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崔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姚恒艷,襄陽市襄州區(qū)浩然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金某珍,系張某某之妻。
上列二被上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柴繼強,湖北凡成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上訴人崔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某、金某珍產品責任糾紛一案,不服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4日作出的(2012)鄂樊城民二初字第0031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12月1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崔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姚恒艷,被上訴人張某某、金某珍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柴繼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2012年8月7日,張某某、金某珍夫妻建四間私房需預制板,遂向崔某某購買,雙方口頭約定:張某某、金某珍方購買64塊預制板,65元/塊,當天先交付21塊,另43塊次日送到。隨后崔某某向原告交付3.5米預制板21塊,張某某、金某珍當即支付預制板款1000元,崔某某向張某某、金某珍出具收款收據即“收到樓板款1000元整,計壹仟元,崔某某,2012年8月7號”,并在收據上注明“13886254728(電話)、2012年8月7號拉3.5米板21塊”。次日上午,崔某某按約定將另外43塊預制板送至張某某、金某珍家,二原告另支付被告預制板款2900元。當天張某某、金某珍即雇請崔法令(歿年58歲)等吊運預制板,下午,張某某及其雇請的建房工人安放房屋樓板,先用繩子將三塊預制板拔至房頂,將租用的人工吊機在此三塊預制板上放置,然后起吊預制板。當時吊機上站有張某某、崔法令二人,為平衡吊機,在吊機機座上放置有4只沙袋(蛇皮袋裝,共約320斤),由張某某在后開吊機,崔法令在前操作吊臂。下午3時左右,當第8塊預制板吊起時,擱置吊機的外側二塊預制板發(fā)生斷裂,崔法令、張某某連同斷裂的預制板、吊機及吊起的預制板先后摔下,吊起的預制板砸到崔法令頭部,致崔法令當場死亡,張某某受傷。隨后,金某珍撥打了110、120電話,后當地村委會干部、當地公安派出所干警及襄陽市急救中心醫(yī)生先后來到現場。崔法令死亡后,其親屬將其尸體在張某某、金某珍家放置,張某某、金某珍支付死者家屬10000元用于支付喪葬用品。2012年8月15日,經襄陽市樊城區(qū)柿鋪街道辦事處王伙村調解委員會調解,張某某、金某珍與死者子女達成賠償協議,并制作調解書,由張某某、金某珍賠償崔法令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27萬元(不含先前支付10000元喪葬用品費用),崔法令子女收到賠償金之后,死者由其子女自行安葬,雙方今后無任何瓜葛。隨后,張某某、金某珍向崔法令子女支付賠償款27萬元。事故發(fā)生后,張某某、金某珍打電話到崔某某家商談賠償事宜無果,引起訴訟。
原審判決另認定:崔法令、張某某摔下后,經襄陽市急救中心、解放軍四七七醫(yī)院治療,張某某被診斷為右小腿外傷,全休30日,支付門診醫(yī)療費485元,其中張某某360元,崔法令125元(由張某某墊付)。2012年8月29日,經襄陽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到事故現場對被告提供預制板撓度、抗裂檢驗系數、承載力檢驗系數等項目進行檢驗,結論為:該樣品按GB14040-2007檢驗,所檢項目撓度、抗裂檢驗系數合格,承載力檢驗系數(標準要求≥1.50,實測值1.17)不合格,支付檢驗費1000元。后崔某某與張某某、金某珍協商解決未果,引起訴訟。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張某某、金某珍于2013年6月5日向本院申請預制板斷裂原因除預制板承載力質量問題外,還有無其他原因進行鑒定。一審法院先后委托襄陽江漢建設工程質量司法鑒定所、襄陽科峰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鑒定,兩鑒定機構以本次鑒定要求超出其技術條件、鑒定能力、業(yè)務范圍為由,決定終止此項鑒定或不接受委托,致此項鑒定終止。
