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常列勾,男,1949年10月18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河北省隆堯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玉煥,河北領(lǐng)航律師事務(wù)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呂根國,男,1968年10月14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河北省隆堯縣。
常列勾上訴請求:請求撤銷原審民事判決,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或發(fā)回重審。事實和理由:一審法院認定還款6萬元屬于事實不清,證據(jù)之間相互矛盾,判決結(jié)果錯誤。初步認定7萬元借款雙方應(yīng)當是沒有異議的。還款共計3萬元。爭議的問題在于常某所稱的歸還借款3萬元是否屬實?上訴人一審時起訴的數(shù)額,并不包括歸還的3萬元,一審法院將沒有起訴的3萬元算在“起訴之中”顯然屬于錯誤。程序違法?!?017年3月1日詢問筆錄”的效力。詢問時是由一個人詢問的,即秦春杰詢問。當時協(xié)議的主要部分是“秦春杰”的說法。沒有辦理人員的簽字。單獨詢問。如果是法官想了解案件事實應(yīng)當詢問當事人常列勾,而不應(yīng)詢問一個根本不知道實情的人。呂根國未到庭,未答辯。常列勾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判令呂根國立即償還我的借款本金40000元及利息,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被告系同村鄉(xiāng)親。2014年2月18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元,借款期限為10個月,約定月利息為2分;2014年6月18日,被告經(jīng)中間人常某向原告借款10000元,未約定還款期限及利息;2014年11月13日,被告經(jīng)中間人常某向原告借款20000元,借款期限為6個月,約定月利息為2分;2015年4月10日,被告向原告借款5000元,借款期限為1個月,未約定利息;2015年6月1日,被告向原告借款5000元,借款期限為6個月,未約定利息;2015年6月10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0000元,約定于當年的12月1日還清,未約定利息,以上借款共計70000元。2015年4月份,被告通過中間人常某向原告償還借款30000元;2015年6月24日,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6000元;2015年7月13日,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2000元;2015年9月12日,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2000元;2016年1月6日,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5000元;2016年1月29日,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10000元;2016年3月26日,被告向原告償還借款5000元,以上共計償還借款60000元。原、被告對以上借款和還款的事實無異議。被告主張除原告打收條的30000元和經(jīng)常某手給付的30000元外,另外,最后一次馮某在場時償還原告15000元。原告對該15000元還款予以否認,質(zhì)證稱,證人馮某與被告是朋友關(guān)系,并且證人馮某只是聽被告所說,沒有經(jīng)手15000元的還款,不應(yīng)認可。庭后經(jīng)詢問原告方,原告的女婿劉建芳和女兒常會芳承認,經(jīng)中間人常某手被告確實還過30000元,被告沒有抽借條,但是,僅隔兩天,被告又從原告處借走30000元,被告否認,原告未提供證據(jù)。庭審中原告主張利息從2017年1月18日起訴之日起開始計算,利息按照年利率6%計算。以上事實由原、被告雙方的訴辯,及原告提供的借款證明6份,被告提交的收款證明6份,證人常某的證言、馮某證言、詢問筆錄、庭審筆錄等在卷佐證,足以認定。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借原告70000元,已還60000元,雙方對此無異議,應(yīng)予認可。原告主張被告經(jīng)常某手還款30000元后,僅隔兩天被告又從原告處借走30000元,鑒于被告否認,原告未提供證據(jù),故不予認可。被告主張2015年4月還原告本息15000元,本息已經(jīng)還清,原告否認,鑒于被告提供的證人馮某沒有經(jīng)手該筆還款,只是聽被告所說,又無其他證據(jù)相佐證,故不予認可。綜上,被告實際尚欠原告10000元,被告應(yīng)予償還。原告主張利息從2017年1月18日起訴之日起開始,利息按照年利率6%計算,于法有據(jù),應(yīng)予支持。為保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quán)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呂根國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常列勾借款本金10000元。二、被告呂根國從2017年1月18日起,以10000元本金,按年利率6%給付原告常列勾利息,至還清之日止。三、駁回原告常列勾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案件受理費800元,由被告呂根國承擔200元,原告常列勾承擔600元。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查明事實一致。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yīng)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常列勾上訴主張原審法院制作的2017年3月1日詢問筆錄程序違法。常列勾對自己的主張并未舉證證明,由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該詢問筆錄已經(jīng)經(jīng)過開庭庭審質(zhì)證,常列勾的特別授權(quán)代理人對該筆錄質(zhì)證稱:對該詢問筆錄的真實性無異議,該詢問筆錄真實客觀地反映了原、被告之間的借貸事實,以及欠款情況。該質(zhì)證意見視為常列勾本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呂根國對該詢問筆錄的真實性無異議。該筆錄能夠作為本案的定案依據(jù)。根據(jù)上述詢問筆錄及兩次庭審筆錄及本案其他證據(jù),能夠證明一審認定的事實。常列勾沒有舉證證明自己的主張,由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綜上所述,常列勾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yīng)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yīng)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上訴人常列勾因與被上訴人呂根國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隆堯縣人民法院(2017)冀0525民初23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月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不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常列勾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玉煥到庭參加訴訟。經(jīng)傳票傳喚,被上訴人呂根國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800元,由上訴人常列勾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梁 兵
審判員 楊擁軍
審判員 尚好勇
書記員:崔菊香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