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地址巨某某縣城雙橋西街東側。
法定代表人杜哲娟,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任立鋒,北京市誠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巨某某國土資源局,地址巨某某黃巾大道北側。
法定代表人:趙同科,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馮志明,系該局法律顧問。
原告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與被告巨某某國土資源局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1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任立鋒、被告巨某某國土資源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馮志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返還違約金87.16萬元、定金502.5萬元,并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2016年1月6日至償清之日的利息;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3年9月30日,通過拍賣競買方式以5,023萬元的價款取得被告掛牌出讓的位于巨某某××××大道南側,光明
街東側的土地一塊,土地面積23.64畝。并于2013年10月31日與被告簽訂了巨國土出讓字【2013】17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合同后原告將首期出讓款2,511.5萬元,繳至被告指定賬戶。交納首期出讓款后,因被告出讓的土地不是“凈地",致使該項目不具備動工開發(fā)條件,原告多次找被告商談此事,但被告對此置之不理。原告在交納2,511.5萬元中的576.5萬元土地出讓金時,被告認為原告繳納出讓金不及時,又?讓原告支付了87.16萬元的違約金。至2016年春,該出讓地塊仍有墳頭20余個、果樹30余棵、枸杞樹100余棵及若干棵金銀花樹,不具備開發(fā)條件,原告就沒有支付剩余土地出讓金。2016年1月6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了巨國土通字(2016)1號解除合同通知書:解除合同,繳納的定金1,005萬元不予退還;繳納的2511.5萬元的出讓款扣除定金1,005萬元,剩余1,506.5萬元予以返還。原告于2016年1月14日回復被告,同意解除了巨國土出讓字【2013】17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綜上,被告收取原告87.16萬元違約金、扣除原告1,005萬元的定金沒有任何法律依據(jù),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特提出上列訴請。
巨某某國土資源局辯稱,本案爭議土地出讓前,被告依出讓公告依法履行了相關告知義務,因此原被告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法有效,被告不存在違約行為,因此原告訴訟請求于法無據(jù),請求依法予以駁回。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原告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1、掛牌出讓公告。2、掛牌出讓須知。3、原、被告在2013年9月19日簽訂的成交確認書。4、原、被告簽訂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5、原告繳納2511.5萬元土地出讓金的票據(jù)4張。6、原告分別于2014年10月9日、2014年10月30日向被告發(fā)出的清障并延緩繳納出讓金的申請和關于土地存在未清場問題并要求被告賠償?shù)牟牧稀?、2014年5月8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的違約金催繳通知書和原告繳納違約金的憑證。8、北京市誠實律師事務所李輝律師分別于2014年11月4日和2015年3月20日向被告發(fā)出的律師函。9、被告于2016年1月6日向原告發(fā)出的巨國土通字《2016》1號解除合同通知書。10、原告在2016年1月14日向被告作出的同意解除建設用地出讓合同的回復。被告質證稱,對以上證據(jù)原告所主張的證明對象不予認可,其他無異議。被告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1、掛牌出讓公告。2、原、被告在2013年9月19日簽訂的成交確認書。3、原、被告簽訂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4、解除合同通知書。5、被告同意解除的回復。被告質證稱,對該5份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解除合同通知書對解除合同后相關事宜的處理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的規(guī)定,應為無效。
經(jīng)審理本院認定事實如下:巨某某國土資源局以掛牌方式出讓位于巨某某××××大道南側,光明街東側面積23.64畝的國有土地一塊,巨某某國土資源局進行了公告并告知了出讓須知、對出讓土地進行了現(xiàn)場踏勘。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2013年9月16日申請競買,交納了保證金1,135萬元。在出讓活動中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5,023萬元竟得出讓的土地,2013年9月19日,原、被告簽訂了成交確認書,雙方確認保證金1,135萬元中的1,005萬元轉作受讓宗地的定金,余額轉作受讓宗地的價款。2013年10月31日,原、被告簽訂了巨國土出讓字【2013】17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雙方約定:出讓人在2014年10月31日前將出讓宗地交付給受讓人,宗地達到條件為現(xiàn)狀土地;出讓價款為5,023萬元;定金1,005萬元抵作土地出讓價款;受讓人付款時間為:2013年11月30日前付25,115,000元、2014年10月31日前付25,115,000元;受讓人付清出讓金后,申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違約責任:受讓人不能按時支付出讓價款的,自滯納之日起,按每日遲延支付款項的1‰繳納違約金,延期付款超過60日,經(jīng)出讓人催繳仍不能支付的,出讓人有權解除合同,受讓人無權要求返還定金,出讓人并可請求受讓人賠償損失。出讓人未能按期交付土地或交付的土地未能達到合同約定的土地條件或單方改變土地使用條件的,受讓人有權要求出讓人按照規(guī)定條件履行義務并賠償延誤履行給受讓人造成的直接損失,土地年限自達到約定的土地條件之日起算。原告除繳納的保證金1,135萬元轉為出讓金外,2013年11月23日繳納出讓金400萬元,2013年12月4日繳納出讓金400萬元。2014年5月8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催繳通知書,要求原告交納遲延款項576.5萬元并交納違約金87.16萬元,原告于2014年5月14日繳納出讓金576.5萬元,2014年5月15日繳納違約金87.16萬元。2014年10月9日、10月30日,原告向被告遞交清障(出讓土地上的墳、樹木)并延緩繳納出讓金的申請和關于土地存在未清場問題并要求被告賠償?shù)牟牧?。原告委托北京市誠實律師事務所李輝律師分別于2014年11月4日和2015年3月20日向被告發(fā)出律師函,要求被告就出讓土地上存在墳、樹木不具備開發(fā)條件妥善解決。2016年1月6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解除合同通知書,通知書主要內容: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未按約定繳納出讓金,解除合同,已繳納的定金1,005萬元不予退還,已繳納的2,511.5萬元出讓款扣除定金1,005萬元,剩余的1,506.5萬元予以退還。2016年1月14日,原告回復被告,同意解除合同。被告已將1,506.5萬元退還原告。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為有效合同,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雙方約定2013年11月30日前原告繳納出讓金25,115,000元,但2013年11月30日前原告除已繳納的1,135萬元保證金轉為出讓金外,僅繳納出讓金400萬元,共計1,535萬元,原告已經(jīng)違約,經(jīng)被告催繳,原告于2014年5月14日交清了第一期的出讓金。第二期出讓金未繳納。被告向原告發(fā)出解除合同通知書,原告回復被告同意解除合同,雙方簽訂的巨國土出讓字【2013】17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據(jù)此,原、被告解除合同后,尚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原告已繳納的出讓金被告應當返還,被告收取原告的違約金87.16萬元實質是遲延履行金,合同解除后被告占有該款無法律依據(jù),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應予支持?!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二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約定內容的比例,適用定金罰則。本案雙方約定:解除合同后,受讓人無權要求返還定金,該約定未考慮部分履行的情況。本案屬部分履行,應按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原告已履行合同繳款義務的50%,應按未履行合同繳款義務的50%適用定金罰則,故被告扣收原告全部定金1,005萬元,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告要求被告返還定金502.5萬元即50%,符合法律規(guī)定,依法應予支持。原、被告解除合同后,被告未能及時返還原告定金502.5萬元、違約金87.16萬元,給原告造成了損失,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利息,應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二十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被告巨某某國土資源局返還原告巨某某廣元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違約金87.16萬元、定金502.5萬元并支付利息(自2016年1月15日始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至償清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之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3,076元,由被告巨某某國土資源局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陳彥奪 審 判 員 馬曉宇 人民陪審員 張立娟
書記員:李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