原審法院認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銷售者要求賠償。本案中,張某某、金某珍雇請崔法令等人建私房,向崔某某購買預制板,出售給張某某、金某珍的預制板經相關機構檢驗,存在承載力不合格的缺陷,對于造成該產品斷裂是否存在除自身缺陷外的其他原因及原因力大小問題,雖經張某某、金某珍申請鑒定,但因鑒定機構原因,致終結鑒定。結合本案案情,崔某某出售的產品缺陷是造成此次安全事故的因素之一,但張某某、金某珍的不當施工方法也是造成該安全事故的另一因素,不合格的樓板質量和不當的施工方法這兩個因素的結合(間接、無意識聯絡),導致了本案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故崔某某作為預制板的銷售者和張某某、金某珍對本案損害后果,應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民事責任。至如各自所占原因力大小,考慮到崔某某出售給張某某、金某珍預制板質量問題、預制板斷裂事實及張某某、金某珍實際操作狀況等因素,酌情認定造成預制板斷裂張某某、金某珍因操作不當占40%的原因力,崔某某提供的預制板質量缺陷占60%的原因力。事故發(fā)生后,經當地基層組織出面調解,出具調解書,張某某、金某珍作為雇主,已賠償死者親屬28萬元,該賠償數額亦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張某某、金某珍的損失為:賠償死者親屬款28萬元、醫(yī)療費485元、誤工費1670元(20318元/年÷365天×30天)、鑒定費1000元,合計283155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確認,張某某、金某珍訴請超出的部分,不予支持。上述損失,由崔某某負責賠償60%即169893元;另40%即113262元,由張某某、金某珍自行承擔。張某某、金某珍訴請預制板材料損失,屬買賣合同關系調整范圍,可另行主張權利,故該項請求,不予支持。另訴請當地衛(wèi)生所醫(yī)療費1885元,無相應病歷、處方證明,不予支持。崔某某以本人系替張某某、金某珍代購,亦非預制板生產者,張某某、金某珍起訴主體有誤為由,要求駁回張某某、金某珍的訴訟請求未提供證據證實,不予采信。崔某某另辯稱,斷裂、送檢預制板并不是本人所送,未提供證據證實,亦未申請重新鑒定,故該辯稱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五條、第四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崔某某賠償張某某、金某珍各項損失169893元;二、駁回張某某、金某珍的其他訴訟請求。上列應付款項,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辦理。案件受理費1958元,由張某某、金某珍負擔958元,崔某某負擔1000元。
經二審審理查明:上訴人崔某某2013年10月29日向一審法院提供的崔某某口述和劉輝、張勇2012年11月17日的證人證明2012年8月7日上午、2012年8月8日早晨崔某某請運輸人劉輝、張勇車輛將其分兩次出售給張某某64塊水泥預制板;劉輝、張勇的證明內容及2012年12月11日崔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李智群在審庭筆錄中第五頁第十三項中認可崔某某向張某某出具的“收到樓板款的收據”真實性無異議,僅認為自己是為張某某代購“樓板”。張某某向崔某某購買水泥預制樓板時出售人崔某某手機號碼為13886254728與2012年8月7日崔某某向張某某出具的“收到樓板款的收據”中注明的移動手機號碼一致。上訴人崔某某二審庭審過程中稱僅對原審判決采信的“襄陽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的水泥預制板的質量檢驗報告意見缺乏分析論證過程過于簡單”有異議,對原審判決查明的其他事實無異議。
本院認為:受害人崔法令被斷裂的樓板致其死亡,認定崔某某銷售給張某某、金某珍夫婦樓板的質量是否合格,是崔某某在本案中應否承擔產品銷售者責任的焦點。經本院進一步核實:樓板銷售人崔某某2012年8月7日上午、2012年8月8日早晨分兩次出售給張某某建筑材料――樓板,同月8日15時許,張某某、金某珍夫婦雇請崔法令建房吊運樓板時,其中一塊樓板突然斷裂致崔法令當場死亡。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張某某請求對樓板質量進行檢測,崔某某均予以拒絕,后經張某某申請,又多次通知崔某某參與其檢測樓板樣品的抽樣程序,崔某某仍予拒絕,在此情形下,襄陽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才前往張某某建房處嚴格按照GB14040-2007L國家檢驗標準現場對崔某某銷售給張某某、金某珍的樓板進行抽檢后并對其樓板的撓度、抗裂檢驗系數、承載力檢驗系數等項目檢驗為不合格產品,其檢驗程序合法、內容真實,本院予以采信。而崔某某在本案訴訟過程中對該質檢所的檢驗結論不予認可,并主張所銷售的樓板為合格產品,但未提供相反的證據予以推翻該檢驗結論。所以,崔某某主張其銷售的樓板為合格產品的理由,因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崔法令生前戶口性質雖為農業(yè)戶籍性質,但其生前戶籍所在地國家已規(guī)劃為襄陽市城區(qū)建設范圍,崔法令的死亡賠償金應按城鎮(zhèn)居民標準確認,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若干問題解釋》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崔法令死亡賠償金應按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乘以二十年計賠,而張某某、金某珍與崔法令近親屬達成賠償和解協議死亡賠償金的賠付數額未超出城鎮(zhèn)居民死亡賠償金計賠的數額,故崔某某上訴稱張某某、金某珍夫婦應按農村居民標準給付崔法令的死亡賠償金及金額過高的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50元,由上訴人崔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毛新宇 代理審判員 王定強 代理審判員 張 楊
書記員:陳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