程的鋼材款。根據(jù)原、被告雙方當事人的庭審陳述并結(jié)合送貨清單、《建設(shè)工程施工合同》以及銀行轉(zhuǎn)賬憑證來看,一期工程2010年元月12日開工,實際完工時間被告唐某某稱2010年10月,被告萬某某稱2010年7月。一期工程完工后開始做二期工程。而9張送貨清單所記載的送貨時間為2010年1月29日至2010年8月19日。從時間上可以判斷送貨清單不是二期工程的。原告提供的送貨清單與欠條不能相互印證,無法形成證據(jù)鏈,不足以能證明原、被告之間的欠款事實,故應(yīng)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原告常某要求被告唐某某、被告萬某某向其支付鋼材款1,160,000元的訴訟請求,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以支持。綜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常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15,24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均由原告常某負擔(已預(yù)交)。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李 琳 人民陪審員 盧玲芳 人民陪審員 成曉山
書記員:邱可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