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崔華林,男,生于1981年3月13日,漢族,個體工商戶。
委托訴訟代理人:易敬全,湖北豪然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增加、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有權和解等特別授權。
被告:李某某,男,生于1974年3月31日,漢族,村民。
原告崔華林與被告李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和委托訴訟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崔華林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被告支付原告購車款6400元、辦理牌照及保險等費用1200元,共計7600元。2.判決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事實和理由:2015年7月5日被告在我經(jīng)營的摩托車銷售店賒購豪爵150-23型摩托車一輛,雙方口頭約定售價為7200元,被告將其一輛錢江牌舊二輪摩托車作價800元抵給我,另外再支付6400元;我?guī)椭桓孓k理摩托車的牌照、保險等手續(xù),所需費用由被告承擔。此后我為被告購買的摩托車辦理了牌照、保險等手續(xù)并墊付費用1200元。我多次催要尚欠的購車款及墊付的費用,被告拒不支付,故訴諸貴院。
本院經(jīng)審理并根據(j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jù)及質證意見,認定事實如下:原告在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xiāng)集鎮(zhèn)從事摩托車經(jīng)營。2015年6月被告到原告經(jīng)營的摩托車店里賒購了一輛豪爵150-23型二輪摩托車,雙方口頭約定售價為7200元,被告將其所有的一輛錢江牌舊二輪摩托車作價800元抵給原告,另外再支付價款6400元。2015年8月原告到鄖西代被告辦理了豪爵150-23型二輪摩托車的行車證、保險、牌照、附加費、郵寄費、照相費、檢測費等相關事項,共花費1200元。2015年臘月25日原告開始催要尚欠的購車款及辦理牌照、保險等費用,被告未支付,原告訴諸本院。
本院認為,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尚欠購車款6400元的主張,被告在庭審中對該項主張予以承認,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對該項主張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本案雙方對被告委托原告辦理牌照及保險等事項均認可,應認定雙方的委托合同成立并生效;雙方爭議焦點問題是該委托合同中辦理牌照及保險等費用的具體數(shù)額及該筆費用被告是否支付。第一、對于辦理牌照及保險等費用的具體數(shù)額問題,原告訴稱其為被告辦理牌照及保險等墊付了1200元,被告辯稱其已向原告支付了這筆費用、且這筆費用為1700元,原告主張的費用低于被告辯稱的費用。結合原告提交的證據(jù)及庭審查明的事實,對該筆費用本院可認定為1200元。2、對于這筆費用被告是否支付的問題,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fā)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中被告對該筆費用負有履行義務,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因被告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其支付了辦理牌照及保險等事項的費用,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辦理牌照及保險等費用1200元的這項主張,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購車款6400元及辦理牌照、保險等費用1200元,共計7600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三百九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李某某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支付尚欠原告崔華林的購車款6400元及辦理牌照、保險等費用1200元,合計7600元。
如逾期履行,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0元,減半收取計25元,由被告李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遞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戶名: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17×××01;開戶行:農(nóng)業(yè)銀行十堰北京路支行。通過郵局匯款的,款匯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郵編:442000;地址:十堰市郵電街12號。上訴人應將注明一審案號的交費憑證復印件同時交本院。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之次日起七日內(nèi)未預交,也未提出緩交、減交、免交上訴案件受理費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本院不再另行送達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通知)。
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該期間從法律文書指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審判員 王學林
書記員:殷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